宫颈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956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宫颈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宫颈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宫颈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宫颈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研究.docx

《宫颈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宫颈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宫颈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研究.docx

宫颈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研究

宫颈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研究

  【关键词】宫颈癌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且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

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这两个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预测宫颈癌预后因素,余大多数存有争议。

不同治疗手段在不同报道中结果各异,因此发展和确认分级和预测技术,确定组织病理学上因素的价值、证实“金标准”使用的准确性和能否作为预测预后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宫颈癌常见的临床病理预后因素分析综述如下。

  1病理类型

  

  腺癌和腺鳞癌比鳞癌在局部复发率更高,复发的间隔期更短和总体生存率更低。

腺癌比鳞癌预后更低是因常伴随肥胖,对放疗不敏感,并有腹膜内播散倾向。

卵巢转移性腺癌比鳞癌明显要高,每样单独评分。

但这样详细的系统可能太麻烦而难以普遍应用。

分级是所有组织病理预后因素中里最有争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明确的标准。

  

  根据WHO标准,脉管瘤栓不能排除FIGO里中IA1期的诊断。

但是美国妇科肿瘤医师协会(SGO)认为在全美国采用的微小浸润是作为一个忽视了转移的因素和若出现脉管瘤栓(LVSI)则排除微小浸润诊断。

在病理学方面对LVSI认识是重要的,首先可能充分改变治疗手段,因为在IA期肿瘤中LVSI的重要性,其次,多数研究表明LVSI是预后差的标志。

在LVSI认识上可能有困难,因为肿瘤巢周间质回缩可能导致HE片上混乱。

免疫组化VIII因子和Podoplanin可能对判断LVSI有用。

LVSI和淋巴结情况高度相关,淋巴结情况在IB~IIB期肿瘤中本身就是一个重要预后因素。

研究表明,LVSI的IA2~IIA期肿瘤切片百分率评估LVSI的密度和淋巴转移的风险紧密相关,然而尚未被其他研究证实。

甚至当淋巴结无转移,LVSI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因为它和其他预后指标如肿瘤类型、分期有关。

血管浸润区别于淋巴管浸润建立在HE染色的基础上,被发现在腺癌和腺鳞癌中比鳞癌更常见,但是和浸润深度无关。

LVSI在I和II期肿瘤中是一个重要的局部复发指标,IB期和IIA期肿瘤有LVSI和无LVSI的局部复发率为32%和3%[8]。

LVSI是最重要的评价无瘤生存期和完全缓解期预后因素之一[8]。

由于IA~II期有预后相关性,LVSI是优于分期的一个单独评价复发和生存率的因素[9]。

  

  GOG对542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和病理结果研究表明:

LVSI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有或无LVSI的无瘤生存期分别为77%和89%,而且LVSI和盆腔淋巴结肿大密切相关[10]。

对LVSI的程度进行数量上的评估是可能的,且LVSI数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相关。

  5临床分期

  

  宫颈癌采用临床分期,但组织病理在特定情况下很重要。

I期患者难以清楚地用肉眼测量肿瘤深度,IA期的亚型分期有难度,IA1期难以测量,且早期间质浸润和微小融合性肿瘤均被归为IA1期。

微小融合性肿瘤可能因有脉管浸润而比IA2期更会复发,这样就减弱预测性分类的作用。

根据Burghared的回顾研究,572例肿瘤浸润深度1~3mm接受常规治疗后有%患者最终死亡,这个数据和409例肿瘤浸润深度3~5mm患者的%死亡差别很小[11]。

其次,在测量浸润深度和宽度上有难度,特别是有多处浸润灶。

当完全浸润性病灶在一片切片上不明显时,通常必须从锥切来进一步估计。

衡量标准是不管一片切片上浸润的范围大小,当有3个切片有浸润病灶时,通常浸润宽度>7mm。

当有多处邻近的浸润灶时,建议应该把每处浸润范围相加。

但有可能过高估计侵犯的范围,浸润深度的测量为近似值。

深度测量是在最靠近病灶的不正常组织或者上皮下,这可能低估侵犯深度。

在溃疡或者先前做过活检导致表面组织缺失处测量深度无意义。

第三,妇科肿瘤协会定义微小浸润或者IA1期肿瘤可通过锥切手术来保守治疗,但有VI者除外。

当病灶3mm深,7mm宽显示有VI就被归为IA2期。

但尚不清楚是否能被普遍采用,因为在当前FIGO的标准里VI并不能改变分期。

组织病理的次要作用是鉴别手术治疗的I期肿瘤患者宫旁浸润。

宫旁浸润确定手术根治范围和进一步治疗方案。

宫旁浸润在宫颈癌早期分级上是一个不明确的预后因素。

而在手术治疗的II期肿瘤患者中,宫旁浸润范围是很重要的预后指标[12]。

  6淋巴结转移

  

  在宫颈癌诊断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标准上,区域淋巴结受累提示预后较差。

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和分期呈正相关。

总体生存率、局部复发和疾病缓解时间的研究明确表明在所有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盆腔外肿瘤复发和阳性淋巴结也相关,而辅助放疗用于淋巴结阳性治疗不影响局部复发率。

有报道早期肿瘤中淋巴结在显示预后上无意义。

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一些其他预后因素如分期,肿瘤大小,脉管瘤栓和宫旁浸润相关。

绝大多数研究发现I期和II期鳞癌和腺癌阳性淋巴结数量可预示复发率和肿瘤缓解时间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13]。

IB期和IIA期患者5年生存率在一个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比较无差别,但是>1个淋巴结转移时明显低。

在一些淋巴结阳性的IB期患者中,证实>4个淋巴结阳性预后差。

盆腔阳性淋巴结数量和预后上无相关性。

淋巴结的位置和数量也是预后影响因素。

Kamura发现I~IIB期无或仅有一个部位淋巴结阳性的患者生存率,与≥2个部位淋巴结阳性者有明显差异。

Tsai发现IB-IIB期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在盆腔上部淋巴结阳性和盆腔下部淋巴结阳性分别是50%和16%。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比单纯盆腔淋巴结阳性生存率更低。

在IB~IIB期淋巴结无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三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94%,64%和35%。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可降低假阴性,自2000年首次报道以来应用越来越广泛[14]。

今年有在无肿瘤转移淋巴结检测人乳头状病毒DNA和细胞角蛋白mRNA当作一种判断微小转移的方法,但临床上还需要进一步被证实。

  7切缘和浸润深度

  

  宫颈癌手术切缘的情况对预后影响存有争议。

有研究报道,切缘阳性和阴性的局部复发率在IB期和IIA期患者是40%和%。

手术切缘与局部复发率、疾病缓解率和总体存活率无相关性[15]。

锥切切缘阴性并不能保证在子宫切除手术标本中无残留病灶。

  

  在所有病理预后因素中,肿瘤浸润深度显示与生存率有很紧密的联系。

肿瘤浸润深度无论是用绝对整体或者用三分法来测量均与无瘤生存期紧密相关。

浸润深度在ⅠB~ⅡB期淋巴结阴性的宫颈癌患者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而局限区淋巴结阴性者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与生存率无关[15]。

  

  总之,目前对于宫颈癌不同病理预后因素的价值上有很多争议,其中许多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缺乏使用的可重复性。

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宫颈癌最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

需要

  1SakuragiN,TakedaN,HareyamaH,et multivariateanalysisofbloodvesselandlymphvesselinvasionaspredictorsofovarianandlymphnodemetastasesinpatientswithcervical,2000,88:

2578.

  2FarleyJH,HickeyKW,CarlsonJW,etal.Adenosquamoushistologypredictsapooroutcomeforpatientswithadvanced-stage,butnotearly-stage,cervicalcarcinoma.Cancer,2003,97:

2196.

  3GreetBE,FiggeDC,TamimiHK,et IA2squamouscarcinomaofthecervix:

difficultdiagnosisandtherapeuticdilemma.AmJObstetGynecol,1990,162:

1406.

  4AlfsenG,KristensenGB,SkovlundE,et subtypehasminorimportanceforoverallsurvivalinpatienteswithadenocarcinomaoftheuterine population-basedstudyofprognosticfactorsin505patientswithnon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 ,2001,92:

2471.

  5TrattnerM,GrafAH,LaxS,et factorsinsurgicallytreatedstageIb-IIbcervicalcarcinomaswithspecialemphasisontheimportanceoftumorvolume.GynecolOncol,2001,82:

11.

  6PitsonG,FylesA,MilosevicM,et sizeandoxygenationareindependentpredictorsofnodaldiseaseinpatientswithcervix JRadiatOncolBiolPhys,2001,51:

699.

  7StendahlU,WillenH,WillenR.Invasive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uterinecervix.I.Definitionofparametersinahistopathologicmalignancygradingsystem.ActaRadiolOncol,1980,19:

467.

  8SykesP,AllenD,CohenC,et thedensityoflymphaticvascularspaceinvasionaffecttheprognosisofstageIbandIIAnodenegativecarcinomaofthecervix?

IntJGynecolCancer,2003,13:

313.

  9MedlM,Peters-EnglC,SchutzP,et reportoflymphaticmappingwithisosulfanbluedyeandsentinelnodebiopsyincervical Res,2000,20:

1133.

  10DelgadoG,BundyB,ZainoR,et surgical-pathologicalstudyofdisease-freeintervalinpatientswithstageIB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cervix:

AgynocologmOncologyGroup Oncol,1990,38:

352.

  11BurghardtE,OstorA,Fox newFIGOdefinitionofcervicalcancerstageIA:

acritique.GynecolOncol,1997,65

(1):

1.

  12AokiY,SasakiM,WatanabeM,et riskgroupinnode-positivepatientswithstageIB,IIA,andIIBcervicalcarcinomaafterradicalhysterectomyandpostoperativepelvic Oncol,2000,77:

305.

  13NakanishiT,IshidkawaH,SuzukiY,et comparisonofprognosesofpathologicstageIbadenocarcinomaand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uterine Oncol,2000,79:

289.

  14LantzschL,WoltersM,GrimmJ,et nodeprocedureinIbcervicalcancer:

apreliminaryseries.BrJCancer,2001;85:

791.

  15TakedaN,SakuragiN,TakedaM,et analysisofhistopathologicprognosticfactorsforinvasivecervicalcancertreatedwithradicalhysterectomyandsystematicretroperitoneallymphadenectomy.ActaObstetGynecolScand,2002;81:

1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