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h.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930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方案h.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坑监测方案h.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坑监测方案h.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坑监测方案h.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坑监测方案h.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方案h.docx

《基坑监测方案h.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方案h.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监测方案h.docx

基坑监测方案h

 

轨道交通预留工程地铁车站

基坑土方开挖、支护

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太原南站西广场工程指挥部

2010年12月15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3

二工程概述3

三监测目的4

四监测项目4

五监测仪器5

六监测工作流程5

七测点布设6

八观测精度7

九监测频率7

十监测量的警戒值7

十一信息沟通与反馈8

基坑监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67-2009)

二工程概述

拟建地铁太原南站站位于新建国铁太原南站的西广场下方,正对国铁出站厅布置,距国铁站房地下进口楼梯约20米,距国铁站房主体约40多米,线位平行于国铁站房,是近期即将投入建设的太原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4号线在南站预留的换乘车站。

太原南站位于目前城市外围的北营村,其周边现状道路狭窄,多为村民居住的低矮房屋。

拟建地现状物探明的重要构筑物或市政地下管线。

本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平面呈矩形,总长250.95米,现状地面标高792~797米,整平标高792米。

根据埋深划分为三个区域,一区开挖深度约为13.5米,二区开挖深度约为12.6米,三区开挖深度约为13米。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采用两级放坡及土钉支护。

根据山西省勘察设计院2010年11月提供的《太原地铁1、4号线太原南站站及区间首开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本工程场址位于太原盆地东侧边缘,地貌单元属东山山前冲洪击倾斜平原。

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属Ⅳ区—山西-冀北地区,属自重湿陷性场地。

三监测目的

对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及支护体)变形和其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变形、被保护对象的变形以及其它与施工有关的项目或量值进行测量,以期及时和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变化情况,是本基坑工程实现信息化施工的主要手段,是判断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施工期监测资料的反馈分析,评价基坑、支护结构、附近建筑物,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据此指导对施工方案的调整修改,以优化设计和确保建筑物基础、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四监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仪器

检测值控制标准

频率

1

巡视

裂缝<5mm

1次/天

2

地面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

<30mm

1次/1-3天

3

建筑物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

<30mm

1次/1-3天

4

建筑物倾斜

水准仪、全站仪

0.1%H,速率<2mm/d

1次/1-3天

5

土钉受力

轴力计

0.1KN

1次/1-3天

6

边坡测斜

测斜仪

1次/1-3天

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确定,一般情况可1次/1-3天。

当监测结果较大时,应连续监测。

当有下列情况时,应视现场情况加密频率。

a、施工现场降水天气;

b、围护结构位移较大或增加较快;

c、测点监测数据异常变化;

d、基坑附近有突然增大的异常荷载。

五监测仪器

序号

设备(仪器)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

中纬ZT8+

1

转角差:

±2.0″测距精度2.0ppm

2

特制直尺

1

长度1米精度:

±0.5mm

3

水准仪

DiNi12

1

每公里中误差:

±0.3mm

4

水准尺

铟瓦

1

精度:

±0.1mm

六监测工作流程

为保障监测工作的系统性,使之能及时反馈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监测和施工的配合一般按以下工作流程进行。

 

以开工前的测量值作为起始初值,以后每次的测量值与之比较得到本次位移量和累积位移量。

七测点布设(详见监测点布设图一)

坑壁土体顶部和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于垂直位移观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在每边的中部和端部均应布置监测点,其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m;

支护结构的内力、支撑构件的轴力、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较大的部位;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支护结构界面侧向位移或压力的监测点应设置在基坑纵横轴线上;

基坑周围地表裂缝、建(构)筑物裂缝和支护结构裂缝应进行全方位观测,应选取裂缝宽度较大,有代表性的部位观测并记录其裂缝宽度、长度、走向和变化速率等。

支护结构施工及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土体被挖空与地面形成压力差,势必导致土体沉降,同时对支护体系形成水平压力造成土体位移,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地面建筑物进行监测,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沉降监测用水准仪观测设在建/构筑物上的测点来实现。

沉降监测点用钻机打孔,深3米,浇灌混凝土,顶部为光滑的凸球面的钢制测钉,测钉与混凝土体间不应有松动,并用(红色)油漆标明点号和保护标记,随时检查,保证测点在施工期间绝对不遭到破坏。

在基坑Y轴靠站房侧,在基坑边与平台处预埋测斜管进行土体位移监测。

目测巡视

在基坑开挖之前应对工程周边建、构筑物的现有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用拍照或摄相等方式进行取证,其目的在于可界限这些不良损坏的责任关系。

采用仪器进行监测是基坑监测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仪器监测毕竟有限,不可能覆盖基坑变化的所有地方,因此,作为补充,由有经验的工程师定期进行现场目测巡视检查是非常必要的,检查内容包括邻近建筑物及邻近地面有无新裂缝发生;原有裂缝有无扩大、延伸,断层有无错动发生;地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排水沟是否畅通、排水孔是否正常;是否有新的地下水露头,原有的渗水量和水质有无变化。

巡视检查可用眼看、手摸、脚踩等直观的方法,或辅以锤、钎、钢卷尺等简单工具进行。

八观测精度

沉降观测:

中误差<0.5mm,水准测量闭合差<±0.30√n(mm),(n为测站数);

位移观测:

中误差<1.0mm。

水准路线:

对基准点及水准点No.1进行联测后绕水准环线一周并闭合于No.1。

为保证观测精度,采取“三固定”措施:

即观测人员、仪器设备、观测路线三固定。

若条件许可,还可将所选基准点与城市水准基点进行联测。

内业计算:

设基准点J1之高程H=1.0m,经平差(闭合差ω分配)后算得各测点的相对高程H及沉降量、沉降速率等。

基准点的保护:

基准点布置在基坑之外,用砖等围起来,以防人为破坏。

仪器:

使用自动安平DiNi12精密电子水准仪及配套的铟瓦水准尺,精度达二级标准。

施测前将对仪器i角、标尺零点差等参数进行检测与调校。

沉降检测从水准控制点出发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前后两次测量值之差为本次沉降变化量,测量值与初值之差为累计沉降变化量。

九监测频率

在施工开始前应完成有关各项测点的埋设工作,并取前二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读数,以保证测试数据更接近真实。

基坑施工期间每1~7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及支护现场施工完成后至基坑回填前每15~20天观测一次。

遇到紧急、可能有危险情况(大雨、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加密观测。

当危险情况(坑内严重的涌沙、冒水、结构严重变形)发生时,跟踪监测。

十监测量的警戒值

本工程选用边坡坡顶、坡面裂缝及边坡土体水平位移设定预警值,作为支护结构施工安全判别标准,安全性判别如下:

F=实测值/容许值

边坡坡顶、坡面裂缝允许值:

10mm(贯穿、通长裂缝)边坡土体水平位移允许值:

上阶开挖时为25mm,开挖至基底时为50mm。

F<0.75:

安全;0.75<F<0.8:

注意;F>1:

危险。

十一信息沟通与反馈

人工测读的监测数据经整理后上报相关各方;紧急情况下当天口头通知相关各方,次日提交书面监测数据;当实测数据≥“报警值”时,即刻向相关各口头报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项目部则以最快方式提交监测报表,在报表上对超限数据会以明显的示警标记提示。

监测点位布设图

(一)

监测点布设图一

监测点位布设图

(二)

监测点布设图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