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723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6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范文.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范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范文.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范文

教学设计

修改栏

第五单元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

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探索与发现(四)(探索商的变化规律),中括号(三步的混合运算)。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单元教学重点: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单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分配:

第五单元共需16课时。

课时分配如下:

买文具            …………………………2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  …………………………2课时

参观苗圃          …………………………2课时。

    

秋游              …………………………1课时

练习六            …………………………2课时

国家体育场        …………………………1课时

探索与发现(四)  …………………………2课时

中括号…………………………1课时

练习七…………………………1课时

单元测试题…………………………2课时

第一课时 买文具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到了文具超市:

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10元一个,书包20元一个。

班费共80元,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呢?

(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根出示的情境图的要求,先口答:

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

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

(1)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2)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的同学可以选择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

(4)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

鼓励算法多样化。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

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

“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如果班费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书包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

怎样商?

(由学生自己小结)

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1)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2)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60页“试一试”

(1)第1题。

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提问题,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

(3)完成“试一试”第3题。

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四、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买文具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板演,说明算理。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想一想:

“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综合练习

1、括号里最大填几?

30×()<220  50×()<85   40×()<140

60×()<306  60×()<200  80×()<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2、完成61“练一练”第2题。

3、完成61“练一练”第3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解答。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路程、时间和速度

(一)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

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

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63页“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63页“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路程、时间和速度

(二)

教学目标: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64页“练一练”第一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完成64页“练一练”第二题。

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完成64页“练一练”第三题。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完成64页“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三、实践应用

如何求路程?

如何求时间?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参观苗圃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参观苗圃”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69÷20850÷40420÷60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什么。

2、口答:

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9640×()<260

20×()<18460×()<195

3、引入

师:

前面我们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而是任意两位数,又该怎么样计算呢?

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参观苗圃)

二、探索新知

㈠解决问题一

1、出示“参观苗圃”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师:

根据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求“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列式:

154÷22=

师:

怎么样计算出结果呢?

2、自主探索算法。

引导学生估计这个算式的结果,并集体交流估算的过程。

学生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有:

⑴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⑵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⑶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

师:

刚才大家估计的都是一个近似数,那我们现在要用竖式计算出结果,你们会吗?

(会)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可以和同桌一起完成。

教师巡视,和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

指名汇报计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试商的过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把除数22看作20,把被除数154看作150进行试商的方法。

㈡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

(2)园艺师要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还剩几盆花?

指名列出算式:

120÷18=

师:

谁能估计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呢?

(让学生先独立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

)指名回答估算的过程及想法,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有:

⑴因为18×5=90所以比5个图案要多;

⑵因为18×6=108所以可能是6个;

⑶因为120÷20=6所以可能是6个。

……

2、师:

请同学们自己用竖式来计算一下120÷18的得数,验证谁估计的最准确。

(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与同桌交流比较,看谁估计的最接近准确数。

指名汇报竖式计算的过程,重点让学生说试商的过程。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和理解把除数18看作10试商不方便,而把除数18看作20试商就会更准确。

3、交流验算的方法。

师:

你怎么知道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生:

通过验算就知道)你会验算吗?

先让学生独立验算,然后集体交流。

㈢归纳算法

让学生对比两个问题的计算过程,想一想,计算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该怎么样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

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完成P63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全班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试商的。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应该怎么样试商?

试商时应该注意什么?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66、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明确算理。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抄题的习惯以及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我能算得又对又快。

16×4=21×4=18÷2=25×4=

23×20=5×15=24×5=3×13=

4×53=63÷3=50÷2=24÷2=

2、我来算一算。

405÷79=115÷23=206÷34=

二、练习题。

1、教材66页“练一练”第一题。

(1)学生读题,说一说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填空。

(3)请学生汇报每一道题的答案,并在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2、教材第67页第2题。

(1)学生读题,说一说题目要求。

(2)想一想填哪几个数字,商是一位数。

(3)想一想填哪几个数字,商是两位数。

3、教材第67页第4题。

(1)学生看清题目后,逐题进行判断,并分析错误原因。

(2)判断后,请学生把正确的答案写在作业本。

4、教材67页第5题。

(1)学生认真审题,说一说题目要求。

(2)学生逐步进行解答。

(3)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得出答案。

5、补充练习。

白天鹅有168只,黑天鹅有21只,白天鹅的只数是黑天鹅的几倍?

6、教材第67页第3题。

(1)学生读题,说一说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结果,订正答案。

三、生独立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秋游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年级有184名学生,三年级有272名学生,五年级有230名学生,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

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什么时候商会小?

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

积大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

积小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会小呢?

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6、教学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184÷46=(辆)

生说明算理后自己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69页“试一试”

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

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练习六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习题。

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

      

二、综合练习 

1、完成71页“填一填”。

2、完成71页第二题。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33÷37  328÷42   372÷45  

395÷56  294÷29   765÷74

3、完成71页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

4、她开学前能看完吗?

估一估,算一算。

 三、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部分练习题。

   

四、学生完成练习。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练习六

(二)

教学目标:

1、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这节课,我们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综合练习 

1、完成72第五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72页第七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

对于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他们将其放进问题银行中。

3、完成72页第八题。

A小组内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全班交流。

     

三、拓展练习 

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的部分习题。

      

四、布置作业 

教材72页第6题。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国家体育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2、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的大数,并在班上汇报。

2、学生体会较大的数的实际意义。

3、出示课件:

问:

2008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

电脑出示北京申奥的资料。

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它的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观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小组活动。

2、引导学生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估测自己所在的教室的面积。

1万平方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

20万平方米呢?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全班交流

3、课前要求学生统计好:

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大约有多少?

大约有多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数才达到1万人?

10万人呢?

4、小组讨论

你们小组能怎样描述10万人,怎样描述20万平方米?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验证。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谈论怎样估计。

(1)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2、让学生说一说数学书的某一页的字数,根据自己的估算,1万字大约要几页?

3、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估计什么?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探索与发现(4)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方法:

谈话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数学中蕴涵着无数规律,今天,我们再共同来找寻一种新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二、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1、投影仪出示:

8÷2=4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80÷20=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800÷200=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8000÷2000=

2、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发现。

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三、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观察75页“试一试”的两种计算方法。

四、尝试运用

出示76页练一练第1题。

根据每组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第二个、第三个算式的得数。

(了解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或缩小了相同倍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第十二课时   探索与发现(四)

利用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

在什么情况下除法中的商不变?

 

二、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与同伴交流。

   240÷30=   440÷20=   80÷20=      360÷90=

120÷40=   4800÷400=  2400÷60=  9600÷800=

三、实践应用 

出示76页第3题。

思考:

一捆铁丝有多长?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观察与思考   

出示76页“观察与思考”:

仔细观察淘气的计算过程,你受到什么启发?

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50÷25  800÷25  

2000÷125   9000÷125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中括号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