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568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山西门户网站发布日期:

2011年11月04日

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

——袁纯清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0月27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这次大会,是在我省转型跨越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跨越,促进社会和谐,组织和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开拓创新,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再造一个新山西、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省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先后召开十三次全体会议,就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省委作出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部署,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描绘了科学发展新蓝图,全省呈现出人心思上、干事创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工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城镇化稳步推进。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9%。

今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已成定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主导产业效益大幅提升,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新兴产业逐步壮大。

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山西结束“小煤窑”历史,进入集约、高效、安全开发煤炭资源的新阶段,产业素质和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能源基地更加巩固。

以有力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18%。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启动。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增强。

“引进来”、“走出去”成效显著,成功举办中博会和能博会,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果。

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高速公路今年将突破4000公里,铁路项目加快建设,机场建设力度加大。

电力装机接近5000万千瓦。

建成一批应急水源工程,引黄北干线工程胜利通水,山西“大水网”开工建设。

省城十大公益建筑全面建成。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农村实现村级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饮水安全全覆盖,新的“五个全覆盖”推进顺利,全省农村面貌明显改观。

扶贫攻坚取得重要进展。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

“法治山西”建设扎实推进。

国防后备力量全面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军地“双服务”和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效。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社会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强。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成效明显。

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完善。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重要位置,信访工作成效突出,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

党的建设扎实推进。

理论武装富有成效,干部选学全面推开。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创先争优活动扎实进行。

市县乡三级党委换届圆满完成。

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班子结构得到优化。

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

党务公开全面实施。

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右玉精神,整肃纪律作风,部署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

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

人才工作明显加强。

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成效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过去五年,是思想大解放,积极探索山西科学发展新路的五年,全省上下深化了对省情的认识,打开了以转型跨越为核心的发展新境界。

过去五年,是全省人民同舟共济、经受考验的五年,在大事多、新事多、难事多的情况下,上下齐心,攻坚克难,扭转了矿难频发的被动局面,摘掉了污染严重的“黑帽子”,遏制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态势,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山西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的五年,山西整体形象得到提升,干部群众焕发新的精神风貌。

过去五年,是赢得发展大机遇、打造建设大平台的五年,国家赋予山西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政策,为我们推进转型跨越、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拉开了山西未来大发展的序幕。

实践证明,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在关键时刻经得住考验,在逆境中砥砺奋起。

我们难以忘怀的是,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来晋视察指导,特别是2008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给全省干部群众以巨大鼓舞。

五年的辉煌成就,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努力、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山西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晋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山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正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主要是:

经济发展不足和产业结构不优问题突出,新兴产业比重小,农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节能减排压力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事业需要加快发展;一些领域改革滞后,对外开放程度和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基础还不够牢固,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有不少;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不够,作风不实、干劲不大、能力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突出。

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五年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切认识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强省之要、富民之本,必须把解决发展不足问题摆在工作首位,紧紧扭住不放;科学发展观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从资源型地区实际出发,走山西特色科学发展之路;解放思想是先导,必须不停歇地推动观念创新,通过打开思想的大门,进而打开发展的大门;改革开放是活力之源,必须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大开放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民生为本是我们党的宗旨之要,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热忱关心群众,全力造福群众,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兼顾是科学方法,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是必备品格,必须弘扬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精神,在顽强拼搏中加快改变山西面貌;党的建设是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用党的建设新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新发展。

二、坚定转型跨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转型跨越发展,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具体体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举,是到建党100周年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总目标。

我们所有的努力,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全部追求,都是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放眼全国,东部发达省份已经或即将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西部省份普遍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巨大成绩,但是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左右,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居靠后位置。

能不能尽快缩小发展差距,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现实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全省人民面前。

我们要凝心聚力,奋勇前行,唱响转型跨越主旋律,打好实现全面小康攻坚战。

在解放思想中打开视野。

转型首先思想观念要大转变,跨越首先思想境界要大提升。

解放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摆脱煤炭依赖、政府依赖、路径依赖的思维惯性,开辟多元发展、全民创业的新天地;必须丢弃自以为是、自我满足、自我封闭的狭隘意识,跳出山西看山西,在追求卓越中发展自己;必须改变坐而论道、空泛议论、眼高手低的行为习惯,勇于破解现实课题和棘手难题;必须摒弃不敢担当、缺乏闯劲、怕当出头鸟的保守思想,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跳出求稳守成、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心理局囿,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历史巨变。

在坚定信心中激发动力。

我省作为煤炭大省和老工业基地,转型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

面对全国各地竞好争先的发展势头,面对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挑战,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同时要看到,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

我省具有较好产业基础,一大批转型项目陆续建设,发展后劲和协调性增强。

基础设施的改善,山西通江达海正在变为现实,不仅延伸了发展半径,而且拉近了与发达地区的空间距离。

中央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确定山西为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建设试点省尤其是转型综改试验区,政策效应进入深度显现期和集中释放期。

山西资源富集,“有中生有”得天独厚,“无中生有”有势可倚,尤其是转型跨越正在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小康。

在奋力赶超中争先进位。

追赶型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的不二选择。

要以勇于超越的闯劲,人一我十,人十我百,敢与发达地区比肩,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以新的理念和机制,激发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的活力,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跳起来摘桃子,实现超常规发展,每年追赶一个百分点,到2016年有一批市县实现全面小康,全省总体实现程度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山西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今后五年,是大有可为、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转型跨越的机遇期,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

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总体战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龙头,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创新创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

——经济总量有新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排位前移。

——产业发展有新体系。

在为国家提供能源支持的基础上,新兴产业比重和循环经济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区域发展有新格局。

“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城市有新的增加,城镇化率接近60%,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更加清晰,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产业园区和区域发展板块。

——民生福祉有新水准。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以上和1万元以上,一批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基本消除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县,现有贫困人口一半以上实现脱贫。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投入明显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管理有新作为。

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公平正义充分彰显,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社会总体和谐稳定。

——生态环保有新局面。

节能减排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市区和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发展环境有新气象。

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效能明显提升,全民创业氛围浓厚,人才外流状况得到扭转,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实现了上述目标,山西就不再是发展滞后的省份,就为2020年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将成为山西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三、抢抓机遇,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资源型地区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在调整结构、促进转型上进行了艰辛探索。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我省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山西转型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以区域为单元寻求突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综改试验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新特区”。

我们要用好这个大平台、大政策、大机遇,在生产力层面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生产关系层面深化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使山西经济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发生显著变化。

这是富民、强省、利国之举,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核心在转型。

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拓展山西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

在发展形态上,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促进煤炭及其他原材料产业内涵式发展,加快现代制造业发展步伐,使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成为新的发展特征,使产业高端化、发展高质化、装备现代化、管理精细化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强化低碳发展理念,全面实行煤炭等资源的清洁开采和高效利用,建设生态矿山,降低发展的环境生态代价,提升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构建具有资源型地区特点的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发展模式。

在发展定位上,实现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建设一批煤电一体化、多产并举的能源综合企业,把单一优势转化为多个优势。

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山西成为新兴产业崛起之省。

在发展方向上,实现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统筹开发利用地下地上两种资源,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实现资源与资本、科技、创意的结合,对矿产资源进行深精加工,对人文历史资源进行高位开发,把优势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发展动力上,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人才强省、科教兴省,促进生产要素向创新领域集聚,以技术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以自主创新推动发展转型,以劳动者素质提升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根本在改革。

革除阻碍资源价值最大化、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弊端,突破制约科学发展和创业活力的桎梏,搞好顶层设计,加快形成有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创新产业转型促进机制,理顺煤炭等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建立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推进资源开发收益主要用于发展接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鼓励类服务业。

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制定切合山西实际的资源税税率,完善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

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节能节水降耗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建立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机制,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评估修订机制,统筹开发利用成片盐碱地和整合利用工矿废弃用地,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拓展转型和民生项目用地空间。

建立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建立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市场,完善煤炭开采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窠臼。

加快构建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对转型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信贷倾斜,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发挥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

充分发挥企业转型主体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兼并重组,加快实施十大企业“双千亿工程”,支持优势大型国有企业尽快跨入世界500强。

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加大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凡法律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全部放开,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确保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全社会形成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键在实践。

先行先试是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最大政策。

从每个单位做起,从具体项目开始,大胆探索实践,特别是要抓紧干几件具有全局性、标志性的大事。

要在重大转型项目上先行先试。

实施煤层气综合利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矸石发电及粉煤灰开发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工程。

只要是资源就地转化项目、循环经济项目、符合科学发展的项目,都要抓紧推进。

要在政策创新上先行先试。

切实用好现有政策,积极争取新政策,在实践中探索创造性政策,移植推广其他综改区的好政策,学习借鉴国际上资源型地区转型的成功经验,清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形成一系列推动山西发展的“晋”字牌政策。

对转型综改试验走在前列的地方,给予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倾斜。

对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成绩突出的干部、企业家和各类人才,给予褒扬和重用。

要在板块突破上先行先试。

推进“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转型综改试点,加快扩权强县步伐,重点在减少管理层次,下放计划、财政、项目、税收、土地管理权限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转型综改试验排头兵,取得经验后全省推广。

要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先行先试。

着力破解生产要素过度向资源型产业集中的难题,努力改变一煤独大、结构畸重的产业格局;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导致生态大规模破坏的顽症,加快生态修复治理;着力破解环境保护约束机制和利益导向落实难的问题,持续全面改善环境;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伴生的社会矛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今后五年是关键。

在国家批准的综改试验区中,山西是唯一的全省域试验区,也是为数不多的资源型试验区。

改革开放30多年后,山西这个内陆省份和能源基地站到了改革试验创新的最前沿。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我们要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确保今后五年实现转型综改试验的重大突破,在全国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四、“四化”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山西传统产业占主导,农业立地条件差,城镇化滞后,生态环境脆弱。

扎实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跨越的主要任务。

推进工业新型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一要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

在资源原材料深度加工中催生新产业,追求高效益。

着力“用”好煤,努力实现全省新增煤炭一半左右就地加工转化。

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努力建设1亿千瓦级电力强省,外送电装机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

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

推进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深加工,实现“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上下联产”的转变。

提高优势原材料加工能力,巩固不锈钢产业的全球领军地位,打造国家级不锈钢及铝镁合金制品基地。

二要提升传统产业循环率。

把循环经济作为工业新型化的基本路径,在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基础上,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机制,使循环经济成为我省产业的基本模式,推动企业、园区、产业、社会循环发展。

五年内基本完成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新项目新产业要把全循环作为准入门槛。

构建循环技术体系,实现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重点推进煤矸石、工业固废和废气余热、城市污水垃圾、矿井水等综合回收利用。

发展循环型服务业和农业。

三要提升新兴产业占比率。

打造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煤机制造基地。

有重点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创建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品牌。

建设数个百万吨级节能节水型现代煤化工项目。

发展特色食品、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把环境压力变为发展动力。

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

发挥军工企业的优势和作用。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水平,使信息产品和服务更好地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融合。

注重总体策划,强化创意开发,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

发展以金融、会展、中介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交通运输和煤炭交易等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房地产与建筑业水平。

发展家庭服务业。

太原和其他有条件的城市要建立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四要提升节能减排率。

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财税、价格、金融等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实施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排工程,加强对重点排污耗能企业的监测监管。

推进节能减排市场化进程,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五要提升科技贡献率。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弘扬创新文化,提高创新指数,加快建立山西特色创新体系。

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大中型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培育扶持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实施一批对转型发展有引领作用的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一倍以上。

规划发展一批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山西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太(原)榆(次)科技创新城,打造以科技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极。

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发展大局,必须始终作为重中之重。

一是把确保农民收入翻番作为核心任务。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深化农村改革,调动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组织农民开展多种经营,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帮助农民扩大资本、积累财富,使农民共享公共财政阳光,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加。

在山老区实施“一村一井”工程,发展“五小”水利,使农业人口实现人均1亩水浇地。

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重点解决6000余个低收入村的农民收入翻番问题。

二是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主攻方向。

深入推进大同、晋中、运城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1万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深入推进“513工程”,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基础上建设特色农产品强省。

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级全覆盖,农户入社率达到50%以上。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战略举措。

针对不同县域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一体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强县富民的大项目,每个县都要建成一到两个工业园区或产业集中发展区。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县域流动,打造20个以上中部和全国百强县。

四是把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作为基础工程。

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以煤补农、以矿帮村机制,培育新型农民,在实现新的“五个全覆盖”基础上,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每年推进100个新农村连片示范区、30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力争到2016年全省农村都达到重点村建设标准。

五是把扶持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