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课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474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课题.docx

《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课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课题.docx

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课题

公开课《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新、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的快活,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时期,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阅读能力处在比较低的层面,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正确美观地书写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亲自体验一次放风筝的过程。

3.搜集风筝的相关资料。

一、唤醒情感,引入课题

1.出示风筝: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板书:

风筝)

2.交流风筝的资料。

你对风筝有哪些了解?

3.唤起情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齐读课题。

是呀,放风筝是多么开心的事呀!

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再来读读课题。

(生带着感受读课题。

5.过渡:

真好!

有一群孩子和我们一样,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这篇《风筝》,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

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

精心 希望  憧憬 依然 拼命奔跑  村里  抖动  踪影 寻找  磨坊

继续  田埂  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 

翩翩飞舞    歇不下来

①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平舌音:

“村、丧”。

②出示词语“磨坊”,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词语中的“磨”和“坊”两个多音字。

③学生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读音。

(出示:

两个字的两种读音)

④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

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a.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b.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c.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4.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

(课件出示:

课文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

最后又写了什么?

5.指名说。

(课文先写了做风筝,再写了放风筝,最后写了找风筝)

6.小结:

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提醒大家注意?

生说。

4.师重点指导“丧、磨”。

“丧”字下面没有一撇。

5.生描红,写一写。

6.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朋友,还知道了课文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憧憬、依然、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

在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0课《风筝》。

2.生齐读课题:

风筝。

3.这些词语还记得吗?

让我们开火车来认读吧。

4.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成为了好朋友。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二、细读探究体悟感情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到了什么?

(做风筝时的快乐)

2.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动手“画一画”。

(1)指名朗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a.你很会读课文。

那么,孩子们精心做着风筝,心里会想些什么?

假如是你,心中会怎么想?

(学生自由畅谈。

)是啊,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憧憬”。

b.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美好的向往,齐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c.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

“依然”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仍然”、“依旧”、“仍旧”)看,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d.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做出来的风筝什么都不像,而我们却依然快活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是啊,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的憧憬,我们的希望依然存在。

我们依然可以和伙伴们去放风筝,依然可以把我们的风筝放得高高的,所以我们还是快活的。

谁能把这种快乐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2)展示朗读。

(二)合作探究,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孩子们放风筝时心情的变化。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习情况。

(1)第三段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

(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翩翩飞舞)   

出示: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出示词语“翩翩飞舞”),我们经常用它来形容什么?

可是,一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在作者的眼中就如我们眼中色彩斑斓的蝴蝶一般地翩翩飞舞,越飞越高。

你觉得此刻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

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

②完成填空:

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        也飞起来了!

(心、快乐、希望、幸福……)

③是啊,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就让我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齐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快乐啊!

再读。

(2)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心情如何?

哪些词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a.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喊什么?

叫什么?

谁能配上表情动作来喊一喊?

(“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

“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

“幸福鸟”,飞吧!

飞到白云上面去吧!

b.多么开心啊!

就让我们开心地站着,快快乐乐地齐读第3自然段吧!

(3)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风筝被吹断了线,飞得没了踪影,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

(难过、失望、伤心)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出示: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a.你从“大惊失色”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

(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b.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着急?

(千呼万唤)

这里的“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很多,“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

)此时,他们呼唤什么呢?

(幸福鸟,你在哪里?

快回来吧!

c.感情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心情。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孩子们此时的心情。

谁想读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心情。

展示性朗读。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垂头丧气”说明什么?

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他们真的丧气了吗?

(没有。

水磨房燃起了我们的希望。

)望着远处的水磨房他们脸上的表情──(充满希望)正如他们做风筝时一样──(出示: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4.想象写话

(1)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

课文没有告诉我们。

你能把你想象的结果写出来吗?

如果能用上今天学到的这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

(2)展示学生作品精彩片段

  【这是一次语言训练。

这种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力。

三、小结

幸福鸟啊!

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

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

你就是我们童年最亲密的朋友!

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朋友——风筝!

四、作业超市(任选其一)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积累描写心情的词语。

板书设计:

10  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教学反思:

《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与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这次磨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通过学生自能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初步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所以,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基础,本课的教学思路是:

以“读”为本,以“悟”为核心,体现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在抓住关键词句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开放和多样的特征。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一是感悟做风筝时的快活,抓住“憧憬”这个词,让学生想象他们在做风筝的时候会憧憬什么?

二是体验放风筝的快活,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体验,如过你是文中的孩子,你会快活地喊叫什么?

在风筝丢了之后,心情由快活变得伤心,那难懂的成语,像“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也都交给孩子去自主体会。

想象他们会呼唤什么?

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进行朗读体会。

三是课文最后的那个省略号同样值得研究,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这里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继续编故事,想一想,他们能不能找到那只幸福鸟,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心情会怎样?

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再写下来。

学生较好地展开想象,有的续写了找到风筝,写出了惊喜之情;有的续写没有找到风筝,垂头丧气,闷闷不乐。

从想到说到写,练笔变得有梯度,为以后的成篇成文作铺垫,同时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实现了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