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374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1.docx

《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1.docx

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1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

2018年5月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3题为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第II卷规定的位置。

2.答第1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1至23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第II卷试题卷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II卷一并交回。

第I卷自己保留,以备评讲。

第Ⅰ卷(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镌(juān)刻媲(pì)美荟(huì)萃滂(páng)沱

B.咋(zà)舌楔(xiē)子忤(wù)逆夯(hāng)实

C.后裔(yì)蹊跷(qiào)浸渍(zì)伛偻(lǚ)

D.发酵(jiào)招徕(lái)拮据(jū)回溯(sù)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剽悍消赃发贴子世外桃源墨守成规

B.宣泄笼络尥蹶子拾人牙慧画地为牢

C.蜇伏遴选白内瘴断章取意美轮美奂

D.班配旋律煞风景首曲一指唇枪舌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央视虎年春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人们对春晚的讨论却如雷贯耳,“王菲冷,小虎热,本山闷,刘谦神”是观众对虎年春晚四大亮点节目的评价。

B.深受“赌球假赛黑哨”风波影响的中国足球队日前在东亚四强赛中3比0大胜韩国队,一雪32年“恐韩症”之耻,球场内却没有振聋发聩的欢呼声,因为当时场内既无中国球迷,也没有中国记者。

C.早已被生活费、按揭费、通讯费、水电气费、孩子奶粉尿布费压得气喘如牛的“80后”众“奴”缠身。

而原来应该喜气洋洋的春节也被当成了“春劫”,高昂的人情费让“80后”变成了“年清族”。

D.现在,教育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有关教育主体性和科学性的内容却常常无迹可寻,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认为这种教育研究失之偏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

B.从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变成一个巍然在世界东方的发展中大国,60年来,中国实现了令世界惊羡的“美丽转身”。

C.《物权法》一经出台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对个人财产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个人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D.首个专门针对“甲流”的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具有费用低、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能达到有效预防“甲流”的目的。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

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

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

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

从这个意思上说,天人合一思想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

他说: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

”他还说:

“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

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

”“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

”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

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

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类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

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选自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5.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形成的共识。

B.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

C.它已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

D.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

6.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

B.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

C.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

B.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

C.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内容的全盘接受。

D.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晏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

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势不得去。

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户,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

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败:

冲坏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

C.而欲庶几颜氏之乐        庶几:

差不多

D.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归:

回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0.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交代辟东轩的目的是“以为晏休之所”,然而因为盐酒税务繁忙,“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B.中间两段用自己的“勤劳盐米”与颜氏的“箪食瓢饮”作对比,才知道颜氏安贫乐道品质的可贵,对比之下,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艳羡之意溢于言表。

C.文章最后又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D.本文虽以《东轩记》为题,实为作者借题发挥,意在倾诉盐酒税务的琐碎繁难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第II卷(共12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1.给下面句子用“/”断句。

(2分)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12.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两首诗歌的主旨有哪些相似之处?

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默写及文学常识填空。

(6分)

(1)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借感叹历史人物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来抒发自己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情怀;南宋诗人陆游在《书愤》一诗中,以“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愤之情;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来表现诗人对权贵的鄙弃;苏东坡则用“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范仲淹,北宋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字希文,谥文正,后世称范文正公。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抒发个人政治抱负的散文《》为其代表作。

(3)是美国最伟大的民主诗人。

他的代表作《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刘佛谛

张中行

①周末总是很快地来到,昔日晚饭的欢娱已经多年不见了,可是忘却也难。

对饮一两杯,佐以闲谈的朋友不过三两个,其中最使人怀念的是刘佛谛。

②刘佛谛名旌勇,字义方,佛谛是我建议他采纳的别名。

我们最初相识是在二十年代后期的通县师范,都是学生,他比我早两年。

说起相识,只是在洗脸室里,我们都到得晚,他很胖,动作迟缓,就外表说,像是在羊群里孤立一头牛,所以给我的印象很深。

印象深还有另外的原因,他在学校以幽默出名,常说笑语,遇事满不在乎;又口才好,有相声的才能,据说一个人可以开教务会议。

模仿校长、训育主任,以及有特点的教师,可以惟妙惟肖。

当时给人起外号成为风气,他的外号来自英语,是fat,因为面容苍老,称呼时前面还要加“老”,有少数人宁愿直截了当,呼为老胖子。

③当时究竟谈过话没有,现在不记得了。

以常情推之,他是知名人士,我不是,也许对于我,连印象也没有吧。

到三十年代初,我上北京大学,住在沙滩一带,他原在山海关教书,大概因为东北沦陷,那个地方不能再安身,也到北京来,并也住在沙滩一带,于是交往就多起来。

我们都穷,但吃好些的欲望一如常人,于是就常常在一起用小煤火炉做饭吃。

吃什么要由手头的松紧决定,松时自然很少,所以经常是买十枚铜币的肉,这样也可以饱餐一顿。

有时候,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决定破例,就花七八角钱买个猪肘子,用微火炖烂,对坐享受一次。

总之,是渐渐共苦乐了,交谊就越来越深厚。

④当然,交谊的深厚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共同做饭吃,而是来自越来越相知。

我发现他的为人,是两种性格的奇妙混合。

他处理有关自己的事,是个乐天主义者,随遇而安,甚至及时行乐;谈天说地,扯皮取笑,常常近于玩世不恭;喜欢吃喝,常常顾前不顾后,简直可说是个享乐主义者。

但是对人就完全不同,就是嘻嘻哈哈时候也决不越礼,并且,更可贵的是真挚,对老朋友总是热心关注。

这种性格的影响有好坏两个方面。

好的一面是与不少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死后还留在人的记忆里。

坏的呢,都是与他自己有关的。

他聪明,新旧学造诣都不坏,可是因为乐天,不急于事功,应该有成绩而竟没有留下什么。

⑤依古训,应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还是多说他的优点吧。

总的说,最值得怀念的是在坎坷途中相互的扶助。

这常常是在面对之时,周末的共饭,闲谈,抚今思昔就是一例。

也有时候不是对面,例如有一次,他住在家乡永清县一个村庄,是五月节前,穷得连买菜钱都没有了,家居无聊,到镇上散散心,万没想到接到我寄去五元钱的信。

回信说,他最不喜欢吃窝瓜,可是穷得要命,只能吃院里自种的窝瓜。

五月节来了,想换换样,居然就由天上降下五元钱,可见上天无绝人之路,云云。

我接到信,既欢乐又感慨,想到他曾开玩笑,说天老爷最糊涂,譬如他最喜欢吃鱼。

可是鱼有刺,最不喜欢吃窝瓜,窝瓜却没有刺,如果让鱼刺生在窝瓜里会多好,于是又写一封信,说幸而天老爷糊涂,如果聪明,让鱼刺生在窝瓜里,他的境遇就更可怜了。

⑥此后不久,他回到北京,经人介绍,到宁晋县去做秘书工作。

行前同我商量,说当教师惯了,改行,有些不安然,想改个名字。

我说,就用昔年的外号,由英变中,写佛谛,不是很雅吗?

他同意,就用这个新名前往。

以后来了一封诉苦的信,说不只一次,遇见所谓通文墨的人士,见到他的名片就恭维说:

“您一定是佛学大家了。

”他说不是,对方以为是谦虚,他越矢口否认,对方越不怀疑,总之,闹得他进退两难,如坐针毡。

⑦幸而时间不很长,他又回到北京,重理旧业,被尊为佛学大家的尴尬局面结束了。

以后我们同住北城,见面的机会多了,周末共饭闲谈的机会也多了。

寒来暑往,风平浪静,都以为可以长此“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是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来了,故人见面不便,从此就断了音问。

记得最后一面是1968年的夏天,是早晨,在我上班的路上,他估计时间,在路旁等我。

我们不敢多谈。

我只说是还平安,将来如何不知道。

转到说他,我说推想不会怎么样。

他说:

“那也难定,说严重就严重,说不严重就不严重。

”说完,他催我赶紧走,我们就这样永别了。

⑧直到1969年春天,才由他女儿那里知道,是1968年后期,说清查出身,发现故乡还有几十亩地在他的名下。

照当时的不成文法,这就要遣送还乡。

也许就因为怕走上这条路吧,在1969年年初,他在西郊新迁的一间个人独宿的小屋里喝了敌敌畏,“自愿”离开这个世界了。

据说死的几天前写了两封信,其中一封是给我的,但写后不久就烧了。

又死前床上的被子叠得很整齐,他女儿说,这是怕脏了,孩子们不能用。

⑨人生百年,终于不能免这样一次,走了也就罢了。

但他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所谓乐天主义,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

我多年以为能够理解他,也许实际并不理解他吧?

每想到这里,总觉得没有看到他的最后一封信,真是太可惜了。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15.仔细阅读文章,分析第8段加点词语“自愿”在文中的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开头写道:

“周末总是很快地来到,昔日晚饭的欢娱已经多年不见了,可是忘却也难。

”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分条概括作者认为刘佛谛最值得“怀念”的理由。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本文作者的创作意图。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9.请以你熟悉的校园生活为题材任选一联拟写出下联。

(4分)

三年炼狱,知识扮得青春靓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邻右邻左右邻,邻邻和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

“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

”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4分)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

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

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

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

可老太大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

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

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

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

(4分)

语言的形式,①能是美的,②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③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

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④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⑤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⑥二者这间有一个共同点:

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后,按要求作文。

平台,原指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

要建造高楼大厦,就要先搭好平台,同样,要想事业有成,人生完满,建设好国家,也要先搭好平台。

当然,平台是一个机会,也意味着承担。

对于已完成高中学业的你,读了上述材料后,会引发了哪些回忆或感触呢?

请以“搭好平台”为话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8年5月

1.D

2.B

3.D

4.C

5.B

6.D

7.D

8.D  归:

安身之处

9.B  指示代词,那;A才/竟然;C 但是/正确   D 来,表目的/而且,表并列

10.B 去掉“ 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 

1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12.

(1)早上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得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

(旦、复、安各1分)

(2)只希望时间长久了,世人或许能同情可怜我,让我返回家乡。

(独、幸、或、得、田里各一分)

【译文】

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做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还没到任,就下起了大雨。

筠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

盐酒税所就在锦江边,水灾尤其严重。

我来到任所时,房屋破败,无处安身。

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察使衙门暂居。

郡府长官同情我无安身之处,就答应了我的请求。

这年十二月,才能免支立起倾斜的房子,修补上倒塌的墙壁,又在厅事堂的东边盖了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一百来竿翠竹,做为我读书休息的处所。

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来管,我来到这里时,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的事务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

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来尽我的职责。

晚上回业,已经筋疲力尽,就昏然睡去,天已经亮了都不知道。

早上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得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

每天早晚就都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不禁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从前,我小的时候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