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语言素养.docx
《论教师的语言素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教师的语言素养.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教师的语言素养
论教师的语言素养
论教师的语言素养
语言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效果,因此,究竟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就成为一个重要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清楚,准确简洁、合乎逻辑、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并带有幽默感。
这是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养,现分析如下:
一、规范清楚
教师讲课必须语言规范,吐字清楚。
授课要用普
通话,应把每个字清清楚楚地送到全体学生的耳朵中。
教育部于1983年9月发出了加强推广普通话的决定,明确规定“普通话是教师职业语言”。
因此,教师必须说好普通话。
所谓语言规范,首先是语音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汉语语音,就是北京语音。
发音规范的关键是舌、唇发音动作正确,幅度要够,调值要足,四声要对。
其次词语要规范,不能把方言中生僻、土俗的词语混入普通话。
最后,语法要规范,要按普通话的语序说话、讲课。
吐字清楚,给人以流畅、明晰、优美之感,否则会使人觉得生涩、厌烦。
我们可以声乐的“吐字”要求为借鉴,力求说话时先把字头咬准,并根据需要将字身引长,然后再把字尾收清,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因此,教师说话和讲课时要做到“发音规范,字头咬准,收音要清”。
为了保证语言规范清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说话、讲课的吐字,必须注重技巧,要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力争把每个字说的清清楚楚和善于利用共鸣器官。
要改掉吐字不经任何加工的自然说话习惯。
要以“心理位置互换能力”设身处地替学生想想,是否听清了每个字、每句话,这样就可以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吐字清楚不仅有助于授课质量之提高,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亦大有裨益。
2.教师要象电台广播员、相声和话剧演员那样练习基本功,要注意发音要领、口型、语调和语速。
可以将自己的讲话录下来,与电台广播员的播音的作比较,找出差距,加以改进。
只要锲而不舍苦练基本功,语言效果必有长足进步。
3.语速影响到吐字的清晰度,因此必须注意善于选择恰当的语速。
许多研究表明,在保证语言准确、精炼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年级授课,可采取如下语速:
(1)小学授课以每分钟120-140字的语速为宜;
(2)初中授课以每分钟150-170字的语速为宜;
(3)高中和大学授课以每分钟180-200字的语速为宜。
上述语速只是一般规律,不能绝对化。
每个人的神经类型、习惯不同各种内容又有差异,所以语速应因人而异,因情而异。
对上述语速“模式”既不能绝对化,又须基本遵循。
二、准确简洁
准确是教师语言素养的重要基础。
要使语言准确简洁,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渊博的业务知识和思维的深刻性。
只有这样,才能认清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规律性,才能言之凿凿,一语破的。
如果教师不能言简意赅,势必絮叨繁琐,怕学生不懂,就不厌其烦地重复、唠叨,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非但于事无补,反而自受其害。
为了使语言准确简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思维深刻性。
思维深刻的人能透过现象和不被人意识到的细节认清事物本质及其内不规律,这是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水平的重要基础之一。
改善思维品质,是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
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坚持不渝地观察事物,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注意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方能提高思维深刻性和语言准确简洁的能力。
2.教师说话、讲课应尽量与书面语言相近。
“出口成章”应是每个教师的努力目标,亦是教师课堂语言应有的特征之一。
朝此方向努力,废话废字自然会被排除。
写作能力强的教师,容易做到言简意赅,况且职业也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三、合乎逻辑
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光荣的使命要求教师的语言富于逻辑性和有说服力。
教师的职业需要威信,而威信来自教师的言和行。
除了以身作则之外,教师说话、讲课必须言之有理,这样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影响。
另外,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教师的语言富于逻辑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
为了加强语言的逻辑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为教师,要懂得思维、逻辑的一般知识,这样在思考、分析、阐明问题时,才能遵循逻辑规律,使自己在形成概念、在作判断和推理时,体现出较强的思维逻辑性。
逻辑性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对人的语言能力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学习,锻炼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教师无论探讨人生真谛还是传授科学知识,都需要采取科学的论说技巧,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掌握基本的论说艺术。
要分析、论证一个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和论点,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然后以确凿的事实和数字去证实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和可信性;要介绍、说明一个问题,就要对问题的性质、特点、内容、成因、成功等等做出科学的解释。
一些常用的论证、说明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反证法、归谬法和概述法、定义法、分类法、比较法等等,都是应该了解和经常运用的论说方法。
科学的论说法能使逻辑思维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同时语言也就更加富于逻辑性。
四、富于启发和感染力
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和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情感。
要做到这些,就要注意下列几点:
1.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真挚的情感
学生炽热的情感只能由教师真挚的情感去唤醒,而教师的热忱则来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美好前途的执着追求,来自强烈的事业心。
有了饱满的工作热情,教师才能与学生形成心理相容,言必有中地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使之产生思想、情感和知识诸多方面的谐振,并使这种谐振不断增益。
2.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正确选用语言
为了对学生施加有力的良好影响,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要,这样才能拨动他们的心弦,把话说到他们的心里。
为此,就须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人,通过教学、接触和各种活动,搞好信息反馈,知其情,晓其意,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施加有力的聊好影响。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是这方面的典范。
有一次,他看见路边有几个小朋友在摇晃小树玩,就走过去,将耳朵贴在小树上,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一奇特举动使小朋友们大为惊奇,于是他们自动围拢过来,一位小朋友好奇地问道:
“老爷爷,您在听什么呀?
”“我在听小树说话。
”“它在说什么?
”“它在哭,它说它的根被你们揺断了,它很痛!
”孩子们听后,马上知道自己错了,于是齐声说道:
“老爷爷,我们错了,以后我们不再晃小树了。
”这一事例说明,只有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并使用他们易于接受的语言,才能有的放矢地施加影响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3.提高技巧,增强情感色彩
语调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一个词或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去说,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例如“好”这个词,用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出赞扬、欢呼、肯定、问候、讥讽、起哄、威胁等情感色彩。
句中的逻辑重音也很重要,如“这.是.我的.书。
”一句中,就可有四种逻辑重音,各表达不同的含义。
语速除影响到吐字的清晰度外,还与情感直接相关。
不同的语速会引起不同的感受。
如每分钟80字的语速就适于表达沉痛的情感;每分钟250字的语速则给人以急促、激昂的感受了。
总之,语调要丰富多彩,有昂扬顿挫;语速要适中;逻辑重音要与上下文保持联系。
当然,语言的辅助手段—体态语言也是不容忽视的。
掌握了这些技巧,定会使自己的语言富于情感色彩。
五、幽默
幽默是兼有可笑性、意会性和启示性的诙谐。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幽默具有防御、启迪机制,可以使人摆脱被动,或在美的享受中让人醒悟、深思和受到启迪,充分体现出了第二个信号系统的调节支配作用。
教师的语言需要有一定的幽默感,但要注意掌握分寸,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理、陶冶情操,但又不失课堂教学应有的严肃性。
听懂、理解;语言装却简洁是基础,因为只有准确才能保证思想教育和传授的知识都是正确、科学和高效的;语言逻辑、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并带有幽默感,才能保证教师的影响是有力的、感人的和宜于被接受的。
以上五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为了有效地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教师必须有意思地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