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009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docx

《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docx

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

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城市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设计依据

(1)《新昌县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新昌县规划建筑设计所,浙江大学城建学院城规教研室,1994年6月。

(2)《新昌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新昌县人民政府,机械部第二设计研究院,1994年12月。

(3)《新昌县志》新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4)《新昌县城关镇旧城改造规划设计任务书》新昌县建设局。

(5)国家在关的规范、规定。

2、工程概况

工农路位于新昌县老城区中心,紧邻横街商业中心,西起鼓山支路,东至人民东路,全长约852米,道路红线宽25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是一条横贯东西,直通城市中心的重要道路,总用地面积9.2公顷(含保留建筑用地)。

规划范围内除四米宽的原工农路和一些断断续续的小巷外,绝大部分是砖木、泥木结构的破旧房屋。

根据县政府的要求,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将工农路建设成为反映新昌城市性质,具有良好形象,集客运干道、绿化林荫道路及商贸大道为一体的综合性大道。

二、现状分析

1、历史地理环境概况

新昌县位于浙江省东部,始建于后梁开平二年,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境内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早有“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的美称。

城区南临天台、南明山,北靠新昌江,依山傍水,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状下降。

新昌县自然景色优美,社会风尚典雅,但千百年来天灾人祸,内忧外患,战乱不停,自然经济面貌无法改观,没有形成统一整体的城市形象,甚是可惜。

2、文化特色

新昌名山簇拥,风景秀丽,吸引了历代高贤名士游览定居,留有

许多名胜古迹,形成“唐诗之旅”的文化奇观。

城内尚存的历史古迹

有横铺石板、三重台门、白果树、弥陀寺、化严庵、教堂等,建筑构

件均有精美的砖、木。

雕刻,人物、鸟兽形神兼备,具有很高的文化

价值。

新昌县民间文艺质朴清新,品类繁多,别具一格。

调腔为全国古

老稀有剧种,硕果仅存,又是越剧发祥地之一,与嵊县合称“越剧之

乡”,群众性文艺创作也呈现兴旺景象,以摄影、书法成绩较为显著。

3、地段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道路、广场、绿地状况

用地范围内无集中的广场、绿地、市民缺乏公共休憩型的生活交

往空间。

区内道路狭小,原工农路仅四米宽,其余小巷普遍只有2-3米的宽度,缺乏畅通的机动车道,缺乏停车场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老城区的交通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2)建筑物及构筑物状况

a、住宅用地范围内主要以2-3层砖、土、木结构住宅为主,拥塞杂陈,大量未经规划的公厕、垃圾点散布其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另有近年建设的五、六层住宅及商品楼也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建筑风格杂乱,普遍后退道路红线不足,间距不够,日照通风环境不佳。

b、对古城墙缺乏整治维护,任其自然侵蚀,杂草丛生,自然面貌破损严重。

c、文化设施:

街区内青年路小学原拟校门正对工农路,缺乏缓冲空间,不利于小学生放学后的安全,规划考虑移至城市绿地一侧,同时留出入口小广场。

d、其它:

广告张贴凌乱,没有统一的形象,街区视觉形象混乱,一些必要的街区设施不全。

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充分利用新昌的自然景观条件,将南明山景区的自然绿色环境引入工农路,提高工农路生态环境适宜性。

2、人文关怀:

本规划设计以城市设计为主要内容,其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创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富有人情味的城市交往活动空间,塑造新昌县作为越剧之乡,山水之城的环境特征。

3、共生共存: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满足人的集居、工作、交往、贸易等需求的结果。

作为构成其骨架的道路街区系统,其功能往往是复合、交叉的并存,而不是单一功能的区分,工农路作为老城区的一条重要道路,穿越规划中的居住用地与商业中心区,与东部的城市交通干道连接,是一条贯穿城区东西的兼有交通性和生活性双重功能的城市干道,在今后一段时期将对其动静态交通组织进行深化,并在空间形态,建筑形式,环境设计等方面强化特色,使工农路成为反映新昌旅游城市及历史文化古城的一个窗口。

4、重视新昌历史文化发展过程,维护城市环境的历史延续性。

四、设计定位与构思

1、传承工农路街道结构与文脉

工农路是一条旧城改造的城市道路,街道两侧的用地功能,建筑形式必须与周围地区及原有的结构与文脉相协调,体现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根据工农路所处的不同区域位置,其结构可分为东、中、西三段。

东段与河滨绿地,古城墙融为一体,形成城市文化

旅游的风貌;中段与传统的商业步行街,悠闲的商业休闲广场相结合,形成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商业风貌;西段与横街商业中心,城市绿地结合,以体现现代化的、舒适的城市商业风貌。

2、创造富有个性的城市空间与街道环境

(1)新昌四季分明,雨季颇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为适应这种地域特色,工农路应注重半室内的公共空间的创造,特别应注重街道公共空间与建筑公共空间的融合,提供遮荫避雨的场所,以形成特色。

(2)利用古城墙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节点,创造具有历史感的开放空间,增加工农路的文化气息。

(3)工农路将形成城市重要的商业轴,除满足现代公众从事商务活动的需要外,应注重休闲活动场所,旅游活动场所的创造及审美的要求以反应城市的性质。

五、城市设计要点

1、功能设置特色化,突出文化和旅游的功能

在《新昌县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块功能划分中,本街区主要为商住类用地,因工农路西端与以商业贸易为主的街区——横街,鼓山东路相交,故其东、西端设置一些商场、办公类建筑。

沿工农路住宅底层开辟为沿街商业店铺,以发挥其区段的最佳经济效益,在大桥南路三角绿

地,工农路与鼓山东路相交处设置了半地下停车库,以解决目前城市停车空间不足的问题,通过街区中部城市绿地广场的整合组织,形成疏密有序,张驰有机的城市商业,生活空间。

在设计中,我们结合城市绿地,引入小高层商住楼这一形式,既不影响整体环境,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还丰富了街区空间的轮廓景观,在街区东端的新桥对景处,亦通过小高层商住楼来形成一种对城市空间的限定。

在功能组织、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及建筑形式上突出文化性、旅游性、景观性、地方性的特点。

2、组织多样化、立体的公共开放空间

(1)集中绿地:

根据工农路的用地情况和环境特色,利用江滨绿带,工农路步行道,三角街头绿地沿工农路布置三个各具特色的集中绿地。

●工农路东端是工农路的入口,是进入城市的第一印象,结合江滨绿

地,在强调江滨绿带延续性的基础上通过植物造景,布置弧形绿地,形成欢迎之势,两幢小高层标志工农路的入口,又可作为介绍新昌历史文化的场所,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了解新昌历史,反映新昌优美自然环境的观赏游憩空间。

●工农路中段,结合商业步行街、公交站,设置下沉式广场,以铺地

与绿化为主,该广场是工农路主要活动空间之一,作为传统与现代城市生活的转换点,主要提供休憩场所,为方便人流聚散,广场四周可设置露天茶座,小型店铺和餐饮部,并有足够的座椅和树荫,形成宁静、亲切宜人的气氛。

●工农路西端,与步行街结合形成城市绿地,设计以“唐诗之旅”历

史文化为主题,组织工农路的对景,中间铺有镶嵌赞美新昌自然山水之美诗句的铺地,工农路一侧辅以一道弧形砖墙引导人流,砖墙用新昌传统精美砖雕作装饰,提示着新昌旧城遗址。

周边围合两条通透长廊,不设其余建筑。

使绿地与城市道路隔而不断,通而不透。

整个城市绿地的设计以营造文化氛围为主,强调新昌历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可以命名为“新昌诗园”——一个提供市民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场所。

(2)道路绿化沿街利用建筑后退红线形成公共开放空间。

3、景观系统设计

在街区入口,街区相交区块间通过借景、对景、暗示等手法来突

出横街与工农路交叉口,工农路中段及城墙口与河滨绿地三个重点地

区,向公众展示新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内涵,优美动人的城市环境

品质,现代舒适的生活气息。

4、绿化系统设计

工农路绿化设计应满足生态,景观和反应新昌特色的要求,做到

四季有绿四季有花,体现新昌亚热带地区的特色。

夏季浓荫,道路红

线内绿化宜采用市树市花加以绿化。

道路红线以外的步行系统结合建

筑布置,进行绿化栽植。

(1)地块内空地,每25平方米空地面积应至少植大乔木一棵,树冠底离地净高2米以上。

(2)人行道临路部分种植一排行道树,以形成绿荫遮避的绿化效果,两棵行道树之间距离为5-8米,建筑后退红线后,所留空地应进行基础绿化(形式见绿地布置模式图),在无乔木种植的铺地上,每30平方米应至少放置一盆容器绿化。

(3)提供开放空间的屋顶,平台进行绿化,屋顶平台绿化植载应设覆土上下自动排水灌溉系统。

5、道路系统设计

(1)设计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的设计遵循与人流的聚散对应,与换乘系统配合,与

购物、交往、娱乐、餐饮、聚会等人群活动支持对应的原则,除满

足传统的购物与交通功能外,还为公众提供了休息、游憩、交往和

观景的开放空间。

沿路两侧绿化带与人行道结合,创造一个绿树成

荫,环境优美的地面步行空间。

在步行系统中绝大部分采用了骑楼,

连廊等半室内的形式。

通过步行系统的设计力求减少人们对汽车的

依赖程度,增加地区的吸引力,改善街道的环境,创造更多的零售

商业活动。

(2)动态交通

部分道路在《新昌县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了移位调整,以更好的适应规划布局需要,对于工农路的定位,按

详规分析,其功能为交通性主要干道,根据目前新昌市的城市道路

系统的合理再组织,应改为生活性主干道。

(3)无障碍设计

在开敞空间和建筑物的台阶处,要求设置无障碍通道,并在地

面铺装上设置供盲人使用的特殊铺装材料。

六、形态设计

创造整体形象是工农路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注重环节建筑(keystoneBuilding)的运用,将建筑作为街道空间的一个开放环节,强化建筑空间与街道空间融为一体。

建筑立面在统一中追求变化,特别注重传统符号的运用,处理好与文保单位的关系。

(1)建筑形式以现代风格为主,以新昌传统建筑符号加以统一,突出建筑的地方感。

以整体求分割,在分割中求整体,形成退台式建筑,在工农路交叉口,力求体现城市中心建筑形象,强调整体性、集聚性,使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相融合。

沿工农路段,采用了骑楼,连廊等传统符号,环城东路以东建筑以点条结合,力求和工农路门户之地位及道路交叉口之中心绿地取得协调。

(2)通过坡屋面、斜屋面及退台处理,暗合新昌地环境的空间特色;街道轮廓线充分考虑山城的特色,做到高低起伏,进退有序,避免立面布局一刀切。

(4)建筑色彩,宜选用淡雅的暖灰调子,色彩的变化以同色系,不同灰

度来表现。

建筑材料宜选用天然或仿天然的石材、涂料、外墙避免使用光亮的釉质面砖,屋面避免使用色彩过于艳丽的琉璃瓦。

2、街头雕塑

小品、雕塑设置形式统一设计,具有地方特色及时代感。

对广告的设置进行定点统一管理,避免街区的视觉混乱,霓虹灯、广告设置主要限定在建筑物的底层街立面、人行道等。

街头雕塑应以当地的一些民俗文化及历史性事件为题材,充分体现新昌的历史文化风貌,尺度宜亲切自然。

材料以石材、青铜为宜。

在河滨绿地步行空间的绿地花坛中,可分散、连续地设置以新昌民间故事为题材的雕塑系列。

结合建筑、雕塑小品等设置一些小型喷泉,强化街道特色,改善空气温度。

3、地面铺装与无障碍设计

地面铺装材料:

选择烧制的无釉、亚光的材料,这种材料坚固性好、耐磨、色彩大方、易清理、最适合步行地面的铺装。

色彩:

宜选用淡雅的暖灰调子,一是可以烘托商贸大街的商业气氛,二是可与周围建筑和绿地形成弱的对比。

铺装方式:

街道两侧以大方格为基调,分格以不同色系,不同灰度来表现,有一些主要节点如横街、河滨绿地、下沉式广场通过铺装的方式,色彩的变化来突出休息空间(具体铺装要求见图)

地面铺装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一是凡是有台阶的地方都要设置坡

道;步行系统中要设置盲道,盲道近设在人行道中间。

4、街头家具

(1)休息座椅:

结合树池、花坛、草地设置。

在一些开敞空间及建筑的凹角空间设置小型室外餐饮、茶座,改善街道气氛,也为公众提供休息、交往空间。

(2)指示系统:

设置路牌、城市交通图、购物指南指示设施,形式和风格要体现特色,形成统一格调(如图),位置宜与花坛、座椅结合布置。

(3)公用电话亭、垃圾筒、邮筒等设施应按有关规范间隔设置,具体布置时,宜与街道其它设施统一考虑,造型宜简洁,易于清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