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733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文言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外文言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外文言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外文言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外文言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1.docx

《课外文言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文言文1.docx

课外文言文1

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黄琼思索答案却

不知道日食情况.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

“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

”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诏②奇

2、翻译: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

“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

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1.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

“汝请人邪?

”植跪曰: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

”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几十万字,善于写文章。

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

“你请人(代笔写的)吧?

”曹植跪拜回答说:

“言论说出来是议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

”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

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

曹操对此感到很惊异。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顾②悉③将

④诸⑤援

2、翻译:

1善属文;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

“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

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

“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寇准在中书省。

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

“水底日为天上日。

”没有人能对出,适逢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

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

“眼中人是面前人。

(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为②应声

2、翻译:

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

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

“当作何语?

”对曰:

“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

“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

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

“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

“是女儿。

”即应曰:

“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

“已死矣。

”又曰:

“料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

“已投之水矣。

”又曰:

“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解缙曾跟皇上游御花园。

皇上登上桥,问解缙:

“这该怎么讲?

”解缙答道:

“这叫一步高一步。

”等到皇上下了桥,皇上又问他同样的问题,解缙答道:

“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

”皇上十分高兴。

一天,皇上对解缙说:

“你知道宫中夜里有喜事吗?

(你)能否作一首诗。

”解缙就说:

“君王昨夜生儿子?

”于是皇上说:

“是个女儿。

”解缙忙说:

“化作嫦娥下九重。

”皇上说道:

“她已经死了。

”解缙又说:

“料是世间留不住。

”皇上说:

“已把她投水里了。

”解缙又说道:

“翻身跳入水晶宫。

”皇上本想用诡辩的语言难住他。

解缙已说出了诗,皇上不禁深深感叹解缙的才思敏捷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

⑥既⑦敏

2、翻译: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

“降金龙”的意思是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

3.生儿子。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

乡里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给许多学生讲解《春秋》。

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徐子盛讲经书。

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

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

众位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

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

承宫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2、翻译:

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吧曰:

“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桓荣早年遭遇社会动乱,与同族的桓元卿同处于饥渴困境之中,但桓荣不停地读书背诵,元卿嘲笑桓荣说:

“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桓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遗憾地说道:

“我是一个农家人的孩子,怎么会料到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

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宋太宗(赵光义)当皇帝的时候,有位叫王著的人爱好王羲之书法,并深得王体精髓,在翰林院当侍书.太宗皇帝处理政事之余,注重练书法,曾多次派太监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评价太宗的书法还需练习,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一次,又拿了写好的书法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

“虽然(皇上)写得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他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之后,太宗皇帝的书法越来越好,写的精妙绝伦,超越之前的所有皇帝,人们都说这是王著勉励他的结果.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

2、翻译: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11、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

且曰:

“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

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

几年后,不久又拜师并向我奉上礼物,请求做(我的)徒弟。

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

(景偁)说:

“我师从您,并不是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是希望我有希望做您的学生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既②弟子③从

2、翻译:

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

①②

③④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

“为人大须学问。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

“做人很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

‘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译:

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

3.莅事惟烦

14、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

“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孔子):

“(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

”孔子回答说:

“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

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甚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

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成才,便骂着把他赶走了。

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

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

“你会灌园吗?

”富人的儿子答道:

“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

”孝基便叫他去灌园。

富人的儿子渐渐地能自食其力了,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又说道:

“你能管理仓库么?

”答道:

“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

那真是太好啦。

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

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

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

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

“孰也?

”实指梁上盗曰:

“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

“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粘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

“这样的人是谁?

”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

“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

“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

2、翻译:

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3、理解:

“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

它是指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问其故,简子曰:

“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

“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

“然。

有邯郸的民众在正月元旦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斑鸠鸟献给简子。

简子很高兴,赏赐给了他们很多东西。

门客问简子为什么重赏。

简子说:

“在正月元旦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一种恩德。

”门客说:

“民众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他们死了很多。

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人们捕猎他们。

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您的恩德是弥补不了犯下的过失的。

”简子说:

“你说得对。

”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以②竞③然

2、翻译:

①示有恩也

②恩过不相补矣

3、理解:

“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

18、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

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

邓攸挈妻子亡。

食尽,贼又迫,谓妻曰:

“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

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

”妻涕如雨。

攸慰之曰:

“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

”妻从之。

邓攸是晋国人。

(他的)弟弟很早便过世了,只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遗民。

那个年代,正遇上动乱,匈奴人入侵首都,抢夺牛马。

邓攸带着妻子孩子逃到他乡。

食物快吃完了,匈奴人再次逼近。

(在这种情况下,)邓攸对妻子说:

“我的弟弟死得早,(他)只有遗留下来的儿子。

现在如果我们带着两个小孩子逃命,大家都会死。

不如我们舍弃我们的孩子,带着(我弟弟的儿子)遗民逃跑吧。

”妻子听后泪如雨下。

邓攸(便)安慰她说:

“不要哭了,我们还年轻,日后一定还会有孩子的。

”妻子也就听从了他的话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

2、翻译:

①怀遗民走

②吾辈尚壮

3、比较:

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

①②③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

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

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

“方乘,遂为掀下。

连易数人,皆掀坠。

此乃劣马,故退之。

”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

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盖此马愿从主也。

张尚书张之万,养了一匹红马,非常神勇,曾经日行千里,却没有气喘吁吁.有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那人一定要买,张之万无奈,于是让那人牵了去.没过几天,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很奇怪,询问缘故,那人说:

“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了下来.连连换了几个人,都被掀了下来.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张之万求之不得,于是退回了钱收回了马.等到张之万乘马时,非常温驯,和以前一样.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几⑤询⑥盖

2、翻译:

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21、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

“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侍臣曰:

“何不降旨取索?

”仁宗曰:

“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

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一天早上,宋仁宗起床后,对身边的大臣说:

“昨天晚上觉得肚子很饿所以睡不着,于是就特别想吃烧羊。

”身边的近臣听到后说:

“那皇上为什么不下命令去取几个来?

”仁宗听后说道:

“近来听说皇宫里只要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我享用。

我是真的担心如果这次我下命令索要了,你们以后就会连夜宰杀,来供应我的不时之需呢!

那么时间一长,就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精力啊!

怎么能因为一时的饥饿,而开始无止境的杀戮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兴②寐③禁中④诚

⑤逐⑥馁

2、翻译:

而启无穷之杀也

3、解释下列句子或词组中的“比”:

①比闻禁中每有索取②无以伦比③天涯若比邻;④比比皆是

4、扩展:

上文有“不寐”之说,请写出带有“寐”的一个成语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

22、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

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时,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范仲淹看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

他急忙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寄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的郊外,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棺材都还没有备齐。

范仲淹露出失意的样子,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了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

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有的人感动得流下眼泪

【考点】

1、解释:

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

2、翻译:

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

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

荣曰: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顾荣在洛阳时,应别人的邀请去赴宴。

(在宴席上)他发觉烤肉的下人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很想吃几块。

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下人吃。

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

顾荣说:

“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

”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大批人渡长江南流,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顾荣左右保护他,于是顾荣感激的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嗤②经③已

2、翻译:

①有欲之色②因辍己施焉③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

①他②互相③愿意④适当

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

元方因告其人曰:

“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

“不尔,是欺之也。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

“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

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

“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直②但③遽④辞

2、翻译:

①子侄以为言

②不尔,是欺人也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

26、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齐侯不信,曰:

“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鲁欲使柳季。

柳季曰:

“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

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

齐君不相信鲁君会将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

“如果柳季说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

”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

柳季说:

“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重器,而我则把信用看成立身处事的根本。

眼下你想破坏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国家,这是臣下难以办到的事。

”鲁君无奈只得将岑鼎献给齐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以②破③全④

2、翻译:

①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②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3、上文有两个“信”,请分别加以解释:

①“齐侯不信”中的“信”,解释为;

②“信者亦臣之国”中的“信”,解释为

4、理解:

在要不要献岑鼎这个问题上,柳季为什么感到为难?

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

27、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

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是吉州吉水人。

绍兴二十四(1154年)中进士,做了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相。

当时张浚被贬谪在永州,正闭门辞客,杨万里多次前往(拜访)都不能见到,写信尽力请求才被召见。

张浚以做人要正直以及对人有诚信的道理勉励他。

杨万里(立志)一生都服从他的教诲,于是把书斋命名为“诚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谪②名

2、翻译:

①杜门谢客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或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为石,忠贞之士而视为诳。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玉也,遂命名为“和氏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璞②奉③相④诸⑤泣⑥夫

2、翻译:

①王以和为诳

②子奚哭之悲也?

3、这珍贵的玉璧为什么命名为“和氏璧”?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

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

(五)品性

31、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