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247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下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下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下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下语文第八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语文第八单元.docx

《四下语文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语文第八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语文第八单元.docx

四下语文第八单元

29、孔子学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认真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方面: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孔子,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堂上引发学生间的辩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学习重点】:

理解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并以此受到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导。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课文三遍以上,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在课文中画这些生字,并熟读。

【一习】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标出自然段,并根据内容试着分段。

【二导】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孔子的画像)这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答:

孔子师板书:

孔子)

2、这就是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

3、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

孔子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1)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生字。

(提醒学生注意:

“痴”字是半包围结构,翘舌音。

“抑”字读第四声,与“迎”字形相近。

“纯”字读“chún”,与“吨”字形相近。

(2)理解词语:

琴瑟笙磬

毕恭毕敬:

十分恭敬

戛然: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炉火纯青:

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

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2)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

“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过了多少天”)

(3)孔子是个做事认真、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人

【二习】课堂检测

辨一辨,再组词:

  抑()纯()倦()溢()浸()谱()

  迎()吨()卷()益()侵()普()

【三导】、课堂小结,置留问题

同学们读书真的很仔细,不但了解了文章的记叙顺序,而且对孔子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那么文中是如何具体描写孔子学琴的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三习】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一习】

1.文中是如何具体描写孔子学琴的呢?

(在文中勾画)

2.体会这位伟人的优秀的学习品质。

【二导】

一、复习导入

1、还记得上节课的内容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呢?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继续体会这位伟人的优秀的学习品质。

二、细读课文,理解品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

从哪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做事认真、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人?

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的?

他在相关的语句下划上线,并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孔子言行的语句,体会孔子在学琴时是如何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

]

(1)……他样样都会,尤其是弹得一手好琴。

但孔子从不满足。

50岁那年,他还特意向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

("精通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那年"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

可以看出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

(2)……只见孔子毕恭毕敬地盘坐着弹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地样子。

……

(从"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

可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指导学生朗读对话)

(3)……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

(从"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可以看出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回答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

(4)……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

师襄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境地。

……

(从"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可以看出孔子的弹奏已经能够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

这部分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孔子的弹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5)……突然,琴声戛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

……”

(从孔子“激动地站起来,由琴音感受到曲子的作者”体会到经过孔子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了。

师襄评价孔子已达到了炉火纯青。

【二习】课堂检测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通过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三导】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2、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

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做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

[与孔子的品质进行比较,这样孔子的精神更突出。

]

【三习】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孔子学琴

学会曲谱--→练习技巧--→领会内容--→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教学反思】

 

30、端午节的由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学习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学习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课文三遍以上,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在课文中画出“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并熟读。

【一习】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标出自然段,并根据内容试着分段。

【二导】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

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生字。

(可以在文中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记一记。

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读词语:

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提醒学生注意:

“施”和“尸”是翘舌音。

“颂”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词语:

辅佐:

协助

爱戴:

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

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

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

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

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祭奠:

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

宗教仪式之一。

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

(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

(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

只是大致的了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是由何而来的呢?

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

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3、学生汇报。

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由来:

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感情朗读。

【二习】课堂检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农历()月()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国的()。

端午节已有()年的历史。

【三导】总结课文

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

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

【三习】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投江?

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

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一习】

听写生字词语

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等

【二导】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

谁愿意说一说。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投江?

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

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

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

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3、组织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

]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屈原:

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引导学生通过3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

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

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

(此处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

投江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4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

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爱国精神。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屈原投江时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之情。

人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通过5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通过“放声大哭”“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就他的人很多。

(2)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

(这些也都体现了对屈原的爱戴,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6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2)……那怎么办呢?

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句说出了人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

“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一个好办法。

要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出这一点。

小结: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

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7自然段。

【二习】课堂检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句中的“”,表明人们的内心悲痛,“”说明人多,去的速度快.这句话说明百姓

2,“那怎么办呢?

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问一答的句子说明了,“想啊想啊,终于”说明了

【三导】课堂小结,拓展练习。

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

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

2指名在全班复述。

【三习】课后作业

1.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百姓——  爱戴 ——纪念屈原

【教学反思】

 

31、西门豹

【学习目标】:

1、会认“巫、乙、娶、歹、诲”5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课本剧。

3、默读课文,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

【学习重点】:

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

【学习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课文三遍以上,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在课文中画出“巫、乙、娶、歹、诲”这些生字,并熟读。

【一习】

3.书写生字并组词。

4.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标出自然段,并根据内容试着分段。

【二导】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

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请学生自由说。

2、其实,西门豹只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小小的县官,可历史上曾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的记载。

课文讲的就是他管理邺县时的一些事,他做了哪些事?

为什么后来民不敢欺他?

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字词。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可以动笔把课文中的生字圈画出来。

借助注音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忆字形。

同桌间可以互读互认。

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

巫婆 娶媳妇 为非作歹教诲乙

提醒学生注意;“乙、娶、歹”都是第三声,要把声调读准。

“诲”字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三声,而且,字形要与“悔”字进行区分。

2)理解词语:

巫婆:

旧社会以装神弄鬼、骗钱害人为职业的女人。

为非作歹:

做各种坏事。

教诲:

教训;教导。

2、认识新文体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

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3)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出新的文体——剧本。

3、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读后交流。

(主要讲了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坏人的故事。

【二习】课堂检测

一写出形近字再组词

悔()幕()催()高()

()()()()

二补充词语,并解释加点的字

()()啼啼:

,自()自语:

()()协力:

,为()作歹:

【三导】课堂小结,置留问题

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读书,我们不但认识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还知道了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故事。

那么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的呢?

下节课,你就会明白。

【三习】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1西门豹

破除迷信惩治坏人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课前预习

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

他是怎么说的,怎样做的?

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

其他人又有什么表现呢?

(在文中勾画)

【一习】

听写生字词语

巫婆 娶媳妇 为非作歹教诲乙等

【二导】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呢?

下面,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你就会体会到西门豹所用方法的巧妙。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探究:

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

他是怎么说的,怎样做的?

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

其他人又有什么表现呢?

2、学生读文,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所得,教师引导点拨。

(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物的特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方法的巧妙。

西门豹:

语言:

“听说……我特地过来看看。

“哦,……让我瞧瞧。

(看姑娘是假,破除迷信、惩治坏人是真。

“这个姑娘太丑了,怎么可以献给河神呢?

(为惩治巫婆以姑娘不“漂亮”为由,不能献给河神)

“我看这么办吧,麻烦您老人家去向河神通报一声,……送巫婆见河神”

(把巫婆投进了河里,救了那位姑娘。

“去了这么久,……这点小事都办不成,麻烦你们去催一催。

(把官员投进河里,惩治了官员)

“要不,你去催催。

“你们一定……你俩去帮帮他们吧!

“这些年来,你们为非作歹……我怎么能饶你呢?

(使官员说出了真相)

“今天先留下……就别怪我手下无情”

“大家看到了……问题就能解决了”

(使老百姓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除迷信。

动作:

“看了一眼”“来回走了几步”

神情:

“假装相信”“生气”“高声对百姓”

其他人物:

巫婆:

语言:

“天灵灵……保太平……”“河神……要发大水的”“可是……可不是闹着玩的”

“啊!

……救命啊1”

神情:

惊慌

(从巫婆的语言及神情,体会出这也是个骗局。

地方官:

语言:

“大热的天,大人辛苦了。

”“我们?

大人……”“不,不……救命啊!

“大人,饶命啊!

”“这些都是……被巫婆骗了。

”“我们都被巫婆骗了。

神情:

惊慌

动作:

跪在地上

(从地方官的表现,百姓看得清清楚楚,“河伯娶媳妇”的迷信也就彻底地破除了。

4、西门豹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破除了迷信,惩治了坏人,让百姓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此时,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其他的人呢?

如果是你,还可以想出什么办法来破除迷信?

(1)学生再次通览全文,仔细研究。

(2)学生汇报。

西门豹:

主持正义为民作主疾恶如仇有计谋

巫婆和地方官员:

贪图利益坑害百姓面目丑恶

[在评价和交流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想其他的办法,不但可以发散思维,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二习】课堂检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西门豹在破除迷信时,他让卫兵把巫婆,把地方官教训了,教育了,

二,课文中的语言很有特色,西门豹的话有的是直接说的如有的是正话反说,如有的是重话轻说如有的是假话真说如有的是明话暗说如有的是直话曲说如

【三导】总结课文

1.同学们想不想根据剧本的内容来演一演西门豹惩治坏人的这一幕呢?

如果想演好,你应该怎样去做呢?

2.同学们,你们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了吧。

【三习】课后作业

学了课文,演了课剧本,你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

想不想把这些记下来?

拿出你的笔,写出你心中的真实体验吧。

【板书设计】

31西门豹

破除迷信

为民作主

惩治坏人

【教学反思】

 

32、汤姆·索亚历险记

【学习目标】:

1、认识“怖、吱、誓、蔑、津、蔚、谓、凄”8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3、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难点:

复述课文。

学习准备:

收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资料。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课文三遍以上,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在课文中画出“怖、吱、誓、蔑、津、蔚、谓、凄”这些生字,并熟读。

【一习】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标出自然段,并根据内容试着分段。

【二导】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

你有过冒险的经历吗?

试着讲一讲。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同名长篇小说中的节选内容,(板书课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板书: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3、课前,同学们收集了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4、(出示汤姆•索亚的插图)这个小男孩叫汤姆•索亚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今天,我们一同来认识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

恐怖吱声发誓轻蔑津津有味蔚蓝本无所谓凄惨

(提示学生注意:

读准“吱、蔑、津”3个字的读音。

“怖、吱、蔚、凄”等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

“津”字要与形近字“律”比较。

“蔑”字比较复杂,书写是要写正确。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

用不着想。

毛骨悚然:

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不寒而栗:

不寒冷而发抖。

轻蔑:

轻视,看不起。

津津有味:

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凄惨:

凄凉,悲惨。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出来指出真正的凶手。

还了讲同学蓓姬过生日时,汤姆又和大家一起去山洞探险,汤姆和蓓姬迷了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山洞里发现了凶犯乔。

脱险后,汤姆告诉人们乔在山洞里,应把他救出来,接受审判。

当人们打开山洞时,发现乔已经饿死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文中哪部分内容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汤姆•索亚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而且喜欢冒险。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3)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体会到的呢?

(汤姆•索亚的调皮、喜欢冒险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二是他不顾同学的劝阻,到山洞探险。

(汤姆•索亚的正义感主要体现在他勇敢地站出来,在法庭上指证杀死大夫的不是波特,而是乔。

当知道人们已用大铁门把山洞锁死时,又告诉人们乔还在山洞里,他犯了罪应判刑,但不能让他憋死在山洞里。

【二习】课堂检测

选词填空

规律规则

1、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它自身的,

2,我们应该自觉的遵守交通

偶然偶尔

3、一次的机会,我和六年不见的同桌相遇了。

4、爸爸工作很忙,有空就会带我们去玩

【三导】总结课文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我们知道了汤姆•索亚这个男孩的特点,那么他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课文又是如何具体来写的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仔细研究。

【三习】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2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