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811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

2017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2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3分;第13~15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小明对教室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

A.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

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

D.教室内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37℃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N,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

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所以B符合实际情况;

C、教室内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在0.2A左右,额定功率大约为P=UI=220V×0.2A=44W左右.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B.

【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弦乐器中,弦的长短、粗细、松紧都会影响其音调的高低.

【解答】解: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合题意;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不合题意;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C符合题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尤其是知道弦的长短、粗细、松紧都会影响其音调的高低.

 

3.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

人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

C.

放大镜把字放大D.

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

【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

A、水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B、人在阳光下形成原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C、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属于光的折射;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豹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

故选:

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分析】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根据图象分析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

(1)由乙图知,从第5分钟到15分钟,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且熔点为0℃,故A、B正确;

(2)由图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故C错误;

(3)由图知,冰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5.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  )

A.

观察水的沸腾B.

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C.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D.

内燃机压缩冲程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据此分析选择.

【解答】解:

A图中:

观察水的沸腾,利用酒精灯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B图中:

空气膨胀做功,推动塞子,空气的内能减少,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图中:

用力将活塞迅速压下,压缩空气做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D图中:

是内燃机压缩冲程,是活塞压缩工作物质做功,改变物质内能;

综合上述A图与其他三实验改变内能方法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从实验入手,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注重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6.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分析】由图可知,三种物质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根据ρ=

比较甲、乙、丙的密度关系;然后从图象中读出乙的一组质量和体积值求出其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相比较确定答案.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相等时,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

由ρ=

可知,ρ甲>ρ乙>ρ丙,故CD错误;

当m乙=10g时,V乙=10cm3,

则ρ乙=

=

=1.0g/cm3=ρ水,

所以,ρ丙<ρ水,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的计算,密度大小的比较可采用相同体积来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

 

7.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究跳远成绩是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研究中,他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为460m/s,滨州市城区地面的自转速度约为370m/s.关于跳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绩更好

B.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惯性大,所以向西跳成绩更好

C.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一段距离,所以向西跳更有利有提高成绩

D.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解:

因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所以人和地球都有惯性,又因为二者自转速度相同,所以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与人和地球的惯性大小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惯性现象的理解.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把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下列关于乒乓球机械能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由水的内能转化来的

B.是由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C.是由乒乓球的内能转化来的

D.是由乒乓球的化学能转化来的

【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系,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解答】解:

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水的重心不断降低,重力势能不断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故乒乓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

故选B.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水的重心不断降低.

 

9.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上负电荷,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金属杆是导体

B.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

C.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

D.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流向B

【分析】

(1)善于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

(2)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斥;

(3)据带正电或负电的实质分析即可判断;

(4)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

A、据题意可知,该金属棒能导电,所以一定是导体,故A正确;

B、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斥,故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故B正确;

C、原来A验电器带负电,即有多余电子,B验电器不带电,即不多电子,也不少电子,所以当用金属棒连接时,一部分电子会从A运动到B,故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由于多电子而带上了负电荷,故C正确;

D、据C可知,电子的运动方向是A到B,由于电子是负电荷,所以电流的方向是由B到A,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导体、绝缘体的判断、验电器的原理、电流方向的判断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10.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别为(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1的电流不变,但通过R2的电流变小,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

∵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且电源的电压不变,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I=

,R1两端的电压不变;

∴R2支路的电流变小,R1支路的电流不变,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

∴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分析电路图得出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的测量对象是本题的突破口,灵活运用并联特点和欧姆定律是关键.

 

11.为了确保用电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不必断开电源开关

C.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D.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

【分析】

(1)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更换灯泡、移动用电器之前必须断开开关,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3)生活用水属于导体,非常容易导电,绝缘层损坏后非常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4)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老化后要及时更换,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解答】解:

A、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A正确;

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故B错误;

C、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以防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

D、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知识及在使用用电器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电的正确认识.

 

12.下列四幅图中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解:

A、A图说明的是电流的磁效应;

B、B图是电磁继电器的原理;

C、C图电动机的原理图;

D、D图是发电机的原理图;

故选D.

【点评】本题中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图是BD,要从有无电源上区分,有电源的是电动机,无电源的是发电机.

 

1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时候,小明在均匀木板中间挖孔,孔中插一金属杆,固定在铁架台上,木板可以围绕中间自由转动.每个钩码的质量为200g,A、B、C、D、E、F为挂钩,已知AB=BO=OC=CD,ABOCD的连线与EDF的连线垂直.现在B处挂两个钩码,D处挂一个钩码,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下列做法能使木板重新平衡的是(  )

A.在B、D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

B.在B处加挂2个钩码、D处加挂一个钩码

C.B处挂两个钩码不变,把D处的一个钩码挂在E处

D.B处挂两个钩码不变,把D处的一个钩码挂在F处

【分析】

(1)符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杠杆平衡,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力和力臂乘积大的一端下沉.

(2)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把钩码挂在E处、F处杠杆水平平衡时,力臂均和钩码挂在D处的力臂相等.

【解答】解:

设AB=BO=OC=CD=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

A.在B、D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时,杠杆左侧力与力臂的积为3G×L,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2G×2L,因3G×L≠2G×2L,所以木板不会平衡,故A错误;

B.在B处加挂2个钩码、D处加挂一个钩码时,杠杆左侧力与力臂的积为4G×L,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2G×2L,因4G×L=2G×2L,所以木板会平衡,故B正确;

CD.把D处的一个钩码挂在E处或F处,杠杆右侧的力臂不变,仍为OD长,杠杆左右两侧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木板会平衡,故C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不能只看力或只看力臂.

 

14.利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同样的时间,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η乙(忽略绳重与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甲<F乙   η甲=η乙B.F甲>F乙 η甲>η乙

C.W甲>W乙P甲>P乙D.W甲=W乙P甲=P乙

【分析】

(1)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不计绳重与摩擦,由F=

(G物+G动)可知拉力的大小关系;

(2)拉力做功可以由W总=W有+W额=G物h+G动h比较得到;

(3)由P=

分析拉力做功的功率关系;

(4)根据效率公式判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

(1)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甲=3,n乙=2;由题可知,滑轮重、物体质量和重力均相等,不计绳重与摩擦,根据F=

(G物+G动)可知,甲滑轮组的拉力较小,即F甲<F乙;

(2)拉力做的功是总功,物重相等,提升相同的高度,有用功相同;不计绳重与摩擦,滑轮重相同,做的额外功相同,由W总=W有+W额可知,拉力做的总功相等,即W甲=W乙;

(3)拉力做功的功率:

P=

,由于总功相等、做功时间相同,故功率大小相同,即P甲=P乙;

(4)有用功、总功均相等,由η=

可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即η甲=η乙.

可见AD正确、BC错.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绳子自由端拉力,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认识和理解,灵活运用公式即可比较.

 

15.某型号的电饭锅有加热和保温两挡,其原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S断开时,电阻R1与R2串联

B.开关S断开时,电阻R1与R2并联

C.开关S闭合时为加热状态

D.开关S闭合时为保温状态

【分析】

(1)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

(2)并联电路有多条电流的路径;

(3)据每种情况的功率大小判断出是加热状态还是保温状态.

【解答】解:

(1)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断开时,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所以是串联电路,故A正确,B错误;

(2)当当S闭合时,电阻R1被短路,只有电阻R2接入电路,电路中电阻较小,电压两端的电压不变,由电功率公式P=

可知,此时电饭锅电功率较大,电饭锅处于加热状态,则R2是加热电阻,开关S闭合处于加热状态,断开处于保温状态,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实际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应用串联电路特点、电功率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6.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 2.64cm ;图B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2.5 m/s.

【分析】

(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答】解:

(1)由图A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在3.6cm和3.7cm之间,估读为3.64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64cm﹣1.00cm=2.64cm;

(2)s=450m,t=20s,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

=

=22.5m/s.

故答案为:

2.64cm;22.5.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和速度的计算,比较简单.

 

17.)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4.2 m.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结合图示,先求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然后减去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

由图示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3m,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0.4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得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3m+2.3m=4.6m,

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0.4m=4.2m.

故答案为:

4.2.

【点评】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认真审题(包括图示),搞清题干的问题和各已知条件的关系.

 

18.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通讯工具.它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随着手机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太阳能充电等先进技术逐步走入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右图是一款手机无线充电实物图,在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 化学 能.人类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能量,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 方向 的,因此可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

【分析】

(1)有线电话是靠电流来传递信息的,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判断清楚该过程中消耗了哪种形式的能,进而产生了哪种形式的能即可;

(3)自然界中的能量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

【解答】解:

手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在你讲话的时候,它用电磁波把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获电磁波.

在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消耗电能,产生化学能,所以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不能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起来,来年再用,说明能量的转移有方向性;

故答案为:

电磁波;化学;方向.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能量的转化判断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26分)

19.

(1)请画甲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2)请利用乙图中给出的信息,帮助小迪同学在图中标出小磁针的N极、电源的正极,并用箭头标出磁感线的方向

【分析】

(1)首先对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重力、摩擦力以及支持力的作用点都在物体的重心.

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在图中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①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小磁针的磁极.

②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判断出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

③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电流的方向,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

(1)过物体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沿斜面向上以及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符号G、f和F表示;如图所示:

(2)由图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则左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小磁针的右端为S极,则左端为N极.

因为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所以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是指向右的.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伸出右手使大拇指指示螺线管的左端,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则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如图所示:

【点评】

(1)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

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2)右手螺旋定则为判断螺线管极性或电流方向的重要方法,应能做到灵活应用;同时还要注意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磁感线的方向.

 

20.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的实像; 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 右 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 薄 (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

(1)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也为2倍焦距,从甲中读出物距或像距,然后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判断光屏移动的方向并判断像大小的变化,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等依据的是这一原理;凸透镜成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要上下相反;

(3)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均为焦距的2倍,由图甲可知物距或像距为2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右移动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