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28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docx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docx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

I?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

分论述观念史的一般问题,

第二部分论述艺术与观念史

的关系,原计划将两部分合

为上下篇发表在'美术史与

观念史'创刊号上,以辅助

阐明发起本年刊的旨意.记

得早在20世纪8o年代末,范

景中教授就提醒我们应当注

意西方观念史的成果.后来,

我有幸通过恩师弗朗西斯?

哈斯克尔教授【Professor

FrancisHaskell】认识伯林

教授,在他逝世前不久曾与

他谈起过我们将在中国编辑

这部年刊的设想,他很赞同

我们的想法,认为世界上还

没有这种类型的艺术专刊,

值得一为.他也同意我当时

建议的英文名称TheIntel-

lectualHistoryofArt.遗

憾的是我们的年刊直到伯林

逝世5周年后才问世,而令

我感到惭愧的是,我迄今尚

未完成论文的下篇.兹将上

篇文字付梓(第3至5部分

内容曾在本刊发表,现为论

述完整性而重复,敬请读者

谅解),谨以纪念伯林教授

逝世八周年.2o06年11月

3日记.

f1】ChadesA.Beard在为John

B.Bury的名着TheIdeoof

Progress初版(1932年)所

写的导论中,开篇就说,"在

很大程度上,世界是受正确或

错误的观念统治的."[The

worldislargelyruledby

rdeas,trueandfaIse.】其

实,此语是Bury的书之篇首

引言的概括:

"Whenwe

saythatideasrulethewodd.

orexerciseadecisive

powerinhistory,weare

generallythinkingofthose

ideaswhichexpresshuman

aimsanddependfortheir

realizationonthehuman

will,suchasliberty,tolera.

tion,ecluardyofopportun什y,

socialism."P.I.

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

曹意强

观念史的性质

观念支配世界,观念改变世界.思想史家以赛亚?

伯林[Isaiah

Berlin]断言,在后世的眼里,有两个突出的事件塑造了20世纪的人类

历史:

"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意识形态风暴.这两个标志

20世纪特征的史实,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但都"始于人们头脑中的

观念.这些观念,归根结底是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

及未来关系的思想.美国观念史缔造者洛夫乔伊[Arthur0.Lovejoy]

认为,观念史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探讨"人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是为了探究这个重大问题,观念史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黑暗岁月里,

从哲学史学科脱胎而出,成为一门独特的探索领域.

观念史[thehistoryofideas]追溯人类观念的衍变.依据洛夫乔伊

的定义,它是一门比哲学更具体但却更少限制的学科.然而,关于"什

么是观念史,学者们众说纷纭,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这主要由对"观

念[idea]一词的不同理解所致.据乔治?

博厄斯[GeorgeBoas]统计,

它有25个意思,其中最常见的两个意义源于希腊语:

即"所知之物["that

whichisknown"]与"所感知之物["thatwhichisperceived"].对研

究对象"观念一词的多种解释,必然会引起学科定名的争端;长期以来,

人们对究竟应以theHistoryofldea,还是theInw.1lectualHistory或theHistory

ofConcept命名这门学科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迄今仍无定论.不过,从

这些辩论中可以看出,不论称其为"观念史还是"智力史或"概念史,

它显然有别于更倾向于哲学领域的theHistoryofThought.前两种叫法大

同小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探索范围与方法上.本文姑且将theHistoryof

Ideas译为"观念史,将IntellectualHistory译为"智力史,而将the

HistoryofThought译为"思想史,以示区别.

无论如何,通过对学科性质的讨论,探索者们对自己的研究对象

有了某种共识:

其任务是描述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假说,说明它们从一

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经历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一切历史都属于

这个范畴.科学史家可以研究机体进化论的起源,政治哲学研究者可

以探索自然人权理论的演变,宗教史家可以探讨关于自然与信仰启示的

论辩.这种种观念模式,渗透着一个时代的思想,限定了它的智性问

NewArts:

Volume27,Number6,2006

题,暗示着寻求其答案的方向.哲学,政治,科学和文学史家对具

体的哲学,意识形态,科学和艺术理论感兴趣,而观念史家则主要关

注特定时代的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以及这类反思对其思想的影响.

无疑,这种研究对理解相关时代的其他方面都是有益的,因为观念具

有跨越自身范围而弥漫到其他领域的奇妙功能.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

政治,社会和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影响即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归根结

底,人类历史是占统摄地位的思想模式的历史}这类模式不仅主导了人

类的思想,而且控制了其行为,意识,道德,政治和审美诸方面.

考察任何一种文明,我们都会发现,其最具特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产

品都是特有的观念模式的反映,即是说创造这些文化产品的人无不受其

主导.因此,若要理解一种文明,说明它的属性,以及生活于其中

的人们的思想,情感与行为,就有必要将其主导性思想模式孤立出来,

并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剖析.

我们也可从类似的角度去认识观念史的性质.约定俗成的定义,

仅能暗示所指学科的一般性质与研究取向,不可能给出明确的界定.要真

正弄清"什么是观念史这个哲学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考察它的历

史,看一看历史上的实践者是以什么样的个人方式探究"观念史的.观

念史研究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思想的新颖性并不存在于其模式

本身,而存在于成份的新组合.因此,一个比较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观念史

定义有可能从其成份的组合与变异中自然地显现出来.

二,观念史的起源与发展

观念有其自身的历史,观念史亦然.观念史原本是西方哲学史的一个

支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堪称其发端.在其第一书中,亚氏

不仅阐述了苏格拉底之前的宇宙论,而且追溯了—般观念的发生与演化,

由此而涉及了某些观念史问题及其衍生I生.质.亚里士多德将哲学门下的各学

科分成"理论与"实践两种知识.前者是各种自然科学,后者包

括政治和伦理学.他对前人的学说和具体学科进行了评述,而这种批评便

是观念史的基本任务.这种与希腊哲学紧密关联的原观念史[proto-histoty

ofideas],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有新的突破,其探索范围逐渐扩大,乃至

包容"一切技艺与科学,成为百科全书式思想研究形式.克里斯托夫?

米连[ChtistopheMilieu]将人类历史分为四部分,它囊括人类物质环境的

"自然史[historianaturae],自由学科和机械工艺的才干史[historia

prudentiae],统治史I-histofiaprincipatus3和智慧史I-histofiasapientiae]..

智慧史所指的就是人类一般观念的历史,有点接近如今所谓的"智力

一新美术:

2006年第6期总第27卷

【2】TheCrookedTimberof

Hurr~n#y:

Chaptersinthe

HistoryofIdeas,Fontana

Press,1990.P.1—2.学术和思

想观念可以引起历史变迁,

陈寅恪先生在'突厥通考序>

中也敏锐地指出了这一点:

.考自古世局之转移,往往起

于前人一时学术趋向之细微.

迨至后来,遂若惊臂破柱,怒

涛震海之不可御遇.

【3】TheHistoryofIdeas,An

Introduction,NewYork,

1969,P.3.在他先前的一篇文

章中.他说"观念一词有42

个意义.'SomeProblems

ofIntellectualHistory",

收入StudiesIn加tellectuol

History,TheJohnsHopkins

Press.1953.P.3_21.

【4】这场辩论是由洛夫乔伊的文

童'1eStudyoftheHistory

ofIdeas"f1936)和'"TheHis—

toriographyofIdeas"

(1938)所引发的,学者们发

表了许多文章,探讨观念史

的范围与方法.以下所举篇

名,可使我们窥其全豹:

FrederickJ.Teggart."A

ProblemintheHistoryof

Ideas"(Journo/oftheHIs-

oryofIdeas【以下简称

朋,oc1..19401,Harold

A.Taylor,"FurtherReflec-

flonsORtheHistoryofIdeas''

(TheJournalofPhEosophy,

May.27,1943);RoyHarvey

Pearce,"ANoteon

MethodintheHistoryof

Ideas"(Jun.,1948l:

FranklinL.Baumer."Intel—

lectualHistoryandItsProb-

lem"(TheJoumolofMod-

emil/trot>c,Sep.,1949);Rush

WeIter,"TheHistoryof

IdeasinAmedca:

AnEssay

inRedefinition":

JohnC.

Greene,''Obiectivesand

MethodsinlntellectuolHis-

tory''(TheMississippiVolley

HistoricalReview,Jun.,

1957):

PhilipP.Wiener,

"SomeProbIemsand

MethodsintheHistoryof

Ideas"foct.一Dec.,

1961l:

GeorgeBoas."Bias

andtheHistoryofIdeas"

f.,Ju1.一Sep.,1964),

"SomeProblemsofIntel—

lectualHistory''和''What1s

theHistoryofIdeas"(见注

3):

HajoHolborn,''TheHis—

toryofIdeas"feAmeri-

canHistoricalReview,Feb.,

1968):

JosephAnthony

Mazzeo."SomeInterpre—

lotionsoftheHistoryof

Ideos''f./HI,Ju1.一Sep.1972};

FelixGiIbert."IntellectuaI

History:

ItsAimsandMeth—

ods"fHistodcolStudies

Today,NewYork1972):

LeonardKrieger''TheAu—

tonomyofInteIIectuaIHis—

tory"(舢1973).

【5】JohnC.Greene"Obiec—

tNesandMethodsinInlet—

lectualHiston/'TheMissis-

sippiVoileYHistorico/

Renew,Volume44.Issue1

(Jun.,1957),P.59?

60.在80

和9o~ft,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