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724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必.docx

《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必.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必.docx

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新人教版必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程标准

1.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2.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学法指导

1.运用示意图的方式分析国王、议会、内阁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区分同一时期的中外政治制度,认识其不同的本质和影响,从中体会历史进程的差异。

知识点一 光荣革命

1.背景

(1)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者宣扬“君权神授”,厉行专制。

2.爆发

(1)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国王查理一世最后被送上断头台。

(2)1660年,查理二世乘机复辟,他与继任者詹姆士二世竭力加强王权,恢复旧的统治秩序,不得人心。

3.结果: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史称“光荣革命”。

知识点二 议会权力的确立

1.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1)内容: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意义

2.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2)作用: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知识点三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光荣革命以后,出现内阁会议。

(2)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只是由少数大臣参加的一种会议。

后来,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3)1721年,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2.责任制内阁的组成

(1)内阁

(2)首相

(3)议会:

掌握立法权;有权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3.影响:

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图解历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线图(1640~1688年)

【历史纵横】(教材第36页)早在13世纪,英国议会就已出现。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借助议会征税权限制国王权力的舞台。

英国议会的形成与发展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误区警示】《权利法案》颁布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英王都掌握着行政权,有权任命首相和内阁大臣,一直到18世纪中期,英王才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历史纵横】(教材第37页)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代议制很不完善,只有少数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代议制日益完善,1969年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普选。

【图解历史】英国政治制度结构

【历史纵横】(教材第39页)资料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主要包括:

(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主题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史料探究]

1.光荣革命的爆发

史料 “光荣革命……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①,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②。

——肖德甫《大国法则》

注:

①反映了英国民主确立发展的主要方式。

②反映了光荣革命的意义。

思考 “光荣革命”在英国民主的发展历程中有何作用?

其民主的发展方式如何?

提示 

(1)作用:

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方式:

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与政府的妥协相结合。

2.《权利法案》的颁布

史料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①;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征税②。

——《权利法案》

注:

①限制国王的立法权。

②限制国王的征税权。

思考 依据史料说明《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提示 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征税权(财政权)。

3.责任内阁制形成

史料 内阁逐渐……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742年,沃尔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尔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①。

——《世界史资料》

注:

①“谢罪”体现内阁对议会负责。

思考 史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主要创新是什么?

提示 责任内阁制形成。

4.1832年议会改革

史料 1832年6月7日,选举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

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方面。

……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

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①。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注:

①减少部分选区的席位,增加工业城市议席。

思考 据史料概括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的主要变化。

提示 变化:

调整选区,重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

[史论形成]英国代议制的演变过程

(1)确立:

“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君主立宪制建立起来。

(2)发展:

①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首相和内阁须从议会多数党中选出。

②议会政党制度的形成:

内阁形成以后,辉格党和托利党长期轮流执政;19世纪,两党分别演变为自由党和保守党。

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政党间展开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3)完善:

1832年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席位大大增加,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拓展延伸]英国代议制的演变趋势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名家论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

“改革”是当事各方都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结果,只要有一方坚持不妥协,就无法“改革”,社会矛盾必然以不是“坚决镇压”就是“激烈革命”一类的暴力方式解决。

……人们自然向往并总是称赞英国革命的平和。

但在英国革命时期,正是由于统治者善于妥协,才使英国革命相对平和。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导读:

“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取得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主题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史料探究]

1.英国国王

史料 英国报纸《太阳报》在头版报道中,曾影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2016年6月24日英国全民公投决定是否“脱欧”前,支持“脱欧”阵营。

针对这一报道,白金汉宫发表声明,否认女王持“脱欧”立场,表达了对《太阳报》的指控。

声明说:

“在政治相关问题上,女王将根据政府的建议行事。

公投一事应该由英国民众决定。

①”

注:

①说明英国国王远离至上权力,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统而不治”。

思考 白金汉宫声明中的言论可信吗?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提示 

(1)可信。

(2)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国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2.英国议会

史料 英国某议员话语:

“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①。

注:

①“一切”这一关键词语,说明议会的权力无所不能。

思考 史料反映了议会在国家权力中的地位如何?

提示 议会至上,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

3.英国议会、内阁和国王的关系

史料

注:

①反映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说明英国下院是国家权力的核心。

思考 此示意图反映了内阁和国王、议会、首相各怎样的关系?

提示 

(1)内阁和国王:

内阁掌握国家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国王形式上任命内阁,但内阁不对国王负责。

(2)内阁和议会:

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是首相也可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内阁和首相:

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史论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2)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3)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拓展延伸]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1)历史进步:

结束封建专制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2)保障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名家论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史料:

英国人最早发明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

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

——钱乘旦《英国式道路》

导读:

英国君主立宪制有效调节了英国国内政治矛盾,有利于英国社会稳定。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

1.通过“光荣革命”,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责任内阁制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1.(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学者说:

“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抓住机遇,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以致后来国家都要跟在它后面,这个小岛带动了世界。

”英国领先走进的新政治文明是(  )

A.君主立宪制B.君主专制

C.民主共和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

解析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为A项。

答案 A

2.(2016·江苏学业水平)“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

”这一切,始于(  )

A.1688年“光荣革命”B.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C.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

解析 依据材料“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知,此状况发生在“光荣革命”之后,故选A项。

答案 A

3.(2017·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其确立的标志是(  )

A.“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

解析 1688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4.(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权利法案》规定: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该条款主要限制了国王的(  )

A.立法权B.军事权

C.司法权D.财政权

解析 材料“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体现了对国王财政权的限制。

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5.(2015·江苏学业水平)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

看下图,指出为解决图中反映的问题,当时英国采取的对策是(  )

A.颁布《权利法案》B.确立责任内阁制

C.推行政党政治D.实行议会改革

解析 颁布《权利法案》是168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确立责任内阁制是18世纪,故B项错误;推行政党政治是近代以前,故C项错误;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议会成员”“选区”可知是选区分布不合理,为此英国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7·浙江学业水平测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

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

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  )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不符合材料内容,因为内阁对议会负责,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7.(2018·山西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

或加以提升,或加以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王詹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位),英国议会在对国王的抗辩书中称:

“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

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英国国内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制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政治原因。

解析 第

(1)问,据材料一“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表明国王缺乏制约的力量;据材料一“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位),英国议会在对国王的抗辩书中称”表明议会和国王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

(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制度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议会传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等角度回答。

答案 

(1)矛盾:

在法律是否能够制约国王的方面,议会和国王之间存在尖锐对立。

(2)变化:

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

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英国具有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资产阶级领导下的议会成为反对王权的领导中心;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各政治势力互相妥协;“光荣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并取得成功。

(言之有理即可)

一、学思之窗(教材P37)

(1)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提示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

(2)《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提示 《权利法案》颁布前,英国国王大权独揽,王权至高无上。

《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权力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则由颁布前对国王拥有一定的限制权发展到颁布后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二、本课测评(教材P39)

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提示 

(1)特点:

①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但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②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2)作用:

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三、学习延伸(教材P39)

阅读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今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看法。

提示 

(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以两党制、常任文官制为主要特点。

国王不仅远离至上权力,“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

(2)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作用:

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英王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警告权;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山西名校联考)1641年,英国议会在呈给国王的《大抗议书》中指责国王道:

“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

”这说明英国(  )

A.议会摆脱了王权的控制

B.议会欲限制国王权力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D.国王鼓吹“君权神授”

解析 “议会摆脱王权的控制”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故A项错误;英国议会在《大抗议书》中指责国王,表明议会欲限制国王权力,故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是在1688年,故C项错误;国王鼓吹“君权神授”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7·山东潍坊高一期末)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

其“完美”体现在(  )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

C.实行了议会主权

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是在18世纪,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宫廷政变的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故B项正确;“实行议会主权”是《权利法案》的内容,故C项错误;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8·豫西南高中联考)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当时英国首相艾登联合法国、以色列,准备用武力赶走纳赛尔。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并不支持动武,但她只是问:

“你们确定这样做明智吗?

”最终,英国还是卷入了战争。

这说明英国女王(  )

A.可制约首相B.拥有外交大权

C.“统而不治”D.主张和平外交

解析 题干反映了女王不支持动武,但反对无效,故A项错误;外交大权属于首相,故B项错误;题干表达了首相动武,女王反对无效,故C项正确;题干考查的是英国内阁制的运行机制,且外交权归首相,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模拟)英国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改变了下议院由贵族保守派独占的状态,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这说明1832年改革(  )

A.解决了不同集团利益之争

B.强化了议会至上理念

C.推动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扩大了下院选民基础

解析 1832年议会改革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参政的要求,但工人阶级的参政要求没有实现,因而1832年议会改革不能解决不同集团利益之争,故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议会至上理念,1832年议会改革没有对议会至上理念进行强化,故B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是针对议会席位分配的改革,并不直接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下议院,改变了下院由贵族保守派独占的状态,因而扩大了下院选民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7·山西太原高一期中)2016年7月13日,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的英国第二位女首相。

特蕾莎·梅能够成为首相,关键在于(  )

A.议会的支持B.工党的态度

C.民意支持率D.国王的态度

解析 根据所学,英国两党制形成后,由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党首担任英国首相,并上台组阁,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故A项正确。

答案 A

6.(2018·豫西南高中联考)1742年,由于与西班牙的战争失利,沃波尔内阁受到下院多数党的攻击,在遭到议会7次否决后,沃波尔被迫辞职。

这表明(  )

A.首相可以另行组阁B.首相与阁员共进退

C.内阁须对议会负责D.首相不经议会产生

解析 在遭到下院不信任案时,首相要想重新组阁,需重新获得多数党席位,但沃波尔已经遭到本党7次否决,想再重新组阁已经没有希望,故A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议会与首相的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了首相(沃波尔)遭到下院攻击,被迫辞职,表明内阁须对议会负责,故C项正确;英国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7·河南焦作高一期末)1692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任职法案》,被上院否决,次年重提之,又被国王威廉三世否决,直到1707年做了有利于国王的修改后,才由安妮女王签署通过。

这说明(  )

A.议会的立法权已经丧失

B.英王仍然掌握着立法权

C.英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

D.权力部门间存在着制衡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下院的法案遭到上院以及英王的否决,直到修改后才得以签署通过,这反映了权力部门间存在着制衡,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8·河南洛阳模拟)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些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议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

这说明(  )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曾出现反弹

B.国王违背法律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英国君主立宪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解析 国王能够通过非常手段来操纵议会和政府,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2016·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

……你可以回答:

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

它们被栽培得还不够久……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第

(1)问,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实质来理解“沿袭”与“变革”的含义。

(2)问,实际要求回答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过程。

答案 

(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指“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实现民主法治。

(2)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

“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成为下院的主导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