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620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实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质实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质实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质实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质实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实习.docx

《地质实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实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实习.docx

地质实习

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

XXXXX

学号:

XXXXXXXXXXX

班级:

XXXXXXXXXXXX

单位:

XXXXXXXXXXXXXXXX

时间:

XXXXXXXXXXXXXX

第一部分前言

2014年5月16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北京和天津的郊区进行了地质实习。

通过共三天的野外实习,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实地观察,加深了对前面课本里所讲内容的理解,巩固了自己的课堂理论知识。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次实习利用两个周末的时间,主要实习地点为:

斜河涧、古北口河西村和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

斜河涧主要观测点是地层层序、地质构造和工程地质问题的认识;河西村的主要观测点是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河流侵蚀作用、地质构造等内容;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的观测点是地质构造、地层、地层分界面、岩石构造等内容。

通过在几个不同地方的观测实习,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对工程地质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

实习对于我们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地址问题的认识有很大的益处,相信此次的野外实习对我们将来毕业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1.实习目的:

对于每一个学土木工程的人来说,地质实习是我们必修的一门课程。

通过野外实习,才能让我们从感性上认识工程地质,加深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相问题。

通过地质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专业知识面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内容:

本次地质实习通过在三个不同地方的考察和实习,了解不同的地质特点,总的概括为以下内容:

(1)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地质罗盘仪);

(2)地层岩性判别;

(3)地质构造的判别;

(4)节理的测量、统计及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

(5)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河谷断面图);

(6)地基、边坡、围岩稳定性分析;

(7)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方法等。

第二部分专论

(1)古北口区京通铁路潮河关--桃山隧道地质路线

古北口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与滦平县巴克什镇的交界处,与著名的居庸关东西对峙。

古北口城北,东有翻龙山,西有卧虎山,山势险峻,崖壁陡立。

潮河从北部山口峡谷经古北口流入密云水库。

第1观测点:

古北口火车站,观察卧虎山及古北口盆地;

该区地质单元主要由卧虎山与古北口盆地组成。

卧虎山主要由太古宙变质岩、中—晚元古代和中生代地层及中—晚元古代侵入岩构成。

古北口盆地是以古北口断层为边缘主控

断层的盆地,盆地内沉积了厚层的土城子组砾岩、砂岩和泥岩。

第2观测点:

卧虎山岩性

卧龙山岩石主要有侏罗系、震旦系和太古界。

其中卧龙山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震旦系的白云质灰岩和石英岩,侏罗系的主要有砂岩、砾岩、页岩,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太古界主要是片麻岩,变质程度深,表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还有卧龙山有出露的岩浆岩,为燕山期的花岗岩,肉红色。

第3观测点:

卧虎山断层

卧龙山断层是该地区最大的断裂构造,走向为东——南西向,倾向西北,倾角近于直角,上盘为震旦系白云质灰岩,下盘为侏罗系砂砾岩,该断层为逆断层。

 

第4观测点:

潮河大拐弯处,观察河曲、河流的侵蚀、沉积作用

潮河由东向西流,对沿岸山坡进行猛烈冲刷,洪水季节侵蚀更为强烈,山坡坡脚被掏空,造成山体崩塌,山坡后退变陡不稳定。

 

靠河一侧山体中发育几条冲沟,沟壁两侧岩体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崩塌经常发生。

坍塌下来的物质被洪水冲到沟外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

 

第5观测点:

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崩塌

滑坡:

滑坡边界为弧形展布的陡壁,滑体上有几级滑坡台阶,其上醉林生长,树干向下倾斜,滑体中岩石破碎,零乱,是急剧滑动中伴有崩塌的结果,属于崩塌性滑坡。

 

崩塌与岩堆:

沿河山体陡立而破碎,崩塌不断发生,雨季尤烈,崩塌下来的物质堆积形成坡积裾,沿潮河凹岸的山坡坡脚下形成一系列小型岩堆。

(2)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

野溪——斜河涧属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位于门头沟区东北部,距北京市中心仅仅30公里。

永定河、109国道穿镇而过,斜河涧位于永定河边的的山上,丰沙铁路线恰好从村子与永定河之间横穿而过。

野溪桥头有丰沙线、大台线。

该地层出露比较完整,属于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

从构造上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褶皱,如箱形褶皱、柔性褶皱,还可以看到断距仅仅1.2米的小断层。

此段永定河流沿山蜿蜒回流,是比较宽缓的水流地带。

第1观测点:

斜河涧,观察永定河中游河谷两岸的地貌特征。

观察河岸山体褶皱特征,永定河河谷长在110-150米之间,河谷阶地发育良好,形成了明显的二级河流阶地。

其中以及与二级之间高差大约2到3米,一级阶地与河床之间的高差大约2米。

沿河流流向,右岸的山体大约有100多米。

该地区河谷阶地为侵蚀阶地,而且是单侧侵蚀阶地。

主要原因是河流的侧侵蚀,导致环流再加上地壳的运动形成的最终结果。

河床上的石头大多是卵石,磨圆程度好。

河流阶地部位主要是粘性土,沙与卵石。

 

第2观测点:

顺河流流向,观察其右岸的箱形褶皱特征。

河流右岸就是妙峰山,该山由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组成。

其中,靠近西南方向的向斜中的岩层特别陡,说明地质构造过程中,西南方向上有一个大的断层,所以在此褶皱形成过程中受到挤压,故其岩层明显比其他岩层要陡。

向上看,中间的顶部岩层已经被风化剥蚀掉了,在其右岸可以明显地看到箱形褶皱的构造和箱形核部的一侧。

第3观测点:

向斜两翼部右大台线隧道穿过,隧道洞口形状为马蹄形。

隧道口是处于一个向斜的核部,从隧道口的外围和形状也可以看出,隧道口呈马蹄形,并且无衬砌。

此路段山体较陡,开挖隧道却无衬砌,而且很稳定,边坡岩体也没有任何支护措施且运营基本正常。

可见该段山体非常稳定,主要原因是隧道围岩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稳晶结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30MPa,风化不严重,岩石工程性质量好,岩体结构特征介于整体结构和层状结构之间隧道围岩的岩层完整而且坚硬,岩层倾向又与坡向相反,所以工程性质良好。

第4观测点:

观察隧道两个出口设计的差异。

顺下游方向的隧道出口,完全没有衬砌,另一出口则有衬砌维护,这与两侧出口的围岩性质有关。

由于一侧出口岩体比较完整,且抗风化能力较另一侧强,没有任何工程支护,而另一侧出口岩体风化程度严重,植被覆盖较高,能够截流较多的地表径流,进而促进水对可溶岩的溶蚀能力,可观察到小型的岩溶洞穴,并填充了水流冲刷物质。

这些特征使得该出口围岩相对破碎,完整性较差,岩体强度较弱,所以进行了支护。

大台铁路3号隧道北面洞口处有断裂构造(断层),但此洞门人没有添加支护,此观测点岩体节理面多且有方向性,在节理组(节理多)的方向上应力集中。

南面洞口没有断层,但受构造影响此处节理多,并倾向山体内测。

第5观测点:

逆河而上,沿途观察岩体,厚层岩体中有一条薄层灰岩,并有错动现象,判断该段有断层构造。

顺着河流逆向行驶,沿途观察山体,可以明显地看到厚层岩体中露出一条薄层灰岩,并且灰岩两侧有所错动,可以判断有断层形成。

沿铁路线逆河而上,约300米沟壑处可以观察到一处宽缓的向斜核部,核部接近水平,核部岩层层理明显,在完整岩层的底部有干溶洞出露。

从断层形态看,受水平压力沿剪切破裂面形成逆断层,上盘相对上移,下盘相对下移,在一个翼上平行于褶皱轴发育。

观测断层,一般都会选择一个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岩层作为标志层,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岩体中的一条白色薄层(经测量大约20cm),两者的相对位移大约2m,从断层的平整程度上看,属于剪性断层,在断层间有很多断层泥。

第6观测点:

观察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沿途地段有约50cm的岩墙出露,可以明显地看到沉积岩沉积到了岩浆岩当中,其接触面有明显的交接特征。

第7观测点:

人工路肩墙。

沿途陆续构筑了约4段人工路肩墙,此处山底部紧邻永定河畔,也是河流的拐角处,河流的侵蚀作用强,使河岸的稳定性变差,进而影响到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因此对山体进行了防护。

第8观测点:

观察永定河畔人工丁坝。

该段永定河曲流发育,凹岸侵蚀严重,河岸后退,为了防止河流侧向侵蚀,保护路基稳固,在遭受侧方侵蚀的地段已修筑路肩墙。

另外利用丰沙二线的弃渣,堆成丁坝,改变水流主线方向,将侵蚀水流引开,从而保护凹岸路基。

第9观测点:

丁坝附近观测永定河河流的堆积特征。

在丁坝附近观测永定河河流堆积特征,凸岸发育了宽缓的河漫滩及阶地,范围较大,有较多的小石子。

第10观测点:

斜河涧丰沙二线2号隧道进口处破碎带。

观察糜棱岩和断层擦痕,隧道外出露的千枚岩。

由于岩体风化严重,植被覆盖较高,能够截流较多的地表径流,进而促进水对可溶岩的溶蚀能力,可观察到小型的岩溶洞穴,并填充了水流冲刷物质。

这些特征使得该出口围岩相对破碎,完整性较差,岩体强度较弱,所以进行了支护。

第11观测点:

1号隧道整个洞身全衬砌支护

由于1号隧道整个洞身所处的围岩环境不像2号隧道一侧出口岩体比较完整,此路段山体不是很陡,该段山体不像2号隧道的那么稳定,风化比较严重,岩石工程性质量不是好,岩层倾向又与坡向相同,所以工程性质差。

(3)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天津市北部蓟县山区,属燕山山脉中段南翼,沿津(天)——围(场)公路东侧(蓟县段)呈南北走向,毗邻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园东面与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隔山相望,黄崖山长城犹如一条巨龙横卧于剖面之上,南面是渔阳古城,县城东侧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资源基地。

北面是河北省兴隆县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面有京东第一山、全国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盘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居京(北)、津(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带,素有京、津。

唐“金三角”之称。

古老的地质构造奠定了现代地貌发育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

地势北高南低,地质公园北端与兴隆县交界处的九顶山,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峰。

而坐落在公园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

保护区的地貌类型有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和坎谷等构成。

中。

低山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及其以北地区的石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气势磅礴。

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的石灰岩、白云岩。

砂页岩分布区,还把一般在300——500米。

山体浑圆,坡度缓,土层较厚。

是我国唯一记录有中上元古界的地球演化地质历史的国家地质公园,其范围北起九顶山,南至府君山,东至八仙山,西至盘山,分为7个景区:

1.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2.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峡谷景区;3.盘山花岗岩地貌景区;4.九龙山碳酸盐岩岩峰丛景区;5.黄崖关断崖景区;6.九顶山石英砂岩峰林景区;7.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总面积342.0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40.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54.6平方公里,北纬40°00′——40°15′,东经117°——117°35′。

处于京、津、唐交汇地带,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优点:

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构造简单、顶底界限清楚、变质极浅。

出露地层:

岩层齐全、出露连续。

第1观测点:

串岭沟村

太古代(Arw)石榴石角闪片麻岩及浅色变粒岩;现象:

片麻理、天石;

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是沉积岩,颜色主要是暗绿色、黑色,加有白色条状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正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还可能有斜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辉石,具有典型的变晶结构,硬度大。

沿途课件当地居民常用片麻岩、砂岩等人工加工的石块做护坡和其他建筑。

第2观测点:

九龙山村

元古代与太古代分界面,下为太古代八道河群王厂组(Arw),上为元古代长城系常州沟组(Chc),厚度859m,主要以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为主;

现象:

角度不整合、砾岩、斜层理、交错层理

元古代与太古代分界面,下为太古代八道河群王厂组,(Arw),上为元古代长城系常州沟组(Chc),厚度859m,主要以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为主,下为26亿年前形成的浅黄色太古界角闪斜长片麻岩,上为18亿年前形成的中元古界含砾紫红色的石英砂岩,上下岩层产生的时代有间隔,缺失了8亿年地质历史的地层,产状也有所不同,可以看出明显的角度不整合。

第3观测点:

青山岭村南公路旁:

长城系常州沟组(Chc)与串岭沟组(Chch),厚859m,岩性主要为暗色页岩、粉砂质(云)页岩为主。

现象:

薄层页岩、中华裂梭藻化石;

长城系常州沟组与串岭沟组,常州沟组岩性主要为暗色页岩,串岭沟组岩性主要为砂岩,其中有页岩夹层。

常州沟组页岩产状315°∠27°,风化破碎严重,有岩石弯曲倾斜的现象。

第4观测点:

桑树庵村马营公路南侧大红峪沟口东

长城系串岭沟组(Chch)团山子组(Cht),厚度326m,上部为块状含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砂岩;下部黑色、灰色白云岩与含砂泥质白云岩及灰色叶片状白云岩组成韵律层。

显示岩浆岩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气孔构造是岩溶喷出时,由于压力极低,气体从岩溶中逸出而形成各种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圆形和椭圆形气孔,约1——5mm直径。

杏仁构造是具有气孔的岩石,其气孔以后被矿物质所填充形成的一种似杏仁状的构造,填充物为白色,可能是石英或方解石等矿物。

现象:

阶地、岩层层面、泥裂、产状、叠层石;

长城系串岭沟组(Chch)团山子组

第5观测点:

大红峪沟前行300m处

长城系团山子组(Cht)与大红峪组(Chd),厚度575m,主要为砂岩、砂质白云岩及白云岩,夹火山喷发岩。

产状148°∠61°,断层现象明显,断层是地壳岩层因受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而发生的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的相对移动。

有岩层错动和擦痕,擦痕沿着岩层滑动的方向,密集细微。

现象:

层间断层

节理统计测量记录表

序号

走向

倾向

倾角

 

 309

220

45.5

第6观测点:

大红峪沟前行约1.4km处小沟口

长城系大红峪组(Chd)与高于庄组(Chg),厚度1530m,主要为含硅质条带、叠层石白云岩及含锰页岩为主。

路旁山口断面,显示山谷中的坡积物,层状分布现

象不明显,在不同层中夹杂着大小不同的碎岩,棱角状明显,分选

性差,组成松散。

路旁山口断面,显示岩石风化带,从上到下风化程度减弱,坡底的残积物,有大量土壤和少量碎屑物质,棱角明显,分选性差,无层理,与岩石呈过渡关系。

由于地质作用,整个坡体向东北方向倾斜明显。

实习结论及建议

通过四天的野外地质实习,我们通过四条不同的路线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对许多书本上的概念有了更实际更可靠的认识。

在野外实地观测了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实地观测了岩体的风化程度、山脉的各种地质构造、河流阶地和冲积扇洪积扇,还自己进行了岩体岩层产状的测量、岩石的小范围节理统计,实现了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我们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能够增加路线的条数和长度,让我们能够更多更充分地接触到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中的地质问题。

我们整个实习的现有工程地质问题比较单一,都是和轨道相关的,如果我们能在实习的过程中间到更多种类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房建类这样让我们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工程地质问题,也让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都能够接触到该方向的工程地质问题。

第三,在今后的实习中可以设计更多的加强同学们能动性地环节,弱化老师讲解同学记录的这种简单方式,使同学自身真正成为实习的主体,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到实习当中去。

 

结束语

3天的地质实习说起来不长,但是就是这两天让我们成长了很多,除了课本知识的升华和实地能力的锻炼。

这次地质实习中,我学到了好多东西,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学会了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地质构造、岩层性质及产状等,能够具体分析可能的工程地质问题。

更重要的,整个实习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我们学到了团结协作。

整个实习我们一直和实际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零距离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们的工程意识。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收获了很多,也逐渐走向成熟。

虽然本次实习比较艰苦,但重要的是我们真正有所收获,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有莫大的帮助,最后感谢悉心教导的老师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