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题如何把观点晒出来.docx
《网络标题如何把观点晒出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标题如何把观点晒出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标题如何把观点晒出来
网络标题,如何把观点晒出来?
一个网民打开网页,先做什么?
有的会先上QQ或MSN,有的把XX、google设成(浏览器的)首页,也有人的电脑首页是hao123或。
先上哪个网站是网民的习惯,网民打开新闻网站或门户网站,也有特定的习惯,那就是先浏览网络标题,选中合适的“目标”,并点开标题。
网络标题所提供的信息、观点和价值观取向,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其实,不少网民只是浏览完标题,就(继续)玩游戏、进邮箱、搜资料、下载音乐或登陆QQ去了,直到关机,也不点开一个标题。
所以,文章的主体内容是不能被网民看到的,更谈不上影响网民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标题,就是文章本身。
网络标题的观点,就是网络舆论的方向。
卡斯伯·约斯特说过:
“标题的真实与新闻的真实是同样重要的”。
而网络标题的真实比网络文章主体内容的真实更重要,网络标题的观点、价值观取向比文章主体的观点、价值观更重要。
“含而不露、点到为止”的办法不适合网络标题
关于如何制作网络标题,笔者以前写过“如果文章内容包含冲击力的新闻点、言论点,一定不要用此方法(指“标题含而不露、点到为止”),对心灵的直接震撼比曲径通幽的效果要好。
”现在要修正一下:
如果这篇网络文章本身有网民需要的信息、观点,一定要在网络标题中亮出来,例如,转发原标题为“3G即将正式商用GPS增值业务大战率先打响”的稿件时,看到正文中3G和GPS融合后具备“家人追踪(Familyfinder)”的功能时,笔者就把标题改为“3G+GPS:
每个好友的位置都可显示在手机上”,这样一来,3G不再是冷冰冰的概念了,而是出乎意料的生活便利。
如果尽量把双(多)方的信息、观点呈现在标题里,标题不仅超越了靠新、奇来吸引网民点击,也超越了靠有用、相关、有趣、有情来长期黏住网民了,而是主动让网民了解更全面的信息和观点,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让网民自己做自己的主,这应该是做标题的最高境界。
这样不仅能长期黏住网民,而且能吸引、凝聚有思想的、善思考的高层次网民。
另一方面,假如一个网页中许多标题的内容都“含而不露”、“点到为止”,网民浏览网页时,就不能从标题中得到较多明了的信息、清晰的理念和明确的点拨。
当一个版面的半数标题都是“点到为止”,网民会认为这样的页面没有阅读价值,这样的版面包含的关键词也会比较少,搜多引擎也不会过多的抓取这样的页面,也较少收录有这类标题的文章,使文章在第二落点上彻底失去网民。
为了获得网民点击——也是编辑的一种私心,让网民点开“含而不露”的标题才能读到有观点的文字,反而会伤害网民的感情,结果也会失去点击率。
同样,也不应该为了“一个标题能被点开”而夸张用词,甚至在标题里制造噱头、故弄玄虚。
网民不仅会用脚投票,永远拒绝这个网页,有的网民也许会在网上发帖来骂这个网站,这所造成的损伤是广泛且持久的。
只有出发点是为了众多网民,才能获得他们的追随,他们会用鼠标点击标题,来回馈作者和编辑。
调查、研究自己的受众,如果你的受众不是高端人士,也可以不用包含多方观点的标题,可以尝试让网民动情的标题。
但是,“含而不露”也许在信息奇缺时代有效果,但在信息过剩的今天,网民是不会理会那些晦涩标题的。
如何把包含观点的信息晒在标题中?
把网民最关心的信息提炼到标题中,是所有成熟编辑认可的编辑理念。
例如,雅虎微软重启谈判微软,别折腾!
超谷歌?
。
这是三个子标题拼成的标题,三个子标题有承接关系。
第一个子标题以信息为主,“重”字也是信息,第二个、第三个子标题却是观点。
其实,包含观点的信息是更能持久的吸引网民,信息往往一目了然,而观点要反复咀嚼、多角度比较,有时还需要回来看以前的观点,审视当时观点的正确性有多少。
美政府招募"良心黑客"欲"以黑治黑",这个标题的观点在标题的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信息的点评,这是制作有观点标题的常用办法。
再把标题“中移动加入TD联盟完善产业链投资588亿新建基站”改为“中移动加入TD联盟TD技术“抢跑”4G””后,标题后半部分信息就包含观点了。
网民对“588亿”并没有形象的概念,但一定知道“4G”比“3G”(中移动的3G就是TD)先进。
笔者做标题时,也意识到了中移动“研发先行”战略的重要,在3G没做好的时候,就研发4G,是多么的正确,中国的民族技术,民族品牌有希望了!
“抢跑”一词,使以上观点更具动感。
“严重窃取报纸利益Google是“寄生虫”?
”?
”这样的标题,是把不确定的观点放到标题里,让读者思考。
“开胃亦或倒胃:
东方视角下的文学理论”给出两个结论,来让读者选择,如果关键字和读者的兴趣或需求相关,这样的标题,更容易引导网民点开标题,来看个究竟。
确定观点的疑问,要是真正的疑问,例如,看到原标题“从普利策奖得主看报纸的生命力”,大家的答案马上就出来了:
“报纸不行了啊!
”因为大家都知道报纸的发行、广告都出现了滑坡。
读者很容易得到答案,就不会点开标题看文章内容了。
但是,读者得到的答案是错的。
文章想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报纸的生命力很强。
改后的标题“网络媒体为何没拿到普利策新闻奖?
”,让读者如下三个疑问,网络媒体何时有资格参评世界最高奖新闻奖了?
目前正“火”的网络媒体,为何没拿到世界最高奖?
这个新兴媒体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总之,标题中晒观点,要晒醇酒般让人回味、思考的观点,而不是白开水般无味的观点,更不能晒引导网民产生歧义的观点。
形象、轻松、诙谐+冲击力的观点,更适合网络标题
上面提到的标题“3G+GPS:
每个好友的位置都可显示在手机上”,是提炼了稿件内容中和网民贴得最近的信息。
之所以对网民产生影响,是因为标题隐含了观点,使抽象的、松散的信息具体化、有序化,这样的内容还能挑战读者的道德底线和传统伦理——在我们还没做好准备,甚至是一无所知时,新技术到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超乎常规的方便,也挑战了我们的底线,让我们迅速选择。
结果如何呢?
我们往往向新技术提供的便利让步,我们是如此的好奇、被动,所以我们是如此的警觉。
标题就是要引起这种警觉,形成冲击力。
标题:
“王蒙:
我在揉碎了磨成粉榨成汁重造一个新产品”,比较晦涩,不熟悉王蒙的读者,还以为王蒙是一个企业家。
笔者改为“王蒙电视讲《老子的帮助》:
"老妖精"的智慧”,即使不认识王蒙的读者,看到这个标题,眼前也会浮现一个学者的形象,而且还产生了一个疑问:
为何叫他“老妖精”?
他愿意接受这样的称呼吗?
把“电视讲《老子的帮助》”写在标题里,传递了这个稿件的关键词汇《老子的帮助》,形成了文坛泰斗王蒙像易中天、于丹一样在电视上娓娓道来的影像。
面对标题:
“微软IE8推中文寻址功能”中的专业词汇,读者多数是不懂的。
改后的标题“微软IE8推"中文寻址"不必记英文地址了”增加的部分与其说是一个支持的观点,毋宁说是一个解释,一个有点调皮、形象的解释。
标题“华龙网:
‘媒介军师’喻国明告诫官员:
封锁消息过时了”中用“告诫”“过时”这些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词汇,来体现编辑的观点。
尤其是编辑把“媒体军师”的别称放到标题里,更是把官员放到了“学生”的位置上。
编辑把媒体来源“华龙网”写在前面,是为了表明这个观点来源于华龙网编辑。
这是为了显示客观性,下面一部分介绍,把多种观点做到标题里,来显示编辑的客观性。
做标题的最高境界:
把双(多)方的观点呈现在标题里
标题:
“一企业称未竞价遭XX封杀指责XX借垄断地位敛财XX庭上否认自己是搜索老大”,对XX极尽打击、嘲弄。
写出“XX庭上否认自己是搜索老大”是嘲笑XX乱了阵脚,连数据支持的、XX官方反复公布的、一直引以为豪的第一,都不敢承认了。
改后的标题“一企业向XX索赔110.6万XX:
未恶意封杀”写入了XX的辩解,虽然标题不再那么煽情了,但是更客观了,而且还形成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两方观点的对抗也使标题充斥了张力。
上图中的《正方反方》,是笔者2004年在新华网《网评》(当时叫《言论》)频道创立的栏目。
标题分为3行,上面是一个问题——标题1,下面依次是正方和反方的观点——标题2和标题3,这是格式的要求。
非常明晰的格式,得益于互联网的超链接技术。
点开标题1,呈现的是全景:
第一部分是新闻事实,第二部分是主体:
各个观点对立的小标题,分别写在两列表框中。
无论是新闻事实还是各个小标题,都是列出关键点,点击超链接,才能看到全文。
第三部分,是引导网民留言的文字,其链接是指向跟帖地址的。
这个栏目的跟帖一般都在50条以上,达到500条,甚至1000条以上也是有的。
有时也用一个写在标题1末尾的红色的“评”字链接跟帖地址。
不过,这个栏目的设计也是有遗憾的,就是在标题2和标题3后面,不能自动显示支持正方和反方的人数。
更不能显示每个跟帖的支持人数,跟帖下面,也没有对这个跟帖评点的按钮。
为何要让网民了解到信息以外的观点,或包含信息的观点?
因为,包含观点的标题,比包含信息的标题生命力更持久。
观点,是针对信息的评论,是比信息更高一级的;为何要让网民了解到多方的观点,是因为尊重,尊重新闻的双方(多方)当事人表达的权利,尊重读者获得全面信息、观点的心灵诉求。
让人说话是人道主义,让读者获得全面的信息、观点,是人本主义。
直接的煽情,是容易的、效果好的,在严肃媒体中,之所以我们拒绝这种事半功倍的表达方式,是因为这只会在单个标题中能起到吸引点击的作用。
从整体页面看、从长期黏住网民的角度去考量,一个严肃媒体单纯煽情是经不住时空检验的。
更重要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就是对人的尊重永远大于对新闻的追求。
尽量让网民通过浏览标题,了解信息和观点的全貌,一定能让网民得到更好的、更持久的读者体验。
当然,媒体为了生存,以读者为本位,是永远没错的。
如果一个网站的核心网民是小学生,网络标题追求的就是形象和浅显;如果核心网民是中学生,知识性将是网络标题的追求。
如果是以娱乐定位的网站,情景、爱恨和离奇就是标题的追求。
所以,把观点晒在标题中,是最高的境界,却不是必须的选择。
(作者:
新华网IT频道刘君 泰山学院王蒙)(文章发表在《新闻与写作》2009年9期)
延伸阅读:
网络新闻标题的退化和异化
网民游弋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都可能读到类似《为什么开国皇帝普遍性无能?
》这样的标题,不少人也许下意识地拖动鼠标,去点击它,结果发现正文中作者如此点题,“开国皇帝们是普遍性的‘无能’——论本事都比不上自己手下的一帮能人、也比不上败给他们的竞争对手。
可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些人,在历史舞台上成为最重要的角色呢?
”
当然,这仅仅是一篇链接于新浪网首页的博客文章,而不是网络新闻。
遗憾的是,玩文字游戏、做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在网络新闻中已是屡见不鲜。
网路新闻标题功能的退化与异化现象,应引起学术界、业界的警惕和重视。
网路新闻标题功能的退化与异化
新闻标题是报道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浓缩,具有导受与导向两大功能:
导受即引导受众去选择阅读和视听,导向则是通过对新闻事实或隐或显的看法和评论,影响社会舆论,引导受众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和传统标题一样,网络新闻标题也要引导受众去选择相关新闻,或对受众进行舆论引导。
遗憾的是,在新闻实践中,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中的新闻标题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退化和异化现象。
(一)异化
网络新闻的标题和正文,分处不同的页面,受众需要点击主页上的标题链接,才能看到正文所在的从页。
因此,网络新闻标题的功能首先应该是导受——引导受众去关注相关新闻。
然而,不少网络编辑为了诱人“眼球”,在标题上“大做文章”,将“很黄很暴力”的文字放在新闻标题中。
网民满怀“期待”,却往往掉进网络编辑设计的文字游戏和陷阱里。
这种因“煽情”过当而导致标题不同程度上偏离正文内容的现象,就是异化。
新浪网社会新闻频道,有一则标题为《高校教师让学生策划打劫银行》的新闻。
读了这则标题,网民会认为高校教师在计划实施打劫银行的犯罪活动。
打开链接,新闻正文却是: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课堂上,任课老师要求学生写一份“打劫银行”的计划书,称目的是锻炼文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而学生们则普遍反映作业题有创意,能从中得到启发。
显然,如此不合时宜的标题,给那些只浏览标题的网民留下的是纷乱的世间百态,以及离奇怪诞、十足煽情的新闻记忆。
类似的例子还有,本来是一则强奸未遂的新闻,标题里就成了强奸;明明是老虎瞬间吃假人(做试验),标题里却成了老虎瞬间吃人。
(二)退化
提炼什么样的新闻主题,既体现了编辑、记者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导致不同的舆论效果。
一般来说,虽然世界各国的媒介制度有所不同,但媒体总是报道那些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的新闻。
新闻标题能否开宗明义、实现导向功能,对新闻能否扮演社会稳压器的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舆论导向正确,同样是党和政府对网络媒体的基本要求。
一些网络编辑将重点放在渲染不正常的社会风气和不健康的价值观上,这就是退化现象。
新浪网社会新闻频道,有一则标题为《81岁教授网聊10天与恋人同居》的新闻。
读了这一标题,网民可能会这样评价,现在的社会风气太开放了,连老年人也来“凑热闹”。
而原载于成都晚报的这则消息的标题是《81岁教授网聊10天后赴异地与心上人结婚》。
新闻正文有一段是这样的:
网上认识,网聊10天后,他从北京赶来成都与她相见;见面3天,他和她便许下终身;一个月后,他把北京的家“打包”到成都,并定居于此。
昨日是两人共同生活四个月的纪念日,他们打算去领结婚证,然后周游全国度蜜月。
“我是80岁的年纪,30岁的灵敏,20岁的心态。
”老人笑呵呵地说。
同样是一则新闻事件,原始媒体标题突出的是“结婚”,而网络新闻标题突出的是“同居”。
两者相比,成都晚报的标题是对老年婚恋生活的赞许,新浪网的标题凸显的是“老不正经”的评价。
经常接触标题和正文不一致的网络新闻,网民就会对网络新闻的公信力产生质疑,久而久之,甚至不愿意去浏览网络新闻。
相反,他们可能通过博客、日志等非官方渠道了解未必真实的信息,这无疑是南辕北辙。
制作网络新闻标题应处理好的关系
如何遏制和有效避免网络新闻标题的退化和异化现象呢?
有些学者给出了一些建议,如不要使用卖弄的、夸张的、过分渲染的语言,不要使用隐喻、暗喻、比喻等修辞手段,文字上具有独特性以便搜索等等。
此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新闻工作者正确理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这些都是可行之策。
但网络新闻标题有其自身特点,对上述原则宏观上的把握,并不能保证操作上的“适宜”。
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说,有效遏制和避免退化和异化现象,必须在微观上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跳”和“隐”的关系
网络新闻标题必须足够“跳”,引起受众的充分注意和兴趣,引发他们下一个动作——点击鼠标。
但网络新闻标题“跳”起来的同时,也要注意“隐”——即要和“隐”在标题之后的新闻正文相呼应。
具体来说,一是题文一致,二是突出健康向上的新闻基调。
(二)“新”和“旧”的关系
在转载之前,原始报道是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在内的一个报道整体。
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媒体只是将原始报道搬来使用,并另拟新的标题。
网络编辑必须要处理好“新”标题和“旧”标题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原始标题是多行题,并且虚、实兼有,而网络标题一般要求实题为主。
因此,这就要求网络编辑结合正文内容,从原始报道的标题中,取“实”舍“虚”,找出真正具有导受性或导向性的标题因子。
实践证明,那些舍弃原始标题、重起炉灶的网络标题,多数是题不对文,失去了其应有的导受或导向功能(如《81岁教授网聊10天与恋人同居》)。
(三)“少”和“多”的关系
一则网络新闻标题只能突出有限的新闻事实,甚至是单因素标题。
而原始标题和新闻正文则含有多种因素。
突出哪些或哪个因素,既能使受众不受误解,又能导引他们浏览下去,需要网络编辑认真思考。
(作者:
孔洪刚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法制新闻系)
来源:
《新闻实践》
标题,如何让网民一见钟情
读书读皮,看报看题,是说标题应先声夺人,提升作品。
而网络标题还能制造浏览量:
它是通向其他链接和文章内容唯一的,不可超越的通道入口。
在信息过载的今天和明天,网站浏览量不再来源于海量信息,而是有效信息,而有效信息最有效的部分是让网民一见钟情的标题。
只有网民在动情或利益(自身的或公共的)驱动下进行点击,才能进入网站的第二层,才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完整信息,也才有机会让网民点击其他的链接,才会有舆论导向和浏览量的双赢。
标题要让网民一见钟情,就要在标题中增加有效信息。
什么样的信息是有效信息?
就是能给网民带来利益和趣味的信息。
当然,最有效的信息是包含趣味性的有用信息。
目前的门户网和新闻网都是大众媒体(即使是论坛、博客也是给网民看的),公共重要性信息和相当多的大众有利益关系,即使没利益关系的网民,也会关心涉及许多人的信息。
第二种是大众感兴趣的,但必须是正当的公众趣味,“那些对公众福利毫无帮助和那些只能满足淫猥的好奇心的不属此类”——卡斯伯·约斯特语,这里面包含着人文关怀,然而,不要夸张的表示关怀和渲染新闻要素,卡斯伯·约斯特还说过:
“标题的真实与新闻的真实是同样重要的”。
一、多想几种表达方式。
仲志远叫“同义异构”。
题无定法,简洁明了就好。
能表现编辑独特的个性魅力,形成自己的风格是最好的。
例如,原标题为《“别把自己当爷”当成为奥运健儿铮言》,不妨改为《姚明:
“别把自己当爷”乃铮言》。
二、标题含而不露、点到为止。
A、如果文章内容包含冲击力的新闻点、言论点,一定不要用此方法,对心灵的直接震撼比曲径通幽的效果要好。
例如,原标题为《核准制回归市场经济本义》,可改为《民间资本:
“非禁地,即可进”》(2004年7月)。
B、一定要“点到”,呈现出足够的诱惑力。
C、适合单一新闻点的文章,如果把唯一的新闻点做到标题,看了标题就够了,就不会再点击。
那就要用“维纳斯原则”做标题。
三、标题的“倒金字塔”
把标题里最重要的、最能吸引眼球的、反映最新或本质的变动的关键词放在标题的前一部分,最好是标题的第一个字,这可以叫标题的“倒金字塔”。
例如:
原标题《让困难群体有房住建设部回应廉租房焦点问题》可改为《如何租廉租房建设部回应焦点问题》。
“如何租廉租房”才是焦点问题,而“让困难群体有房住”是泛泛而论,“困难群体”这个关键词是旧词,也没有“廉租房”吸引人。
再如:
原标题《呵护成长每一天——宁波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教育侧记》改为《四点钟学校——宁波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教育》。
四、不用虚题。
题为《人文关怀不应留有死角》可改为《彩装护士不应仅服务于有钱人》。
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文章本身写的含而不露,不好看懂,更找不到想告诉网民的新闻点和言论点,也没有新鲜的背景资料。
五、尽量主谓完整。
第一个句子尽量主谓完整。
尤其要有表现动态的谓语,但不要有双谓语(表达动态的除外),也要尽量避免重复的用字(词),更不要有“不能提供有用信息的表述”,也就是通常说的废话。
重复和无用信息就是干扰网民获取信息的噪音。
如果句子短,后面跟1-3个不完整短语,短语和前面句子尽量有意思上的连贯,也就是尽量增加信息排列的有序性,以求短语意思能清晰明了。
切记:
不要引起歧义。
这个标题很好:
王治郅抵京
|向球迷道歉渴望为国效力|专题评
王治郅抵京链接《快讯:
王治郅10日晨抵京》;“”链接《视频:
王治郅抵京机场接受采访吐露心声》;“向球迷道歉渴望为国效力”链接《王治郅已乘飞机回国最晚10日凌晨抵达北京》;“专题”链接体育频道的自己做的专题;“评”链接的是网民对《王治郅已乘飞机回国最晚10日凌晨抵达北京》的回帖。
六、短语拼出新闻点。
如果一个主题的新闻点很多,可以用几个短语凑成标题,短语之间要有空格,忌讳用长句子,忌讳用1个以上的形容词,最好不用形容词,尤其表现少见多怪的“惊现”之类。
而5个W+1个H是网民关心的,最关心那(几)个,要根据具体文章而定。
例如:
风险投资关注三大产业:
互联网、传媒和通信
其中,“风险投资关注三大产业:
”和“传媒和通信”都是链接文章《风险投资关注三大产业:
互联网、传媒和通信》,其中,“互联网、”链接另一篇文章《最新研究显示:
互联网再度成风险投资的宠儿》。
七、忌为凑字加“虚”词。
尤其是网站的首页,寸土寸金。
字数不够的,论坛如果有此文章的讨论,写“论坛”两字,链接论坛的此文,是最好的选择。
不仅切题,更能让习惯看频道的网民成为论坛的网民。
在标题后加“更多”链接这个栏目的频道主页,也可把网民引进同类题材的诸多内容,使习惯看首页的网民变成这一频道的忠实网民。
文中有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的,在标题最后的括号里写上“图”“组图”“视频”“音频”等文字(或喇叭、摄像头的标志),也能很好的吸引网民点击,也可不加括号而改变这些字的颜色。
以图片、漫画、音频、视频为主的文章,要把图(组图、图文)、漫画、音频、视频等字样放在标题的最前面,并加冒号,或变成其他颜色。
八、标题中提到“网民”,或给网民暗示。
如:
北京选大学生当村主任助理,标题最后有一个反问“你去吗?
”。
这是很能拨动网民心弦,即使这个网民不是大学生。
再如:
《许博渊:
我的居处不宜居》后面没有加“评”而是用“您的呢?
”来链接网民对这篇文章的跟帖。
九、图片、漫画、甚至是一段音频、视频,都可以是标题。
给网民新鲜感。
链接的文字稿中加入音视频,也会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在松花江污染报道时,“我家停水的日子”链接了新华网发展论坛的讨论。
其中,有大量松花江人民自拍的反映停水生活的照片和全国网民的慰问,还有网民传上去的音频——《年轮》的主题曲。
听着反映昔日松花江生活的音乐,看着沿岸人民乐观的对抗水污染的照片,读着各地网民的关切和问候。
十、让标题动起来。
把最新的事实和思想的变动写进标题,使标题有动感。
或者事实和思想最具本质的变动,使标题有分量。
原标题:
“承认贫困人口反增体现务实作风”,可改为:
到“先富帮后富”的时候了!
(2004年7月)
11.表现审美趋向和文化品味。
靠标题提升新闻作品的审美感染力,使标题有美感。
例如,一篇批评不能正确对待青少年异性接触的稿子,可以有许多斥责,甚至骂人的话。
标题《早恋——应该丢弃的暴力语言》,不仅避免了语言的粗俗,还延伸了这样一个主题:
“当道德问题、品质问题成为早恋的应有之义。
早恋,就成了暴力语言。
”
12.标题引导网民互动。
标题后面最好加“评”字,并链接网民对这篇文章的留言。
既方便了网民查看其他网民的留言,一个汉字,也成为浏览量的新来源。
但是,对领导人、知名人士以及新华社发布的其他治丧文章,要加黑色的“悼”字链接网民的留言。
对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中死人的稿件,用“关注”代替“评”来体现人文关怀。
例如《福建福安发生特大交通事故 5人死13人伤关注》。
“关注”用蓝色来区别其他字体的黑色。
另外,如果标题不长,用网民跟帖中有代表性的、动人心弦的一句,来链网民的留言,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3.标题以提高易读性为原则。
因为必要的连词能增加各个词汇或短语之间的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