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实录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306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实录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孔雀东南飞实录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孔雀东南飞实录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孔雀东南飞实录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孔雀东南飞实录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实录修改版.docx

《孔雀东南飞实录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实录修改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雀东南飞实录修改版.docx

孔雀东南飞实录修改版

第一篇:

孔雀东南飞实录

《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个人简介】

邱文华,男,江西省特级教师。

江西省南康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2003年被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赣州市“十佳”教师和赣州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2004年被江西省教育工会评为“师德标兵”。

至今有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以及随笔类文章发表在《考试》《中学语文》《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中国教师报》等报刊上。

【教学实录】〖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课文前后的导语及思考练习、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来预习课文,然后提出问题。

2、分组讨论,确定问题。

各小组通过讨论,先把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解决掉;然后由组长把意见不一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交给老师;最后由老师和几个小组长成立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结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整合,确定出以下几个中心问题:

⑴谈谈你眼中的刘兰芝(男生谈)和焦仲卿(女生谈)。

⑵古代妇女地位不是很低下吗,那么焦母为何能独断专行,为所欲为?

⑶焦母为何要逼迫儿子休掉刘兰芝?

⑷刘、焦最后双双殉情,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他们的爱情观吗?

⑸请你用几句话来劝慰刘、焦二人,以使他们打消自杀的念头。

〖教学过程〗

3、由全班同学推荐一位同学担任该节课的主持人(以下简称“主”)。

主:

通过课前的准备,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针对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评议小组经过讨论,把它们综合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请同学们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先请男同学谈谈他们对刘兰芝的看法。

生:

她心地善良,即使被焦母驱逐出门,也不记仇,临别时还对婆婆好言相慰,甚至要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她的身上闪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宽容、善良。

生:

在我眼里,刘兰芝是个综合素质很高的才女。

你看,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生:

她对爱情的忠贞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对县太爷家三少爷“足以荣汝身”的求婚,她毫不心动;面对家人要她出嫁的逼迫,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决然“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以死来抗议人们扼杀她对美好爱情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这一点,足以令当今的爱情游戏者汗颜。

生:

刚才几位同学谈的都是刘兰芝的优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想谈谈她的缺点。

我觉得她性格太懦弱,缺少反抗精神。

(有个同学举手要求发言,主持人示意可插话。

生:

我不同意,我认为她不仅不懦弱,而且非常坚强,因为自杀比任何一种反抗都更能说明她的坚强。

主:

刚才那位同学还有话要说吗?

生:

但我觉得她不该自杀,自杀是一种逃避。

生:

我认为刘兰芝太痴情了。

生(未举手急忙站起发言):

痴情也不是缺点。

想想看,假如有人对你如此痴情,你会认为这是缺点吗?

(全班大笑。

主:

好,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刚才发言的都是男同学,下面轮到女同学来谈谈我们的男主角焦仲卿了。

哪位先说?

生:

我最欣赏焦仲卿对爱情的专一。

你看,他对妻子自始至终一往情深,即使是面对母亲提到的“窈窕艳城郭”的“东家贤女”,他也毫不动心,他的表现真要羞煞当今社会上那些见异思迁的“花心大萝卜”。

(全班大笑。

生:

他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即使妻子被遣还,仍坚持去上班“吾今且赴府”,由此看来,他把事业放在首位,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

他对母亲很孝顺,这一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生:

我有不同的看法。

他不应该自杀,因爱情自杀,使母亲痛苦,国家受损,既不孝也不忠。

生:

我认为焦仲卿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

在他看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爱情故,生命也可抛。

主:

关于焦仲卿和刘兰芝,大家谈了不少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看看老师对此有何评论。

(老师着重从尊重生命和刘、焦的悲剧意义的角度作简要点评。

主:

谢谢老师。

大家看下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古代妇女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但课文中的焦母却能独断专行,为所欲为,这是为什么呢?

生:

这是因为儿子儿媳都很孝顺,特别是儿子,性格太懦弱了。

生:

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此时的焦母,不仅是母亲,更是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代表,正是这两座大山压得刘、焦喘不过气来。

主:

好,弄清了这一点,也许对我们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不少同学在预习时就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儿子是如此听话,媳妇是如此优秀,他们的婚姻又是如此美满,焦母为何要无事生非,棒打鸳鸯,强行拆散他们呢?

生:

因为刘兰芝太优秀了,焦母嫉妒了,加上刘兰芝太柔顺,太听话,焦母认为她好欺负。

生: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礼记》中有这么一句: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

”据此,我认为是刘、焦的感情太深了,两人经常卿卿我我。

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带大的儿子被别的女人夺走了,自己却被冷落在一旁,焦母吃醋了。

(全班大笑。

主:

有道理。

据说现实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好,大家继续谈。

生:

古语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焦母嫌弃刘兰芝,是不是因为她没有生育儿子?

(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有的说有可能,有的说课文中并未提到这一点,因而不能肯定。

生: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是不是焦母以前就是这样被婆婆欺负的,如今熬出了头,便要在媳妇身上报复?

生:

是不是焦母的更年期到了,因此她性情乖僻,行为反常?

(全班哄堂大笑,继而争论不休。

有的说没那么快,因为古代女子十几岁就结婚,推算起来焦母才三十几岁;有的说完全有可能,如果焦母是晚婚晚育的话。

师:

刚才有位同学引用了《礼记》中的一句话来分析,在此我也想向大家提供《礼记》中的另一条记载,看看对大家是否有帮助。

这条记载是:

“妇有七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生: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刘兰芝在家里的表现触犯了封建礼教,触怒了焦母。

你看,在焦母的眼里,刘兰芝是“举动自专由”,她认为“此妇无礼节”,作为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代表的焦母当然会“吾意久怀忿”了。

可以说,焦母正是凭借“七去”中的第一条来迫害刘兰芝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刘、焦其实就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学生纷纷鼓掌表示赞同。

主:

有人说,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一种经典爱情。

他们的生命为爱而来,为爱而死。

在爱的敌人面前,他们决不妥协,敢于作孤注一掷的付出,他们的殉情其实就是用行动来诠释他们对爱情的理解。

下面,我想请大家用几句话来概括一下他们的爱情观。

生:

是《乐府民歌》中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生:

是元好问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生:

是诗人笔下的“海枯石烂不移情,沧海桑田不变心”。

生:

是《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主:

概括得不错。

我们知道,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更是可贵的。

因此,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珍爱生活,珍惜生命。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请你用一两句话来劝慰刘兰芝和焦仲卿,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和爱情的关系,使他们打消自杀的念头。

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学生笑。

生: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全班哄堂大笑,该同学顿觉不妥,略带羞涩坐下,马上又举手要求发言。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学生鼓掌。

生:

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生命故,爱情也可抛。

(不少同学表示反对。

生:

这是贪生怕死的“爱情叛徒”行为。

我觉得应改为“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爱情故,生命不可抛。

”(学生大声叫好。

第二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

山东省文登十一中语文教师于洪飞师:

(运用多媒体导入)托尔斯泰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

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准备,今天,我们在这里用各自的方式演绎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

那么他们是如何演绎这个故事的?

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怎么样?

我想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好!

请看第一场《遣归》(生介绍)导演:

从杰

演员:

从芹饰刘兰芝

从杰饰焦仲卿

曲燕饰焦母

旁白:

孙飞第一幕:

相恋〔形式:

哑剧〕

生旁白: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起初,他们很幸福。

兰芝听门外声响,轻轻出门,于池边小路徘徊等待仲卿,久等不来。

仲卿从后轻手轻脚上,轻拍兰芝肩;兰芝故作生气,与仲卿闹别扭,不听仲卿反复解释,后兰芝敲了仲卿一下即跑走,仲卿跟上。

第二幕:

婚后〔形式:

哑剧〕

〔背景音乐:

小提琴协奏《梁祝》〕

生旁白:

婚后的兰芝贤慧勤劳,每天都忙到深夜,天刚亮,又早起做饭。

深夜,兰芝倚烛刺绣,天明,兰芝吹灭蜡烛,出门做饭。

〔生配乐表演〕第三场:

逼归〔形式:

话剧〕焦母:

(拄拐上)(吼)兰芝,你死哪去了,还不赶快做饭?

兰芝:

(低眉顺眼)婆婆,我这就给你端饭,今天,咱们吃面汤。

焦母:

(脸孔朝天)面条太滑。

兰芝:

(委屈求全)那……咱们吃包子。

焦母:

(顿拐)包子太腻。

兰芝:

(声音哽咽)那……吃饼焦母:

(白了兰芝一眼)不行。

烙饼太硬兰芝:

(泪水溢满眼眶,强忍不流)那婆婆,你想吃什么,我去做。

焦母:

(怒斥)算了吧,你个笨婆娘,我们焦家怎个娶了你,连饭都做不好,算了,快去……兰芝黯然而下。

第四幕:

请归〔形式:

话剧〕

兰芝独坐闺房饮泣,仲卿接信回家,听兰芝诉别。

兰芝(停止啜泣,哽咽):

我要走了,不是我不想呆,……只是……婆婆对我不满意,我不能等着被赶走,还是让我自己提出来吧。

仲卿(声音宏亮):

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吧。

兰芝仍啜泣不语。

师:

好,第一场表演结束,他们表演的怎么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评论一下?

生甲:

我认为他们表演得很不错,焦母的扮演者把焦母的蛮横、专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乙:

我认为刘兰芝的表演也挺好,把一个善良、委屈求全的兰芝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生丙:

我认为焦仲卿的表演似乎不大到位。

第三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

【个人简介】

【教育观点】主体性课堂教学摭谈

21世纪基础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提问题,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课堂教学。

如此,学生主动提问、探索创造的能力被弱化,其结果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缺失。

语文教学应该重教人而不应重教“术”。

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堂是社会,是生活,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交往的重要平台。

因此,语文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而不应只单纯地传授知识。

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应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多动、多说、多问、多思考、多表现,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张扬自己的个性。

杨振宁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中学教学的弊端:

没有给学生以适当的位置,教师眼中没有学生,只有他的教案,几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思维的火花和活力被缺乏敏感的教师忽视,几十个活人围着死的教案转。

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使教师已习惯于“俯视”学生。

而主体性课堂教学要求颠覆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教学管理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释疑者;学生也不再是旁听者,而是探究者、研究者和知识的构建者。

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拟定教学目标,课堂上努力创设民主互动的氛围,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珍惜每一束智慧的火花,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其次,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长期的“填鸭式”教学已在相当程度上使学生丧失了主人翁意识,学生的个性惨遭扼杀。

因此,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使用有效的手段,努力唤醒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实现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

我们认为,根本手段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

研究表明,人的能力并非“听得”,而是“动(动脑、动口、动手)得”。

只有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

一句话,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要求是:

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提,凡能由学生解答的问题教师不应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内容教师不应说。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对学生是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他们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主体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问,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使他们能够从自己的内心体验出发,获得发现的惊奇与自豪,感受求知的愉快以及创造的快乐。

再次,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与回答问题,也要在时空上对课堂进行监控,在方法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否则,难免会因学生提出水平不高或细枝末节的问题而使课堂偏离重点,从而影响课堂实效。

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的教学中(见“教学实录”),有同学提出“焦母是否到了更年期”这个问题,因教师未能及时引导,使全班学生“纠缠”在这里的时间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节课的效果。

因此,主体性课堂教学不仅不能淡化教师的作用,相反,在某些方面还应该使教师的作用得到强化,如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等方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可预见的问题。

最后,教师应及时做好课堂评价的相关工作。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用激的赞扬、热情的微笑、兴奋的神情或期待的眼神等方式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使他们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

此外,鼓励学生用掌声、笑声、叫好声等来肯定他人的发言也是一种好方式。

实践证明,采用这样一些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可大大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

【教学实录】〖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课文前后的导语及思考练习、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来预习课文,然后提出问题。

2、分组讨论,确定问题。

各小组通过讨论,先把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解决掉;然后由组长把意见不一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交给老师;最后由老师和几个小组长成立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结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整合,确定出以下几个中心问题:

⑴谈谈你眼中的刘兰芝(男生谈)和焦仲卿(女生谈)。

⑵古代妇女地位不是很低下吗,那么焦母为何能独断专行,为所欲为?

⑶焦母为何要逼迫儿子休掉刘兰芝?

⑷刘、焦最后双双殉情,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他们的爱情观吗?

⑸请你用几句话来劝慰刘、焦二人,以使他们打消自杀的念头。

〖教学过程〗

3、由全班同学推荐一位同学担任该节课的主持人(以下简称“主”)。

主:

通过课前的准备,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针对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评议小组经过讨论,把它们综合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请同学们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先请男同学谈谈他们对刘兰芝的看法。

生:

她心地善良,即使被焦母驱逐出门,也不记仇,临别时还对婆婆好言相慰,甚至要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她的身上闪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宽容、善良。

生:

在我眼里,刘兰芝是个综合素质很高的才女。

你看,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生:

她对爱情的忠贞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对县太爷家三少爷“足以荣汝身”的求婚,她毫不心动;面对家人要她出嫁的逼迫,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决然“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以死来抗议人们扼杀她对美好爱情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这一点,足以令当今的爱情游戏者汗颜。

生:

刚才几位同学谈的都是刘兰芝的优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想谈谈她的缺点。

我觉得她性格太懦弱,缺少反抗精神。

(有个同学举手要求发言,主持人示意可插话。

生:

我不同意,我认为她不仅不懦弱,而且非常坚强,因为自杀比任何一种反抗都更能说明她的坚强。

主:

刚才那位同学还有话要说吗?

生:

但我觉得她不该自杀,自杀是一种逃避。

生:

我认为刘兰芝太痴情了。

生(未举手急忙站起发言):

痴情也不是缺点。

想想看,假如有人对你如此痴情,你会认为这是缺点吗?

(全班大笑。

主:

好,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刚才发言的都是男同学,下面轮到女同学来谈谈我们的男主角焦仲卿了。

哪位先说?

生:

我最欣赏焦仲卿对爱情的专一。

你看,他对妻子自始至终一往情深,即使是面对母亲提到的“窈窕艳城郭”的“东家贤女”,他也毫不动心,他的表现真要羞煞当今社会上那些见异思迁的“花心大萝卜”。

(全班大笑。

生:

他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即使妻子被遣还,仍坚持去上班“吾今且赴府”,由此看来,他把事业放在首位,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

他对母亲很孝顺,这一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生:

我有不同的看法。

他不应该自杀,因爱情自杀,使母亲痛苦,国家受损,既不孝也不忠。

生:

我认为焦仲卿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

在他看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爱情故,生命也可抛。

主:

关于焦仲卿和刘兰芝,大家谈了不少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看看老师对此有何评论。

(老师着重从尊重生命和刘、焦的悲剧意义的角度作简要点评。

主:

谢谢老师。

大家看下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古代妇女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但课文中的焦母却能独断专行,为所欲为,这是为什么呢?

生:

这是因为儿子儿媳都很孝顺,特别是儿子,性格太懦弱了。

生:

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此时的焦母,不仅是母亲,更是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代表,正是这两座大山压得刘、焦喘不过气来。

主:

好,弄清了这一点,也许对我们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不少同学在预习时就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儿子是如此听话,媳妇是如此优秀,他们的婚姻又是如此美满,焦母为何要无事生非,棒打鸳鸯,强行拆散他们呢?

生:

因为刘兰芝太优秀了,焦母嫉妒了,加上刘兰芝太柔顺,太听话,焦母认为她好欺负。

生: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礼记》中有这么一句: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

”据此,我认为是刘、焦的感情太深了,两人经常卿卿我我。

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带大的儿子被别的女人夺走了,自己却被冷落在一旁,焦母吃醋了。

(全班大笑。

主:

有道理。

据说现实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好,大家继续谈。

生:

古语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焦母嫌弃刘兰芝,是不是因为她没有生育儿子?

(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有的说有可能,有的说课文中并未提到这一点,因而不能肯定。

生: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是不是焦母以前就是这样被婆婆欺负的,如今熬出了头,便要在媳妇身上报复?

生:

是不是焦母的更年期到了,因此她性情乖僻,行为反常?

(全班哄堂大笑,继而争论不休。

有的说没那么快,因为古代女子十几岁就结婚,推算起来焦母才三十几岁;有的说完全有可能,如果焦母是晚婚晚育的话。

师:

刚才有位同学引用了《礼记》中的一句话来分析,在此我也想向大家提供《礼记》中的另一条记载,看看对大家是否有帮助。

这条记载是:

“妇有七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生: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刘兰芝在家里的表现触犯了封建礼教,触怒了焦母。

你看,在焦母的眼里,刘兰芝是“举动自专由”,她认为“此妇无礼节”,作为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代表的焦母当然会“吾意久怀忿”了。

可以说,焦母正是凭借“七去”中的第一条来迫害刘兰芝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刘、焦其实就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学生纷纷鼓掌表示赞同。

主:

有人说,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一种经典爱情。

他们的生命为爱而来,为爱而死。

在爱的敌人面前,他们决不妥协,敢于作孤注一掷的付出,他们的殉情其实就是用行动来诠释他们对爱情的理解。

下面,我想请大家用几句话来概括一下他们的爱情观。

生:

是《乐府民歌》中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生:

是元好问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生:

是诗人笔下的“海枯石烂不移情,沧海桑田不变心”。

生:

是《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主:

概括得不错。

我们知道,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更是可贵的。

因此,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珍爱生活,珍惜生命。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请你用一两句话来劝慰刘兰芝和焦仲卿,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和爱情的关系,使他们打消自杀的念头。

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学生笑。

生: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全班哄堂大笑,该同学顿觉不妥,略带羞涩坐下,马上又举手要求发言。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学生鼓掌。

生:

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生命故,爱情也可抛。

(不少同学表示反对。

生:

这是贪生怕死的“爱情叛徒”行为。

我觉得应改为“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爱情故,生命不可抛。

”(学生大声叫好。

第四篇: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我深信,广泛阅读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观点接受者,然后成为更优秀的思考者。

举一个例。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当我读到《孔雀东南飞》时,总是弄不懂为什么它的开头要来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一句与下文的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故事究竟隐含了什么关系。

查阅许多资料,一般都认为这是一种托物“起兴”的创作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

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比如云南民歌:

“哥是天上一条龙,妹是地上花一蓬,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洒花花不红。

”或者像《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但是我认为这种解释很牵强,因为它仍然没有解释出孔雀为什么要“东南飞”,“东南飞”与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呈现何种的内在逻辑关系。

而且,如果要说它是比兴手法,那么这样的“比兴”手法与上面所列的云南民歌一定有所不同。

还有一种解释更有趣,说“东南飞”便是天尽头,故必死无疑云云。

后来读到胡适先生的《白话文学史》,才知道胡适先生对“孔雀东南飞”的解释最具合理性,也最具逻辑性,到目前为止似乎无人能出其右。

胡适先生认为,《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建安以后不久,但是这个故事诗在民间流传可能有300年之久,其间自然经过了无数民众的减增修削,吸收了不少的无名诗人的天才与风格,终成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自然是当时民歌的“起头”,因为当时大概就有“孔雀东南飞”的古乐曲调子。

曹丕的《临高台》末段这样写道:

鹄欲南游,雌不能随。

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毛衣摧颓。

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这里譬喻的是男子不能庇护他心爱的女子,欲言而口噤不能开——口噤者,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之症状也;欲负之同逃而无力,结果只能哀鸣瞻顾而已。

胡适先生后来发现曹丕这一段果然是删改民间歌辞的,因为在《玉台新咏》里,有一段这样的歌辞: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踟蹰顾群侣,泪落纵横垂。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这首歌辞后来又收在《乐府诗集》里,但是却题为“艳歌何尝行”,其辞与《玉台新咏》大致相同: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乐哉新相知,犹来生别离。

躇踌顾群侣,泪下布自知。

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

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

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

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这原是汉朝乐府的瑟调歌,后来曹丕采取其大意,改为长短句,作为《临高台》的一部分。

而本辞仍旧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