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84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辽宁省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盘山县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

承办单位:

盘山县文体局;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盘山县新县城;

占地面积:

8000m2;

建筑面积:

5000m2。

项目功能:

集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和综合健身区为一体,可同时容纳150人健身,承办各类中小型比赛,综合性健身中心。

项目投资:

10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拨款500万元,县政府自筹500万元。

1.1.2建设单位概况

盘山县隶属于辽宁省盘锦市,位于盘锦市的北部,辽河下游,渤海之滨。

东与台安县、海城市隔河相望,南与盘锦市区、大洼县毗邻,西连凌海市,北与北宁市接壤。

位于东经121°27′~122°29′,北纬40°45′~40°27′。

全县下辖9个镇,8个乡,192个行政村。

总人口约26万人。

有汉、满、蒙、回、朝鲜等11民族。

面积约2145平方公里。

耕地75万亩(其中水田60万亩,旱田15万亩),牧草地4.8万亩,林地5.49万亩,苇田85万亩,滩涂30万亩。

资源比较丰富,辽河,大辽河等13条大中小河流经县内在辽东湾入海,青年、红旗、八一、三大平原水库储水量达4000万立方米,大小坑塘星罗棋布。

绿洲,湿地面积近百万亩,有亚洲第一大苇田和辽东湾最大的湿地。

辽河入海口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存着珍稀鸟禽丹顶鹤、黑嘴鸥等二百多个生物种群,中华绒螯蟹、凤鳍鱼等名特水产品也在这里凭借潮汐溯河产卵。

县域内有海岸线72公里,浅海滩涂30多万亩,天然饵料丰美,贝类鱼类繁多,人工养殖条件优越。

井盐可供开发利用面积2万亩,储量达15.8万立方米。

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主要产区以及国家特大型企业─华锦集团均坐落于县域内。

这里的风景秀美迷人,有辽阔壮观的红海滩、闻名遐迩的辽河碑林和盘锦森林公园等旅游区,而且依傍闾山名胜风景区,是观光浏览的极好去处。

近年来盘山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富民、工业强县、生态立县”发展目标,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生态化四大战略。

按照一个加快,两个提高,三个开发,六个突破的要求,完善一城、五区、一带三个布局,突出经济强县、城乡统筹、生态县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个重点,将盘山推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到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达68.3亿元,年均增长率在26.2%左右。

在把工业作为强县之本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化步伐,

到2010年,农业增加值预计实现28.4亿元,年均增长9.7%左右。

以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及信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到201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30亿元,年均增长20.7%左右。

到2010年,新县城初具规模,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功能基本具备,现代化的城市雏形初步显现。

城镇建设体系也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吸纳就业、支撑园区和促进发展的能力增强,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

新县城基础设施投资全面铺开。

上半年,新县城开工项目15个,完成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95%。

其中,投资8200万元主要用于曙光路、府东北路北段、跨沟盘运河桥、沟盘运河景观带等建设;投资1.5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厂及供电、供暖、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亿元用于建设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县级医院、九年一贯制学校等,目前项目已开工。

盘山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投资5142万元建设滨海支路,投资4500万元建设基本农田,投资5280万元建设县人民医院,投资3000万元建设客运站和交通大厦……项目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7.1亿元,同比增长263.7%;新县城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95%;9个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500万元,同比增长90%……。

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00元,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县行列。

1.2项目建设背景

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

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体育工作应坚持以开展全民大众健康生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第十一条还规定:

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

辽宁省委 、省政府要求,切实把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作为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纳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目标管理体系,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县(市、区)的基础工作来抓。

建国60年来,盘山县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

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1984年建市以来,由于原体育设施归属于盘锦市,特别是2005年新县城迁址太平镇盘山县体育设施及场所处于零状态。

由于体育设施资源配备严重短缺,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的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全民健身的科学技术和监测管理相对滞后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因此完善和健全盘山县体育场所及设施势在必行,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的需要。

1.3编制依据、目的及范围

1.3.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

《全民健身条例》2009年9月,国务院公布实施;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第三版;

建设单位提供的委托咨询基础资料。

1.3.2编制目的

编制本报告主要为达到下述目的:

1、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确定工程建设规模;

3、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

4、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

5、作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项目运营的依据。

1.3.3编制的范围

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包括:

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条件等进行分析;

2、对项目规划方案的研究;

3、对项目所采取的消防、环保、安全等措施的评价;

4、对项目实施进度等的确定;

5、对项目作出的投资费用估算及技术经济综合评价;

6、提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结论。

1.4编制的原则

1、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使设计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重视优化设计方案工作,通过设计方案的论证来提高设计水平和降低工程投资额;

3、“三废”治理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排出物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三废”排放标准。

4、节能与降耗并重。

1.5结论

本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适应了盘山县新县城发展建设的需要;本项目建设结束了盘山县30多年,没有室内健身中心的历史;其建设方案及平面布置能与已有建筑风格有机结合,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本项目的建设促进了盘山县人文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创造景观优美、文化浓厚的人居环境,有利于塑造城镇景观,提升盘山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的改善盘山县人民体育锻炼的物质条件,提供了一个集健身、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的场地,推动盘山县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促进盘山县体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批准立项,并给予政策扶持,争取早投资、早受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适应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全面进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了举世公认的体育大国。

2.1.1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1952年,毛泽东同志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随后实施了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广播体操制度等,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展开。

1995年,全国人大颁布《体育法》;国务院批准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009年1月,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全国的“全民健身日”;2009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全民健身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专门性行政法规,是全民健身事业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是加快全民健身事业科学发展、建立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促进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全国各类体育场馆共85万以上,是建国初期的200倍以上。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是建国初期的100倍以上。

群众体育组织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群体组织已基本覆盖全国城乡,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省区市体育总会、行业体

协176个;全国共建立省级社会体育指导中心23个;全民健身城乡体育指导站和健身站点近21万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092个。

实施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体育锻炼标准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等。

群众体育活动已经在全国蓬勃开展。

积极开展:

“亿万青少年儿童、农民、妇女、职工、老年人健身活动”;体育下乡、体育进社区活动日益深入;全民健身博览会、体育健身活动展示、元旦登高、健身大拜年等活动特色鲜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深入人心。

全国农民运动会、民族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等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红红火火。

全国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达到28.2%。

2.1.2竞技体育成绩显著

60年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1956年,陈镜开打破了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1984年,中国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列金牌榜第一,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辉煌。

中国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后,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了我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在亚洲,从1982年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开始,中国已经连续7届位列金牌榜第一。

截至2009年8月,中国运动员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已达2310个,创超世界纪录达1195次。

2.1.3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体育健身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种健身场所迅速兴起;竞赛表演业日益活跃,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国内联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市场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品牌赛事引人注目;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迄今已举办24届,成为亚洲最大、世界排名第三的体育用品博览会。

国务院自1994年起批准发行体育彩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