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教师版精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736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精编版.docx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教师版精编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精编版.docx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精编版

文言文断句教案

衡阳县三中语文组邹玲英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并且养成良好的断句能力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冒昧的地问你们一句,你们要如实回答,今天教室里多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紧张吗?

为了调节一下紧张气氛,现在,我们来看一则趣味断句

(二)趣味断句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据说从前有一个老头儿,他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小儿子,老头子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

因为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你认为他是怎样断句的?

(请学生思考)

女婿: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翻译:

略)

后妻又是怎样断的?

后妻: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翻译:

略)

总结:

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

那么,何为断句呢?

(三)什么叫断句?

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

因为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近三年这个考点在高考中呈上升态势

(四)考点解析: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五)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技巧;

2、初步理解文言材料,读懂文意,正确给文段断句;

3、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六)基本要求:

1、内容符合情理;2、符合语法规范。

(七)高考回放,感悟断句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

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请大家总结刚才面对断句时是如何抽丝剥茧,使自己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

(八)断句妙计

(同桌可以讨论一下,教师归纳)

前提:

读文段,通文意。

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就是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⑴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⑵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凭语感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句。

例如: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

先请学生概括属于什么文段,人物、故事梗概。

概括:

这段就是记叙性文段。

人物:

昔人、其妻、其子。

事件:

综观全文,说的是有个人身上发痒,叫他的儿子、妻子搔痒,可是搔不到痒处。

结果自己伸手一下子就解决了。

再让学生断句

出示正确答案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下面,通过做题我们来探究一些断句妙计

探究一:

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答案:

参考译文:

●总结归纳一:

标名代,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

※文言文常见代词:

※〈1〉人称代词:

※〈2〉疑问代词

注意: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下面,我们来总结第二个方法

探究二:

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例1: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答案:

(1)察对话,定句读。

(紧紧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曰”“云”“言”为标志、、、、、、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例2: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答案:

译文:

(二)看动作,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只留下后面的谓语,因此、、、、、、

●总结归纳二:

借动词,断句读。

下面,我们来总结第三个方法

探究三: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总结归纳三:

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虚词时要善于归纳它们的规律、、、、、、

虚词断句口诀

探究四:

(1)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答案:

译文:

(1)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例: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答案:

译文: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2)朗读下列语段,看有什么特点: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2010年北京卷答案:

翻译:

(2)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总结归纳四:

明修辞,巧判断

探究五:

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结归纳五: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有总分、分总的形式,可以据此断句。

探究六:

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答案:

译文: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啊,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是,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的问题,读到一半的时候,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的时候,疑问就会慢慢的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最后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总结归纳六:

找呼应,定句读。

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

总结归纳七:

辨句式,定句读。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总结归纳八:

再回首,细检验

题目做完,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

错在哪里: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也”了、、、、、、

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十则)。

译文:

孔子说:

“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焉”字在这里是疑问代词、、、、、、

3、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垓下之战》)。

(“辟易”是连绵词,是“因畏惧而退缩”的意思,不能拆开、、、、、、

断句总结

课堂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牛刀小试

A基础达标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提示:

找特征(找名词、虚词、对话、修辞)

答案:

B能力拓展:

高考题检测

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2010年湖南卷)(3分)

参考答案: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第一步:

读文段,抓要点。

第二步:

找特征

参考译文:

宽恕、赦免别人的过失,惩处故意犯法的行为,都不分大小,这是帝王处理政事的原则;以安逸舒适的方法使用人民,人民虽劳累而不埋怨,以使人民生存的方法杀害人民,人民虽然会死但不会埋怨杀害他的人,这是行王道的君主处理政事的原则。

课堂总结:

总之,正确地点断的句子,必须能够独自成立,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

古文断句标点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综合运用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后练习:

用“/”给文言文断句。

(3分)

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2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第一步:

读文段,抓住要点。

(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步:

找特征(找名词、虚词、对话、修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目录

诗词欣赏注释

译文

写作背景

深入分析诗词赏析

思想感情

结构分析

诗词相关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诗词欣赏注释

译文

写作背景

深入分析诗词赏析

思想感情

结构分析

诗词相关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展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编辑本段诗词欣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④落尽子规⑤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⑥。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①、王昌龄:

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

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

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  ④、杨花:

柳絮。

  ⑤、子规:

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

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子规鸟儿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写作背景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读了这两句诗,人们不难想象出:

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声声子规鸟儿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凉,更何况又传来远方老友的不幸遭贬的讯息,又怎让人不为友人担心、忧愁?

编辑本段深入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图片

[1]诗词赏析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君”字一作“风”。

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

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

鲍照诗: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汤惠休《怨诗行》:

“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思想感情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

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

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

龙标县当时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其生活条件艰苦。

王昌龄从江宁启程,要沿长江逆水而上,过洞庭,入沅江,然后才能抵达偏远荒凉的龙标。

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王昌龄知己甚众!

在众多的知己中,李白这种无私的声援、坚定的信赖和诚笃的友谊,不仅给王昌龄以温暖,而且也给了他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气。

王昌龄后来在贬所曾写了《送柴侍御》和《龙标野宴》两首诗,都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前一首写道"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后一首写道“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这两首诗中都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

大概王昌龄也从明月中看到了李白、常建诸诗友遥寄给他的友好声援了吧?

另外,从王昌龄这两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李、王的交情之笃,互相了解之深,志趣爱好之接近,不然,诗中的"明月"怎能起到两相慰勉的神奇作用呢?

这首诗歌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

古时由于封建阶级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一些文人往往为仕途的坎坷而叹息,更有为“左迁”而“黯然神伤”者。

但李白却一反俗念,视仕进为其次,而将“人生贵相知”、珍视友谊放在首位。

表现出飘逸豪放的情怀。

全诗的格调、境界也因诗人思想的高逸而变得高远深沉。

这首诗历来颇负盛誉。

正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六中所高度评价的"有挥斥八极,凌属九霄意"。

结构分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她,是多么地多情啊!

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诗词相关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李白

[2]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被人们称之为“诗仙”,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中亚的碎叶城(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托克马克。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

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缬诗成泣鬼神”子之文章,杰力人上。

地辟天开,云蒸雨降。

播产万物,玮丽瑰奇。

大巧自然,人力和施,又如长河,浩浩奔放。

万里一泻,末势尤壮。

大骋阙辞,至于如此。

意气飘然,发扬俦伟。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