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1429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训练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言文训练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言文训练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言文训练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言文训练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训练教师版.docx

《文言文训练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训练教师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训练教师版.docx

文言文训练教师版

1.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

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究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家给他的待遇跟那几百个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

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3.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哭。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

他的母亲说:

“你回去,回来给你杀猪吃。

”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准备抓猪来杀。

妻子制止他说:

“不过是跟孩子的戏言。

”曾子说:

“孩子不能欺骗啊。

孩子什么都不懂,是向父母学习的,听父母的教导的。

今天你欺骗他,是教导他欺骗。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杀猪吃。

 

4.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耕田的人,他的田地里有个树墩子。

一只兔子跑过来,刚好碰在上面,撞断脖子死了。

他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死兔子,守侯在树墩子旁边,希望再拣到一只。

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5.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环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尔马价十倍。

译文:

有一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三天,每人去过问,他去找伯乐说:

“我又一匹好马要卖,在集市上三天了,没人来问,希望你绕着马转几圈,走时回头看一看,我愿意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绕着马转几圈,走时回头看了一看,这马的价钱马上涨了十倍。

6. 借书速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我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书可看,就向有书的人借,并把它记录下来,过几天就还别人。

天十分冷,砚台上结了冰,手不可伸缩,可他还是坚持把书抄好,抄好后,把书送走不敢超过还书时间。

于是许多人都借他书,我因此读了很多书。

7.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我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个富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给前来帮忙的客客。

客们说:

“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我们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杯,右手继续画蛇,说:

“我能够给它添上几只脚呢!

”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

“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

”说完,便把壶中的酒

喝了下去。

8.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也,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楚人有个人到郑国去卖珍珠。

他先用木兰做了盒子,又用桂木和花椒把盒子熏香,然后镶缀上珍珠宝玉,装饰上玫瑰石,再装嵌上绿翡翠。

郑国有个人买下了他的盒子,却退还了里面的珍珠。

这可以说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9.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如何?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

“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

“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

“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

”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

10.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让邻家的光照过来,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

“我希望读一遍你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动,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1.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渲也。

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

以此为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译文:

孟子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孟子突然停下来,然后再背诵下去。

孟子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遗忘了书中的内容,把他叫来问道:

“为什么中途停止背诵?

”孟子回答说:

“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

”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

从此以后,孟子背书不在忘记了.

12铁棒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棒,问之,曰:

“欲作棒太百感其仪还逐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四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面。

传说李白小时候在山中读书,没完成学业就放弃了。

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

现在的小溪旁边还有一块武氏石。

13.孔雀爱尾

孔雀雄者毛尾金翠,殊非设色者仿佛也。

性故妒,虽驯久,见童男女着锦绮,必趁啄之。

山栖时,先择处贮尾,然后置身。

天雨尾湿,罗者且至,犹珍顾不复骞举,卒为所擒。

译文:

雄孔雀的长尾巴是金黄色和青绿色的,画家用美丽的色彩也很难画得相似。

孔雀生来就爱妒忌,虽然驯养很久了,可是一看见少年男女穿着有色彩花纹的衣服,就一定要追着去啄它们。

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要先找一个地方藏尾巴,然后才安放身子。

天一下雨,尾巴淋湿了,这时候捕鸟的人就要到来,它还是非常珍惜自己的尾巴,不愿意飞走,结果就被捉住了。

14.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厌以腥膏,眠以毡罽。

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译文:

有个人很讨厌老鼠,不惜倾家荡产买到一只好猫。

他用鱼肉喂养它,让他睡在毡子上。

猫既然吃得很饱,而且很安稳,就不愿捕捉老鼠了,甚至和老鼠一起玩,老鼠因此更凶了。

这个人很生气,于是便不再养猫,以为天下没有一个好猫。

15.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宋人有忧虑他稻苗生长缓慢而拔高禾苗的人,然后高高兴兴的回家,看见人就说:

“今天累及了!

我用拔苗的方式帮助了它!

”他的儿子知道后连忙到地里去查看稻苗,发现稻苗都已经死掉了。

天下不希望庄稼生长的人很少,认为没有意义而放弃的人是不耕田种地的人;借助外力使其生长的人,是拔苗的人,不但没有意义,反而害了禾苗。

16.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选文: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

学习,是为了从中获益,有人读十几本书就自大了,欺负长辈,轻视同辈,人们都象讨厌敌人和猛禽恶鸟一样讨厌他,象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不如不学习。

17.日月之行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

以月盈亏可验也。

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

光之初生,日在其傍,故光侧而所见才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

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

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译文:

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像“丸”,怎么知道呢?

用月亮的盈亏可以验证。

月亮本来不会发光,像银色的丸子,太阳照射它才发光罢了。

月光开始产生,太阳在它的边上,因此照亮了侧面而所看见就好象钩子;太阳渐渐远了,则斜着照射,因而月亮发光部分就显得圆满。

好象一个弹丸,用粉涂它的一半,侧着看它,那么着粉处看起来像钩;正面看着它,那么就是整个圆了。

因此有办法知道它像丸子阿。

18.人有亡鈇者

人有亡鈇者,意者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作动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译文: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他看邻居儿子走路的样子像偷斧子的人;脸上的表情也像偷斧子的;说话也像偷斧子的,动作态度没有一处不像偷斧子的.不久这个丢斧子的人在挖谷子时找到了,过了几天再看邻居儿子,就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 

 19.杀驼破瓮

选文: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

“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

一头骆驼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身不出不来了。

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

“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伸出来的方法。

你把骆驼的头斩断,就能够伸出来了。

”这个人听了就用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

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20.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中,他就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到达岸边,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走了,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0、任延

任延,字长孙。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

会稽颇称多士。

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掾史白请召之。

延曰:

“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

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

”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遂署议曹祭酒。

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

“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延对曰:

“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

履正奉公,臣子之节。

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

”帝叹息曰:

“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

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延即发兵破之。

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

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

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后汉书·循吏列传》)

译文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被任命为会稽都尉。

会稽以人才众多而著称。

任延到任,都聘请品行高尚的人,以对待老师和朋友的礼节尊敬地对待他们。

对于贫穷的属官,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来救济他们。

每次视察属县,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位龙丘苌,隐居在太末。

王莽时,四辅和三公连续征召他,但他不愿前去。

属官汇报建议任延征召他。

任延说:

“龙丘先生亲身实行道德大义,有伯夷一般的节操,我都尉为他洒扫院门,尚且担心让他感到羞辱,征召他是不可以的。

”派功曹拿自己的名帖前去拜访,任延写了书牍,派人送去医药,前往的官吏使者在路上连绵不断。

一年以后,龙丘苌就乘车来到任延的官府拜见,希望在有生之日被录用任职。

最终请他暂任议曹祭酒。

龙丘苌不久因病去世,任延亲自前去灵前祭祀,三日没有升堂办公。

因此郡中贤能的士人都积极入仕了。

建武初年,皇帝征召他任九真太守。

九真民众习惯以打猎为业,不懂得用牛耕种,民众常常到交趾去买粮,常常导致生活贫困。

任延于是下令铸造农具,教他们开垦田地。

田地一年年开垦多了,百姓富足。

被任命为武威太守,皇帝亲自召见,告诫他说:

“好好侍奉上级长官,不要失掉好的名声。

”任延回答说:

“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是忠臣。

行正奉公,是臣子的节操。

上级下级人云亦云,对陛下不是好事。

至于好好侍奉上级长官,臣不敢接受旨意。

”皇帝感慨地说:

“你的话是对的。

”到武威之后,当时带兵的长史田绀,是郡里的大宗族,他的子侄门客为人残暴凶恶。

任延将田绀逮捕囚禁,田绀父子与门客被依法处死的有五六人。

田绀的小儿子田尚就聚集了流氓几百人,自称为将军,夜里来攻打郡城,任延立即出兵击败了他们,从此威慑境内,官吏民众都很敬畏他。

任延又建立了学校,设立了主管的学官,从属官吏的子孙,都令之上学读书,武威郡才有了有学问的儒生。

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

注:

累息:

因恐惧而呼吸急促。

11. 小儿不畏虎(苏轼)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

)多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之,至以首觝(同抵。

)触,庶几(也许可以。

)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翻译:

忠、万、云、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

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

12. 河豚鱼说(苏轼)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

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直立。

)鬣(指鱼的鳍。

),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飞鸢(读音yuan一声。

老鹰。

)过而攫之,磔(读音zhe二声。

裂。

)其腹而食之。

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翻译:

河里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豚,在桥墩之间游动,撞到桥的柱子,不知道离开桥远点。

恼怒那柱子撞了自己,张开面颊立起鱼鳍,(因恼怒而)吸了一肚子的气浮在水面上,很久不动。

非过的老鹰抓住了它,撕裂鱼腹把它吃了。

喜欢游却不知道停,因为游而碰到东西,不知道自己的过错,错误地发泄自己的愤怒,以至于被撕裂肚腹而死,多么可悲啊!

13. 乌贼鱼说(苏轼)

海之鱼,有乌贼其名者,呴(读音xu一声。

)水而水乌。

戏于岸间,惧物之窥己也,则呴水以自蔽。

海乌(鸟)视而疑,知其鱼而攫之。

呜呼,徒知自蔽以求全,不知灭迹以杜疑,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里的鱼,有一种叫乌贼的,喷出的水使水变黑。

(它)在岸边游戏,怕别的动物看见自己,就喷出黑水掩蔽自己。

海鸟看见就起了疑心,知道那有鱼就来抓它。

唉,只知道自我掩蔽来求全,不懂得消除踪迹来断绝被怀疑,被追寻者所看见,悲哀啊!

14. 乌戒(晁补之)

乌于禽甚黠,伺人音色小异,辄去不留,非弹射所能得也。

关中民狃(读音niu三声。

习以为常,即‘摸透了’其习性。

)乌黠,以为物无不以其黠见得,则之野,设饼食楮钱(读音chu三声。

祭祀时用的纸钱。

)哭冢间,若祭者然。

哭竟(毕),裂钱弃饼而去。

乌则争下啄,啄且尽,哭者已立他冢,裂钱弃饼如初。

乌虽黠,不疑其诱也,益鸣搏争食。

至三四,皆飞从之,益狎。

迫于网,因举而获焉。

今夫世之人,自谓智足以周身而不知祸藏于所伏者,几何其不见卖于哭者哉!

翻译:

乌鸦是鸟之中很狡猾的,惕查人的声音性质大小的有异常,就飞走不做停留,不是(靠)飞弹射击所能捕获得到的。

关中的老百姓摸透了乌鸦狡猾的性格,用以它的狡猾无法识别的办法,就是前往野外,弄些饼类食物和纸钱到坟间哭号,如同祭祀的人一样。

哭完,撒纸钱留下饼然后离去。

乌鸦就争着飞下来啄食,(这里)就要吃完了,哭号的人已经来到另一处坟上,相开始一样撒纸钱留下饼。

乌鸦虽然狡猾,不再怀疑这是诱捕,更加鸣叫争斗抢食。

到(这样)三四次(后),都飞来跟这他,越来越(和人)接近。

接近捕网,于是张网就捕获了它们。

如今的世人,自觉凭自己的智慧足以保全自身却不知道危机四伏的人,差不多都看不见会被(这样的)哭号者所出卖啊!

15. 一蟹不如一蟹【艾子杂说】

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褊(同扁),且多足,问居人曰:

“此何物也?

”曰:

“蝤蛑(读音qiu二声、mou二声。

梭子蟹,比一般的蟹大。

)也。

”既又见一物圆扁多足,问居人曰:

“此何物也?

”曰:

“螃蟹也。

”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问居人曰:

“此何物也?

”曰:

“彭越(极小,似螃蟹。

)也。

”艾子喟然叹曰:

“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回复收起回复

翻译:

我在(大)湖边行走(时,看见一个圆形而且扁的动物,还有很多脚,问当地的居民道:

“这是什么动物?

”回答说:

“是蝤蛑。

”后来又看见一个圆而扁很多脚的动物,问当地的居民道:

“这是什么动物?

”回答说:

“是螃蟹。

”再后来又得到一个动物,形状外貌和前面所看见的相同但是极小,问当地居民道:

“这是什么动物?

”回答说:

“是彭越。

”我叹道:

“怎么一蟹不如一蟹啊!

16. 持烛钻火【艾子杂说】

艾子一夕疾,呼人钻火,久不至。

艾子呼促之,门人(弟子。

)曰:

“夜暗,索钻具不得。

”谓先生曰:

“可持烛来,共索之矣。

”艾子曰:

“非我之门,无是客也。

翻译:

我一天晚上病了,叫一个人钻燧取火,很久都没来。

我叫喊着催促他,弟子说:

“夜晚很暗,找钻具不到。

”对先生(我)道:

“请拿蜡烛来,一起找钻具。

”我说:

“不是我的门生(弟子),没有这样的人。

17. 公孙龙见赵文王【艾子杂说】

公孙龙见赵文王,将以夸事眩(同炫)之,因为王陈大鹏九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钓连鳌(出自《列子·汤问》)之说。

文王曰:

“南海之鳌,吾所未见也。

独以吾赵地所有之事报子。

寡人之镇阳有二小儿:

曰东里、曰左伯。

共戏于渤海之上。

须臾,有所谓鹏者,群翔于水上。

东里遽入海以捕之,一攫而得。

渤海之深,才及东里之胫(小腿)。

顾(但)何以贮也?

于是,捡左伯之巾以囊焉。

左伯怒,相与斗之,久不已。

东里之母乃拽东里回。

左伯举太行山掷之,误中东里之母,一目昧(昏暗。

)焉。

母以爪剔出,向西北弹之,故太行中断,而所弹之石,今为恒山也。

子亦见之乎?

”公孙龙逡巡丧气,揖而退。

弟子曰:

“先生持大说以夸眩人,宜其困也。

翻译:

公孙龙拜见赵国国王文王,想拿夸张的事来使文王讶异,因此就为国王陈述鲲鹏九万里、龙伯人连钓巨鳌的话。

文王说:

“南海的鳌,是我没见过的。

就单把我赵国地界上的事告诉你吧。

我国一个叫镇阳的地方有俩小孩:

一个叫东里、一个叫左伯。

他们一起在渤海上嬉戏。

一会儿,有叫鹏的鸟,成群在水面上飞翔。

东里赶忙入海抓鹏,一下就抓到了。

渤海那多深啊,可才到东里的小腿那。

但是用什么装鹏呢?

于是,就拿了左伯的头巾来装。

左伯生气了,他们互相就争斗起来,很久都没个完。

东里的母亲就拉东里回家。

左伯那起太行山来掷东里,却误中了东里的母亲,迷了一只眼睛。

东里的母亲用指甲把它剔出来,向西北弹去,所以太行山中间就断了,那么所弹出去的那石子呢,就是今天的恒山。

您也看见过吗?

公孙龙举止犹疑表情懊丧,作作揖只好退出去了。

(他的)弟子说:

“先生拿大话想镇住别人,会同样因大话而窘迫啊。

18. 龙王逢蛙【艾子杂说】

龙王逢一蛙于海滨,相问讯后,蛙问龙王曰:

“王之居处何如?

”王曰:

“珠宫贝阙,翬(读音hui一声。

飞的样子。

)飞璇(美玉。

)题(屋檐的前端。

)。

”龙复问:

“汝之居处何若?

”蛙曰:

“绿苔碧草,清泉白石。

”复问曰:

“王之喜怒如何?

”龙曰:

“吾喜则时降膏泽,使五谷丰稔(读音ren三声。

庄稼成熟。

);怒则先之以暴风,次之以震霆,继之以飞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

”龙问蛙曰:

“汝之喜怒何如?

”曰:

“吾之喜则清风明月,一部鼓吹(乐曲名称。

);怒则先之以努眼,次之以腹胀,至于胀过而休。

翻译:

龙王在湖边碰到一只青蛙,互相问好以后,青蛙问龙王说:

“龙王您居住的地方怎么样?

”龙王说:

“珠宝海贝做的宫阙,飞檐玉椽头。

”龙王也问道:

“你的居住地怎么样呢?

”青蛙说:

“绿苔碧草,清泉白石。

”(青蛙)又问道:

“龙王您的喜怒会怎么样?

”龙王说:

“我开心时就会天降甘露,使五谷丰收;恼怒就先刮狂风,然后是雷霆,继之以闪电,致使方圆千里之内寸草不留。

”龙王问青蛙道:

“你的喜怒会怎么样呢?

”(青蛙)说:

“我开心时就会清风明月,一遍乐声;恼怒就先鼓暴出眼睛,然后膨胀了肚腹,胀到极点就好啦。

19. 鬼怕恶人【艾子杂说】

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

前有一小沟。

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

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

“神像直有如此亵慢!

”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坐上,再拜而去。

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

“大王居此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以谴之?

”王曰:

“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

”小鬼又曰:

“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盛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

”王曰:

“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

”艾子曰:

“真是鬼怕恶人也。

翻译:

我在水路上旅行,途中见一座庙,(虽然)矮小修建得(却)很庄严。

(庙)前面有一条小沟。

有人走到水沟那,无法(走)过去,看看庙里,就拿(庙中)大王的(塑)像横在沟上,踏着塑像过去(了)。

又有一个人来到,看见大王的塑像,再三地叹息道:

“神像都有如此亵渎轻慢的啊!

”便自己将它扶起来,用衣服擦拭,(然后)捧到宝座上,一再叩拜后离去。

不久,我听见庙里的小鬼说:

“大王住在这里做神,享受村里人的祭祀,反而被愚民侮辱,怎么不施法惩戒他?

”大王说:

“但是获将施加于后来的人身上。

”小鬼说:

“前面的人践踏大王,没有更大的侮辱了,却不施加灾祸;后来的人时敬畏大王的人,反而施加灾祸,为什么?

”大王说:

“前面的人不信啊,有怎么能施加灾祸于他呢!

”我说道:

“真是鬼怕恶人啊。

20. 凿钟【艾子杂说】

齐有二老臣,皆累朝宿儒大老,社稷倚重,一曰冢相,凡国之重事乃关预焉。

一日,齐王下令迁都,有一宝钟,重五千斤,计人力须五百人可扛。

时齐无人,有司(官名。

)计无所出,

乃白亚相(宰相的副职。

),久亦无语,徐曰:

“嘻,此事亚相何不能了(了解,解决。

)也!

”于是令有司曰:

“一钟之重,五百人可扛,今思均凿作五百段,用一人五百日扛之。

”有司欣然从命。

艾子适见之,乃曰:

“冢宰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