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800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2766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8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8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800字.docx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800字.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800字.docx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800字

第课时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

米宏

【教学目标】

1、梳理有关记叙文的知识点,明确中考记叙文的考查要点。

2、了解记叙文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

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

2、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

3、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4、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

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7、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

三、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文的特点

1、概念:

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

内容的文章。

2、分类:

a、按样式分:

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

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

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

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

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

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

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经过:

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

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

如以抒情

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

a、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

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

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

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

的需要。

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

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

经过告诉读者。

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

其好处在于人物

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

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

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

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2、倒叙:

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

使首尾呼应。

其注意点:

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

②开始追述时,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

③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

插叙:

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

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

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

要自然、完美。

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四)记叙的中心与材料

1、记叙的中心:

就是作者凭借记人写景,给景状物告诉读者,自己对生活

的看法。

2、中心的把握:

(1)、内容:

一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二是作者的感受、文章的意义。

(2)、方法:

抓具体材料:

写人为主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

征和思想意义入手;叙事为主的,通过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归纳,从把握文章通过叙

写的事件所要说明的道理入手;写景状物为主的,要根据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把握文章通过写

景状物抒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归纳。

抓文章题目,抓开头结尾,抓议论抒情语句

记叙的材料(内容):

就是根据需要围绕中心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叙述的生活内容。

材料

必须为中心服务。

抓记叙的要素:

如:

写人为主的材料主要有:

①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②人物

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记事为主的材料主

要有:

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②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③场面、细节描写④作者对事件的态度.

写景状物为主的材料有:

①景物特征②景物与人的关系③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④作者对

景物的态度感情

抓关键性词句

(五)记叙的详略

详写:

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

一般说来,与中心

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

略写:

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

楚。

略写的材料,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

(六)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

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可分

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其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

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事件和景物加以

具体形象的描绘,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3、说明:

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4、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进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

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

5、抒情:

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七)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选材剪栽、详略搭配、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及语言运用。

(八)记叙文的语言特征:

①具体生动、形象鲜明②合乎语法规律和逻辑顺序,并适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

偶等修辞方法以及反问、疑问等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

答:

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

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

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

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

?

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

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

c、抒发了作者的?

?

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

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

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

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

(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

拟题巧妙,一

语双关,本指?

实指?

,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

明了?

?

,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

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

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