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段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558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的段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说明文的段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说明文的段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说明文的段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说明文的段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的段落.docx

《说明文的段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的段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的段落.docx

说明文的段落

九寨沟(段落)

百合果园初二夏雨飞第九次

九寨沟风景秀丽,其两大特点,便在于山美、水美。

无论是哪个季节,九寨沟的山都是明艳的,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这里的山,树木遍布,巍巍的将整个九寨沟环绕起来,如同两条长长的手臂。

春季,这里满山翠绿,幽谧而空灵;夏季片片树荫,清凉而素雅;秋季满目金红,端庄而高雅;冬季白雪皑皑,朴素而静谧。

纵然为山,确能从中找出水独有的细腻与明澈。

九寨沟的水,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的,越过那满目的苍翠,便可见如宝石般撒满九寨沟的一个个湖泊,九寨沟的湖水有三大特点:

秀气、澄澈、艳丽。

九寨沟的水是飞动与静谧的结合,刚烈与温柔的相济,它将许多看似矛盾的个体,在这里交融,汇成了美的极致。

天晴时,阳光在平静无风的水面上,反射出夺目却不刺眼的光芒,像极了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琥珀,为九寨沟添上几分温柔的美。

篇二:

说明文片段专项训练(大河)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说明文.片段专项训练】

姓名:

_____

(一)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8分)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

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

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

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

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短文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探雷蜜蜂”与警犬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方面的优势。

(3分)

2、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

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文中所说的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8分)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圈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

()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会四散乱跑起来。

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

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划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划断,蚂蚁就迷路了。

1.选择欠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1分)

不但?

?

而且?

?

如果?

?

就?

?

因为?

?

所以?

?

2.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作用。

(2分)

3.简要说说蚂蚁是用哪两种方法认路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主要采用了______说明方法。

(1分)

(一)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10分)

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绿色宝库。

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一亩森林每天生产的氧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

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

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冲刷干净,林地需要57.7万年,草地要8.2万年,耕地是26年,裸(luǒ)地只要18年。

森林能涵养水源,树冠就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雨量,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没有森林,地球()会有450万个物种灭绝,洪水将泛滥,沙漠将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大大恶化,()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2分)

即使?

?

也?

?

假如?

?

就?

?

?

?

因此?

?

2.、短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

(2分)

3、用波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分)

4.、森林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

(请用小标题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三:

附加段落说明文

阅读《泥石流》,完成小题。

(共7分)

泥石流

①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突降暴雨,泥石流在8日凌晨倾泻而下。

截至9月4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78人,失踪287人,受伤住院72人,其中转院治疗59人,治愈出院10人,还有3人住院观察,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产生的大量水源携带上游堆积的丰富松散固体物质形成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③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因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

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是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另外,不合理的开挖也会形成泥石流。

有些泥石流是因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

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

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也会形成泥石流。

如1972年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在一场大雨后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

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使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也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此外还有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是山洪稀释的大面积山体,也会产生泥石流。

27.阅读第②段文字,说说形成泥石流的三个条件。

(3分)

答:

28.根据第③段内容,判断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分别属于哪一种,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4分)

【材料一】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

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材料二】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将废弃物遗留公路边,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桥就是桥梁,涵就是涵洞)淤塞。

篇四:

说明文答题总结

说明文答题技巧

一:

说明对象考查类型: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说明对象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二:

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

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1:

划线句的作用

(1)?

?

说明了紧挨划线句的句子

(2)?

?

说明了划线句所在节的中心句

(3)?

?

说明了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所在句子特征(一定要找准划线句的说明对象)*先

(1)后

(2)再(3)

考点2:

说明文第一节的作用

(1)内容上概括大意,有中心句抄中心句(节首\节尾)

(2)结构上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具体说明

(3)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

考点3:

说明文中两节能否互换?

(说明顺序:

(转载于:

说明文的段落)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主次、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总体到局部)。

逻辑顺序中的“由主到次”与空间顺序中的“由整体到局部”要分清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1)不能

(2)大意内容,概括两段大意

(3)结构上寻找上、下两节的关系:

①两段之间如何排列?

(*时间、空间、逻辑)

逻辑:

由主到次,由原因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

②两段中的第一节与上一节的关系、第二节与下一节的关系

③照应全文内容(一般为第一节)

(4)互换的结果

(5)总结: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有逻辑性)

(6)所以不能换

*时间顺序:

如:

发展时间?

?

空间顺序:

如:

由西向东?

?

逻辑顺序:

写具体①由一般到个别②原因到结果③由现象到本质④由主到次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

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例题;(《向沙漠进军》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

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看云识天气》)

考点4:

分段分层的理由、依据

说明文结构:

总分总;分总;并列

理由:

(1)前后段的关系<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

(2)各大段具体大意

*说明文中分层分到最小化

*分层中哪些句子不可分开:

1、上一句并与市下一句话主语2、相同句式3、主语相同句子

4、主语为代词5、先肯后否6、复句(虽然?

?

但是/不仅?

?

而且)

考点5:

概括某一节大意(段意概括):

(1)中心句(首/末)

(2)前一节末句

(3)下一节首句

(4)自己概括如有例句,要与其结构、字数保持一致

句式:

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

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考点6、能否删去一个词、字

(1)解释该词(该字)

(2)解释该词在句中的作用(表层、中心句)

(3)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周密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

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

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对策: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

?

,与实际不符,不符原意,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考点7:

说明文段落的作用

(1)内容上作用:

联系啊上下文,概括本段内容

(2)?

?

地说明了中心句(首、末)

(3)?

?

地说明了末句

(4)?

?

的说明了下节的首句(2、3两点均应是与该节有关的句子)

*有选择地抄

*关注过渡句“不仅?

?

而且”(1、承上,段落最后一句话2、启下,段落第一句话

3、承上启下,段落第一句话)

考点8:

对说明文段落的理解、举例说明

(1)把握本段主要意思,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2)“理解”不能抄原文

(3)举一例不能为文中的例子

考点9:

说明方法

(1)常用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列图表、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

3.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10: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1)如果用了修辞手法,分析并写作用

(2)引起读者兴趣、思考,与趣味性

(3)解释说明对象,引出全文说明内容

区分以下3种题型:

考点1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仔细读文本

(2)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之和,合并同类项(要涵盖全文)

(3)概括不能抄原文,用简洁的语言

(4)主要内容:

要涵盖全文,答案和段落一致,一一对应

考点12:

写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1)看文章题目

(2)各部分内容提取公因式

*如题目旁标注“节选”,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不一定为文章题目

考点13:

说明文取题目

(1)找到本文说明对象①提取公因式:

***的生活、***的种类②关注文章首尾

(2)题目一般与内容有关

(3)分段、分层、概括段层意(段意、层意之和)

(4)总起、总结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考点14:

解释词语

题型一:

解释该词在文中的意思——需联系上下文

题型二:

解释该词的意思——词义

考点15:

选择一个适当词语

(1)看词语意义差别

(2)看哪一个与原文搭配最准确(联系前后文)篇五:

说明文20多篇范文

学习目标搜索

1.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2.说明对象及特征的分析;

3.说明方法及顺序的辨析与分析;

4.说明结构的把握与分析;

5.说明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6.重点词句、语句、段落的分析与理解;

7.陌生内容的理解与表达;

8.有效信息的筛选与建议设想的陈述;

9.准确语言的分析与品味。

自学方法点击

说明文阅读的复习,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①内容的科学性;②结构的条理性;③语言的正确性。

2.说明文的类型:

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从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角度可分为事物说明

文和事理说明文,从语言特色与表达方式的角度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对象及特征的分析:

首先,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直接标明对象,有的标题不仅标明

对象而且显示特征,也有的标题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其次,从材料入手。

再次,注意两个

问题:

①对象有全文对象与段落对象之分。

②特征有主要特征与次要特征之分。

4.说明方法及顺序的辨析与分析

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作

诠释、摹状貌

常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其中逻辑顺序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局部,④从主要到次要,

⑤从概括到具体,⑥从特点到用途,⑦从一般到特殊。

5.说明结构的把握与分析

常见的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总分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的部

分又常常按并列方式安排,事物说明文常用此结构。

②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此结构。

6.说明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概括内容必须学会努力寻找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从结构与内容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7.重点词语、句子、段落的分析与理解

8.陌生内容的理解与表达

9.有效信息的筛选与建议设想的陈述

10.准确语言的品味与分析:

说明的语言不论平实与生动都要求做到准确,要特别注意修饰

和限制性词语。

经典妙题回放

回放1:

(2004年江西省)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物入侵者

梅涛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

但在

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

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

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

②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

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问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

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

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

它很

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

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

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

意。

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竞成了斑贝的“天

堂”。

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

领”了。

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

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

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

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

这种栖息在树上的

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

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一些生

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

他们警告说,夏威

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

在劫难逃。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

“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

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

l如地中海

果蝇等。

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

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⑥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

量将很难控制。

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

物。

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删改)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归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束手无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请说说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何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

(4)`为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

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回放2:

(2004年青岛市)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走近纳米技术

[阅读提示]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不断发生革命性的飞跃。

从最初的分子、原子到电子以及质子、中子

等更小的微粒的发现,人类正不断揭开微观物质世界的神秘面纱。

随着这一认识的不断深入,

纳米技术应运而生。

纳米技术也叫超微科技,是21世纪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研究和制造

极其微小的物体(十亿分之一米),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等各个领域。

?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

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

小的机器,最后将变成根据人类意愿,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

的梦想。

?

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战略或计划,投入巨资抢占纳米技术战略高地。

日本设立

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把纳米技术列入新5年科技基本计划的研究重点;德国专门建立纳米技

术研究网;美国将纳米计划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美国政府部门将纳米科技基础研究

方面的投资从1997年的1.16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4.97亿美元。

?

纳米技术制造的产品固然小得令人眼花缭乱,可是有什么用途呢?

老实说,由于这个技术

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可以说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目前应用并不广泛,但是,就是这样,其

应用前景已经显现在人们面前,仅2001年,纳米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就高达500亿美元,而

德国萨尔布鲁肯市的一个专门研究纳米化学的研究所,就有90多家来自全世界的公司前来

签订合同和合作协议。

下面我们只择其要者略举几项。

?

首先,当然还是计算机信息存储芯片,它越小而存储量越大,计算机就会在体积缩小的同

时,增大性能。

今年年初,克林顿总统在宣布为美国纳米技术研究拔款50亿美元的讲话中

赞叹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