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625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岭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温岭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温岭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温岭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温岭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岭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温岭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岭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岭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温岭中学高三冲刺模拟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温岭中学2013届高三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道观(guàn)甲壳(qiào)倒胃口(dào)绠短汲深(gěng)

B.佣金(yòng)龃龉(jù)背黑锅(bēi)解甲归田(jiě)

C.跫音(qióng)报道(dǎo)兴冲冲(xìng)斗转参移(shēn)

D.屏蔽(píng)中意(zhòng)花骨朵(gū)忝列其中(tiǎ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篇好的高考作文,不是充斥着华丽辞藻的作文,而是有“个性”的作文。

这里所谓的“个性”,并不是“惊世骇俗”的“歪理”,而是对材料中某一个问题本质的深入挖掘,写出真实的“自我”与诚挚的情感。

B.偶像不好当,尤其道德偶像,因为光环被放大,瑕庛也会被放大,捧上神坛时,万人敬仰,一旦摔落,又世人皆欲杀,可偶像也是人。

袁厉害所面临的评价困境,毋宁说是普遍的偶像的困境。

C.茅台和五粮液因实施价格垄断被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罚4.49亿元,这一处罚,除了与此前茅台五粮液的铁腕“限价令”有关,更与过去三年酒类企业利用中国礼品文化绑架消费者、连翻涨价有关。

D.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记者采访到了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赵本山。

面对镜头,谈吐间不失小品王的幽默本色,但他更多地还是基于自己政协委员的新身份,积极荐言献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解读”对学生而言,是更高的能力要求;对评卷者而言,也是评卷的更规范的尺度。

它要求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看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学生答题时不能口无遮拦、天马行空。

C.面对林林总总的“大学排行榜”以及声势浩大的高校合并运动,考生们往往会有震撼感,尤其是面对那些排名差异大、评价体系乱、结果不统一的榜单,填报志愿与选择专业更是显得无所适从。

D.时至今日,已经有不只一位经济学家做出过与林毅夫教授相同的预测,但是也在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崩溃论”亦甚嚣尘上。

有西方媒体甚至一度把中国经济“硬着陆”与欧债恶化、美债瘫痪相提并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过去三年半时间内,无论是诸如伦敦奥运的经典时刻,还是诸如北京暴雨救援的突发事件,都在微博上形成了相应的微话题,而微博打拐、微公益等起源于微话题的微博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

B.我们冷漠窥视着蓝可儿在电梯里的举动,津津有味地旁观一个生命的逝去。

如果这一案件真的不存在凶手,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并不一定比他多仁慈。

因为通过新技术,我们也已经参与其中。

C.据世卫组织估计,2012年有200多万人因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中的细小颗粒而死亡,2004年的数字是115万,2008年是134万。

这种逐年递增的趋势不可谓不危急。

D.当地时间15日上午9时多,一块陨石坠落在位于乌拉尔山脉东麓的车里雅宾斯克州萨特卡市附近。

许多行车记录仪和监控摄像头记录下了当时的景象,陨石滑行速度非常快,坠落时发出数声巨响,伴随一道白光闪过天际,其景象如同灾难大片。

5.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3分)

据国家气候中心1月12日监测,目前,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气象,其中,山东、河南等省大部出现中等到重度旱情,河南中部部分地区和山东局部地区达到特旱等级。

冬季抗旱形势较为严峻。

在南方连遭雨水侵袭之时,华北、黄淮等地为何却持续干旱少雨?

这样的天气是否异常?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解释说,南方近期降水较多缘于从孟加拉湾过来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了充沛的水汽,而北方两块相对多雨的区域东北和新疆的水汽来源分别为日本海和中亚地区。

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两边都挨不着。

这些地区在冷空气入侵时受到西北气流控制,比较干燥,水汽条件很差,而南方的西南暖湿气流势力还不足以深入到更北的区域。

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试分析该条款中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内涵。

(4分)

7.战国时期,齐王派淳于髡出使楚国,以一鹄作为赠送楚王的礼物。

谁知刚出城门,鹄就飞了。

淳于髡托着空鸟笼,前去拜见楚王,说:

“齐王派我来向大王献鹄,我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鸟儿饥渴,就放它出来喝水,谁知它竟离开我飞走了。

我想要刺腹或勒颈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

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鸟儿来代替,可这是欺骗大王,我不愿做。

想要逃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

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

”结果楚王不但没有怪罪淳于髡,反而大加赞赏,以厚礼赏赐淳于髡。

探究淳于髡的话语,我们就不难发现他实际上在自我保护,让楚王没有理由责罚。

试析淳于髡之言是如何自我保护的。

(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窃书不算偷”的闹剧该收场了

惠铭生

  “窃书不能算偷。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孔乙己,在偷书被抓狡辩时的“经典语录”。

偷就是偷,一个“窃”字成不了遮羞布,更无法把自己和窃贼划清界限。

“窃书不能算偷”,如此迂腐、可笑的怪论,既难欺骗自己,也难欺骗别人,只能贻笑大方,给后人留下笑柄。

然而,现代版“孔乙己”从未绝迹,而且齐吟“窃书不算偷”怪论——

  2月1日,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因货车爆炸坍塌,致10人死亡,11人受伤。

于今,事故原因至今调查未明,遇难者家属和死难者家属伤痛未已,公众质疑也未消弭,但是,桥梁工程专家徐腾飞站出来发表“高论”——说义昌大桥这次事故是“落梁”而非“坍塌”;针对“桥断面钢筋过细”的说法,徐腾飞称,铺装层中的钢筋并非受力钢筋。

  “落梁”与“坍塌”有啥区别呢?

不妨聆听专家徐腾飞的诠释:

坍塌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是桥梁失去承载能力的一种统称。

而桥梁失效可分为两大类:

构件失效(例如主梁断裂)或者结构体系失效,但这次事故是外力导致梁体坠落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失效,所以应该是“落梁事故”。

  既然坍塌是通俗说法,落桥事故也是坍塌,这与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论调何异?

徐腾飞绕来绕去,咬文嚼字,意欲何为?

假如,徐腾飞在科学讲坛上对义昌大桥是“落梁”还是“坍塌”予以解读,这尚可理解;但对媒体和公众高谈阔论,除了有哗众取宠、不分场合卖弄专业知识之嫌外,也似乎是在刻意为官方推卸责任。

  当然,像徐腾飞的现代版孔乙己不是个别。

2月3日中午12时40分许,外来务工人员小秦骑电瓶车途经上海北翟路协和路附近时,随身携带的17600元现金散落一地,遭遇路人哄抢。

虽然,散落的钱通过各种途径找回7800元,但有近万元“随风而出”。

对于这起事件,当地警方称:

不能定性为“哄抢”。

  

若说“窃书不能算偷”,莫过于对陕西“房姐”龚爱爱身份的定义——2月4日,“房姐”龚爱爱被神木警方刑事拘留,同时,警方声称:

经查,神木农商行属企业法人,龚爱爱系长期合同工,非国家公职人员。

“房姐”龚爱爱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拥有N个假户口、房产N套,价值上亿,原来她是一个“合同工”?

是的,神木农商行属企业法人,但也是一家国有性质的企业。

当地警方强调“房姐”是合同工,而非国家公职人员,依旧没有逃脱以往官方推卸责任的“老套路”——坏事都是“临时工”干的。

这,何尝不是现代版的“窃书不能算偷”怪论呢?

“窃书不能算偷”,这样的滑稽闹剧该结束了!

(摘自2013年02月07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我有话说

8.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桥梁工程专家徐腾飞抓住货车爆炸这事实,把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的坍塌归因于外力导致梁体坠落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失效

B.上海警方,因外来务工人员小秦17600元现金散落之后,通过各种途径找回7800元而就此言之凿凿,强调该事件“不能定性为‘哄抢’”。

C.神木警方刑事拘留“房姐”龚爱爱声称:

神木农商行属企业法人,龚爱爱系长期合同工,非国家公职人员。

言外之意:

坏事都是“临时工”干的。

D.无论是桥梁工程专家徐腾飞的“高论”,还是两地警方的强调声称,其实质都是荒唐可笑,站不住脚的。

9.下列对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与现代现代版的“窃书不能算偷”论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体现了他为人的迂腐和对自己偷书被抓一事的羞愧和辩解。

B.现代版的“窃书不能算偷”论调,越是高谈阔论,言之凿凿,逻辑严密,越是令公众失望。

这是个别专家和某些官员的行为。

C.现代版的“窃书不能算偷”论调,耍的是小聪明,其真实用意是逃避问责,维护所谓的部门和地方形象。

D.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与现代现代版的“窃书不能算偷”论调,都是既难欺骗自己,也难欺骗别人,只能贻笑大方,给他人留下笑柄。

10.为什么现代版的“窃书不能算偷”被称为闹剧?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森林艺人帕齐

(芬兰)彭蒂·哈恩帕

(1)荒山野岭,杳无人迹,只有原始森林发出悲哀的叹息。

在这个远离尘世之地,人们很容易产生厌倦、忧郁,乃至虚度年华的念头。

真正的生活不在这里,而在那人烟稠密、充满阳光笑语的远方……莽莽丛林,像一架巨型乐器,伐倒一棵树,如同切断了它的一根琴弦。

伐树、剥皮、修整原木;伐木工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枯燥无味。

有时,碰上连日阴雨,树梢上挂满了晶莹的雨珠,森林里充溢着潮湿的寒气;你也只好躲进伐木场的小屋栖身。

坐落在密林深处的这些低矮的小屋,阴森恐怖;在这里,你看到的是熟悉、呆滞的面孔,听到的是粗野无聊的对话。

无须对方开口,你就能猜到他要说些什么了。

玉米粥是伐木工人一日三餐充饥度日的食粮,又黑又脏的煮饭锅倒人胃口,里面的食物可想而知。

那些用来消磨时光的纸牌也沾满了污垢,令人作呕!

看到伐木工人的这种生活,你会感觉到自己也被玷污了

(2)……然而就在这时,帕齐来了。

人称“疯子”的帕齐,经过数日徒步跋涉,穿过密林,从人烟稠密的地方来到这里。

当然,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很了解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从来也没有人把他当作傻瓜……“想吃点什么吗?

”有人会问他。

(3)“如果有的话……”各个小屋之间相隔甚远,伐木工人的粮食来源有限,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可是帕齐是不会忘记那句老话的:

民以食为天。

当你亲眼目睹了帕齐是怎样饮海吞山的话,你很快就会知道世界上的确有这样的大肚汉。

面包、黄油、烤肉,顷刻之间就会被他扫荡无余,如果还有汤和菜,帕齐也不会放过。

等到他吃饱喝足,在裤腿上擦净佩刀,插回鞘里,再打上几个饱嗝儿才开口说道:

“现在,轮到我给你们逗逗乐了。

(4)帕齐是一位艺术家,一个真正的喜剧大师;尤其是他的面部表演,堪称一绝。

他的面皮和头皮灵活得似乎与整个骨头互不粘结。

两耳能自由地动;鼻子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随意变形;嘴巴既撅得出,又收得进,忽而斜扭,忽而前伸,好像一个旋转的陀螺。

帕齐惊人的演技尤令初次领略的人们惊服。

当你睁大眼睛,坐在那里目睹他的表演时,往往会感觉到眼前的奇景令人难以置信……帕齐带着他的“绝技”从一个小屋来到另一个小屋。

你或许要问,他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对一个孤苦伶仃的伐木工人来说,在这片与世界隔绝的原始森林里,遭受艰苦生活的煎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这张能随意扭动的脸,这些奇形怪状的面部表演,有时,的的确确能给他寂寞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慰:

是啊,这就是人,人生即此——十足的傻瓜。

(5)“疯子帕齐”是一位艺术家,像那些周游世界的传教士一样,凭藉自己的一技之长糊口谋生。

伐木工人都心甘情愿将自己的口粮同他一起分享,有时还给他一两个铜板。

于是,帕齐马上就会报答他们:

“现在,轮到我给你们逗逗乐啦。

(6)帕齐在他的旅途中可谓饱经风霜了。

一次,他和另外两个人同行来到一个偏远的林区。

他们是第一次到这儿来,所以,这里的伐木工人从未听说过“疯子帕齐”——鼎鼎大名的森林艺人。

……他要为这个林区不讨人喜欢的工头表演他的“绝技”。

帕齐上路了,那个新来的工头对帕齐一无所知。

当这个从来也没有人把他当成傻瓜的矮小的男人出现在门口时,工头冷冷的望了他一眼。

(6)“你是来找活儿干的?

”工头上上下下打量着帕齐问道。

(7)“不,”帕齐说,“我是来给您逗乐的。

(8)说着,他开始表演自己的绝技。

两耳前后飞动,鼻子拧作一团,嘴巴由左耳咧到右耳,然后转了一圈,又从下颏咧到前额,工头看呆了,瞪圆了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

但是,他终于意识到自己遭受愚弄,而且是被这么一个流浪汉愚弄——好大的胆子呀!

(9)工头暴跳如雷,一阵拳打脚踢,把帕齐赶了出去。

受到如此虐待,帕齐十分痛心,这样的“绝技”竟然得不到工头的赏识,他感到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帕齐没有向任何人辞行,独自一人,愤愤离去,重新开始他的流浪生活,去寻找知音,哪怕走到天涯海角……那些孤独的伐木工人,在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里,遭受艰苦生活的煎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他们看到帕齐那惊人的面孔,绝妙的表演,也许有人会突然从内心深处萌发出一声惊呼:

唉,的的确确,这就是人的生活——十足的傻瓜!

(选自《外国文学》有删改)

11.请分析文章开头对森林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4分)

12.为什么说“帕齐是一位艺术家,一个真正的喜剧大师”?

(4分)

13、“十足的傻瓜”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结合语境,试分析它们的不同含义。

(4分)

14.文章用第三人称“帕奇”来叙述故事,这是什么叙述角度,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4分)

1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人生感悟?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照玄上人诗集序

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

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

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

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

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

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①,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

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

呜呼!

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

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

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

后世太师职废②,于是夸毗戚施之徒③,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

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

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

惛惛怓怓④,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⑤,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⑥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

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注解】①武库:

储藏武器的仓库。

此喻其诗歌之富于才识,于各体制无所不能。

②太师职废:

指停止采诗。

③夸毗:

谄媚,卑屈。

意谓或以大言夸之,或以谀言阿附之。

戚施:

驼背,腰直不起来的人,以喻谄谀献媚之人。

④惛惛怓怓:

喧扰争吵。

⑤诋訾(zi):

诽谤非议。

⑥梧,梧桐。

槚,即楸树。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过:

过分

B.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县:

同“悬”

C.悉以诗将其谀将:

助长

D.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狱:

监狱

1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不赂者以赂者丧

C.莫不有裨于世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出了杭州诗坛一个怪现象:

照玄上人之诗情辞并茂,“忧世感时”之情常溢于言表,却受到杭州人的冷落,而不为人知。

B.作者认为诗歌从宋代开始溢美多,讽谏少,形成了吟风弄月、取媚达官贵人,更相朋附、不问诗歌好坏的诗风。

C.作者把诗序的写作与对当时诗坛的尖锐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自然激发了读者要读一读本诗集的兴趣。

D.全篇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引人人胜,在针砭时下诗风格调低下的同时,赞颂了照玄上人高尚的诗品,同时也凸现出照玄上人卓荦不群、刚正不阿的人品和节操。

1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

(3分)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横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

20.把文言文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⑴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

(3分)

  

⑵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常建与王昌龄为好友,常建作此诗时,王昌龄正在朝为官。

21.“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为该诗佳句,试作赏析。

(4分)

22.前人用“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评价常建诗,就是说常建的诗有言此意彼的特点,试分析这在此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

孟子曰: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虽大国,必畏之矣。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

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太甲》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孟子》)

23.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

(2分)

24.结合论语选文,就第四段文字,说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

(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①子曰:

“其身正,▲;其身不正,▲。

”(《论语》)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④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抓住一只老鼠,不需要狮子,只要一只猫就够了。

淹死一只蚂蚁,不需要大海,只要一滴水就够了。

杀掉一只菜鸡,不需要牛刀,只要一把剪就够了。

……

生活当中处理许多事情,往往过犹不及,关键在于这只猫是否称职,这滴水是否发挥了作用,这把剪是否够锋利。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6.(4分)①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是一种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

②享有子女赡养扶助是法律赋予父母的权利。

③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包括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又包括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和照料。

(扣“赡养”和“扶助”)

④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已婚妇女也有赡养其父母的义务和权利。

7.(5分)参考答案:

淳于髡这一番话,说得十分巧妙。

“不忍鹄的饥渴,让它出来喝水”,说明淳于髡的仁;“想要刺腹绞颈而死”,说明淳于髡的勇;“担心别人非议楚王”说明淳于髡的忠;“不愿另外买类似的鸟来代替”,说明淳于髡的信;“痛心齐、楚两国之间的通使断绝”,说明淳于髡的义;“服罪”、“领罚”,说明淳于髡的诚。

仁、勇、忠、信、义、诚具备,楚王怎会治他的罪呢?

8.B(警方是基于推卸自己责任,维护的地方形象抵赖,找回7800元只是理由之一)

9.B(逻辑很不严密,漏洞百出)

10.(3分)因为现代现代版的“窃书不能算偷”表面上高谈阔论,言之凿凿,实际上就像孔乙己偷书被抓时的狡辩一样荒唐可笑。

只能导致正义缺失,公众对所谓的专家、地方官员失望和愤怒。

1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森林景色的荒凉、阴暗和森林伐木工人生活的单调、枯燥和无味。

作用:

渲染了森林荒凉阴暗的气氛;交代了原始森林中伐木工人的糟糕状况,为他们的无聊空虚提供了理由,更为后文帕奇的出现和受人欢迎做了铺垫。

12.

(1)帕齐的面部表演,堪称一绝。

帕齐惊人的演技尤令初次领略的人们惊服。

(2)他以自己滑稽表演给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里,遭受艰苦生活的伐木工人逗乐为自己的职业。

(3)帕齐象一位真正的喜剧大师一样用自己的表演揭示人生的本质:

“这就是人,人生即此——十足的傻瓜”。

(4)帕奇像那些周游世界的传教士一样,凭藉自己的一技之长糊口谋生。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13.

(1)第4段中的“傻瓜”是指帕奇。

帕奇被称为艺术家,是真正的喜剧大师,拥有绝妙的演技,其实不是,他无法在人群聚集的城市被认可,只能在这原始森林里靠供人取乐来维持生活罢了,这就是他生活的意义。

(2分)

(2)第9段中的“傻瓜”是指那些伐木工人。

伐木工人不是真的欣赏帕奇的艺术,也不是真的从帕奇的表演中获得了发自内心的快乐,它们只不过是借此来暂时摆脱生活的枯燥与无聊,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2分)

14.全知视角:

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2分)

好处:

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进行评判,使作者的观点和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分)

16.D(案件、案子。

C将:

顺从。

《史记·管晏列传》: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

亲也。

”此处引申为助长)

17.A(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上一句“以”介词,凭借;下一句介词,因为C项上句“于”介词,对;下句介词,比D项上一句“而”连词,表转折;下一句连词,表承接)

18.B(宋代之前诗歌就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