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603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docx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docx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苏武牧羊》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

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

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

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1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

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

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

放;度:

所打算或所计较的。

“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u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

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u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

苏武出示说的两句话。

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①“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侮辱!

过渡:

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

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

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②“卫律!

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u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

“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u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u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

4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u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

“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引导学生读懂,“义士”的意思是——

5小结板书。

(1)教师引读板书。

(2)思考:

你有什么发现。

(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意味着——

(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

师:

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1交流。

2想像:

苏武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

3想像:

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5]

(四)总结

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及出示词。

附板书:

整整19年匈奴苏武

心坚如铁、毫不动摇气节

握抽刀自尽

举旌节痛斥卫律

持忍受折磨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

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思路:

前二十分钟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兴趣,熟读课文;

2、学生质疑,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

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

分两步走;

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

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

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

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

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最好,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

四十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概括)重点词语,理清线索复述故事内容,发展能力;

2、重点解读“苏武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苏武的爱国精神与力量,受到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抓住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

突然翻脸宁死不受辱抽刀自尽

派人翻脸怒目圆睁痛骂叛逆

——读词

——提示:

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

——几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鼓励并指导读。

——提示方法:

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2、生练习抓重点词语,复述苏武牧羊的内容。

1)学生读课文,摘抄词语(提示格式),告诉学生苏武的表现的词语可以不止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讨论确定重点词语,表扬优点。

参考:

又生一计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忍受折磨

生死置之度外盼望回国

3)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

4)交流复述,评价鼓励为主。

(学生讲到“心生一计”要学生将“计”讲明等,注意连贯,但不能简单读书)

二、重点读懂“苏武牧羊”,受到感染,发展语言。

1、教师导语引入:

匈奴王十分狡猾,先说苏武参与内乱威逼苏武,不成;后用劝降利诱苏武依然不成;最后又生毒计……(激情一点)

2、你知道荒漠是怎样的?

学生想象说话,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

教师介绍文中“荒漠”的情况,突出该处气候恶劣,人很难在那里生存……那么苏武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

[4][5]

3、出示第五小节。

4、学生读课文:

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认真读,体会,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读,教师巡导)

5、交流:

——苏武以旌节为伴,(两处),体会到什么?

——句子:

苏武顽强地忍受……取暖

——幻灯突出来(换色)

——感情朗读

——想象他还遭遇了哪些折磨?

——联系“旌节”,练习朗读。

——最后一句:

——出示插图,观察大雁,理解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

——理解苏武的内心;联系“毒计”体会苏武的痛苦与顽强。

——朗读句子

——整体朗读第五节。

三、(机动)情景练笔

1、过渡:

教师朗读最后一节。

2、穿插一副回国的插图,看图观察。

3、苏武的内心在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迎接队伍中的一个,你会在心里说些什么?

选择一个写几句话。

4、交流。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抓住句子中的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板书:

苏武

2、简介:

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

牧羊理解:

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

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

旌节板书

板书:

指导朗读:

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

“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

指导朗读:

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

“卫律!

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

指导朗读:

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

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

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

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

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

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4][5]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

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

饿渴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

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

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

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

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

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

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

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

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1、过渡:

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

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爱国志士。

2、评价:

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

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

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3、激发兴趣: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一)

北风刮得正紧。

漫天雪花,被卷成一条条白色的鞭子,直鞭向白茫茫的大地,直鞭向湖畔那个白须白眉、手握节杖,颤巍巍地站着的老年人。

老年人望着结了冰的湖面。

他的眼神茫茫然。

没人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他手中那节杖上的白毛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剩下稀稀疏疏的几小撮,和他下巴的胡须一起在北风中飘动。

这是北海,也就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老年人已在这里度过漫长的十九年。

老年人名叫苏武。

他原本是汉朝的使节,十九年前,被派出使到匈奴。

谁知道这一出使,竟然长达一十九年!

他就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土地上挨了十九年。

他的"任务"很简单:

牧羊。

他从汉朝的使者,变成了一个"牧羊人"。

(二)

草原上鼓乐喧天。

这是匈奴的国土。

匈奴单于(chan2yu2匈奴领袖的称号)正大摆宴席,宴请汉朝派来的使节。

"大王这次将汉朝的使者都释放回去,皇上非常高兴,特地派我们前来答谢,同时献上一些薄礼,希望大王笑纳。

"一个手持节杖、身穿汉服的中年汉朝官员对单于说。

这个官员身材高大,威仪凛然,令人望而生畏。

"使者不必多礼。

请回去告诉贵国皇上,多谢他的赏赐。

"

"大王放心。

我一定会转告您的话。

"汉朝官员说。

这位汉朝官员正是苏武。

汉朝自从建立之后,就一直面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的威胁。

匈奴军队不断侵犯汉朝边境,使汉方不胜其烦。

汉武帝曾经派大将卫青与霍去病三次出兵讨伐匈奴,使匈奴的元气大伤。

每当战败,匈奴便派使者求和,而汉朝天子也乐于与匈奴修好双边关系,双方时常派遣使者互相往来。

但匈奴常常借故扣留汉朝使者。

这一年,匈奴又扣留了汉朝的使者,汉武帝很生气,正想出兵教训匈奴,匈奴却前来求和,而且愿意把以前所扣留的汉朝使者全部放回。

汉武帝为了报答匈奴单于的善意,于是派遣使者苏武,与副使者张胜、随员常惠,带领许多礼物送给匈奴单于,并且护送以前被匈奴扣留的使者回国。

[4][5]

(三)

"去把苏武给我捉来,我要亲自审问他!

"单于大声喊道。

他吩咐官员卫律去捉苏武。

"我是堂堂的天朝使者,怎能让你们当犯人审问!

"苏武说罢,一手拔出佩剑,立刻往颈项抹去。

卫律赶忙抱住他,但苏武已受了重伤,血流如注。

事情所以会这么直转急下,正是和卫律有关。

卫律原来是以前的汉朝使者。

他出使之后,投降了匈奴。

卫律的部下虞(yu2)常,由于不满卫律,便鼓动苏武的副使张胜,想暗中杀害卫律。

怎知事机泄露,虞常被捉。

在卫律酷刑的折磨下,虞常终于把张胜供了出来。

这就牵连到正使苏武了。

苏武的剑伤治好之后,匈奴单于千方百计劝他投降,但苏武宁死不屈。

单于更加佩服苏武的硬骨头,于是将他关进地窖(jiao4),不给他吃、喝,想迫使他就范。

但倔强的苏武在严寒的隆冬里,以雪解渴,扯下棉袄(ao3)的皮毛充饥,却怎么也不屈服。

单于没法子,只好将苏武流放到北海牧羊。

(四)

在严寒的北海,苏武每天孤零零地牧羊。

每天牧羊时,苏武总是手持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那支节杖。

他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手持节杖,再踏上祖国的土地。

苏武等待这一天,足足等了十九年。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公元前85年,匈奴因单于去世发生内乱,新的单于知道没有力量跟汉朝打战,又派使者到汉朝求和。

这时候汉武帝也已经去世了,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

苏武终于回到祖国。

当长安的人民夹道欢迎他时,他的手中仍然紧握着节杖--尽管节杖上的毛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从此传诵千古。

师: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许多同学都为苏武的伟大精神所感到。

我们应向们学习,学好本领,心系家乡、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