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上语文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576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上语文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版九上语文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版九上语文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版九上语文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版九上语文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上语文 单元测试.docx

《语文版九上语文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上语文 单元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九上语文 单元测试.docx

语文版九上语文单元测试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上册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ZY)

(时间:

150分钟 总分:

150分)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字词积累——阅读下列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

它没有婆娑(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xuán(旋)的虬(qiú)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yì(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0分)

(1)《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6)《白杨礼赞》: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7)《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坚定地表露自己要隐居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是: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篇段积累——默写范仲淹《岳阳楼记》选段。

(4分)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完成题目。

(4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1)上面这段话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鉴略》。

(2分)

(2)“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2分)

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

5.语言运用——在下面句子中的方框中,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分)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10月25日下午,在苟坝会议会址旁边的红军村里,传来了阵阵歌声。

原来这是汇川区老年大学组织的群声红色文化艺术团前来表演。

当天下午,艺术团演出了《浏阳河》等十几个节目,现场掌声不断。

6.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4分)

(1)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

句末加上“等活动”。

(2)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优美隽永的文字和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

在“情感”前加上“真挚的”。

二、阅读(50分)

(一)木棉英雄树(12分)

王西冀

①一个朋友打电话欣喜地告诉我:

木棉花开了!

这一消息,勾起了我心中深藏的向往,心绪久久激荡。

我常常在南疆大地上穿行,无论是匆匆而过,还是徜徉流连,我都对木棉树格外地关注。

我很想写一篇赞颂木棉的文章,这种沉淀,时时翻起,这种蕴积,常常涌动,久久牵着我的心,不能释怀。

朋友的喜悦又叩启了我的心扉。

②说起来,我对木棉树的留意始自它的别称。

③木棉树,被誉为英雄树;木棉花,被赞为英雄花。

世间之树,人间之花,有谁能够数得清,为什么把如此豪壮的称谓独独赋予它呢?

有人告诉我,这是从明末诗人陈恭尹的一首诗而来: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月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我想,因这首诗里有“英雄”二字而名之,未免太肤浅了吧。

诗人又是如何感悟出这两个字的呢?

“浓须大面”之树是何其多!

④我总想从木棉身上找到一些特殊的理由。

⑤我品味过它的身世性格。

木棉产于粤、桂、滇、闽一带,又名攀枝花。

木棉树不择地,只要温度适宜,落子生根,极易成活,生长迅速。

其树姿雄奇,花瓣艳丽。

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扶,而木棉花却是先叶而放,叶长花落,直面天然,兀自突现,独领风骚。

它不喜欢聚积成林,而是散在田埂地头,沟边溪角,旷野丘陵,一二相列,三五为多,从不择占地势,更不居高自傲。

⑥我观察过木棉的盛衰兴替。

2、3月的天气,乍暖还寒,万木复苏,千绿竞长,田野大地几乎是清一色之时,木棉花就张开了笑颜,把灿烂和热情送给人们,释放它的风韵。

肃杀的冬后有了别样的情调和绮丽,人们生活中也因此有了异样的色彩和激情。

而当百花齐放的春天翩然而至时,木棉花已绽放了又悄然退下,化作春泥了。

它的大方、它的喜悦、它的鲜艳、它的无私,解了多少百姓劳作的疲乏,给了多少游子奋斗的自信啊!

⑦如此看来,这些不是一种英雄心理、英雄形象、英雄行为的写照吗?

它给人的感奋、示范、奉献和憧憬,不正如英雄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和希望吗?

⑧望向窗外繁花似锦的木棉,那勾勒分明的枝干如英雄的铮铮铁骨,傲立于千娇百媚的群芳中,那热情似火的花朵,如英雄绽开的笑脸,鼓舞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那独然于世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胸怀,无不昭示着英雄的赤子之心!

⑨旖旎三月,木棉花开,英雄永在!

(选文有改动)

7.请简要概括文中从哪些方面写了木棉树的特殊之处。

(2分)

身世性格、盛衰兴替。

8.“木棉树”象征着什么?

(2分)

象征那些像木棉树一样具有铮铮铁骨、独然于世、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人。

9.请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2分)

木棉树花期早,体现它顽强的性格,人们从中得到奋斗的力量,促成事业的成功。

10.第⑦段的句式有何特点?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用了反问句式,把木棉树与英雄融合在一起来写,委婉的语气中蕴含不可辩驳的力量。

11.茅盾的《白杨礼赞》讴歌了“白杨树”,本文作者也深情讴歌了“木棉树”,两篇文章的写法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本文简要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3分)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象征的写法。

这篇文章作者将英雄抽象的形象具体化在木棉树的形象之中,通过讴歌木棉树而赞美了英雄,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二)(包头中考)筷子春秋(12分)

李阳波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

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

《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

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

‘彼为象箸,必为玉桮’。

”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

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

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

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

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

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⑦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

(4分)

示例:

①“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

②对“筷子”这一食器诞生的推测。

③使用筷子有利于身体健康。

④使用筷子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13.第④段画线部分采用了哪种方法?

试简析其作用。

(3分)

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

通过“箸”和“匕”(或“匙”)作比较,来说明“箸”的使用更方便夹菜。

14.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

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3分)

示例:

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箸”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5.请简要概括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

(2分)

示例:

①使用方便灵活。

②可以使就餐方式更文明。

(三)遵义空气质量(12分)

材料一:

春节期间,由于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遵义市空气质量出现大幅波动,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也急剧上升。

昨日,记者再次从环保部门了解到,目前遵义市空气质量已全面转优,各项污染物浓度也降至正常标准以内。

(摘自遵义新观察网)

材料二:

下面是2016年5月遵义与贵阳空气质量的对比表:

2016年5月贵州省国家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

排名

城市

名称

综合

指数

AQI优

良天数

优良天

数比例

主要污

染指标

1

贵阳市

4.52

28

90.3%

可吸入

颗粒物

(PM10)

2

遵义市

4.96

24

77.4%

细颗粒物

(PM2.5)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

近日,环保部门公布了第三季度遵义市空气质量监测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遵义市空气质量较好,三参数达标率为100%,六参数达标率为97.8%。

从环境监测网站上获悉,上周一至周五,我市AQI指数全部在50以上,达国家二级标准。

周六和周日AQI指数上升,均为轻度污染。

从排名情况来看,上周最佳排名在周一,为全国第36位;最差排名在周六,为全国第154位。

(摘自“遵义在线”)

材料四:

遵义市政府为治理大气污染,2014年7月出台了31条措施。

遵义市计划到2017年时,全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其中,中心城区、遵义县、赤水市、仁怀市PM10比2012年下降15.8%以上,其他县下降5%以上;中心城区、遵义县、赤水市、仁怀市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7%以上,其他县下降2%以上。

围绕这一目标,该市近日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提出包括治理手段、惩治措施在内的31条措施。

这些措施,除整治燃煤锅炉、完成发电机组脱硫、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外,还提出要对运送渣土的车辆强化监管,要求清洗后上路、按指定线路行驶,并通过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管理。

在汽车管理上,要求逐步提高现有的“黄绿标”车辆数量,将在燃油上下功夫。

措施明确:

今年底实现使用第四代车用柴油,2017年全市销售的汽、柴油全部升级换代到第五代产品,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另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企业退城入园等,也在措施中被再次强调。

(选自北极星环保网)

16.遵义市与贵阳市相比,空气质量如何?

(3分)

遵义市空气质量比贵阳市差。

17.请简要分析材料三引用大量数字的好处。

(3分)

引用大量数字,用数据说话,可以真实准确地说明第三季度遵义市空气质量监测情况,增强说服力。

18.下列内容,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春节期间,由于燃放烟花爆竹,遵义市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急剧上升,空气质量变差。

B.第三季度遵义市空气质量较好,三参数达标率为100%,六参数达标率为97.8%。

C.为治理大气污染,遵义市政府出台了31条措施,计划到2015年时,全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D.遵义市政府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企业退城入园,确保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19.为改善空气质量,你会给同学和家人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至少3点)(3分)

示例:

外出步行,去远处多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购买小排量私家车;用水用电要节约;在庭院内多种树种草。

(四)桃花源记(节选)(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缘溪行(沿,沿着)

(2)渔人甚异之(为……感到诧异)

(3)欲穷其林(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互相通达,(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见。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2.文章第一段描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

(2分)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氛围,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五)满江红(4分)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23.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表达了词人冲破家庭牢笼既喜又忧的矛盾心情。

24.请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几句词的表达效果。

(2分)

词人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

这几句承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几句词的思想,将一位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师恩难忘”的感恩活动。

请你把这次活动的内容、收获制作成手抄报,作为教师节送给老师的特殊礼物。

25.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手抄报设计报名和栏目。

(4分)

【示例】报名:

园丁颂

栏目:

课堂内外

报名:

示例:

园丁之歌

栏目:

示例:

老师的一天;校园内外;讲台风采;爱心故事等

26.为手抄报写一段“编者的话”,说明这期手抄报的主题。

(3分)

示例:

人生路上有了老师的引领与关注,我们的航标才不会偏离航向,才能走得更稳,最终走向成功。

在这里我们借这小小的天地再一次讴歌亲爱的老师。

27.你在调查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把最突出的一个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解决办法。

(3分)

示例:

问题:

语数外教师辛苦,工作量大。

解决办法:

尽量减少老师的额外负担。

四、作文(书写5分,作文55分)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

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

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