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预习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436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0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预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预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预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预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预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预习学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预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预习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预习学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预习学案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预习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

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记住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预习重点】开国大典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根据所给的知识线索,详细阅读教材内容,作出相应的标注。

时间:

地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①0

中政治协商会议内容②

国③

人开国大典④

民开国大典经过

起国内:

了历史意义

国际:

西藏和平解放和平解放: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

历史意义: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1、阅读教材第一段找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在教材上标出)

2、阅读教材第3页内容及插图,试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3、阅读教材第4页一、二段完成下列任务。

(1)利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记住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举例证明新中国成立的巨大作用。

(二)阅读教材第二目,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相关内容。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问题。

1、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_________,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首席谈判的代表是_________。

2、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3、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意义?

 

课中实施

【导入新课】

 

【交流助学】

 

【拓展深学】

阅读教材小字《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

碑文里面提到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时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系统建学】

 

【教学反思】

 

第2课最可爱的人

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预习目标】

1.知道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

2、会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认识志愿军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3、能讲述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预习重点】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及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全面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最可爱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人物:

时间(_______年至________年)

背景(原因)(在教材上标出)

目的:

_________________

2、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_________

经过:

中朝人民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到“”附近。

结果:

_________年7月,美国被迫在_____________上签字,朝中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抗美援朝相关史实。

1、阅读教材第一段,找出美国对中国人民挑衅的史实。

 

2、阅读教材第二段及毛泽东的话,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在教材上找出志愿军出兵的时间、司令员并标出。

3、结合教材内容及插图,说一说朝中军队与美军作战的概况。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简要介绍两人的英雄事迹

2、你还知道哪些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从他们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

 

课中实施

【导入新课】

 

【交流助学】

 

【拓展深学】

试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以及历史意义。

 

【系统建学】

 

【教学反思】

 

第3课土地改革

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预习目标】

1.知道: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情况。

2.记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意义。

3.认识到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在我国消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预习重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2、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全面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课前预习】

原因①

纲领性文件

改起止时间:

革经过(在教材上标出)

意义②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第一目,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开展过程。

1、阅读教材第一段归纳,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在教材上标出)

2、阅读教材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哪一年公布的?

其内容有哪些?

 

(2)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在哪一年?

土地改革完成情况怎样?

(二)阅读教材第二目,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1、收集有关土地改革的史料分析理解。

2、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记忆。

 

课中实施

【导入新课】

 

【交流助学】

 

【拓展深学】

阅读教材13页小字部分,了解西藏改革的时间及这次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

 

【系统建学】

 

【教学反思】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预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意义。

2、认识到: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预习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原因:

第目的:

一基本任务:

(在教材上划出)

五时间:

年工业:

计成就交通运输业:

(在教材上划出)

划工业基地:

意义:

名称:

颁布时间:

会议: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内容:

(在教材上划出)

性质: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第18—19页文图内容,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

1、阅读导入框及教材第一段,简述新中国成立初的经济状况。

2、阅读教材第二段,找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和基本任务。

3、阅读18-19页,试总结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二)阅读教材第20——21页文图内容,了解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依据阅读内容思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颁布的?

2、材料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

3、根据材料判断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课中实施

【导入新课】

 

【交流助学】

【拓展深学】

1、建国后,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颁布的?

2、结合教材20页插图,找一下一五计划时期的主要成就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系统建学】

 

【教学反思】

 

第5课三大改造

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预习目标】

1、知道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意义和缺点。

2、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预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时间:

年至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大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造方法:

采取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意义和不足(划出)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课文23——24页,了解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相关史实。

1、阅读23页内容归纳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2、阅读24页一二段及两幅插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23页内容回答,采用什么方式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

(2)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年,98%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阅读课文24页一、二段,了解公私合营。

1、阅读教材第一段,找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

2、 阅读教材第二段,找出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具体采用什么政策,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三)阅读教材25页,完成下列问题。

1、年,国家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2、找出三大改造完成的作用划出并记住。

3、你如何评价三大改造?

课中实施

【导入新课】

 

【交流助学】

 

【拓展深学】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图二

请回答:

⑴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⑵这两个事件后,我国农村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⑶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各写出图中人物最有可能说的一句话。

【系统建学】

 

【教学反思】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学习目标】

1、知道: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2、了解在十年建设探索中的英雄人物及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的原因

预习过程:

一:

整体感知

时间:

中共八大的召开内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划出)

意义:

表现:

失误②

标志:

调整国民经济

模范人物:

石油工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

二:

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第一目,掌握中共八大内容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所犯错误。

1.细读教材第一段,完成以下问题:

八大召开时间:

地点:

内容: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2.阅读教材第二段,归纳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中共出现的失误并试着分析

原因

影响

(二)阅读教材教材第二目,了解十年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出现的模范人物。

建设成就:

模范人物:

、、

课中实施

【导入新课】

 

【交流助学】

【拓展深学】

1、小调查:

向老人或用其他方式了解“大跃进”时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情况及其危害,想想我们今天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读表,回答问题:

年度

粮食产量

比上年减少

1959年

3400亿斤

600亿斤

1960年

2870亿斤

530亿斤

1961年

2950亿斤

 

分析:

1960年粮食减产原因是什么?

1961年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原因又是什么?

 

【系统建学】

 

【教学反思】

 

第7课时“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学习目标】

1、知道“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二月抗争、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及国民经济出现转机。

3、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的本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斗争精神以及凛然正气。

【学习重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所造成的危害、二月抗争。

【学习难点】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一:

整体感知

文时间:

年----年

化指挥部:

大开始:

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的决定

革动乱:

全国出现了的动乱局面,和遭到严重迫害

命过程二月抗争:

年2月,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

九一三事件:

年9月13日,粉碎反革命集团

结束:

年10月,粉碎反革命集团。

二:

局部揣摩:

(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文革”发动的原因: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2、根据所给教分析概括“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1﹚教材32页中间小字部分

危害一:

在政治上,

典型例子是。

﹙2﹚“文革”期间,工厂停工“闹革命”,十年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

危害二:

在经济上,。

﹙3﹚“文革”期间,学校停课“闹革命”,后来青年学生“上山下乡”(教材35页自由阅读卡内容);许多专家学者被诬蔑为“走资派”,遭到批斗迫害。

危害三:

在文化上,

(二)阅读教材32-34页归纳党和人民进行的斗争及认识。

1、抗争事件

 

2、文革的性质

3、思考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课中实施

【导入新课】

 

【交流助学】

 

【拓展深学】

阅读“四五运动”诗抄:

材料一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材料二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

是拆还是烧。

﹙1﹚材料一中的“豺狼”和“雄杰”分别指什么人?

﹙2﹚材料二中的“江”“桥”分别指什么人?

﹙3﹚“江桥”在何时被推翻?

有何重大意义?

 

【系统建学】

 

【教学反思】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预习目标:

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预习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空格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⑴文革结束后,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即“”的方针。

⑵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年底,中共中央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3内容和意义:

(阅读39页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二:

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1、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认识到和的重要性。

2、表现:

⑴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为恢复名誉。

⑵加紧

立法工作:

1982年,颁布了第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

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

⑶人民的观念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

逐渐向的道路迈进。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第一目,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

1、阅读教材第一段,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关于“两个凡是‘问题的讨论为它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阅读教材第二、三段,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1、

2、

3、

意义

(二)阅读教材第二目,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状况。

1、阅读39页最后一段,回答哪一年平反了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阅读四十页相关内容找出并记住文化大革命后颁布的五部法律及它们颁布的重要意义。

课中实施

【导入新课】

 

【交流助学】

 

【拓展深学】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提高法制观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

【系统建学】

 

【教学反思】

 

第9课 改革开放

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预习目标:

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通过观察《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预习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①农村实行以为主的责任制

对内改革农村②发展企业

1985年以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过程1992年党的后,国有企业加快了步伐。

国有企业①

改革开放内容②

③起步:

年在、珠海、汕头、设经济特区;

其中特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对外开放扩大:

开放个沿海城市;增设经济特区;设立上海开发区。

形成格局:

由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

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局部揣摩

(一)阅读教材42页及45页内容,掌握对内改革的基本史实。

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

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45页内容,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形。

 

(二)阅读教材43页内容及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简要叙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1、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格局

课中实施

【导入新课】

 

【交流助学】

 

【拓展深学】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四次变革?

每一次变革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

 

【系统建学】

 

【教学反思】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预习目标】

1、知道:

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指导地位的确立。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学习,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预习重点】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一、整体感知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的理论。

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的社会主义。

3、年,在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即以为中心,坚持,坚持。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遇到了等问题的困扰。

1992年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的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为核心第三代领导集体。

3、年,党的“十五大”江泽民作了的报告。

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以、、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局部揣摩

1、阅读48-49页根据“动脑筋”,组织学生列表、讨论回答: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时   期

作           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

改革开放初期

提出

十二大

提出

十三大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

2、课本45页“导入框”、47页插图和49页“自由阅读卡”的内容都反映了哪件大事?

重要观点是什么?

 

3、结合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理解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课中实施

【导入新课】

 

【交流助学】

 

【拓展深学】

1、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主要的贡献?

 

2、结合你对改革开放的体会,议一议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系统建学】

 

【教学反思】

 

第11课民族团结

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预习目标】

1、知道: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

【预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预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一、整体感知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是由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格局。

2、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建议。

全国已建立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3、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

(思考并在教材画出)。

各民族共同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的政策,少数民族得到迅速的发展。

如西藏、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发展。

2、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二、局部揣摩

(一)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阅读57页回答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学生阅读53页相关课文,回答:

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3观看57页58页本课插图,回答:

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4根据54页“动脑筋”,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

课中实施

【导入新课】

 

【交流助学】

【拓展深学】

1、组织学生讨论体会:

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历史传统

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经济文化

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政治利益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2、联系历史填图册几幅地图中,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克拉玛依油田、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

【系统建学】

 

【教学反思】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总第课时修订人:

郭修军

【学习目标】

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一国两制”的构想:

1、问题、问题和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

2、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的伟大构想。

3、“一国两制”的概念和意义各是什么?

(在教材中划出)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1842年签订,割香港岛给英国,1984年底,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年月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进而侵占澳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