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358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设计.docx

《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设计.docx

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毕业论文设计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

未经允许切勿外传

毕业论文:

近期我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近期来我国经济如何呢?

这是个大家都讨论的问题。

那么“经济过热”大家一定不陌生了。

经济过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超过了社会资源的承受能力而出现社会需求急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效益下降、国民经济运行难以为继的一种经济现象我国的经济过热,有什么解决方法呢,也是我要研究的话题。

前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出现新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消费物价指数逐步回升,局部地区和个别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投资热。

作为一个资源紧缺、低效率增长的国家,一旦经济增长超过8%,就会出现通货紧缩与投资过热的现象。

究竟如何认识这一经济形势,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

事实上,前一段出现的经济"过热"现象,是经济增长从低位增长格局向中位增长格局转换过程中的暂时失衡,由于主要的瓶颈因素有望在近期内缓解,新的均衡逐渐在形成中并将在近几个月内完成,出现典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中长期来看,存在从中位增长格局向低位增长格局转变的可能性。

因此,对政策目标进行新的权衡和排序,处理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还需要在短期可能的偏热和中长期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的意外紧缩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

“投资过热、银行信贷过热、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的快速增长”等等一系列过热,都足以证明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过热现象。

我觉得资产价格上涨、投资过热、经济过热,都跟流动性过剩有很大关系。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表示:

“我国流动性过剩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近期以来,资金宽松现象已有一定程度缓解,如快速上涨的 A 股市场以及即将启动的 IPO ,都可以有效地吸收国内的过剩流动性资金。

  如果信贷投放过快,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在开始可能会推动经济增长得比较快,但它所导致的结果是,引起通货膨胀、经济秩序混乱和经济结构不协调等等一系列问题。

有人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来形容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即专家提出,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是通货膨胀压力与行业紧缩压力并存。

 我并不否认这个观点,但是在他看来,紧缩可以“通过调控很好地解决”。

 

那么国家应该出台什么样的相应政策来应对目前的经济过热?

 升息是最好的答案。

近几年,谁都知道说大陆经济过热了,甚至认为已陷入泡沫经济,而国内高层和经济学界也对经济过热颇多担忧,为此政府不惜采取种种办法对经济进行打压,而首要的打压对象便是投资从2004年“整顿铁本”到2007年控制房地产投资,就可以看出来。

凭什么认为中国大陆投资过热?

主要理由是投资过高。

判断投资过高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是投资回报率的不断下降。

所以,归根结底,投资回报率才是判断宏观经济是否过热以及是否应该打压投资的关键。

那么,主流的观点又是如何衡量投资回报率下降的呢?

用的是增量资本产出比率(ICOR)这样一个指标,它衡量的是每获得一个新单位GDP需要多少新的资本投入。

如此衡量的结果其实很容易想象,它一定是一个相当糟糕的结果。

理由就是中国大陆是以约30%的投资增长来支撑不到10%的GDP增长的,因此增量资本产出比率的指标一定很差。

但这是否就一定说明投资回报率低呢?

未必!

原因在于,增量资本产出比率并不是一个直接衡量投资回报的指标,而是一种间接的算法,中间有许多信息失真的地方。

从长期看这个指标也许非常接近于投资回报率,但它却不是在每一个时期都丝丝合缝。

因此更好的办法是直接计算投资回报率,观察其变化态势。

近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采用直接的算法,即用大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净资产和利润进行比较,计算净资产回报率,结果发现,从1999年以来,大陆的投资回报率处于不断攀升状态,从2007年的6%左右一直上升到了18%以上,正处于空前高涨的水平,也是全球各主要国家最高的投资回报水平。

即使考虑到可能存在着高估等因素,大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真实投资回报率肯定也在8-12%的水平。

显然,这样的水平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全球发达市场都是望尘莫及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根本不像主流观点所认为的那样,糟得很、每况愈下,而是好得很,节节攀升;也意味着当前低通货膨胀率高投资率拉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是有坚实支撑,是可持续的,根本不需要进行大力的行政调控;这当然也意味着正处于“超级流动性”的全球资本仍将继续源源不断地向中国集聚,以寻求高投资回报率。

为什么中国投资回报率会如此高昂?

如此高的投资回报率可信吗?

可信。

一个重要的凭据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提高很快,过去几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是30%-40%,其增长速度甚至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还要快。

这说明投资回报高是因为生产效率提高快。

投资回报高的另外一个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大陆劳工的工资收益增长缓慢,因此资本得以更多地分利。

说白了,就是资本在大陆很容易获取生产剩余。

宋国青教授认为,在过去这些年中,大陆劳工在“干中学”的过程中人力资本水平上升很快,劳动效率提高很快,但工资却没有相应的上升,因此其创造的剩余大都被资本当做利润索取走了,这正是大陆投资回报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个秘密。

显然,投资回报率的这一最新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其政策含意和理财含意不同寻常。

第一,从政府的角度看,给定当前的投资回报率,行政打压实际上并没有充足的理由,特别是不能以继续打压投资来紧缩总需求。

政府如果一定要紧缩总需求,那也只能选择紧缩外需,比如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减少贸易顺差。

理由很简单,外贸挣到的钱再去买美国国债,考虑到其中的利率成本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损失,其投资收益近乎为零,哪里比得上国内投资的高收益。

因此,外贸顺差越大,中国的国民福利损失其实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一定要压缩总需求,该压的也是外需,而不是投资,甚至外需下来了还要加大投资力度才对。

这才是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效率和国民福利的改善。

第二,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过去几年,大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不断上升,但大陆股市的泡沫却不断被挤兑,如果考虑到大陆股市占经济的比重远远小于美国,那么大陆股市恐怕是全世界最值得投资的市场,2006年以来的高涨不仅是有理由的,而且还将继续。

第三,从居民的角度看,大陆居民存款的真实回报在当前通货膨胀下,其收益几乎为零,因此调整居民资产结构就是合理的选择,存款的乾坤大挪移迟早会发生,更多的居民资产还将进一步流向房市和股市等高回报的资产市场,这同时也意味着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不可能停止

最近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消费物价指数大幅回升,生产资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区和个别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投资热.笔者认为,当前出现的经济"过热"现象只是经济增长从低位均衡向中位均衡转换过程中的暂时失衡.由于主要的瓶颈因素有可能在近期内缓解,新的均衡已经在形成中并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因此,出现真正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现实可能性并不大.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存在重大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不确定性冲击的现实可能和外部预期,客观上存在从中位均衡向低位均衡复归的可能性.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是过热与与否的判断和应对,而是对政策目标进行新的权衡和排序,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物价水平的重要性之间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在短期可能偏热和中长期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的意外紧缩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

中国经济在2003年的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了24%,2004年一季度更是到了43%。

另外,广义货币从1998年开始也一直在增长,每年的速度都在两个百分点左右,2008年中国的全部投资占GDP的42%,去年已经到了46%左右,而美国一般是10%,印度的GDP增长和中国差不多,但其中投资只占了24%。

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比较差,这就造成一个现象,中国的GDP增长一超过8%,经济很快就出现过热。

在分析整理了大量的数据后,我们认为从06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

1—6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9.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前6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15万亿元,占全年贷款增长目标的86%;外贸顺差持续增长,1~6月累计达6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8亿美元,五六月份就分别实现顺差130亿美元和145亿美元。

而且当前投资过快不仅表现在制造业方面,房地产业也有同样的情形。

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22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7.8%,空置商品住宅6728万平方米,增长15.9%。

虽然供给增加,但是房地产的价格仍然在上涨,1~5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9%,商品住宅的销售价格则上涨11.3%。

我认为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的根本问题是推进改革,目前的重点是银行系统的改革。

怎么看待过热呢?

其实质就是要看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不是平衡,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速度与过热和过冷挂钩。

从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

现在存在的只是结构性的供应不足,比如说猪肉,并没有出现全面的供应紧张,即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的局面。

针对猪肉降到哪个价格才能实现不高于3%通货膨胀目标的问题,毕井泉说: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推动了整个市场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过热与消费水平是有关系的。

经济过热了,我去那都会看到物价上涨之类的。

这几个月里,我每次去吃饭,买东西,都自然看到价钱牌价钱上涨的变化。

针对猪肉降到哪个价格才能实现不高于3%通货膨胀目标的问题,毕井泉说: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推动了整个市场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巴黎百富勤公司经济学家秦红雨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肉价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肉类在整个CPI中占6%的比重,而猪肉是肉类中最大项的消费,猪肉涨价,会引起其他肉、其他商品也跟着涨,有扩散效应。

另外还有传导效应,下游比如食品加工行业也会跟着涨。

肉价已经连续三周环比下跌,其实是因为中央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

下一阶段猪肉肉价主要在于猪肉的供给,如果供给上来,只要蓝耳病不扩散,猪肉价格应该会持稳。

压力表现在,一方面,工资上涨得快,企业成本上升,传导到企业的产品使价格上升。

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源品价格还是歪曲的,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不利于节能环保,这类价格会有逐渐回归的过程。

同时,上游产品的传导其实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现在只看到比如方便面涨价、还有很多餐饮业等也在涨价。

这些因素,再加上货币供给速度也很快,通胀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尽管国家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的效果正逐步显现,但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部分高耗能行业增长依然偏快。

该如何面对它呢?

 节能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昨日在三季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最后两个月,国家将把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作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重要环节。

 从生产看,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回落。

1至9月,粗钢、水泥、电石、铁合金产量增幅同比分别回落0.8个、5.7个、8.4个和5.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3个、1个、3个和7.9个百分点。

焦炭、平板玻璃产量增幅同比虽有提高,但比上半年分别回落1.6个和3.3个百分点。

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来,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增长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能源、原材料供应和交通运输进一步紧张,消费物价水平较大幅度回升。

进入2009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

据有关机构初步测算,2010年第一季度GDP为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8%。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速度为20.7%,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为19.1%,狭义货币M1增长率为20.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9亿元,增长43.0%。

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47.8%、53.2%和52.3%。

生产资料销售在连续两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2004年第一季度上涨23.8%。

300种监测的生产资料中,热销的增加到112个,而滞销的减少为1个。

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升14.8%,其中,钢材固定资产投资在2007年增长速度接近100%的基础上,2010年第一季度增长107%,钢材价格上涨了42.3%。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4%。

工业品出厂价同比上涨3.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5%。

现有的一些政策我认为,国家发改委对于钢铁等一些行业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查,并派出督查组进行检查,凡是没经批准的项目就要停下来,其中土地要保证农用地不被转为其他用地,而且地方政府要保证地方用地不被转为其他用地。

这是一种微观干预的措施。

在我看来,这种措施的效果不一定很好,成本却是很高的,例如:

东西部地区的土地使用效率差别很大,一刀切的办法很难奏效。

我认为政策的出台还需要更加科学和谨慎。

我国当前的经济过热问题和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可以说是国内经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我国在04年推出过宏观调控的措施,对当时投资过热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今年上半年政府又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制定了相应的调控政策。

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存在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不确定性,当前以及今后几年,宏观经济形势不仅受国内的投资、消费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启动等内部经济因素,以及进出口、外商投资及其他国际因素影响,而且一些目前还没有纳入我国政策视野和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不确定事件及其进展也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目前,关于宏观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抬头的预期,大部分是建立在对历史趋势认识和展望基础上的适应性预期。

从未来发展因素对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影响角度来看,单有适应性预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理性预期。

宏观经济形势不仅要受适应性预期的影响,而且要受"理性"预期的影响。

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演化可能取决于历史轨迹的推动和未来趋势的引导两个方面因素的对比。

因此,至少在2004年-2008年的时间区间内,把一些目前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纳入分析,加强对未来不确定性事件及其影响的理性预期是十分必要的。

在此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决策需要权衡和选择的,不仅包括对政策目标进行新的权衡和排序,而且还需在短期可能的暂时偏热和中长期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的紧缩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

问题是在未来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前瞻性地考虑当前需要有什么样的增长格局。

或许,在可以承受的情况下,目前出现的短期失衡甚至过热,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为将来的减速或滑坡提前进行储备和应对的客观需要。

什么导致过热呢?

与我们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呢?

(一)国内贫困之区这几年改善得快,农民收入的增长,我觉得也是经济过热的一个方面。

二十多年前,广东不少地区的增长年率达百分之五十。

没有人说过热,但今天这些地区有些不同了。

(二)好几年前,我认为北京不大手把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农地改为工业用地,是劣着,因为二者的回报率相差太远。

今天我不再这样看。

长三角与珠三角有足够土地容纳得起地球上的所有工厂,如果无限量地转作工业用途,中国的落后之区不容易发展起来。

困难是怎样衡量不同地区的土地使用的约束。

(三)而政府是大公司,看地价与回报率的差距,凡事靠市场,中国的落后之区不会有抬头的日子。

政府(公司)策划是需要的,不容易,可铸成大错。

可幸今天见到的内陆及农村发展,势头很不错。

(四)住宅用地,大城市受到约束,跟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工业用地受到约束有类同的需要,可惜这方面的处理北京不见得高明。

要让多少农地转作住宅用地是头痛话题,即是问要让多少人口转到大都市去。

这我不知道。

(五)要鼓励贫困之区的发展,不让大城市的楼价上升是劣着。

大城市的楼价愈高,贫困之区愈有可为也。

要让楼价上升,问题是住宅楼宇,市场好些时炒上炒落,加上地产商喜欢造势,兴风作浪。

我不认为今天国内的楼价过高,或炒风盛行。

有炒的,但如果看我认为比较可靠的二手楼价的变动,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头。

一个国家的发展要从整体看。

好比一家商业机构,公司也,其发展也要从整体看。

一家公司有多个部门,大学的经济理论说,不同部门的投资要有相同的回报率才合乎原则。

问题是公司的存在起于市场有交易费用,而又因为这些费用的存在,拉平不同部门的回报率,公司可能倒闭。

看一个经济的整体比看一家公司困难十倍,而看中国那么大而又复杂的经济,难上加难

很多现象说明了投资,信贷增长过快,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当前投资信贷增长过快,也有其正常合理因素。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早期,即使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的空间还都非常大,因此,高投资回报率的机会很多。

而且,从日本、韩国、我国台湾、新加坡等东亚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均收入增长很快,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倾向都会很高。

在既有投资机会又有充足资金的状况下,投资增长自然比较快。

这是我国缩小和发达国家产业、技术、收入水平差距的一个重要机制。

在经济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房地产的需求增加,因此,较快的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然而,产能过剩凸显的情况下,投资领域过度集中,也反映了现存体制和政策中的一些问题。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认为我国目前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银行业过于集中。

其次,地方政府出于政绩或财政收入的考虑,鼓励投资。

对每个地方政府来说,这些投资都直接或间接是有利的,但对整个国民经济来说,有很多就会是重复投资、过度投资。

再次,房地产市场存在投机性需求。

我国是全世界对外国人进入本国房地产市场最开放的发展中国家。

外国人的购房投资成为资本账户尚未开放情况下的一个漏洞。

要解决上述问题,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有必要采取一些短期的措施,长短结合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在面对产能过剩的情况,我们必须采用长短结合的措施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长短结合的措施包括:

一是控制投资和信贷增长过快;二是降低银行贷款过度集中于大企业和少数行业;三是减少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四是改革在“双缺口”条件下形成的外资、外贸政策;五是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

第一,按市场一般规律,控制投资增长过快的常规方法是提高利率,增加投资的成本,但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提高储蓄利率会降低消费需求,使产能过剩的情形更难摆脱。

若只提高贷款利率而不提高储蓄利率就会扩大利差,使银行有更大的增加贷款的冲动。

第二,产能过剩,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外贸出口和贸易顺差会增加,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上升。

但是升值固然可以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使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升值压力;可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将使产能过剩的情形更趋严重。

如何在生产、金融、外贸都处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利用这个有利时机,解决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呢?

第一,在控制投资和信贷增长过快上,央行采取发行定向票据和提高准备金率以减少银行过度充足的流动性,同时,运用窗口指导,加强银行在贷款时对贷款企业的行业准入和贷款条件的审查和要求,这些措施可视情况再加强。

第二,降低银行贷款过度集中于大企业和少数行业。

短期内应该要求商业银行遵照有关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的支持力度。

从长期来讲,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

第三,减少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短期来看需要管住“土根”,控制土地开发的总量;加强“招拍挂”的政策,增加土地供给的透明度,并使地价向市场价格回归。

从长期来看,必要的措施是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降低地方政府为税收而过度刺激投资的积极性;禁止地方政府用税收减免等方式创造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用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的政策吸引外资;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消除GDP崇拜。

第四,改革在“双缺口”条件下形成的外资、外贸政策。

建议“两税合一”取消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降低甚至取消出口退税率,将来有必要的时候再考虑恢复。

第五,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除了“国八条”“国六条”和“十五条”提出的措施,和8月1日开始实施的房地产转手交易时的资本获益税外,还可以考虑征收物业税。

过热经济”的形成是积极的,是完善与考验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很好环境。

我认为“过热经济”目前正在呈现如下几个趋势:

1,“过热经济”是一种需求扩大的增长期。

由于有了更多企业的介入,所以市场培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并且由于竞争的激烈促使市场进一步细分,所以市场扩容速度很快。

看看近几年整个家电及IT领域的蓬勃发展就可见一斑。

所以此时对企业而言,进入参战远比隔岸观战有利;

2,“过热经济”是决策失误的高发期。

中国古语曰:

乱世造枭雄。

对于行业经济过热的情况,虽能够保持较为清醒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此时对企业而言,谁较少失误谁就会比对手多一些比较优势。

3,“过热经济”时利润趋平的调整期。

竞争的一个结果就是整个行业的利润将会呈现向平均利润调整的趋势,所以想在一个行业中保持长期的高毛利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战略。

因此整个时期是对企业系统成本控制能力的一种考验,所以此时对企业而言,谁能够控制成本谁就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4,“过热经济”是核心能力的考验期。

其实目前在全球来看,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识。

所以“过热经济”在一些行业来看是比较明显的,但从趋势上来看必将涉及到每个行业。

所以此时对企业而言,谁能够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谁就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所以认识“过热经济”现象的过程就是更好领悟市场经济实质的过程。

目前央行已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方法来控制货币的供应。

央行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先通过小步微调的货币政策,来观察调控效果,一旦效果不明显还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中国人民银行17日傍晚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是中国央行自2006年8月19日以来,首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到现在总共有6次利率调整。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央行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投资、信贷过快增长以及经济过热苗头发出的一个预警,未来如果投资和信贷继续快速扩张,将有进一步紧缩性调控政策出台。

抑制“三過”

据中新社报道,央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厘,由现行的2.52厘提高到2.79厘;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厘,由现行的6.12厘提高到6.39厘;其它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央行指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利于经济平衡增长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过去的八个月中,中国已五次选择使用上调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抑制经济过热。

但“马力”十足的中国经济列车并未在这种温和的货币调控工具下彻底放慢脚步,中国经济官员其实亦极为清楚,防止投资、信贷、顺差“三过”蔓延仍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1.加息着眼四个有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这次加息是在市场预期之内的,上周证券市场调整、债券市场利率提高以及央行票据收益率上涨,都为这次加息做了准备。

他认为,此次加息带有一定的预警性质,加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贷款及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

此外,由于投资收益率相对于投资成本比较高,所以中国投资过热的现象一直无法抑制,故加息对于提高投资成本抑制投资过热会有一定的作用。

有关专家指出,加息一定程度会令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升值继续加快。

这是因为调高存贷款利率会减少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利差,吸引热钱更快流入。

不过,由于政府正在计划通过设立外汇投资公司来消化多余外汇储备,可能会减小加息对于汇率的冲击。

2.过热经济有望降温

至于未来央行的调控,巴曙松认为,央行继续加息的空间已经不大。

从全球环境看,经济龙头美国目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