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322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尊敬的胡主席及各位领导

  您们对衡阳的发展一直非常关心,这次又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前来视察指导,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在此,我代表中共衡阳市委、市政府和710万衡阳人民,对胡主席及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和防灾救灾,一手抓经济建设,取得了抗击非典和发展经济的双胜利。

全市经济建设正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年初预期。

1至7月份,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73亿元,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增长18%。

其他各项工作都有新的发展,来势较好。

  下面,我侧重就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衡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1*年到201*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分别达到22%、15%和29%,大大快于国有经济增长速度。

今年17月,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良好,产销两旺,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289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工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113%,全市民营规模企业达278个,新增71个,合同利用省外资金1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4亿元,利用境外资金3200万美元,实际到位2426万美元,新增招商引资项目76个,其中独资项目23个,合资项目51个,兼并项目2个。

出口创汇实现21亿元,增长22%。

二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1*年,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5万户,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59亿元,增长29%,占全市GDP的49%。

民营企业对一、二、三产业的贡献度分别为34%、56%和76%。

实现工商税收2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38%。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效益最好的新的增长点。

三是民营经济工业化趋势明显。

201*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35015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85%。

完成总产值23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值的56%,完成增加值66亿元,增长14%,占工业增加值的53%。

201*年全市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207家,在201*年基础上增加了37家。

今年将新增规模民营企业90家以上。

工业园区建设也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各类工业园区22个,入园工业企业362个,去年园区工业产值29亿元,完成利税9180万元。

四是民营企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企校所联姻,科技创新能力日渐提高,规模不断壮大,迅速崛起了一批高成长性企业。

在全市现有32家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21家是民营企业。

去年,全市民营企业开发新产品860个,获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110余项,获科博会金奖12个、银奖13个,中大高科、超牌化工、大地科研所等一批民营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大幅提高。

五是块状聚集发展明显。

我市各地的民营经济呈现出“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的块状经济特色,形成了“一镇一品”的区域性格局。

如祁东的黄土铺镇的薯粉加工、衡阳宗库的家具加工、衡南硫市镇的小农机加工、衡山长江乡的竹木制品加工等,都是几十、上百家私营业主共同生产,优势明显。

总之,我市民营经济正在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近几年来,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把民营经济当作区域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

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上,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重中之重。

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组织2批共130余人赴国内民营经济较发达的浙江、上海、山东、广东等地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坚定了信心,达成了共识,全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

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后,我市于今年6月13日至15日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全体市委常委、副市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主管乡镇民营经济工作副县市区长,县市区乡镇企业局长,市直47个部门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十分务实,用二天半时间参观了全市各县市区29家民营新扩改企业,半天时间讨论各县市区书记发言,半天大会报告,市长贺仁雨,主管副书记谢青生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传达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总结了前段工作,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要求,全面部署了工作。

确立以项目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典型示范触动大,实事求是效果好。

会议确定了“发展县域经济主体是民营”、“建设小康衡阳民营是主力”的思想,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制定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些好的政策措施。

如9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今年又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若干规定》,调剂了3000余万元,对首批17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重点扶持。

市人大作出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议》。

为贯彻落实省委7号文件精神,我们正加紧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拟在土地供应、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税费减免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优惠政策,促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黄花集团是全国首批151家重点龙头企业,去年进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市里决定以最优惠的价格为其提供150亩土地,并从农业发展基金中调剂部分资金用于该公司技术改造贴息和种苗基地建设。

今年7月份,黄花集团投资4亿元的速冻保鲜黄花菜和冻干黄花菜深加工生产线正式竣工投产,预计明年创产值将突破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黄花菜加工基地。

  (三)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市委市政府为实现三年国企改革目标,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措施,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兼并、合资、购买国有及集体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盘活国有及集体企业存量资产,开发新产品,扩大规模,加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崇业集团兼并处于停产状态的国企衡阳互感器厂,组成了崇业互感器有限公司,安置了220名职工。

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吸纳较多原国有企业职工,这些人员迅速成为企业的管理和生产骨干。

频临倒闭的集体企业市消防安全器材厂被买断后改组为民营企业,产值由上年160多万元增加到201*年的1200万元,税收由过去不到20万元增加到近200万元,职工平均收入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四)引导民营经济向园区集聚发展。

全市现有省级民营工业园区2个,市级15个。

部分工业园初步成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目前,全市各类园区集中了300多家民营企业,园区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耒阳东江工业园今年引进湘安公司,到位资金3000万元,总投入预计1亿元,10月份可投产,年生产能力达4亿元。

西渡工业园、洪丰工业园、松柏工业园等都有一批新项目入园。

市政府在市区规划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沙州加工制造工业园、大浦化工工业园,拟成立专门班子来抓,现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五)切实维护民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

近几年,各级都在努力营造对民营企业主高看一等、厚爱一层的氛围,高规格的经济工作会议安排民营企业家参加,部分民营企业家还被聘为县乡镇政府经济顾问,参与重大经济决策。

全市有177名民营企业家当选为国、省、市、县四级人大代表或省、市、县政协委员,占企业家总数的70.7%,其中国代表2人,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3人。

为提高企业家素质,每年都选送一批企业家赴中央党校和省委学习深造。

特邀魏杰、樊钢、王东京、陈晓红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先后来衡为企业家讲学,企业家的政治思想、政策法规、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等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

  (六)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市、县两级政府普遍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和财务核算中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取消审批项目1446项,将服务环境列入政府对部门工作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

设立了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服务中心,开设了投诉专线和专门信箱,2年来共受理案件283起,查处案件162起,38名当事人和领导干部受到查处,民营企业普遍认为近一、二年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大的改善。

百信集团、博印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外地企业相继落户衡阳,台商朱克伟、永州人士欧阳斌来衡创办衡阳投资2亿元建设5万平方米的现代商业中心晶珠置业有限公司,已到位资金1亿元。

一批迁出衡阳的企业如衡东30多户鞋业批发商又相继回家乡创业。

  二、当前我市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民营经济虽然进步较大、发展较快,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念相对滞后。

就是思想不够解放,认识深度不够,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缺乏真正的理解,有的领导干部对民营经济发展往往是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个别职能部门抱着旧的框框不放,居高临下,给民营经济的发展设置障碍;一些民营企业主小富即安,不求进取,谨小慎微,不敢冒尖等等。

  第二,政策落实不到位。

各级虽然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落实得不够好,民营企业还没有完全享受到与其它经济成份同等的国民待遇,民营企业的准入条件比较苛刻,一些领域仍然禁止民营企业和民资进入,不少重点项目招投标不是依据资质而是看“身份”把民营企业拒之门外。

一些特殊商品民营企业没有出口配额,民营企业中的员工子女入托就学需缴纳额外费用,民营企业财产和其他权益不能得到同等的保护。

  第三,融资渠道不畅。

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自身积累不够,实力不强,扩大再生产的愿望难以实现。

民间资本进入工业企业的兴趣不高,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掌控较严、手续较繁、额度较小、成本较高,许多企业望尘莫及,信誉贷款、担保贷款、流动资产抵押贷款等业务没有很好开展起来,企业融资普遍困难,造成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如期上马,一些好的产品不能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四,人才资源缺乏。

由于政策上、机制上、待遇上的一些原因,一方面是市场上的人才找不到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找不到实用的人才。

由于人才奇缺,许多民营企业家已感到力不从心。

据统计,我市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只占从业人员的2%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环境有待改善。

一些职能部门受利益驱动,不按政策办事,“四乱”现象和索拿卡要行为时有发生,抬高了企业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成本。

  三、下阶段发展民营经济的几点设想

  下阶段,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四句话,即明确方向,加强引导,降低门槛,强化服务。

  所谓“明确方向”,就是对民营经济坚持放手发展的方针,不限发展机制、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

大力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民营优势制造企业和民营服务企业,大幅度提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是县市区要让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主体、财政收入支柱。

  所谓“注重引导”,就是要引导民营经济与国有企业改制相结合,实行体制创新,走改革兴业的路子;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办工厂、办实体,走以工兴业的路子;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提升产业,走科技兴业的路子。

  所谓“降低门槛”,就是坚持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凡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民营企业都可以经营。

从政策上进一步确定和维护民营经济的平等地位降低民营企业的注册条件,减少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

  所谓“强化服务”,就是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要多理解、多帮助、多服务。

  具体来讲,我们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发展衡阳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希望在招商引资,出路在民营经济。

因此,我们将不断深化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寻找民营经济的差距和潜力,不断加大民营经济宣传力度,真正把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大事来抓。

我们将进一步按照“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的要求,积极探索,思新求变,敢想、敢试、敢干,在实践中趟路子,在创新中找办法。

尤其要在放宽准入条件、提供土地优惠、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政府服务、优化经济环境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责成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制订具体措施,作出相应承诺,切实搞好服务,形成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合力。

  

(二)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

我们感到,发展民营经济关键要搞好区域化布局,建设好工业园区这个载体,发挥民营经济集聚效应。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抓好现有工业园区建设,尽快启动城区三个工业园区建设,搞好科学规划和定位,组建专门班子,制定优惠政策,加快招商引资,抓好重点项目,促使其尽快成型。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各县市区重点建设好一个规划科学、设施配套、政策优惠、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工业园区。

  (三)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

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市的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形成一批能够起支柱作用的年销售收入510亿元的骨干企业。

我们坚持主攻工业的思路不动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加快我市有一定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电器业、新型材料业和精细化工业等四大产业的改造提升步伐。

围绕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我们打算积极推进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能力。

对今年已确定重点扶持的17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是督促资金的到位和加快项目的实施,实行跟踪考核,力求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含量。

大力推进人才战略,通过送出去培训,请进来讲学、上市场招聘、在当地办班、上岗前培训等内引外联的途径,着力建设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和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的经营者队伍。

要加快改制步伐,全面完成乡村集体企业的产权置换,引导、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双赢”。

我们将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从创业期的经验式管理、家长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鼓励民营企业从技术模仿向创造核心技术、实施名牌战略转变,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五)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

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都要将民营经济列入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调度和考评,定期研究民营经济工作,完善领导干部挂点帮扶骨干民营企业等行之有效的制度。

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财务核算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建设,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工业园区推行“多家费、一家收、分户拨”的办法,尽量降低企业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成本;要加大整治力度,遏制“四乱”行为,净化企业周边环境,严厉查处违纪违规个案,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建一个好平台,促进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扩展阅读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民营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

建市以来,晋城市的民营经济总量曾创造了连续十五年不低于全省前三位的辉煌历史。

“九五”期间,我市民营企业进行了以“关小改中建大”为主题的全面调整,发展速度放缓。

进入“十五”之后,随着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我市民营经济步入了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现就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企业构成

  201*年,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44888个。

按性质分集体企业1100个,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982个,私营企业6813个,港、澳、台资企业8个,其它企业35985个;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724个,工业企业5106个,建筑业957个,交通运输业14704个,批发零售业13099个,住宿餐饮业5733个,社会服务业3131个,其它1434个。

按规模分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企业44418个,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355个,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72个,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24个,亿元以上企业19个,规模最大的企业是福盛钢铁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达到14亿元。

  

(二)产业构成

  按三次产业分,一产企业724个,占企业总数的6%;从业人员924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增加值41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7%。

  二产企业6063个,占企业总数的15%,从业人员222362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58%;增加值95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70.2%。

  三产企业38101个,占企业总数的888%;从业人员146359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7%;增加值386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212%。

  在二产企业中,煤炭、冶炼、铸造三大行业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2%。

其中煤炭企业380个,年产原煤1748万吨,实现增加值23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7%;冶炼企业50个,年产生铁169万吨,实现增加值1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5%;铸造企业210个,年产各类管件87万吨,实现增加值1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5%。

  农副产品加工业951个,主要产品有各类果品饮料、小杂粮、方便食品、食用植物油、醋等。

实现增加值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建材企业820个,主要产品有墙地砖、塑料管材、铝合金材料、水泥及预制件等。

实现增加值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7%。

  (三)人员构成

  全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38万人,占农村劳力总数的

  49%;在现有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1655人,占3%;高中(包括中专)文化程度24万人,占6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万人,占39%。

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379名,占0.4%;中级职称人员4182名,占1%,初级职称人员9459名,占5%。

  (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01*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到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9%;

  二产增加值完成924亿元,同比增长24%,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5%;

  农民人均从民营企业中直接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为1958元,比上年净增313元,占到全市农民人均新增部分的90%。

  建市以来,民营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累计用于以工补农资金8亿元,用于小城镇建设资金2亿元,用于农村教育事业资金45亿元,用于农村文化卫生事及公益事业建设资金22亿元。

  二、主要工作及特点

  

(一)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发展速度逐年攀升。

“九五”期间,我市民营企业发展速度逐年下滑,到201*年增幅跌破两位数,仅有1%。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了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

201*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的意见》,201*年,贯彻晋发[201*]15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由夏市长任组长的发展县域经济领导组和由郭市长任组长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导组。

六个县(市、区)也分别成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

如高平市拿出300万元建立了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资金;阳城县从企业纳税县级留成部分中拿出20%,对上交税金1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进行了返还奖励;城区政府每年都要大张旗鼓地对发展民营经济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等。

各级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转变作风,强化服务,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全市民营经济在宽松的环境中发展速度逐年加快,201*年,民营经济增幅达到295%,比201*年快了185个百分点,超过了全省平均增幅两个百分点。

  

(二)扎实推进结构调整,非煤产业长足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和市委、市政府构筑晋城经济“四梁八柱”的总体思路,我市民营经济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的调产方针,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传统产业在整治改造中稳步提升。

煤炭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其集中度、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冶铸企业在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的同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累计建成200立方以上高炉16座,在建的3座;建成生产能力万吨以上的铸造企业39家。

特别是在煤炭行业整

  治、小高炉大面积关停的情况下,为保持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各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商业餐饮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煤化工、新材料、医药、电子、旅游、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

201*年,非煤产业增幅达到40%以上,在全市民营经济中的比重达到近60%。

  (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近年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去年,在省、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精神的推动下,我市民营经济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年来,市政府及主管部门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沪洽会、港洽会、晋城海外人才洽谈会、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贸洽谈暨农产品加工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

各县(市、区)和企业也根据自身实际,主动出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和项目对接。

全年,民营企业共签定引资合同38项,引资额78亿元,签定引资协议、议向12项,引资额24亿。

在所有引资合同协议中,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8项,其中亿元以上的引资项目19项,目前,高平市与南京雨润集团合作建设的200万头生猪屠宰及加工项目等10个项目落地建设。

在引进项目、引进资金的同时,先后引进中高级技术人才300名,6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201*年,出口交货值达到76亿元,同比增长15%。

  (四)全力实施“526”工程,规模企业迅速崛起。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强企业的带动辐射力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各大行业中精心筛选出85个成长性较强、发展前景广阔的重点企业和项目,编制了“526”工程建设规划,其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市建成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5个,5-10亿元的企业20个,1-5亿元企业60个。

围绕这一规划,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度的监督管理,积极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服务。

在建企业努力克服困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保证了“526”工程的顺利实施。

去年,85个企业共完成投资25亿元,三甲焦化一期年产30万吨白煤焦、丹阳橡胶万套波动式气床扩建、陵川县新建的年产200万吨水泥熟料及余热发电项目一期工程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

年营业收入千万元以上企业达到115家,比201*年增加60家。

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9家,比201*年增加14家。

  (五)积极建设服务体系,服务手段日益完善。

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的要求,在省中小企业局的指导下,各级主管部门把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市局重点抓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项目库、人才库、信息网络、行业协会和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高平成立了创业服务中心,阳城县成立楷桦陶资协会,沁水县组建了中小企业法律援助工

  作站,泽州成立了中小企业协会,陵川成立了民营经济联合会。

截止201*年底,市县两级主管部门共铺开创业辅导、信息网络、职工培训、行业协会、诚信建设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1项,总投资1272万元,已完成投资383万元。

  (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区域特色初步显现。

近年来,各县(市、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广泛挖掘发展潜力,积极培育区域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平市立足建设全国百强县(市),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去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推广了该市的经验。

泽州县按照稳定地下、发展地上的指导方针,全力以赴抓调产取得明显成效;阳城县在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发展陶瓷产业上迈出较大步伐;城区实施“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发展战略,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长足发展;沁水县坚持“民营立县、科技兴县、开放活县”三策并举,靠资源优势促发展,经济总量快速扩张;陵川县强抓“两区”开发机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等项目开发上取得较大突破;开发区立足招大商、引大资,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存在问题

  我市民营经济总体发展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