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应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2624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应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应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应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应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应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应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应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应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应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应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

射洪中学高2016级高三上期入学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命题人:

余后志张本建审题人:

胡和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

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

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是

A.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B.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C.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D.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

2.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

这表明了当时

A.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B.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

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D.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3.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4.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

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

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

谱学盛行反映了

A.士族用谱学挽救衰亡的命运B.辅助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

C.士族有强大的社会政治影响D.宗法关系是划分权力的依据

5.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君主专制制度自身也会发育成长出某种调节机制、某种“解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弥补君主在能力上的不足。

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史实是

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B.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

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6.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有关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记载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赵匡胤劝守信等部将“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

B.宴会次日,赵匡胤等部将“皆称疾,请解军权。

上许之”

C.几个朝中大将唯命交权主要迫于赵匡胤已牢控中央禁军

D.赵匡胤使用和平手段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

7.《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

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

然能治国,不能服人。

法度虽严,非议四起”。

“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

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

C.阁臣弄权不合制章D.世俗日下嫉贤妒能

8.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物的机构。

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

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来源于皇帝私产,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

材料表明

A.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B.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

C.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D.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

9.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

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A.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

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

10.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述“农家之言”。

以下对题干材料的相关理解和认识明显有误的是

A.可以折射出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

B.可看出此时期实现了农业耕作技术的划时代革新

C.体现出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D.可以看出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农业科学发展

1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土绅经济。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贵族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12.下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

这可以佐证唐代

地区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代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唐代

32

11

32

24

5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B.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13.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B.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14.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

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

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

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

A.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B.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

C.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D.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15.图6和图7是龚启圣和马驰骋对山东107县在144-1911年间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的统计。

据此可知儒家文化

(注:

颜色越深,数量越多)

A.兼有墨家行侠仗义和锄强扶弱之风B.对山东的影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深

C.在清代民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D.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16.南宋孝宗年间,左相陈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直言其“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

”此举

A.意在规劝孝宗皇帝遵守法律B.履行了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体现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D.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

17.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诠释与流布的两种主要方式。

义理之学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

考据之学是对传世古文献的整理、考订与研究。

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盛极一时,嘉庆道光之际,义理之学崛起。

影响这一学风变化的是

A.清朝思想控制逐渐放松B.清朝社会危机日趋严峻

C.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

18.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

表格数据突出反映了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A.中央集权统治加强B.儒家重人伦轻自然

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19.北宋时期,张择端措画《清明上河图》、瓦含出现、柳水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

A.城市经济繁荣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文化的平民化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0.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

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

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

据此可知

A.明清小说传播途径多样化B.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数量增加

C.明清时期印刷手段多样化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21.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折射出

时期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前半期18世纪

17世纪后半期

18世纪前半期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

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

公石)

75.11

46.44

31.07

31.78

27.37

15.92

12.32

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B.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发展

C.“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22.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2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近人治史,颇推洪、杨。

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锋,此固然矣。

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

建设何在?

”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现解是

A.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B.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C.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D.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24.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

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

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

与传统的“重陆轻海”思想相比,“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出现

A.有利于实现自强和求富B.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

C.表明近代海权意识增强D.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

25.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

“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从中可知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D.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26.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

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

B.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

C.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

D.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27.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

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不谓近日衅起,团教不和,变生仓猝,竟致震惊九庙……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

频年所全力经营者,毁于一旦。

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

惩前毖后,能不寒心。

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8.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

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B.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

C.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D.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