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237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docx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docx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1

广西桂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用时10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不用交,自己保管好以备讲评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回答1-2题:

 

1.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②最有可能的国家是:

A.澳大利亚    B.巴西    C.德国    D.美国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3-4题。

 

3.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5.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A.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

C.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

右图是某校高一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6~8题。

 

6.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7.④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模式B.传统模式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

8.下列四幅人口金字塔图中,与①国目前人口状况最接近:

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回答9~11题。

 

9.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0.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1.2011年9月4日,从由西安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四位旅客的谈话中,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

“我此次是去上海旅游观光”B.乙说:

“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

“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D.丁说:

“我是去上海采购”

12.“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

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

据此回答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国家

指数

国家

指数

巴基斯坦

4.9

肯尼亚

1.1

尼泊尔

4.0

哥伦比亚

1.0

韩国

3.3

菲律宾

0.9

泰国

1.4

委内瑞拉

0.9

 

A.“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

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

13.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C.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D.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

生育率指一定年龄内平均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孩子数。

图2是我国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隔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

完成14~15题。

 

14.该图可说明的是

A.我国人口增长率有加快的趋势

B.我国人口总量有减少的趋势

C.我国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趋势

D.我国人口生育率的省际差异有增大的趋势

15.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

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读右图“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

元/米2),完成16-17题。

16.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公路干线交会处,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17.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18.右图中A、B、C代表三个城市,R1、R2和R3分别代表其服务范围,

R1<R2<R3,据图回答问题。

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规律的是:

A.A——小学 B——中学 C——大学

B.A——小学B——大学C——中学

C.A——中学B——大学C——小学

D.A——大学B——小学C——中学

19.早点铺与宾馆比较:

A.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少B.宾馆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多

C.宾馆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少D.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白天人来人往,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大厦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

据此回答20~21题。

20.“空心城”反映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B.内部分区明显C.建筑物高大稠密D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

21.“不夜城”和“空心城”说明纽约的

A.逆城市化现象B.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C.城市化速度快D.城市经济活动畸形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其中经济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

下图是城市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22~24题。

22.①②③表示城市某三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分别是

A.工业商业工业B.住宅商业工业

C.商业住宅工业D.商业工业住宅

23.城市的住宅区主要集中的区域是

A.O-AB.A-BC.B-CD.B-D

24.城市各功能区中,对交通条件要求最高的是

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教区

25.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A.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B.城市人口向乡村移动C.逆城市化D.郊区城市化

26.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此政策的实施可以缓解我国人口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

2015年10月以后,随着中东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中东难民大量迁往欧洲。

联系所学知识完成27~28题。

27.中东地区难民大规模迁出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和政治动荡B.干旱和粮食短缺C.地震和火山频繁D.石油开发和工程建设

28.欧洲成为中东难民迁入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欧洲经济发达②两地距离近③两地宗教信仰相同④两地生活习俗一致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读北京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B.蒸发

C.下渗D.径流

30.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  )

A.地质灾害B.雨涝灾害

C.风沙侵袭D.焚风效应

 

第Ⅱ卷(综合分析题,共50分)

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50分)

31.读右图,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分析回答(7分):

(1)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2)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

A国;

B国。

(3)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

B国。

(4)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

B国。

3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各题(10分)。

材料一 2011年8月3日下午18时许,乌鲁木齐遭遇沙尘暴袭击,黄褐色的沙尘迅速笼罩了乌鲁木齐市区,城区部分路段瞬间能见度仅百米。

材料二 回顾过去,我国人口多,对农产品需求量大,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过分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和荒漠化。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

荒漠化及受荒漠化威胁的土地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千米。

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

氮40%~50%、磷10%~20%、钾30%~40%。

这种大量和过分使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也使土壤板结。

(1)由材料一可知,近年来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天气在我国频繁发生,现象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是:

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8%,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使用化肥外,还有______等。

(4)材料中“对现有土地过分利用”主要是指(多选)(2分):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

C.草原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D.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3.读“我国某城市示意图”,回答问题(5分)。

(1)图中城市为________,其优势区位是________。

(2)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

(3)________是古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因此,________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

 

34.(6分)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

右图是

“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原因是。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

35.下图是某发达国家的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三个阶段),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1)城市形成阶段(Ⅰ阶段)决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______,城市选址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的原因___。

(2)Ⅱ阶段商业用地分布特点是___。

Ⅲ阶段商业用地出现的新的变化是_______;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工厂迁出了老城区,工业区在城市区位中的变化总体上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场所,它是城市中_____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

Ⅲ阶段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从建筑质量来说图中甲、乙两住宅区,甲为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

从位置来说,甲、乙两住宅区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状况。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C

A

C

A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C

D

D

A

A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C

A

D

A

A

C

B

二、综合分析题:

(每空1分,共40分)

31

(1)A

(2)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3)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并负担过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过快,生活困难,就业难,资源、环境压力过大(4)鼓励生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2、

(1)土地荒漠化(1分) 

(2)问题1:

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问题2:

土壤侵蚀和荒漠化 现有土地过分利用 

问题3:

土壤污染(板结) 过量使用化肥(6分) 

(3)使用农药和污水灌溉(1分) 

(4)BC(2分)

33.

(1)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

(2)沿河设城(3)河运河流

34.

(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2分)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2分)

(3)G处:

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

F处:

靠近交通干线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2分)

35.

(1)河流(1分) 

古代城市建设比较重视军事防卫,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建城,可以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1分)

(2)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在交通干线两侧出现了新的商业中心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保护城市环境 降低生产成本(6分)

(3)最为广泛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背向发展(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