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
《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横断面设计
本工程大院道路规划路基红线宽度分为12.8m、10.4m、8m、4m。
其中12.8m=1m(碎落台)+1.4m(雨水沟)+0.5m(土路肩硬化)+7m(机动车道)+0.5m(土路肩硬化)+1.4m(雨水沟)1m(碎落台),10.4m=1m(碎落台)+1.4m(雨水沟)+0.5m(土路肩硬化)+7m(机动车道)+0.5m(土路肩硬化),10.4m=0.5m(土路肩硬化)+7m(机动车道)+0.5m(土路肩硬化)+1.4m(雨水沟)+1m(碎落台)或对称布置;4m为混合车道,8m=0.5m(土路肩硬化)+7m(机动车道)+0.5m(土路肩硬化)。
(2)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机动车道、停车场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总厚度为50cm,结构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30cm厚级配碎石基层。
机动车道、停车场路面均采用此种路面结构。
(3)质量要求
场地行道平整度要求达至5mm(3m直尺)。
平石的线性直顺度要求达到≤20mm(20m长度)。
路面的平整度要求≤2.4mm(测平仪)。
路面抗滑标准为:
竣工验收时的摆式仪测定值F0≥50,构造深度TD≥0.5mm,石料磨光值PSV≥38。
2、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就绪后,根据划定的施工范围,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先施工雨水、预埋管线,待地下管线施工完成后,再进行路基整修\灰土及水稳施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侧平石安装。
具体施工程序如下:
场地平整→施工测量→排水沟槽开挖→排水沟基础→排水沟砌石→检查井砌→回填夯实→路基整修→过路预埋→路基压实(压实度≥95%)→30cm厚级配碎石基层→侧平石及路缘石安装→20cm厚C30混凝土面层→竣工清理。
3、施工测量
依据有关部门提交的各种平面、高程控制桩、点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并办理桩点交接手续;对给定的平面、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验线。
按工序要求给出控制施工中线、构筑物位置及设计高程的标志。
①道路工程施工中线桩的间距,直线为10~20m,遇到特殊要求时,应适当加密;
②分段施工时,中线测量进入相邻施工段50~100m,对分界点相邻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校核;
③自路基以上,每完成一道工序后,对中线、边线桩进行测设。
保持各控制点的准确传递;
④道路中线位置的偏差控制在规范要求内;
⑤施工前,对路中线现状地面高程进行校测,并与设计纵断面图进行校核;
⑥施工测量的记录及成果填写在正式记录本上,并按规定整理测量资料。
4、路基
(1)填方路段路基基底处理
①填方路段路基施工时一般路段应将种植土清除,以亚粘土为土基,清表深度不小于0.2m,对于清除的草皮、树根和生活垃圾等杂物不得作为路基填土。
②路基填筑时,应从最低处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地面横坡缓于1:
5时,清表后可直接填筑;地面横坡为1:
5~1:
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
台阶高度可取压实机具一层压实厚度的整倍数,一般以30cm厚为宜。
在路基边缘不易压实路段,路堤宽度可超填0.5宽,压实并达到要求标高后,一次刷坡成型。
地面横坡陡于1:
2.5时,则验算路堤整体稳定性,进行相应加固措施。
(2)挖方路段路基基底处理
①路基挖方段边坡应一次性成型,避免施工场地排水不畅或浸水。
路基范围内的陷穴、水井、洞穴用卵、砾石回填夯实;注意挖方边坡坡顶5m范围内平整夯实洼地及陷穴处理,同时注意对路基范围内的陷穴进行处理,挖方过坡坡顶上的裂缝和积水洼地,应填平夯实,防止雨水下渗;对填方路基应做好坡脚处的排水工程,并填平夯实积水洼地。
②为确保设计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应在路基施工前进行试验工作,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并指导路基施工。
遇其它不良地基,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解决。
(3)特殊路基粉土处理
①低液限粉土路基填筑施工采用静载压路机碾压6-7遍,碾压终结后用胶轮压路机收面,以免造成“脱皮”现象;
②碾压之前应保证摊铺后填料的含水量不低于最佳含水量,以大于最佳含水量1%-2%为最佳;控制每层的松铺厚度在20cm左右;保证路基施工的连续性,如不得已停工2d以上,必须洒水闷2h后用胶轮压路机进行补压,再进行上一层填土施工。
(4)防护
针对车库区域临近山坡相对高差最大可达45m,坡度约40°,山顶岩层松散,对建筑物安全有较大影响,采用了主动排查清除松散岩石,清理潜在危险的孤石、刷坡松散的上表层履土层。
(5)其他
对局部含水量较高的区域,可采用换土法,可挖除含水量较高土体,回填12%石灰土换填,换填厚度为1~1.5m,
局部路段现状土中含有少量生活垃圾,对于生活垃圾应予以清除,处理后要求路基应保证压实度及弯沉值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中遇地基异常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处理方案。
路基填筑施工艺图
5、排水
因项目的山区特点,结合现场情况,以道路两侧(或侧单)石砌矩形排水沟(分有盖板和无盖板两种)与院边缘场地盖板相统一,形成排水系统,分别流入院东、西两个水塘及院内新挖水塘,共三个出水口,排水沟及盖板型号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MR1》中“05MR401页20,有盖板浆砌片石边沟H=120cm,B=60cm”,及“05MR401页21,盖板L=84cm,B=60cm”,荷载城市A级。
6、基层
(1)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前,对下承层的路基进行检查验收,保证路槽表面平整度、密实度、高程、宽度、横坡度、弯沉等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2)施工放样
在底基层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米设一桩,平曲线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碎石的松铺顶面的高程。
(3)厚度控制
依据恢复的中线,根据边线平面位置,用石灰粉或石灰水划边线安放置设计要求的厚度,以15cm的面为立面,用钢钎固定。
(4)运输和摊铺
采用自卸车运输,根据需要配置自卸车,尽量减少运输车辆在摊铺现场的调头次数,在摊铺至该区时,及时清扫路基。
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由远到近卸置集料,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
试验段级配碎石用装载机配合平地机摊铺松铺系数取先取经验值1.18,因此压实厚度15cm时候摊铺厚度20cm,所以按底层碎石20cm进行摊铺,压实后根据压实厚度调整松铺系数。
粗平由装载机完成,压路机配合装载机负责按设计宽度将卸料均匀分散整平,由YZ20压路机全幅错轴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然后由推土机再次找平,完成摊铺,实现粗平。
细平由平地机完成,首先要做好高程及厚度的控制工作,每10~15m为一断面,由施工员每断面做5处留有虚高的控制点,以示意平地机掌握下铲及衬垫尺度。
平地机找平应沿一个方向自路边向路内调斜铲(10°~15°)找平,于路中正铲找平,平地机每铲找平段不宜过长,以不大于15m为宜,并应尽量减少刮垫次数一般不宜超过2~3遍。
表面应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检查松铺材料层的厚度,必要时,应进行减料和补料工作。
(5)整形
用平地机将拌合均匀的混合料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形,在整形过程中要注意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由YZ20压路机在已经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性。
(6)碾压
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YZ20和YZ28振动压路机碾压,直线和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碾压时,后轮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先用YZ28压路机稳压一遍,再微振一遍,然后再强振一遍,测定其压实度,如没有达到要求的密实度,继续进行碾压,直达到要求,压路机碾压时注意掩半轮行走。
最后静压一遍,消除振动时的轮迹。
前两遍碾压速度为1.5~1.7km/h为宜,以后用2.0~2.5km/h,不得超过4km/h。
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表面蒸发的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两侧多压3遍,严禁压路机在已经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或急刹车。
(7)横缝与纵缝
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合,第一段拌合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合整平后进行碾压;分一幅铺筑,应避免纵向接缝,必须分两幅时,纵缝搭接拌合,前一幅全宽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拌合时,应将相临的前幅边部约30cm搭接拌合,整平后一起碾压密实。
施工准备
现场放样
修整底基层
机械准备
原材料准备
原材料检测认可
碾压
工程师检测
粗、细集料
Y
压实度检测
碾压
翻拌混合料
Y
单项工程完成
工程师检测
机械准备
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7、面层:
施工流程:
基础验收合格→立模→校正→混凝土搅拌→运输→摊铺→振捣→收面→拉纹→养护、拆模→切缝、嵌缝→养护
(1)施工准备:
施工前,试验室应先按设计图纸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规定做好混凝土的试件,经有关部门审核符合要求后,才能正式在工程施工中使用。
(2)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放出中心线及边线,设置胀缝、缩缝、曲线起迄点和纵坡转折点等桩位,同时根据放好的中心线及边线,在现场核对施工图纸的混凝土分块线。
要求分块线距窨井盖的边线保持至少1cm的距离,否则应移动分块线的位置。
放样时为了保证曲线地段中线内外侧车道混凝土块有较合理的划分,必须保持横向分块线与路中心线垂直。
对测量放样必须经常进行复核。
包括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要做到勤测、勤核、勤纠偏。
(3)安设模板
垫层检验合格后,即可安设模板。
模板采用钢模,长度3~4m。
模板高度与混凝土面层板厚度相同。
模板两侧铁钎打入基层固定。
模板的顶面与混凝土路面顶面齐平,并应与设计高程一致,模板底面应与基层顶面紧贴,局部低洼处(空隙)要事先用水泥浆铺平并充分夯实。
模板安装完毕后,再检查一次模板相接处的高差和模板内侧是否有错位和不平整等情况,高差大于3mm或有错位和不平整的模板应拆去重新安装。
(3)摊铺
摊铺混凝土前,应对模板的间隔、高度、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的平整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
混凝土混合料运送车辆到达摊铺地点后,直接倒入安装好侧模的路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如发现有离析现象,应用铁锹翻拌。
用铁锹摊铺时,应用“扣锹”的方法,严禁抛掷和搂耙,以防止离析。
在模板附近摊铺时,用铁锹插捣几下,使灰浆捣出,以免发生蜂窝。
(4)接缝施工
1)纵缝:
设置纵缝间距可在2.5~3.5mm范围内采用(按路面宽度和每个车道宽度确定),4.5m宽及以下路面不设纵缝。
2)胀缝:
在交叉口弯道起终点断面处以及新建道路与现状道路接顺处设置胀缝。
胀缝一般宽2cm。
胀缝间距,应随施工季节而定,在5℃以下施工时,间距为30~40m,5℃~15℃施工时间距为40~80m,15℃~25℃施工时间距为80~200m,在25℃以上施工时可不设胀缝。
胀缝施工时,先预先设置好胀缝板和传力杆支架,并预留好滑动空间。
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检查传立杆位置,浇筑混凝土时,应先摊铺下层混凝土,用插入振捣器振实,并校正传立杆位置,然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
浇筑邻板时,设置下部胀缝板、木制嵌条和传立杆套管。
最外侧拉杆距横向接缝或自由端距离不小于100mm ,最外侧拉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端距离为150~200mm。
3)施工缝:
施工缝为施工间断时设置的横缝,常设于胀缝或缩缝处。
施工缝应避免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施工缝如设于缩缝处,板中增设传立杆,其一半锚固于混凝土中,另一半应先涂沥青,允许滑动。
传力杆采用HRB400级钢筋,直径ф28mm,长40cm,间距30cm,与缝壁垂直。
4)接缝填封。
填封料应与混凝土缝壁粘结紧密,不渗水,其灌注深度5cm。
填封料的灌注高度,应与板面平齐。
(5)混凝土捣固与成型 ,
1)首先,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按顺序插振一次。
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其至模板的距离也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插点间距要均匀,防止漏振,在振捣时要避免与钢模和钢筋碰撞。
振捣时间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不宜过振。
混凝土在全面振捣后,再用振动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
振动梁往返施拉2~3遍,使表面泛浆,交赶出气泡。
振动梁移动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前进速度以1.2 ~1.5m/min为宜。
对不平之处,应及进铺以人工补填找平。
补填时就用较细的混合料原浆,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振动梁行进时,不允许中途停留。
2)人工精修
精修是保证路面平整度的把关工序。
为达到要求的平整度,采取“量”、“抹”结合的人工精修方法。
“量”即用具有标准线且不易变形的铝合金直尺,紧贴模板顶面进行拉锯式搓刮,一边横向搓、一边纵向刮移,作最后一次检测混凝土顶面的平整度。
如发现混凝土表面与拱板仍有较大高差,应重新补填找平,重新振滚平整。
最后挂线检查平整度,发现不符合之处应进一步处理刮平,直到平整度符合要求为止。
搓刮前,将模板顶面清理干净。
搓刮后即可用直尺于两侧边部及中间三处紧贴浆面各轻按一下,低凹处不出现压痕或印痕不明显,较高处印痕较深,据此进行找补精平。
“抹”即人工用抹子将表面抹平。
分两次进行,先找补精平,等砼表面收浆无泌水时,再作第二次精抹,以达到规范要求的路面平整度要求。
(6)养护
混凝土板抗滑构造制作完毕待砼凝固后应立即养生,拟采用覆盖塑料膜、草袋等洒水湿养生方式。
每天一般洒水4-6次,但必须保证在任何气候条件下,覆盖物底部在养生期间始终处于潮湿状态,以此确定每天洒水遍数。
养生时间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一般宜为14~21天。
养护期满后方可将覆盖物清除,板面不留有痕迹。
(7)切缝
掌握好切缝时机是防止初期断板的重要措施。
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是进行切缝的最佳时机,但气温突变时,适当提早切缝时间,以防止混凝土面板产生不规则裂缝。
切缝采用路面切缝机进行施工,切缝深度横向缩缝处为(1/4~1/5)板厚、纵向缩缝为(1/4~1/5)板厚、胀缝处为3~4cm,缝宽缩缝处为0.3~0.8cm、胀缝处为2cm,开始切缝前先调整刀片的进刀深度,切割时随时调整刀片切割方向,切缝时刀片用水进行冷却,水的压力不低于0.2MPa。
停止切缝时,先关闭旋扭开头,将刀片提升到混凝土板面以上,停止运转。
切缝后,我们将尽快灌注填缝料。
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采用刻槽,深1mm。
(8)填缝
填缝采用沥青填缝。
填缝前,采用压缩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它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
灌注在缝槽口干燥清洁状态下进行,缝壁检验以擦不出灰尘为可灌标准。
灌注高度,因是冬天施工,宜低于板面1~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
施工完毕后,仔细检查填缝料与缝壁粘结情况,在有脱开处,用喷灯小火烘烤,使其粘结紧密。
8、路灯:
工艺流程:
定灯位→沟槽开挖→埋管→路灯基础混凝土浇筑→敷设电缆(绝缘测试)→路灯安装→电气设备安装→实验、调试→竣工验收
1)定灯位:
按照施工图及现场情况,以设计灯位间距为基准确定路灯安装位置。
1)平面定位
平面定位采用极坐标测设,用计算机先计算出各桩位、桩点坐标以及放线资料,打印成书面表格形式。
内业计算校核无误后,在现场将全站仪置于控制点上,进行测放。
放线完毕立即进行校核,用钢尺拉出和桩点的间距,同坐标反算之距离值比较,以此方法可校验同次放线各桩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合格者立即复查并重放直至合格。
2)高程测设
高程测设由一施工水准点抄出各桩点高程,并尽可能避免转站次数,再核验各桩点的相对高差是否同设计高程差值相符,最后以加设的施工水准点验测桩点中任意两个。
以上每一步骤如有不合格或差值过大者,立即查明原因并重测直至合格。
每一步放线资料、验测值均以书面型式保存。
2)挖沟及埋管:
按照施工图纸开挖电缆管预埋沟,预埋相应的电缆管。
3)路灯基础混凝土浇筑:
按路灯基础图纸预埋金属构件及螺栓,基础内电缆护管从基础中心穿础并应超出基础平面30~50mm。
基础顶面用1:
3水泥砂浆抹面20mm厚。
4)敷设电缆:
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排列整齐,无机械损伤,标志牌齐全、正确、清晰;
2)电缆的固定、间距、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
3)电缆接头良好,绝缘应符合规定;
4)电缆沟应符合要求,沟内无杂物;
5)保护管的连接、防腐应符合规定。
(5)路灯安装规定
同一类型的路灯安装高度(从光源到地面)、仰角、装灯方向宜保持一致。
灯具安装纵向中心线和灯臂纵向中心线应一致,灯具横向水平线应与地面平行,紧固后目测应无歪斜,灯头固定牢靠。
各种螺母紧固,宜加垫片和弹簧垫。
紧固后螺出螺母不得少于两个螺距。
(6)电气设备安装(路灯控制箱安装)
材料到场后经开箱检验,经业主同意后方可进行安装使用;
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触头应接触紧密;
二次回路辅助开关的切换接点应动作准确,接触可靠;箱内照明应齐全。
配电柜(箱、盘)的漆层(镀层)应完整无损伤。
固定电器的支架应刷漆。
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动作应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