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非选择题规范专练4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100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非选择题规范专练4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非选择题规范专练4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非选择题规范专练4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非选择题规范专练4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非选择题规范专练4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非选择题规范专练4份.docx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非选择题规范专练4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非选择题规范专练4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非选择题规范专练4份.docx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非选择题规范专练4份

非选择题规范专练

(一)——细胞代谢类1

非选择题规范专练

(二)——遗传变异类5

非选择题规范专练(三)——稳态调节类8

非选择题规范专练(四)——生态环境类12

非选择题规范专练

(一)——细胞代谢类

1.生物体内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生产和输出分子(如胰岛素、抗体、酶等)的工厂。

这些分子在细胞内都是以“细胞囊泡”的形式传递的。

JamesE.Rothman,RandyW.Schekman&ThomasC.Südhof等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了这些“细胞囊泡”是如何被在正确的时间输运至正确地点的分子机制之谜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分泌蛋白一般由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合成,它们在细胞内通过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囊泡运输。

(2)JamesE.Rothman发现了让囊泡实现与其目标细胞膜的对接和融合的蛋白质机制:

只有当囊泡上的蛋白质(左上图中黑色部分)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配对合适时才会发生融合,随后结合部位打开并释放出相关分子。

ThomasC.Südhof则发现这一过程与钙离子对相关蛋白质的影响有关(如右上图所示)。

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________的功能。

图中所示物质出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

如果分泌物为神经递质,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

2.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菠菜进行了下列实验,得到了相关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兴趣小组把菠菜分成两组,一组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避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取两组菠菜进行色素的提取及分离实验,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请问:

   

图1           图2

①色素提取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色素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分离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两个滤纸条,右边色素带缺少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菠菜种植在密闭的大棚内,图2是夏季晴天时测得的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CO2含量变化情况,DE段下降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昼夜内菠菜是否有生长现象?

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甲是某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图乙是仙人掌固定CO2的过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与其他两条曲线均互为对照的是曲线________,曲线Ⅱ中,当光照强度达到B点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为________。

(2)若保持C点的光照强度,突然将植株由曲线Ⅲ的培养环境转移到曲线Ⅱ的环境中培养,此时受到影响的主要是________阶段,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的________(物质)含量会增加。

(3)仙人掌的气孔在夜间张开,CO2进入叶中被固定在一种碳四化合物中,白天气孔关闭,干旱条件CO2供应不足时由碳四化合物释放CO2进行卡尔文循环,并合成C3(卡尔文循环中所直接制造出来的碳水化合物是C3,而不是葡萄糖)。

仙人掌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________,仙人掌这种固定CO2的特殊途径对适应干旱条件有何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证明,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为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设计的三组实验,用以验证酶的专一性。

A组

B组

所用酶制剂

所用试剂

5mL淀粉溶液

5mL蔗糖溶液

淀粉酶

斐林试剂

5mL麦芽糖溶液

5mL葡萄糖溶液

麦芽糖酶

斐林试剂

5mL淀粉溶液

5mL蔗糖溶液

淀粉酶

碘液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配制及使用斐林试剂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甲同学得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的实验设计能否得出结论?

________(填“能”或“不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丙同学的实验设计可能得不到实验结论,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仍然用碘液作试剂,丙同学的实验应该怎样进行改进(只能在上述表格中选取材料和制剂)?

底物

酶制剂

试剂

A组

碘液

B组

碘液

答案

1.解析:

(1)分泌蛋白是由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在内质网上经初加工后通过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深加工,然后再由高尔基体产生囊泡将加工产物运输到细胞膜后分泌出细胞。

(2)囊泡膜与细胞膜上蛋白质配对合适后会引发两者的融合,这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及膜的流动性,图示物质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

如果是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答案:

(1)固着核糖体(或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2)信息交流 胞吐 兴奋 抑制

2.解析:

(1)色素的提取常用无水乙醇,用纸层析法分离,分离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低的扩散速度慢,这样不同的色素就可以分开了。

比较两组实验结果,右边的色素带缺少叶绿素a、叶绿素b,结合题干信息,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2)将菠菜种植在密闭的大棚内,菠菜光合作用强,利用CO2量多,大棚内CO2含量就少。

从曲线可以看出,DE段下降的速度变慢,表示CO2利用变慢,这是因为中午光照强,叶片气孔部分关闭。

B点时曲线斜率为零,CO2浓度最高,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观察A、G两点,G点的CO2相对含量小于A点,表明一昼夜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总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总量,则有有机物积累,说明一昼夜内菠菜有生长现象。

答案:

(1)①无水乙醇 纸层析法 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低的扩散速度慢,这样不同的色素就可以分开 ②叶绿素a、叶绿素b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2)中午光照强,叶片气孔部分关闭,CO2利用变慢 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是 G点的CO2相对含量小于A点,表明菠菜体内有有机物积累

3.解析:

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不同,只有曲线Ⅱ符合要求。

曲线Ⅱ中光照强度达到B点后即达到饱和,因CO2过量,此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应为温度。

根据题干信息,曲线Ⅱ的环境中温度较低,由于光照强度保持在C点不变,故温度降低主要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卡尔文循环是暗反应的一部分,其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干旱条件下,植物为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而关闭气孔,导致光合作用的原料——CO2供应不足,仙人掌可利用碳四化合物释放出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可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答案:

(1)Ⅱ 温度 

(2)暗反应 [H]和ATP

(3)叶绿体基质 白天干旱条件下,仙人掌气孔关闭,CO2的来源不足,这种特殊的CO2固定途径使仙人掌在干旱条件CO2供应不足时光合作用仍能正常进行(答案合理即可)

(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器内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

4.解析:

(1)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原理是还原糖中的醛基与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在使用之前应该先混合均匀,再水浴加热。

(2)根据酶的专一性,甲同学A组中的淀粉能与淀粉酶反应,生成还原糖,经斐林试剂检测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而B组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3)由于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不管有无酶促反应,均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从而无法得出实验结论。

(4)因为蔗糖及其水解产物与碘液均没有显色反应,因此用碘液对蔗糖进行检测时,不能判断蔗糖是否水解。

如果仍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底物必须是淀粉,而酶制剂一种用淀粉酶,另一种用麦芽糖酶。

答案:

(1)将A液和B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溶液,再水浴加热 

(2)A组出现砖红色沉淀,B组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3)不能 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 (4)蔗糖及其水解产物与碘液没有显色反应,因此,不能用碘液检测蔗糖是否分解 如下表

底物

酶制剂

试剂

A组

5mL淀粉溶液

淀粉酶

碘液

B组

5mL淀粉溶液

麦芽糖酶

碘液

非选择题规范专练

(二)——遗传变异类

1.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

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______个。

(3)图中+RNA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毒衣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蛋白组成,其中VP1、VP2、VP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RNA连接,另外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

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________,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果蝇做了下列实验:

(1)该小组做染色体组型实验时,发现了一种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雌果蝇,你认为这种雌果蝇形成的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该小组偶然发现了一只棒眼雄果蝇,于是他们用野生型圆眼雌果蝇(纯合子)与该棒眼雄果蝇杂交,再将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1、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1所示。

设圆眼、棒眼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由B、b表示,根据图中信息,显性性状是________,推测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上述推测正确,并考虑这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有关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的种类可能为________种。

雌雄的组合方式可能有________种。

(3)同学们继续进行探究,准备对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进行初步定位(即探究该基因在如图2所示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Ⅰ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于是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①让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填“棒眼”或“圆眼”)雌果蝇;

②让步骤①得到的个体与________(填“棒眼”或“野生型圆眼”)雄果蝇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棒眼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

3.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与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

基因A与B的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

(1)请回答:

①控制报春花花色遗传的两对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________。

②黄花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开白花的纯种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③基因A和基因B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实现对花色的控制。

(2)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花品种,某同学用纯种开白花的植株设计杂交育种方案如下:

先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获得F1;让F1植株自交获得F2;从F2植株中选择开黄花的个体进行自交留种;自交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①F2中开黄花与开白花的植株之比为________。

②开黄花的F2植株自交得F3,F3中开黄花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③开白花的F2植株自交,后代花色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种。

(3)若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欲在短期内培育大量开黄花的可育纯种,最佳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该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可育纯种两个阶段。

答案

1.解析:

(1)根据图形信息,M为翻译产物,病毒翻译的场所为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①和②过程的产物都是RNA,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复制酶或者RNA聚合酶。

(2)图形中-RNA是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复制产生的,因此①过程需G和C的数量为7500×(1-40%)=4500(个),而子代+RNA是以-RNA为模板复制产生的,则②过程中需G和C的数量为4500个,因此一条子代+RNA产生的过程中共需要G和C9000个。

(3)根据图形信息,+RNA可以作为复制的模板,复制产生-RNA,还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蛋白质,同时还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4)病毒为胞内寄生物,因此病毒入侵机体引发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裸露于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比较容易被免疫细胞识别,而VP4包埋在衣壳内部不容易被免疫细胞发现,因此VP4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

VP1不受胃酸破坏,更适合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

答案:

(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2)9000 (3)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VP4 VP1

2.解析:

(1)出现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可能原因为卵细胞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X没有分开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精子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没有分开。

(2)由F1全部为圆眼可推知圆眼对棒眼为显性,F2中棒眼果蝇全部是雄性,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故决定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则有关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Xb、XBY、XbY5种,雌雄组合有3×2=6(种)方式,如果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有关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Xb、XBYB、XbYB、XBYb、XbYb7种,雄雄组合有3×4=12(种)方式。

(3)让F2中棒眼雄果蝇(XbY或XbYb)与F1中雌果蝇(XBXb)交配,选取其后代中的棒眼雌果蝇(XbXb)与野生型圆眼雄果蝇(XBY或XBYB)交配,若子代出现棒眼个体(XbY),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Ⅰ;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

答案:

(1)卵细胞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X没有分开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精子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没有分开 

(2)圆眼 F2中棒眼果蝇全部是雄性,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5或7 6或12 (3)实验步骤:

①棒眼 ②野生型圆眼 ③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Ⅰ ②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

3.解析:

(1)由图可知,两对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当基因A表达时,植株开黄花,但基因A会受到基因B的抑制,因此只有基因A存在、基因B不存在时,植株才开黄花,故开黄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其他的均开白花,其中纯种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2)能稳定遗传的黄花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为了培育该品种,亲本中应该包含基因A和基因b,因此可以从纯种开白花植株中选择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品种作亲本。

亲本杂交后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开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16AAbb、2/16Aabb(占13/16),其他为开白花植株,故开黄花与开白花的植株之比为3∶13。

F2开黄花植株中AAbb占1/3,Aabb占2/3,自交后F3中开黄花的纯合子占1/3+(2/3)×(1/4)=1/2。

开白花的F2植株自交,后代花色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基因型有AABb、AaBb两种。

(3)要在短时间内培育大量开黄花的可育纯种,可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具体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两个过程。

答案:

(1)①是 ②AAbb、Aabb AABB、aaBB、aabb ③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AABB和aabb或AAbb ①3∶13 ②1/2 ③2 (3)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非选择题规范专练(三)——稳态调节类

1.下图甲是横放的洋葱根尖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根尖上三个部位的细胞结构;图乙表示一段时间后根尖的生长状况;图丙则为生长素浓度与生长状况的关系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尖中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图甲中细胞________所示的部位,然后转运至细胞________所示的部位,并促进此处细胞的生长,这种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填“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

(2)在细胞C所代表的部位,生长素可通过韧皮部进行________运输。

(3)D、E两侧生长素的浓度分别对应于图丙中的_______点。

(4)为了探究图乙中D侧生长速度快于E侧主要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是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多,可将此处制成临时装片进行对比观察。

①将制好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无论使用低倍显微镜还是高倍显微镜都不能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两侧细胞的大小基本相同,则弯曲生长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则弯曲生长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2.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

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

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信号传递信息,其中________的作用机制决定了整个反射弧中的信息单向传递。

(2)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传至________产生了“尿意”。

(3)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_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4)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

而脊髓胸段损伤的患者却会出现“尿失禁”,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注:

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由图可知,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常有两种途径:

一是通过体液运输如神经递质、抗体、________、________和CO2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

以上两种途径的实现都离不开细胞膜表面________的识别作用。

(2)图中A表示________,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________作用,图中C可由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________,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