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051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docx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docx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免疫后抗体阳转情况及安全性,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符合要求的810名受试者接种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疫苗后观察30分钟即时反应,系统随访受试者72小时,并定期随访4-6周,检测并分析比较其抗体阳转(4倍增长)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及不良反应率。

结果免疫后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血清杀菌抗体阳转(4倍增长)率为98.14%、97.61%、96.82%、98.84%,抗体GMT分别为1︰250.41、1︰263.16、1︰173.36、1︰196.81,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同年龄组间免疫后抗体阳转(4倍增长)率无统计学差异,幼儿、儿童组抗体水平高于成人组,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达到预期疗效。

结论成都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良好,有效性极高,免疫预防中医生可放心推广使用该疫苗,对减少流脑发病数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流脑;流脑疫苗;抗体检测

AstudyonsafetyandimmunogenicityofA、C、Y、W135groupof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polysaccharidevaccine

CaiYong,ZhouRong,LiShengyou,HouWenli,FengXiao

ChengduKanghuaBiologicalProductsCo.,Ltd.

No.182BeijingRoadChengdu,China

AbstractObjectiveStudytheantibodypositiveconversionratesandsafetyoftetravalent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toprovidereferencesforaeffectivepreventiveandcurativemeasure.

MethodsImmunize810healthyvolunteerswithtetravalent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observed30minutesofinstantresponseaftervaccination,subjectsweresystematicfollow-upvisitedof72hoursandregularfollow-upvisited4~6weeks.Determinationoftheantibodypositiveseroconversionrates、antibodygeometricmeantiter(GMT)andtheadversereactionrate.

ResultsAfterimmunizedtheA、C、Y、W135groupof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serumbactericidalantibodiespositiveconversionratesare98.14%、97.61%、96.82%、98.84%,antibodygeometricmeantiter(GMT)are1︰250.41、1︰263.16、1︰173.36、1︰196.81,Afterimmunized,thetestgroupandthecontrolgroup,antibodypositiveseroconversionratesarenostatisticaldifferenceamongdifferentagegroups,children'sgroupantibodylevelsthantheadultgroup,Noseriousadverseeffectswereobserved.Theexperimentsachievethedesiredeffect.

ConclusionstheA、C、Y、W135groupof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polysaccharidevaccine

producedbychengdukanghuabiologicalsProductsCo.,Ltdhasamildreactionrateandgoodsafety,immunogenicitycanbewildlyusedamongpeopleof2~16age.Itisimportanttoreducetheincidenceof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

Keywordssafety;efficacy;A、C、Y、W135groupof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polysaccharidevaccine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为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meningitides)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1],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2],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全球每年流脑发病人数约为50万,死亡5万[3]。

我国也是流脑高发国家之一,我国曾出现过1959年、1967年、1977年3次以A群为流行血清群的流脑全国性大流行,以华东和华中发病率最高,华北和东北次之。

1967年春季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发病高峰,发病率高达403/10万,病死率为5.5%,流行范围遍及全国城乡。

2000年以后的年份发病率均维持在0.2/10万以下(除2004年的发病率为0.208/10万),病死率在6%以下[4]。

近年来,我国31个省份均有流脑散发病例报告,且流脑发病的季节性十分明显。

流脑虽发病数不高,但死亡数和病死率在26种甲、乙类传染病均列前位。

由于传染源和易感人群的存在,流行菌群有发生变迁的潜在可能性,人员的频繁流动导致我国流脑的流行成为可能[5]。

脑膜炎双球菌唯一的天然宿主是人,该菌存在于患者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带菌者的鼻咽部等[6]。

脑膜炎双球菌根据其夹膜多糖抗原的不同,通过血凝试验可分为A、B、C、D、X、Y、Z、W135等13个血清群[7],各群间无交叉免疫,我国95%以上病例为A群Nm引起.有的地区为B群和C群[8]。

人群易感性与体内抗体水平密切相关,由于从母体获得免疫,6个月以内婴儿很少得病,6个月~2岁婴幼儿抗体水平降低,通过喂奶等密切接触及咳嗽、喷嚏等飞沫,发病率最高[9],多在冬春季发病,2~4月份为高峰期[10]。

流脑的发病机制:

脑膜炎球菌引起患者发病要经过感染和致病两个阶段。

细菌侵入人体后,如机体免疫力低下或细菌毒力较强,细菌可从鼻咽部进入血循环,形成短暂菌血症,少数病人发展为败血症。

病原菌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髓膜引起化脓性炎症。

败血症期间,细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细胞,迅速繁殖并释放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细胞浸润及栓塞,临床可出现皮肤黏膜瘀点。

细菌在血循环中大量繁殖,并释放内毒素,使全身小血管痉挛,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感染性休克及酸中毒,重者出现DIC。

严重脑水肿时形成脑疝,可迅速致死[11,12]。

脑膜炎双球菌不同菌群的特点:

A群暴发型的发生率为24.4%,病死率为6.1%;B群流脑发病年龄小,合并症多,其暴发型的发生率为31.4%,病死率为11.8%,较A群暴发型在统计学上差异虽无显著性,但临床资料显示B群不仅有增高趋势,而且其致病力可能较强。

C群引发暴发型流脑较多见,约占50%的病例,患者全身出现大片瘀斑,腔道出血明显,并伴有严重的肾脏损害,酷似流行性出血热。

2000年在麦加朝圣的人群中出现的W135流行,患者症状重,病死率高达18%[13]。

迁移:

我国的3次周期性流脑大流行均由A群奈瑟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每次流行基本上是从北向南扩散。

随着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应用,A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自1990年以后,A群由96.9%降至61.7%,而B群和C群却相对的增多。

2002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12例暴发型流脑患儿中,5例为A群所致,无死亡病例,7例为B群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死亡3例。

2002年1~3月广西柳州地区和2004年安徽省流脑流行经证实均为C群脑膜炎双球菌所致。

目前,我国尚无其他血清群的报告[14]。

脑膜炎双球菌是不断变迁的,在脑膜炎球菌的13个血清群中,A群B群C群Y群和W135群引起的病例可达95%,无论是成人或儿童,对W135群流脑普遍易感。

四价多糖疫苗针对的是包括奈瑟脑膜炎球菌A、C、W135、Y的4个血清群,具有保护率高(85%-95%)、反应率低(无全身反应和发热反应)及免疫有效期长(约2~3年)的三大优点。

用A+C+Y+W135群多糖疫苗代替A+C多糖疫苗,可同时获得4种常见脑膜炎球菌菌群的免疫保护,有利于防止Y和W135群引起的发病或流行。

ACYW135群四价疫苗的推广应用,及对受试人群特别是儿童的普遍接种,将为全球消灭流脑的目标实现做出重大贡献[15,16]。

本研究通过广西省南宁市隆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3月至2007年6月进行的Ⅰ期临床试验,对接种成都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60名符合要求的志愿者进行安全性研究;并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对分别接种成都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810名符合要求的志愿者进行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旨在为临床流脑疫苗的合理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单位:

成都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都610100)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蔡勇(1973-),男,本科,中级工程师,生物制品研发

通讯作者:

侯文礼(1983-),男,硕士,中级工程师,生物医药,leccohou@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2007年3月开始,在广西省南宁市隆安县2岁以上人群,无流行性脑膜炎病史、疫苗接种史及疫苗接种禁忌症,身体健康。

按照自愿报名、知情同意、按“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者810人。

1.2流脑疫苗及接种方法

1.2.1流脑疫苗

试验疫苗为成都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研制的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冻干粉针剂,规格为0.5ml/瓶,经中检所鉴定,该制品符合相关的要求,批号20050601,有效期至2007年6月12日。

对照组疫苗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冻干粉针剂,规格为0.5ml/瓶,批号20060907,有效期至2008年9月24日。

1.2.2流脑疫苗的接种

每剂试验疫苗或对照疫苗在使用前,先复溶(试验疫苗)、摇均,后于上臂三角肌附着处肌肉注射一剂0.5ml疫苗。

1.3安全性研究

(1)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观察:

全身反应指标包括:

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头痛、疲劳、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痛、咳嗽等。

局部反应指标包括:

疼痛、红、肿、硬结、瘙痒等。

局部与全身反应均分为轻度(1级)、中度(2级)、严重(3级)、潜在的生命危胁(4级)。

(2)一般生命体征检查:

每针次疫苗接种前及接种24h后,对受试者进行一般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检查,对疫苗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

(3)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

每针次疫苗接种前及接种后24h对受试者进行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对疫苗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

1.3.1安全性观察(Ⅰ期临床)

采用开放性试验,分3个年龄组,在成人组(16岁以上)、儿童组(7~15岁)和幼儿组(2~6岁)各20名中依次进行试验疫苗的接种。

先成人组接种后,经72h观察未见严重接种反应的情况,继续开展儿童组的接种,经观察72h未见严重接种反应的情况,最后开展幼儿组的接种,对试验疫苗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

共接种试验疫苗60人,于接种后30min观察即时反应,系统随访受试者4天,并定期随访4周,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

1.3.2安全性(Ⅲ期临床)

受试者分成人(16岁以上)、儿童(7~15岁)和幼儿(2~6岁)3个年龄组,共810人,每个年龄组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疫苗组180人,对照疫苗组90人。

在每次接种疫苗后在现场进行30分钟观察即时反应,确保受试者监护人掌握填写一本“流脑疫苗接种日记卡”和体温计、三角板的使用方法,接种疫苗后1-3天,研究者每天访视。

1.4免疫原性研究(Ⅲ期临床)

受试者在免疫前、免后4-6周采集血样采用杀菌抗体测定法,呈现杀菌阳性的血清最大稀释度报告为杀菌抗体的滴度。

免前抗体<1:

4为易感者,≥1:

4为非易感者。

对于易感者,免后抗体≥1:

8为阳转,对非易感者,免后抗体滴度呈4倍增长为阳转。

1.5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局部、全身接种反应、相关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以及抗体阳转(4倍增长)率、抗体GMT。

2结果

2.1基本情况

Ⅲ期临床试验中幼儿、儿童、成人试验疫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血标本采集率分别为95.14%、91.67%、75%和100%、100%、87.26%,总有效血样采集率分别为87.26%和93.05%,达到方案设计要求。

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对照组出现1例误种试验疫苗,故去除该例,对照组入组89人,导致试验方案的偏离。

违背方案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2:

1的配比,本期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总比例为2.01:

1。

免前除成人组C群脑膜炎球菌免前试验组抗体阳性率稍高于对照组外,其他年龄试验组与对照组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免前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2安全性

2.2.1Ⅰ期临床研究

2.2.1.1局部反应

Ⅰ期60名观察对象中,局部反应有8名成人于接种试验疫苗后24h出现接种部位疼痛,为轻度(1级),未经任何处理于48h内消失,有1名儿童受试者轻度发红,最大直径为12毫米,红斑于当日消失,幼儿未观察到局部反应。

未观察到肿胀、硬结、瘙痒、化脓、水疱等局部反应,具体见表1。

表1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局部反应

组别

观察人数

疼痛

发红

合计

%

%

%

%

%

%

%

成人

20

8

40.0

0

0

0

0

0

0

0

0

0

0

8

40.0

儿童

0?

0

0

0

0

0

0

1

5.0

0

0

0

0

1

5.0

幼儿

2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60

8

13.33

0

0

0

0

1

1.67

0

0

0

0

9

15.00

2.2.1.2全身反应

成人受试者中未观察到体温身高反应;儿童受试者中出现2例轻度和1例中度体温反应,轻度反应于次日自行恢复,中度反应于免后6-8小时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9℃,为治疗,于第3天恢复,发生率15%;幼儿受试者免后24小时内出现1例轻度和2例中度体温反应,均于2日内自行恢复,发生率15%,见表2。

表2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全身反应

组别

观察人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合计

%

%

%

%

成人

20

0

0

0

0

0

0

0

0

儿童

20

2

10.0

1

5.0

0

0

3

15.0

幼儿

20

1

5.0

2

10.0

0

0

3

15.0

合计

60

3

5.0

3

5.0

0

0

6

10.0

2.2.1Ⅲ期临床试验组和对照组总反应率、中度以上反应率

对809名受试者接种一针疫苗后,共收集到269人次发生不良反应,以轻度反应为主,其中试验疫苗组反应率为34.62%,对照疫苗组为30.48%,中度以上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33%、5.5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3试验组和对照组总反应率、中度以上反应率分析

症状

组别

观察数

总反应

中度以上反应

%

χ2

P

%

χ2

P

局部

试验组

540

41

7.59

2.876

0.090

5

0.93

-

1.000

对照组

269

12

4.46

2

0.74

全身

试验组

540

146

27.04

0.094

0.759

40

7.40

1.944

0.163

对照组

269

70

26.02

13

4.83

合计

试验组

540

187

34.62

1.390

0.238

45

8.33

1.988

0.159

对照组

269

82

30.48

15

5.58

局部反应主要症状为接种部位疼痛、发红、肿胀和瘙痒,试验组和对照组局部反应症状均以疼痛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肿胀和发红。

本试验对540名接种试验疫苗和269名接种对照组疫苗的受试者进行免疫后观察收集不良事件,共269人次发生局部和全身反应,试验组187人次(34.62%)、对照组82人次(30.48%。

试验组中度以上不良反应率为8.33%(45人)高于对照组5.58%(15人),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度以上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局部反应率试验组为7.59%,中度以上反应率0.93%,对照组反应率4.46%,中度以上反应率为0.74%。

共41人发生体温反应,其中试验组33人(5.50%),中度以上反应24人(4.00%);对照组8人(2.67%),中度以上反应7人(2.33%),无中度反应。

试验组和对照组体温总反应率、中度以上反应率均无显著差异。

观察到其他全身反应,试验组43人(7.96%),对照组23人(8.55%)。

发生比率较高的除常见的发热、头痛、乏力外,发生11例皮疹,其中试验组7例(1.30%),对照组4例(1.49%)。

试验组和对照组局部、全是中度以上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免疫原性

2.3.1易感者免后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水平

(1)抗体阳转率

免后抗体杀菌力试验测定滴度抗体≥1:

8为阳性。

易感者免疫后A、C、W135、Y群流脑血清抗体阳转率见表4,各年龄试验组与对照组A、C群抗体阳转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间W135、Y群抗体阳转率有极显著差异,试验组各血清群免后抗体阳转率平均达95%以上。

 

表4试验组和对照组易感者免后A、C、W135、Y群流脑血清抗体阳转率分析

分组

血清群

试验组

对照组

分析

人数

阳转数

阳转率(%)

95%CI

人数

阳转数

阳转率(%)

95%CI

χ2

P

幼儿

A

71

71

100.00

94.94-100.00

32

32

100.00

89.11-100.00

-

-

C

84

84

100.00

85.70-100.00

45

45

100.00

92.15-100.00

-

-

W

126

121

96.03

90.98-98.70

67

3

4.48

0.95-12.63

159.62

0

Y

124

121

97.58

95.09-99.50

66

1

1.52

0.04-8.16

172.976

0

儿童

A

45

44

97.78

88.25-99.94

27

27

100.00

78.25-100.00

-

1.0

C

66

65

98.48

91.84-99.96

35

35

100.00

89.42-100.00

-

1.0

W

110

106

96.36

90.95-99.00

67

8

11.94

5.30-22.18

129.455

0

Y

111

110

99.10

95.08-99.98

64

2

3.13

0.38-10.84

162.29

0

成人

A

43

41

95.35

84.19-99.45

22

22

100.00

84.56-100.00

-

1.0

C

58

56

96.55

88.09-99.58

21

21

100.00

85.89-100.00

-

1.0

W

96

94

97.92

92.68-99.75

49

8

16.33

7.32-29.66

103.524

0

Y

94

94

100.00

96.15-100.00

47

7

14.89

6.20-28.31

111.683

0

(2)抗体水平

易感者免疫后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析见表5,各年龄试验疫苗与对照组免后A、C群血清抗体G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W135、Y群抗体GMT均低于试验疫苗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表5易感者免疫后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析

血清群

分析项

成人组

儿童组

幼儿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A

GMT

143.29

138.96

149.32

219.45

157.13

152.22

95%CI

98.19-209.11

150.79-262.53

114.02-195.53

173.96-276.85

134.85-183.08

121.08-191.37

分析

t=-1.175,p=0.244

t=-1.986,p=0.051

t=0.232,p=0.817

C

GMT

181.02

210.01

261.43

296.55

198.22

233.40

95%CI

132.82-246.79

157.97-279.18

204.71-333.88

227.26-386.96

173.41-226.57

191.57-284.10

分析

t=-0.549,p=0.585

t=-0.641,p=0.523

t=-1.405,p=0.162

W135

GMT

138.58

2.97

189.18

2.59

152.64

1.78

95%CI

108.07-177.70

1.91-4.61

152.20-236.71

1.79-3.74

125.23-186.05

1.43-2.23

分析

t=16.3731,p=0.000

t=19.821,p=0.000

t=27.870,p=0.000

Y

GMT

190.61

3.07

198.17

1.85

161.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