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杨志谦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018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杨志谦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2杨志谦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2杨志谦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2杨志谦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2杨志谦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杨志谦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docx

《02杨志谦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杨志谦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杨志谦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docx

02杨志谦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

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

唉,烦死啦!

我一直认为自己精力充沛,但最近却发觉身体越来越多的困挠向我袭来:

心悸、失眠、易怒、多疑、抑郁……以前10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却要花费一个小时。

我甚至对工作产生了极其厌倦的情绪,不想做事情,希望所有烦恼都能消失,好想好好的睡一觉,但是又整夜辗转反侧!

终日想着工作中的事情该如何解決,而忽略了家人和朋友,体质也越来越差。

经常有莫名的焦虑,或是紧张到腹泻、肠胃绞痛的程度,因为不知到又将面临怎样的困难!

不自觉地我会花很多时间去肆意大吃大喝或购物,以麻痹疲惫的身心……

注意了,你可能承受了过量的压力啰。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基层管理者中,处于前四位的心理疲劳表现依次是:

1、容易疲倦,缺乏精力;2、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3、容易忘事;4、容易忧虑、发愁。

工作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的身体、人际关系、工作效率等三个方面:

  “容易疲倦、缺乏精力”是心理疲劳在身体上的典型表现,当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压力下时,往往会出现这种症状。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已经有52%的人出现这种症状。

另外,还有其它一些主要的身体表现,如,容易生病(如头疼、感冒)和脸色不好。

  此外,心理疲劳还体现在人际交往上,如,与家人或朋友的沟通越来越少,处理个人事务的时间越来越少(如寄贺卡),不愿与人接触以及爱讥讽、对人失去好感。

  另外,心理疲劳体现在工作效率下降上,如,容易忘事、难以专注于工作和做事费力。

  心理疲劳同时也体现在个人的情绪上,如,忧愁,难以快乐,容易急躁、发脾气,无法跟自己开玩笑。

承受职场压力是现代生活的一个部分,因此学习如何在压力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让压力为我所用,我们也许需要重新审视我对压力的反应方式。

欢迎支局长朋友们进入心理健康与心态调整课堂,让我们一起学习和探讨管理压力的办法。

PPT1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压力以及压力的来源和作用。

只要妥善运用压力管理技巧,将产生化压力为动力的功效。

管理压力的技巧有两类:

第一类思维的技巧,第二类就是行为的技巧。

思维的技巧:

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外界的人事物,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思维的技巧操控行为的技巧,比如说,假设我们认为来找我的顾客是给我带来麻烦的人,我们就会非常厌烦或者愤怒,我就不会很好的运用我的沟通能力与他有效的交流,帮助他解决问题。

假如我们认为来找我们的顾客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人,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知识和技能,那我们就会调动我们所有的能力帮助他;没有方法我们会积极地想,不断地创新和学习。

思维的技巧直接和心态连在一起,人真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思维技巧才能非常自如的进行心态调整。

第二类就是行为的技巧:

平衡生活的技巧。

工作和生活两种压力有点像翘翘板,在这里我们将探讨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挖掘更大的工作潜力。

PPT2

所谓压力,是指个体对某一没有足够能力应对的重要情景的情绪与生理紧张反应。

压力所表现出的常见症状或信号有:

第一,生理方面:

心悸和胸部疼痛、头痛、掌心冰冷或出汗、消化系统问题(如胃部不适、腹泻等)、恶心或呕吐、免疫力降低等;第二,心理方面:

易怒、急躁、忧虑、紧张、冷漠、焦虑不安、持续性地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优柔寡断、崩溃等;第三,行为方面:

失眠、过度吸烟喝酒、拖延事情、迟到缺勤、停止娱乐、嗜吃或厌食、吃镇静药等;注意力难集中,表达能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等。

以上种种“症状”表明,你已经被职场压力“入侵”了。

职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致使职场人的心态严重失衡,催生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2006年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25.04%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是说每4个被调查者中,就有一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被调查者经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

感觉不快乐、郁闷、烦躁、彷徨、怀疑或轻视自己,总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无足轻重。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

“心理压抑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最后的禁忌———不是性,也不是酗酒,而是越来越严重的职业压力。

”———这是美国《财富》杂志经过一番职场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如何化解压力?

我们可以从压力的物理学概念入手:

压力(P)是单位面积(S)承受的外在力量(F)的结果:

P=F/S。

压力公式告诉我们,减小压力的有效方法无怪乎两个:

1、减小F,2、增大S。

F就是工作中过量的任务责任,S就是您的能力。

PPT3

任务和责任好似乎年年增长,但每个人对它的反应是不同的。

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挑战的东西,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一个人对F大小的反应,取决于他对任务和责任感觉,即他内心对任务责任的情感态度。

在工作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直接体现了一个支局长的素质及自我控制能力,进而影响职场发展,因此,学会EQ管理,控制和利用情绪也是职场必修课之一。

用什么样的思维技巧才能有效释放自己的压力并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情感态度?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1、情绪管理,2、信念管理,3、阳光心态。

PPT4

情绪的真正来源:

传统上人们认为情绪总是因为有某一些人、事、物出现才会产生,只要这些人、事、物出现,那些负面情绪便无法不产生。

例如有一天,唐伯虎和祝枝山踏青时,看到一位美丽的少妇牵着一只狗,伯虎和祝枝山打赌说能一句话让这少妇笑,再一句话让这少妇恼。

祝枝山不信。

于是唐伯虎走到少妇面前,对狗鞠了一躬说“爹”,少妇果然大笑;然后他又朝少妇鞠了一躬说“娘”,少妇即刻转笑为恼。

看似乎情绪为外界人事物所控制,但如果这点是无法改变的话,治标性的控制便只能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PPT5

弄清楚情绪的真正来源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推理一下:

如果是外界人、事、物控制我们的情绪,同时,我们知道:

情绪好——行为积极——工作绩效好——人生成就高;反之亦然。

如果是这样,则我们的命运不在自己的手中。

PPT6

情绪的真正来源:

其实人类的情绪,来源是本人内心的一套信念。

外界的人事物只不过是诱因而己,内心的信念系统,才是决定的因素。

有三个青年,先后看见同一只蜘蛛延着湿露露的墙往上爬,爬一半就掉下来,反复如此.一个青年感概人生坎坷太多而沮丧;一个青年悟到人生应灵活而欣喜;另一青年却赞叹人生应执着而坚强.再举一例:

有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

大女儿卖伞,二女化卖扇。

无论天晴天阴,她都为两个女儿的生计发愁而哭。

后经高僧点化,无论阴晴,她都为两女儿生计开心而笑。

完全一样的行为,引起了完全不同的情绪,证明了事情本身并不决定情绪。

两次里面你的信念不同。

所以从电影院出来,每个观众的感受反应都会有些不同。

现在,我们明白了情绪根本不是外界的人、事、物所产生,而是本人的信念的产物,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有一位报社编辑,买报时对方很无礼,付完钱后仍客气地说声谢谢,同伴表示不理解,他说:

“我为什么要让他控制我的情绪?

”PPT7

因为人们传统上对情绪所知甚少,对于一些所谓的负面情绪感到无能为力,经常感到被它们所控制,所以最常与“情绪”二字用在一起的动词是“控制”。

“我如何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需要用到“控制”二字时,情绪往往便已经是失控了。

如果有人对你说“请控制一下你的狗”,肯定你的狗已经制造了一些麻烦出来!

从新的角度去看看情绪对人的作用,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

如果你感到不适去看医生,医生说你的额头很烫,需要做手术切除,你会觉得这个医生精神有点不正常吧?

人人都知额头很烫是身体有病的征状,可能是肠胃有毛病,也可能是感冒,但99.9%不会是额头本身的问题。

症状使我们知道健康有问题,但它本身不是问题。

情绪也是一样,它只是征状而已,可是绝大多数人都把情绪看作是问题本身了(家长往往,都针对孩子的情绪出现而加以斥责,目的只是制止情绪的出现,就是普遍的例子)。

情绪只是告诉我们,人生里有些事情出现了,需要我们的处理。

情绪隐含着身体的大智慧,它教我们在事情中该有所学习。

焦虑/紧张:

也是指引找寻“事情很重要,需要额外的专注和照顾”,往往也指出己拥有的资料和能力不足够,须添加一些很需要的。

PPT8

愤怒:

给我们力量去改变一个不能接受的情况。

电影中和社会罪案里的主角警告对方不要激怒他(否则什么事做能做出来)便是最好的例证。

今天的社会里充满内心力量不足的人,他们往往需要生活在愤怒里,以维持有更多的力量去面对人主。

世人最大的错误是企图运用愤怒带来的力量去改变外面的人事物,这不会成功,这样的人以为需要更大的力量,于是变得更愤怒。

用愤怒带来的力量改变自己,才是突破的方向。

PPT9

困难:

很少人注意到困难也是一份情绪感觉。

它也是指引方向。

困难的意思是:

以为必须付出的代价比可收取的回报更大。

只要清晰地量化必须付出的和可收取的,便能马上改变这份感觉。

人生中出现的每一件事都是让我们学习怎样使人生变得更好的机会。

情绪的出现,正是保证我们有所学习。

每份情绪都有其意义和价值,不是指引我们一个方向,便是给我们一份力量,甚至两者俱备。

如果我们没有不甘心被别人小看了的感觉,我们便不会发奋。

就正如如果我们没有痛的感觉,我们便不会把手从火炉上抽回。

试想如果我们没有恐惧,生命会变得多么脆弱?

情绪应该为我们服务,而不应成为我们的主人。

情绪,如果能妥善运用,是可以使人生变得更好的。

只是,『运用』的可能,必须先使它臣服,受你驾御。

情绪既是生命的一部份,就像我们的手与脚、过去的经验、累积了的知识能力等,应该是为我们服务,使人生更美满的。

可惜的是在今天社会上很多人都陷入了迷惘苦恼中,不能自拔,成为了自己情绪的奴隶,而不是驾御自己情绪的主人。

PPT13

我们明白了情绪是信念的产物,转换了信念就改变了情绪。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信念来源。

个人的经验积累(烫手);

看到他人的经验(朋友)给我们的经验;

信任的人给与我们的经验(老师和妈妈);

思想的结果(自己想通了建立了一个信念)。

信念的作用:

你或许记得美国911事件发生时的电视新闻片段,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很深刻:

当时两幢大厦倒下来了,画面有一个人,背后全部是大厦倒下产生的雾烟。

这个人满面灰尘、眼睛动也不动、眼里脸上是一份空白、他走路的姿势很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婴儿,没有方向感,也看不出他想走下去或停下来。

他内心所处的状态就是:

本有的一套信念全不管用了,根本不知到情况是怎么回事、该怎样做。

一个人在这样的状态里很容易出现休克,这可以是致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军队做过一些很不人道的实验。

其中一个就是让被抓回来的盟军飞行员坐在椅子上,双手被绑在椅后,用布蒙着双眼,一个德军军官对他说,经过审判决定把他处死,方式是放血!

有人用冰块在飞行员手腕处轻拉一下,然后有预先安排的东西做出滴水的声音。

德军人员全部离开房间,数小时再回去时,发现那个飞行员已经死去!

没有真正的流血,他怎样会死亡呢?

原来是因为他完全相信自己正在不断的失去血液,很快就会流血过多。

这个信念不断地重复,做成身体里真的失血过多的状态,因而死亡!

由此可见,信念如何支配我们的身体。

当一个人坚持着一个信念的时候,是会看不到听不见不符合这个信念的东西的。

试想想如果你从来没有见过听过有电梯(升降梯)这个事物,现在你站在一幢大厦的电梯对面。

你看到一群人走进去,门关上。

然后过了一会,门打开了出来的人的性别、衣服、面貌都完全不同了,你心里会怎样想、会有怎样的感觉和情绪?

这个东西一定是魔鬼或怪物,能够把走进去的人完全改变了,而且这些人完全不自觉!

PPT14

从这些可以见到,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物,必须有了一些信念,才能知道该怎样行动:

行动由信念决定。

信念就好像电脑中的软件程序。

人的信念也需要不断杀毒、升级、更新。

人与人在躯体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信念不同、信念更新的速度不同。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不良经验之后反省,明白了问题所在而改变自己的信念,他以后便能够有更好的人生;如果他坚持没有效果的信念而只是不断地埋怨别人、埋怨环境,他便会使到自己陷入困扰之中。

信念本应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工具,其作用与其它人生工具一样:

帮助这个人建立幸福快乐的人生。

如果一个人把某件工具放在比自己的人生更高的位置,不惜牺牲本人人生的幸福快乐去坚持一个信念,他便本末倒置了。

接下来,我们给出一套信念系统的杀毒和升级软件,帮助大家树立健康阳光的心态。

PPT15

很多人在今天的工作生活中感到事情不如意,内心充满疲倦、无力感、愤慨、内疚,无奈,甚至厌恶的感觉。

其中的原因便是一些像病毒一样的局限性信念控制了行为。

若想生活工作有更好的结果,必须先改变这些信念

最妨碍我们在今天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找到突破的三个思想框架,是:

1、应该如此,2、托附心态和3、没有办法。

这三个信念之间有关连,往往也会一并出现。

今天社会里百份之九十以上的困扰,原因都是来自这三个病毒似的信念。

破除了这三个信念,生活中的烦恼困扰会大大减少,所追求的幸福快乐也会更易获得。

简单地说,“应该如此”的就是:

事情理应如我所认为的发生。

试想象一下,你约了我吃午饭,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约好中午12点半在某间餐厅见面。

你准时赴约,但是我一直没有出现。

也许在12点45分时你开始感到那份内心的平静渐渐消失。

1点10分时你尝试用手机找我,我的手机没无人接听,1点40分时你感到十分不满了,决定叫午餐给自己充饥,一面吃一面想起在过去对我或有过各种不满意的地方,终于,在2点半付钱走时,你决定把我的名字在你的朋友名单上划去,之后也没有找过我。

这只是一个虚构的过程,你当然有很多其它的做法,带给你我之间的友谊不同的结果,但是就让我们暂时容许这个虚拟的过程帮助我解释我想说的话吧。

事实上,我有一段不平凡的遭遇。

我是在下楼准备赴约的过程中出了意外:

在楼梯摔倒了滚下楼,摔折了大腿骨,晕过去了,四个小时后才被发现送进医院,又引起了并发症,在神智不清的状态中过了一个月。

我一清醒过来,便马上从医院的病床上给你电话,只是你不听我的电话,你我的友谊便由此中断。

回想那天午饭时间,当你内心的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你在脑中涌出的是一些怎样的说话?

是否像下面的这些例子:

“这个人为什么这样没有责任感的?

”或者“真倒霉,白白浪费了两个小时,还生了一肚子闷气。

”你的负面情绪的来源是你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约好了我便应守时赴约。

当事情没有如你所认为的出现,你的负面情绪出现了,同时假设是我的行为破坏了事情应有的规律,带给你不理想的某些结果。

现在明白了我的遭遇,你此刻的念头也许是:

你这样的想法是无可避免的,事情的确会使人误会,因此所引起的误会和友谊中断也是无可避免的。

充其量是知道真相之后,与我重新再做朋友。

其实“能否避免”这点操纵在你的手里。

如果认为无可避免,我们便只得准备承受后果:

不愉快的心情、友谊中断、其他的损失。

如果你不想要这些后果,希望改为“能够避免”因而可以带给你人生更多的收获,也许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个“应该如此”的感知模式:

1、事情发生了自有该发生的原因;有发生的原因就是有发生的理由;有发生的理由也就是应该发生,不发生才怪呢!

所以,你因我没有赴约而产生的不忿,其实是在愤怒自己不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

你需有这种能力才会在当时明白事情的真相,而你我也当然明白:

没有人有这种能力。

我们没有这种能力,也无法学到这种能力。

但是,我们无须有这种能力也可以过开心成功的日子。

我们只要提醒自己两点:

1,事情发生了,自有它发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够知道,但我必须接受已经发生的;2,抱怨事情不该发生是不让自己成长。

如何配合已经发生的事情,制造给自己成功开心的机会才是重要。

德雷莎修女有次在印度接到联合国通知,需迅速赶到纽约。

当她赶到机场时,被告知飞机因故障检修,要延迟2个小时起飞。

她的助手着急的与机场工作人员理论,而此时德雷莎修女却安详地坐在候机室里看书。

“托负心态”是把自己生活中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托负给别人。

大邮电时代,当时的年青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进入邮电局,因为它们安定、前途好。

一些人进来后十分进取,也有一些人满足那份保障,不求上进,而只是努力于“练精学懒”。

到了今天,邮电改革:

裁员、减薪、减福利,他们便抱怨单位不照顾他们了。

在婚姻或恋爱关系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你是我的,我会给你快乐”,或者“只有你才能给我欢乐,没有你,我不知怎样生活”的话。

以为爱一个人便有权利要求那个人照顾自己人生的幸福快乐。

如此地把照顾自己人生的幸福快乐的权利托负给别人,并要求那个人必须奉行一些行为模式(因为这样我才感到开心,而他却偏偏不这样做,使我不开心),会使到这份关系有很紧张。

给自己的无力感和对方的窒息感,是很多婚姻和家庭问题的基本起因。

在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之中,这种“托负心态”更常见:

某人说了两句说话,自己心里便满不是滋味,怪责他不体谅;顾客表现出稍为强烈一点的反应,自己便觉得受气。

托负心态的来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建立出来的自我价值不足。

自我价值不足便需要外界和别人的迁就。

得不到这些,我们的负面情绪便会出现。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己的自我价值、培养自己的知识技能、并且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

当我们进入一个新部门,或者认识一位新朋友时,也本着同一个态度,就像你跳上一部公交车,是因为你要去某个地方(人生目标)。

你注意到坐在你的身旁的乘客,既然有幸同行,你便与他分享沿途出现的风光,也从交谈中相互有所得,如果后来发现他的目的地到了,他自会比你早下车,但总可以开心地分手,更可以交换通讯方式,保证日后的联系。

坐公交车是自己想去某处目的地,在那里可以继续自己的路途,继续取得更多的人生快乐成功,如果你的计划有此需要,你或会比他更早下车,同样地你会开心地说再见和约好保持联系。

任何两个人相识相聚,都可以用这个概念去解说共处的意义。

当相互让对方提升的能力终止,也就是该分手的时候了。

该下车便下车,须继续坐下去便继续坐,人生本来就是如此。

自己人生的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本来就是在我们的手里,既没有人能比我们自己做得更好,也没有人会比我们自己更永远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去为此而努力。

因此我们不应外求,也无法外求。

“没有办法”的心态是一份导至无法突破的执着。

“办法”不是指一个方法,而是指一个你至今己知己做之外的所有方法。

其实突破是有可能的,但是首先要相信这一点。

跟着的是坚持一个灵活的态度:

未达理想效果便不会妥协,不断地去找寻下一个新的方法。

试想象你今天回家的时候,走到街口,发现因为旧楼倒塌而封了路,什么人都不准通过,你会怎办?

你会有三个选择:

1、放弃返家的念头;2、坐看路边等待街道重开和怨天尤人;3、去找另一条路。

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人和的确很想返家的话。

你不会考虑第一和第二个选择,而会集中精神去找第二条路。

如果第二条路刚巧也因火灾而封路,你会怎样?

你会去找第三条路吧?

如果第三条路也因水浸而封闭了呢?

仍会去找第四、第五或第六条路,直到你回到家为止。

如果回到家中是你人生的最大目标,你会一直尝试,什么路也尝试,包括租用直升机、或者掘地道、或者……无论你过去尝试过多少个方法,总有另一个方法你未知、末懂、末学、末想过的。

就在看这句话的几秒钟里,世界上又增加了多少解决过去未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抱怨环境条件不足,只不过是放弃返家念头的借口而已。

任何新的方法都比旧方法有多一分的成功可能,何况多尝试便会使自己想出更多的方法。

为什么我不能成为第一个找出解决方法的人?

打破这三个思想上的框框,我们工作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心理困境便会消除,我们更能使自己快速轻松地达到人生的目标。

PPT16

杀完造成心理困惑的信念病毒,接下来我们再安装一道信念升级程序:

信念换框法

举例:

你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好几年没见了,你听说我最近作了支局长,见面的一起吃饭的时候,你就恭喜我,我说:

“是啊,我也非常高兴,而且也很想把这个支局搞好,待遇也挺满意。

”可是又过了几个月,我们再见面的时候,你发现我瘦了,而且看起来很不开心,你就问我:

“发生了什么事?

”我说:

“这官不好当,任务太重,领导对我又很挑剔,所以干得很不开心。

你是我的好朋友,当我这样对你说的时候,你会怎么劝我?

“不开心就换个工作吧。

”基本上都是这一类的话。

你刚才给我所有的反馈都有一个前提,就是:

领导很挑剔,所以工作不开心是理所当然的,是因果关系的信念,因为A(领导挑剔)所以B(我不开心)。

下面我们来试用一个改变信念的技巧:

意义换框法。

我们试着做一个改变我们信念的练习,然后再体会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

因为领导很挑剔(A),所以我工作很不开心(﹣B)。

现在我要把﹣B变成+B,比如很开心,但开心是一个虚范词,对于我没有什么意义,我把他变成一个动词,比如努力。

然后把因为放到后面:

领导很挑剔(A),所以我工作很努力(B),因为……

现在请你把句子连下去:

我想保住饭碗

这样我更能够接受挑战,提升很快

我想让他无可挑剔

我想超越他

让我快一点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要创业,要更成功

我不是在为他工作

他没有为法操控我的情绪

让他知道他看错了我

让他看清楚我的能力

让我发现我的成长空间,学习到更多东西,做出更高的成就

使我办事更有效率

证明他不能操控我的人生,我的快乐

上面这么多条,你不会每一条都完全同意,挑选其中自己特别认同的两、三条念,比如:

……

重要的那两、三条念三遍,试试看。

再念念原来那条:

因为领导很挑剔,所以我工作很不开心。

再念念现在这两、三条,注意里面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你已经成功的改变了你的信念,现在你的感觉更好。

这种方法叫意义换框法,就是从一件事情里面找出更积极的意义。

世界上的事情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是我们加上去的。

既然事情的意义我们可以加上一种,我们也可以加上其他不同的意义,而且是正面意义。

过去的很多事情让我们很难受,很痛苦,该哭的也哭了,该受伤的也受伤了,不拿一点东西帮助自己成长不是太浪费了吗?

PPT17

意义换框法是思维的技巧,思维操控行为,思维改变,行为才会真正的改变,没有思维的改变,行为改变不会有效果。

想想你在工作中经常会在哪些情况下遭受负面压力的侵扰?

选择其中的几个典型经验,尝试着用换框法来消除这个负面压力。

举例:

你的工作是单调而乏味的重复劳动,每天都是在和客户打交道中度过的。

你觉得烦闷,没有动力。

 我你的工作是单调而乏味的重复劳动,每天都是在和客户打交道中度过的。

我觉得开心,有动力,因为……

现在,我们来做些练习。

1、工作压力大,任务重,

2、员工积极性不高,不好管理

3、客户投诉让我很头疼

4、…….PPT18

换框法的核心就是善于问自己两个正面的问题:

1、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

我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

2、此刻,我要怎么样做才能够得到我要的结果呢?

导致我们人生有所不同的其实是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式。

而思维本身就是问题的问与答的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其实就取决于我们如何提出问题。

脑神经科学证明,人的大脑是世界上最超级的电脑,如果你想从大脑的资料库提取资料,就必须先下一个正确的指令,而这个指令就是要提出正确的问题。

输入决定输出,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会有什么样的答案。

在压力管理方面同样适用。

当面对某种压力时,我可以通过提出正确的问题来控制自己看事情的角度。

我提出什么问题及对这些问题如何回答将决定我会承受正面压力、负面压力,还是根本不会有压力。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可是我们可以通过提出正确的问题来改变看事情的角度,进而改变我们的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正确的问题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感受和结果。

所以,有时也我会经常问员工类似的问题。

开始的时候,他们没有反应,因为他们较少这样思考过。

你要不断地问,终于有一天,一个员工开始这样问自己,然后他会发现自己一天的工作完全不同了。

处理投诉不再是单调的苦差,而是学习的过程。

这个过程似乎是在和顾客一起玩游戏,它富有乐趣,充满冒险,有所发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增长。

这是因为他们注意的焦点发生了转移。

现在他们开始把这种感觉定义为兴奋,而这一切是思维转换之功。

当它成为习惯时,你将开始与压力共舞的旅程。

总之,我们的生活是由10%所发生的事情和90%我们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