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804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1.docx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1.docx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1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所进行的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

要求惩罚西班牙,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对美国宣战,次日4月25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

后美国和西班牙签订和约,规定:

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西班牙撤军后,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让与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获得新领土的代价。

2.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统治权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1904年2月,日本不宣而战,海军偷袭旅顺俄国舰队,同时在仁川登陆。

日俄战争由此展开。

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1905年8月,日、俄在美国的调停下开始谈判,9月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

日俄战争不仅对日、俄两国,而且对世界历史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来,而1905年革命又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3.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及意大利出于各自安全需要而建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1879年10月,德奥两国秘密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882年5月,意大利同德奥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

如果法国进行侵略,德意将互相援助,如果三个盟国中任何一方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强国的攻击时,其他两国保证给予援助。

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

4.三国协约

三国协约是英、法、俄三国针对三国同盟而订立的,它来源于1891—1894年法俄签订的一系列协定。

它们规定:

两国中如有一方遭受德国的单独攻击或德国与意大利或奥匈帝国的联合攻击时,将互相提供军事援助。

1894年,法俄同盟正式形成。

其后,英国于1904年及1907年分别与法、俄两国订立协约。

法俄同盟再加上英法协约与英俄协约,构成了三国协约。

这标志着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5.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第二阶段的著名战役之一。

1916年2月,德国以强大的火力向凡尔登一带发动进攻,先后攻下了法军的第一、第二阵地。

但由于凡尔登地域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防御体系,加上法国及进增兵支援,凡尔登战线得以重新稳定下来。

历时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共70多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6.布列斯特和约

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普遍要求停战。

苏俄遂与德奥集团进行和谈,并于1918年3月3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失去了大片土地。

它把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来的部分地区划归德国;规定红军应撤离芬兰,乌克半和爱沙尼亚。

另外,把卡尔斯、巴统和阿尔达甘地区割给土耳其。

但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7.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對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

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個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宮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20日正式生效。

8.洛迦诺公约

1925年,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小城洛迦诺举议,讨论欧洲安全保障问题。

会议签订的最后议定书和几个条约,总称为《洛迦若公约》。

公约的内容包括:

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护凡尔赛和约所规定法和德比之间的边界现状;德国分别同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相约凡外交上所不能解决的争端,应提交仲裁法庭和国际法院裁决;法国同波捷分别签订防备德国进攻的相互保证条约。

《洛迦若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作为一个平等国家的前提下,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

它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使欧洲的国际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

1936年纳粹德国以重新武装莱茵非军事区的行动,彻底撕毁了《洛迦若公约》。

9.非战公约

《非战公约》,全称《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亦称《巴黎非战公约》或《凯洛格—白里安公约》,该公约由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于1927年发起,目的是法美联手抑制德国的力量,最终于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签署,条约规定:

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手段和只能以和平方法解決国际争端或冲突。

由于该公约本身是建立在理想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下,所以该公约沒有发挥实际作用,但是该项公约是人类第一次放弃战争做为国家的外交政策。

10.《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为免在进攻波兰时受到两面的夹击,与苏联进行谈判。

1939年8月23日,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分别代表苏德两国政府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规定:

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直接或间接加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11.斯大林模式

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俄国和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由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斯大林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12.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计划”是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在其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所制定的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争计划。

其要点是:

德国在不可避免的两线作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只用少数兵力监视和牢制俄军。

“施里芬计划”是个速决战计划,计划6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3—4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

它低估了俄军和法军的动员与作战能力,也未能估计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英国远征军能很快参战,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13.四国条约

美、英、日、法国四国在1921年12月13日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有效期十年。

条约规定:

“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

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

还规定:

“1911年7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

”《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它不仅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而且成功地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质而不具有军事同盟性质,使美国无需用武力保卫英法在远东的利益。

14.五国海军条约

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五国订立《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条约》,条约规定各签约国战舰、战斗巡洋舰总吨位比率为。

同时对主力舰的建造、轮替、吨位和武器都作出了严格的限制。

条约同时还规定各签约国在西太平洋島屿的防御区和海军基地维持现状,这是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但条约本身并没有真正消除竞争,竞争将在以后重新激化。

15.华盛顿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

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会议期间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三项条约。

16.国际联盟

一战后协约国为控制和整肃国际秩序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最早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

1919年4月在巴黎和会中,协约国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国际联盟盟约》,并于1920年1月成立了国联。

该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建立的口号是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互助,防止战争,对国际冲突进行仲裁。

但是国联自建立后,一直为英法所控制,在20-30年代国际斗争中,成为英法帝国主义维持其既得利益、对法西斯势力进行绥靖的工具。

1946年4月正式宣布解散。

17.啤酒馆暴动:

1923年1月,发、比军队占领鲁尔地区,德国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11月8日晚,在军国主义鲁登道夫的支持下,希特勒率领纳粹党闯入慕尼黑一家啤酒店,扣留在哪里出席会议的当地政府首脑,宣布巴伐利亚政府和全德政府已被推翻,由希特勒接管全国政府,不就暴动被镇压下去,希特勒内判刑五年。

18.威斯敏斯特法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力量削弱,自治领的离心力加强,英国与各自治领关系的法律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1931年12月11日,英国议会通过的《威斯敏斯特法》,它的出台,是英国殖民统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引起了帝国内部关系质的变化,标志着英国殖民统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从直接统治过渡到间接统治,并开启了英帝国发展史上的另一重要时段——第一英联邦阶段。

19.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于1938年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的会议。

慕尼黑协定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是一项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的签定是法西斯德国准备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步骤,标志着英、法政府推行绥靖主义政策达到了项峰它不仅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破坏了苏联的集体安全体系,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且使英国和法国自身也深受其害。

20.北一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大正时期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国家主义的提倡者,提出法西斯主义政治思想。

著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是日本法西斯思想与理论的代表作。

主张对内重新组织政治机构,实行军事管制,限制私人资本;对外应占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他鼓吹战争万能,宣扬国土狭小的国家对外扩张是合理的,为日本的侵略政策制造理论根据。

北一辉的法西斯思想是日本对外扩张,特别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直接理论依据。

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受牵连被处死。

21.甘地主义:

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甘地主义概括为四个基本内容:

(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

(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二、简答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影响

⑴原因:

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③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⑵性质:

帝国主义性质,具有掠夺性。

⑶影响:

①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②使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改变了世界格局;③引起了一系列革命,诞生了社会主义苏俄;④推动了半殖民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2.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⑴历史条件:

①十月革命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

俄国帝国主义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产生的。

它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1905-1907年的革命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锻炼和教育了劳动大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准备。

②俄国成为最薄弱的一环:

农奴制残余,使俄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土地掌握在地主手里;外国资本操纵了俄国工业和金融业的主要部门;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世界体系

⑵现实条件:

一战使人民生活困苦;国内政权脆弱;政党力量分散。

⑶十月革命的理论条件:

1905年革命的组织和理论遗产;

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2.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

3.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

3.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对此作相应评价

1主要内容

1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一切工作转入战时轨道,坚决镇压反革命。

2工业方面,没收私人资本,企业一律国有化。

工业产品从生产到分配由国家

3管理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

由政府规定农民所需的口粮,剩下的全部交给国家,严禁私人买卖。

大批工人征粮队下乡,携带武器,强行征收。

4商业方面,实行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5普及一切阶级的劳动义务制。

2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利益。

4.斯大林模式形成原因、内容及其评价

⑴形成原因:

客观:

①整个国家和社会文化水平低,缺少科学分析的头脑,凭主观愿望、长官意志、政治热情办事的影响。

②苏联是在封建专制主义很强固的基础上实行无产阶级集中制的,是从封建集权制直接转变为无产阶级集中制。

③苏联党和国家的一种“非常感”。

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迫切要求建设独立的国防工业和强大的国防力量。

他们在制定各种计划和推行各种政策时,都把应付战争这根弦绷得很紧。

“非常感”是种种超正常政策能够推行的重要社会因素。

④俄国是一个带有东方型专制主义统治的国家,皇权主义思想严重。

主观:

①斯大林作为苏联党和国家的领袖,在个人品性中的某些特点,也影响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

②党政不分,实际上取消了政府部门的决策权。

③斯大林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也有很大的片面性。

他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往往表现出绝对化,否认渐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否认中间状态的积极意义。

④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看法上,部分地接受英雄史观,认为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是能够创造历史的。

3主要内容:

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

4评价:

积极性:

它保证了30年代苏联的政局稳定,保证了30年代高速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保证了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斯大林模式基本上适合苏联国情,而且取得了伟大成就,建成了社会主义。

消极性:

1)政治上缺乏社会主义民主,有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严重的家长制,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领导干部易于脱离群众;2)经济上各部门发展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忽视了与人民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工业部门的发展。

3)地方上统得太死,不利于发挥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经济效益差;4)对外关系上推行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

上述弊端的存在,给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1)它压制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它束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3)它不能适应当代迅速发展的世界科技革命。

5.评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定程度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创设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但是,也有众多的危害:

第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加剧。

遭受宰割而拥有极大经济潜力的德国不会忍受《凡尔赛和约》的压抑,随着力量的恢复和增长,必然会激起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情绪。

第二,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必然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

第三,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

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有力冲击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

6.简述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⑴历史背景:

①经济破产:

4年的帝国主义战争、3年的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国民经济已濒于破产。

②工农不满情绪增长:

战时共产主义的痛苦。

特别是余粮收集制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

农民已表现出对政府的不满。

③反革命叛乱

公开进行武装叛乱:

虽然这些叛乱被镇压,但苏俄内部的政治危机激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明显,工农联盟面临瓦解的危险。

④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

托洛茨基主张继续以战时共产主义,以布哈林为首的“缓冲集团”左派共产主义者。

⑵主要内容:

①农业上,用粮食税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农民在交完税后,粮食可以自由支配。

②商业上,允许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经济。

鼓励私人贸易,私人贸易由政府发给执照,合法经营。

③工业上,实行租让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⑶历史意义:

①使濒于破产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②调动了各行业人的积极性,国内局势稳定下来。

③找到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7.简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特点和产生的影响

⑴原因:

①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

供需矛盾;③银行信贷和分期付款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④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⑤农业长期处于慢性危急中;⑥各国积极相互依赖性的加强导致危机迅速蔓延;⑦思想认识的问题。

⑵特点:

①持续时间特别长;②发生的范围特别广;③破坏性特别大;④来势凶猛

⑶影响:

①市场矛盾:

价格下跌,企业破产,生产衰退,贸易萎缩。

②社会矛盾:

失业严重,生活困难,劳资冲突,社会骚乱。

③国家矛盾:

货币战(贬值),贸易战(倾销),关税战(壁垒)形成不同的保护集团,维持利益。

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尖锐

④政治矛盾:

阶级对抗,政治危机,法西斯团体大批涌现,法国的火十字团,奥地利的护国团,西班牙的长枪党等

8.罗斯福新政内容及其影响

(1)背景:

①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

②人民不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2)目的:

①直接目的:

尽快摆脱困难,实现经济复兴。

②根本目的: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

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4)内容:

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以工代赈。

(5)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⑹影响

1接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

②间接影响:

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远影响:

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

它不仅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9.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其后果。

⑴原因:

首先,是经济衰败的后作用。

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其次,当时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

⑵表现: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国联不但没有制裁日本;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国联不但坐视不问;③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④绥靖德国吞并奥地利。

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

⑶后果:

1)最大后果:

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以及后来的美苏“冷战”。

2)直接后果:

①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主权被亵渎,从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

②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③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10.论述凯末尔改革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1.内容

(1)政治改革:

废除了苏丹制和哈里发制,实行政教分离,宣布成立共和国。

(2)法制改革:

进行“世俗主义”改革,实行政教分离,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法》、刑法、商法,废除传统的伊斯兰教法规等。

(3)经济改革:

以“国家主义”为指导思想,鼓励民族工业,建立国营企业、保护关税、严格控制外汇及控制外国投资,发展资本主义废除封建什一税等。

(4)文化教育改革:

扩大世俗教育,放弃了宗教精神,树立起土耳其的民族精神;实行文化改革,用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教育与宗教的分离,是世俗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

(5)社会生活与习俗改革:

破除迷信和提倡科学的现代化精神。

废除一夫多妻制和伊斯兰教的陈规陋习。

废除旧历,采用公元历。

采用姓氏,取消了象征封建等级的旧称号和头衔,以贝依(先生)贝杨(女士)等称呼。

2.性质:

具有进步意义的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

3.意义:

凯末尔改革在政治上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统治,巩固了共和国;在经济上发展了资本主义,巩固了阶级基础;法制上建立了现代法制体制,废除了传统的宗教法规,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和文教方面确立了世俗化的基础。

因而凯末尔的现代化和民族化改革,是一次以在政治独立后进行的以“世俗化”为中心的现代化改革,凯末尔改革是凯末尔主义的全面实践,是在政治独立后向帝国主义威胁和封建神权影响的主动进攻,它使土耳其走向了民族复兴之路。

11.评价国际联盟。

(1)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2)它的性质是第一个政治性的世界组织。

由于它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实际上沦为英法所操纵的、并时时为美国所支持的维护它们在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外交工具。

它所规定的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因此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

由于凡尔赛条约的先天不足和国际联盟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3)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具有两大任务:

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其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

12.评价甘地和甘地主义

(1)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代表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发动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印度人民反英斗争。

⑵甘地提出了一整套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纲领和策略,他自始至终举起民族的旗帜,进行不屈不挠的反英斗争;他是印度国大党的核心人物,曾根据实际情况将国大党改组为一个有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并有城市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政党,为印度民族解放事业提供了组织保证;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