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741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doc.docx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doc.docx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doc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初探

江西萍乡安源一中文绍锋文兵

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单亲家庭子女大批出现。

最近我校对七年级新生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

在700多名学生中,单亲学生有120多名,占新生总数的1/7,个别班级竟高达40%,所以教育工作者对单亲孩子的教育值得十分重视。

现实生活表明:

相当部分的单亲家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按其表现,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忧郁类:

多数单亲家庭学生和与重组家庭成员无法沟通的学生属于这一类型。

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

  第二、散漫类:

处于无教育和无监管能力家庭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

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

  第三、霸道类:

由祖辈哺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

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

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

  

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方法:

第一,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

把每个单亲家庭学生分配到班主任、科任老师、年级团总支书记头上,由他们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

第二、使单亲学生融入班集体,消除忧郁心情。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老师,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使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它儿童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

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在工作中流露出婚姻离聚的好恶态度,更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儿童的做法。

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儿童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

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

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儿童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三、正确对待和理解单亲的散漫思想。

老师要多和他们个别交流,乐意充当他们的忠实听众和知心朋友,鼓励他们谈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给他们转化散漫思想的办法,利用孩子情绪易转移和易感染的特点,引导他们想一些高兴的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使原有的散漫思想逐步被转化。

二是同监护人建立了“热线电话”联系,相互间与他们确立了一个个近期小目标和采取的教育办法,使监护人同老师共同努力,注意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及时表扬。

第四、对霸道类单亲学生,要辅以严格要求。

对单亲家庭学生,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

要开设讲座或开展活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出格的事情。

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细,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第五、用真挚的爱温暖单亲学生的心。

教师除了加强家长的工作,尽可能使他们在家庭中得到满足之外,还要给予单亲学生更多的温暖和慈爱。

具体包括尊重单亲儿童的人格,充分接受他们,信任他们,积极对他们的行为作出反应,对他们表达关爱等。

在非正规教学活动时,可常用爱抚、微笑的表情轻拍孩子的肩背,抚摸孩子的头,还可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小困难,如整理衣领,拣起掉落在地上的学习用品等一些细小的举动,使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第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

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和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把单亲家庭学生(包括其他学生)在社会上的情况也掌握起来,只有把社区教育与学校、家庭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总之,单亲儿童的群体是庞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比较复杂,正确的引导教育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情与爱,花费更多的心血与精力,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享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温暖与关爱。

  

  (作者:

文绍锋文兵)

单亲家庭的家长如何消除苦恼,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

有关专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其一,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夫妻离异大多是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新的问题,但毕竟从更大的痛苦纠缠中解脱出来。

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

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一层苦恼。

瞒是瞒不住的,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实情反而怨恨父母。

其二,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演。

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

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

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的。

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大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其三,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

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

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其四,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如果是离异家庭,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觉父母之爱。

双方都要讲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庞”。

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这在现代社会不仅应该,而且可能。

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

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

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此外,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还会有利于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如果包办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运动:

常常带他进行一些亲子运动。

从而使他感动亲情的可贵。

游戏:

最后不要太暴力。

要是亲和力强的。

从而消除他的报复心里。

还有:

注意日常与他的沟通。

让他感觉还是有人很疼爱他。

单亲学生教育七法2007-10-721:

56:

00

教育单亲学生,不仅仅要有爱心和责任感,还要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用理解、宽容、耐心和信心,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我将自己对单亲学生的教育总结成“旁敲侧击”、“一厢情愿”、“转移视线”、“拔刺扳角”、“内外盯管”、“适度限制”、“各个击破”等七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旁敲侧击”,就是在教育成绩优秀、自我感觉良好但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单亲学生时,不直接指出其问题,而是利用间接手段,绕个弯子,让受教育者自我感觉到存在的问题,从而纠正习惯,约束行为,变得更好。

第二种方法——“一厢情愿”,主要是指在教育特别内向的单亲学生时,教师不要等待这类学生变得热情开朗后才去教育,而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面对冷漠,想方设法帮助这类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和学业水平。

第三种方法——“转移视线”,是指在教育那些沉迷于电视、网络等的单亲学生时,不强制其立即从沉迷之物中解脱出来,而是设法转移其兴奋点,减弱其沉迷度,将其引向正确的前进轨道。

第四种方法——“拔刺扳角”,这种方法主要是对那些个性张扬、桀骜不驯的单亲学生而言的,这类学生就像野牛野马一样,有活力和冲劲,但考虑问题肤浅,常常信口开河,行为不羁。

在教育此类学生时,需要看准症结,果断拔去他们的“刺”,扳断他们的“角”。

第五种方法——“内外盯管”,就是对那些不珍惜时间、喜欢进出游乐场所的单亲学生,采取盯人战术,严密监控,在校内主要由班主任注意盯管,在校外由家长盯管,使其无空子可钻,避免其误入歧途。

第六种方法——“适度限制”,这里是指以正确的心态看待单亲学生的早恋现象,用合理的方法引导他们以学业为重,使他们在适度的限制中逐渐找回前进的方向。

   第七种方法——“各个击破”,是指在教育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亲学生时,不贪多求全,不期望通过一两次教育就能完全转化一个学生,而是善于抓住契机,逐个击破其存在问题,促使此类学生不断改正缺点。

(本文篇幅较长,这里是摘要)

单亲孩子的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的“内战”在他们心理留下了阴影。

他们整日生活在矛盾之中,有时甚到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并会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无端烦恼和焦虑。

这些烦恼和焦虑使他们的性格不同于其他同龄人。

在个性上常表现为这样一些类型:

  忧郁型 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随意型 其主要表现为无组织纪律观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控力差,对集体漠不关心,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学习成绩差。

  怀疑型 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没有集体荣誉感,学习无上进心,学习成绩差。

  烦躁型 言行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

  老成型 这类学生学习努力,成绩中等偏上,但他幼小的心灵早已背上家庭沉重的包袱,他们感到自己被父母拒绝,为家庭的破裂感到羞耻,往往说话、办事与年龄不相称,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

  这些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服从教师的教育,经常与教师作对,他们有时会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同学身上,欺负同学,惹是生非。

他们有时为发泄内心的郁闷,有意违反学校纪律,以引起教师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

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容易受外界诱惑,加上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用友情弥补亲情 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浪花。

当这些孩子有病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安排班干部轮流给他补课,并带领全班同学看望他,给他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让他感到缺了一位父亲的爱,多了二十多个男同学的帮助;少了一位母亲的爱,多了几位教师的呵护,多了二十多个女同学的关心。

教师的爱虽然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可以弥补父母的爱。

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真情的班级集体里,他们会感到生活充满生机,感到自己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

过生日时,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给他祝贺,每人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小小的礼物,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用鼓励驱除猥琐 单亲家庭的孩子思想负担重,怕教师知道家中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教师应帮助他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教师可以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让他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

  用交流剔除顽劣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来打发时光。

打游戏机,看武侠

  小说,忘记了教师留的作业,也忘记了上学、回家的时间。

教师可就近安排其要好的同学与他同来同往,每天督促。

教师可以和他共同交流打游戏机的危害,看武侠小说的弊病,使他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批评。

常提醒,多鼓励,多方启迪其作为学生、子女、祖国接班人的责任感。

  用回避保护自尊 现在初中课本上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大都是描写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

遇到教师讲述这种浓浓的人间真情时,感情脆弱的学生会触景伤怀,泪流满面。

有的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当教师提问他时,却说不知道,不愿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尽量从感情上给这些孩子以照顾,避免让他们回答对他们来说敏感的问题,给学生留一片感情的蓝天,保护那颗受伤的心。

  用爱心抚慰创伤 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班主任、课任老师、家长应齐抓共管。

班主任应经常和课任老师交流意见,并及时和家长联系。

对教育子女确实有困难的家长,班主任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经常更换教育方式。

有一女生,父亲长期把她放在年迈的奶奶家里,她心中的烦恼无人诉说,就在日记中写道:

“同学们的烦恼可以跟妈妈说。

我的烦恼只能跟小狗说。

”并且很快就有了异性朋友。

看到这篇日记,教师和她母亲取得了联系,把这件事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告诉她母亲,并给她母亲介绍了如何引导教育孩子度过这一段感情危机。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象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

让我们每位都来做单亲家庭孩子心灵上的领航员,使他们顺利走向生活的彼岸。

单亲孩子教育策略的实践探讨

杭州第十三中学周华松

摘要: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递增,单亲家庭已成为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社会现象。

单亲家庭孩子中“问题少年”数目的不断攀升,单亲孩子的特殊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试从情感教育、保护自尊、成功体验、性别教育以及青春期教育等方面,提出一些教育设想,并进行初步尝试与探索,以期帮助单亲孩子茁壮成长。

关键词:

单亲、教育、实践

继“单亲贵族”之后,“单亲家庭”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流行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出现单亲家庭800多万家,而由于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的数量还在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我校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已达10.2%,有的班级甚至高达17.3%。

进一步调查表明,我校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45%的人成绩处于中下,30%左右的学生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养成较差,因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中有37.8%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在城西工读学校,更是有70%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他们中有的在学习上精力分散、没有进取心,缺乏自信、有自卑感;有的性格孤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成功感,自我接纳的程度底;有的自私,事事必须占便宜,甚至为了达到目的纠集同伙去欺负他人等等。

由于在家庭中缺少父爱或母爱,再加上部分单亲家长缺乏良好的育人方法,只是一味迁就或只重学习而忽略了子女良好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单亲学生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如何帮助单亲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快乐健康的成长,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下面本人从情感教育、保护自尊、成功体验、性别与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对单亲学生教育作一探索。

一、用无私的爱抚慰创伤

单亲学生是不幸的,他们很难享受到一个完整家庭所能给予的爱,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往往会趋向消极,甚至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上出现偏差。

但他们渴望得到爱的抚慰。

所以教师要以十二分的热情和同情心,去关心和帮助他们,用心去沟通,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一名初二年级单亲男同学,聪明、好学,但攻击性强,不易采纳人家意见,性格固执而倔强;常常有意和教师、同学对着干,课上散漫,不服从教师的教导,对同学的态度也刁蛮刻薄,喜怒无常。

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来往。

有一次,在操场上活动时发现他正拿着一本鲁迅的《朝花夕拾》在看。

经了解才知道他自幼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喜爱文学。

抓住这个机会,几次推心置腹谈话后,让他担任班级语文课代表,并将本年级读书教育活动征文的组织任务交给了他。

年级里也特意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和他结对帮教,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

经过老师们充满爱意的教育和引导,在活动中,他渐渐表现得积极起来了,对老师安排的任务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同学之间关系逐渐融洽。

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写作水平得到长足的提高,好几篇文章在校报、西湖教育报上发表,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而且在待人接物过程中多了一份稳重,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由此可见,要激发单亲学生的学习情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惰性和自卑,消除他们身上带有的不正当攻击性,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去体贴他们,尊重热爱他们。

这样,师生之间才更容易架起感情的桥梁,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舒展,出现教与学的和谐与协调。

教师以和风细雨般的爱滋润学生,能一定程度淡化学生心灵上的阴影,引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渴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同步发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

二、保护学生自尊心

教育专家韩凤珍说过:

“所有难教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往往单亲学生的自尊心更强,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努力保护好单亲学生的自尊心,是他们消除心理阴影、培养健康人格十分关键的环节。

自尊心是个人要求他人和社会尊重自我的心理。

有些单亲学生不想其他同学知道他的家庭情况,更不希望班主任以此要求其他同学对他另加相待,而得到同情和怜悯。

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心情,尊重学生的选择。

同时,应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这不是他们的错。

另外,教师在善待这些学生时还要注意适时、适地和适度。

过于关怀,过于体贴,过于照顾,太无微不至的爱怜有时会成为学生一种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对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关注。

当单亲学生犯错误时,更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过于简单和直接。

首先,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教育是出于对他们全心的爱,是在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提高自己,维护在同学中的威信和形象。

其次,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之认识到所犯错误,在保护他们自尊心的前提下,正面引导,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使其逐步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再次,还需不断增强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名初三年级单亲女学生,一天晚上,她的父亲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说她回家后,作业也不做,饭也不吃,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嚷嚷着不想再念书。

经了解,原来近几次外语测试都没考好,心情比较糟糕,外语课上也提不起精神,就拿了本卡通书看。

外语老师发现后,撕了卡通书,并当众批评,说了“看看你现在都在学些什么,也不体谅体谅你爸爸的一片苦心,你爸一个人养你多不容易啊,不想读书就干脆摆书摊去好了”等话。

得知事情原委,在征得学生同意后,班主任和外语老师一起对她进行了家访。

外语老师当面向她道了歉,还表示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向她表示歉意,也直率地表明了当时老师为她着急,替她担忧的心情,同时,真诚地指出她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要求,鼓励她踏实学习,力争上游。

此后,在老师进一步的耐心教导下,她对老师的态度改变了,更乐意和老师接近、谈心;学习积极性也大为提高,并自荐做了学习委员和外语课代表。

因此,教师必须做教育的有心人,在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中捕捉教育契机,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艺术地、友善地、朋友般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从而正确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康人格。

三、创设活动情境,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功是进步的积累,是迈上新台阶的喜悦,是脱离失败的崭新体验。

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自卑感和孤独感较强,劣于表现自己或不愿与他人交往。

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活动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

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够机智地、敏锐地看到孩子那种要求上进的心理,给予信任,加以适当的引导”。

一位3岁就失去母亲的学生,由于缺少母爱,性格变得格外倔强,成绩不好但不接受老师意见,课上不遵守纪律,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也较差,在行动上总是和班集体不一致,同学不喜欢他。

表面上他装作什么都无所谓无所谓。

但通过观察,了解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学生。

他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表现出极大的专注和热情,动手能力强;为集体做事不计较,有爱心,但又怕老师和同学看不起他,所以就装作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

正是看到他这些特点,老师积极推荐他代表学校参加市车模比赛(事先得知他在这方面很感兴趣),结果他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老师抓住这一时机在同学中广泛宣传他,为他树立自信。

通过此事,他变了,课上知道认真听讲了,作业认真完成了,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可见,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赞美和激励,充分调动学生成长进步的信心和力量。

赞美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增强信心,信心带来更大的成就。

这就是赞美的巨大力量去!

而这对于单亲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慷慨地给学生以赞美和鼓励,让他们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

单亲家庭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日每时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也非常重要。

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

这样,单亲家庭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可以和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结成伙伴。

另外,“以孩子教育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培养孩子社会性的有效措施。

通过活动,让孩子与孩子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发展,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四、帮助单亲学生树立自我接纳的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自我接纳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与学生的早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如果要想使学生(尤其是单亲学生)充满自信、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就要让他们相信自己魅力无穷。

统计发现,单亲学生孤独感较一般家庭要高出数倍。

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

打游戏机,泡网吧,看武侠小说,忘记自己的作业,甚至逃学。

我校初一就有这样一位学生。

班主任在与他交流过程中发现,他没有生活目标和激情,自认为是被家庭抛弃,成为社会上多余的人;生活没有追求,没有期盼,没人关心,得过且过。

为此,班级任课老师轮流做他思想工作,积极鼓励他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帮他定目标、树榜样,发扬自我拯救精神,面对现实,从失望和逆境中振作起来。

如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两岁失去父亲,三岁又失去母亲,不得不由祖母来抚养。

自幼失去父母,在没有母爱环境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还有巴赫、达·芬奇、卢梭、普希金等。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没有因为他是单亲学生,表现又不好而放弃,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帮助。

当班主任在元旦节前将自己亲手织的线手套戴到他手上时,他终于被老师的真诚打动了。

因此,班主任与学生交流越多,鼓励越多,帮助越多,学生的孤独感就越少,面对生活的积极性越高。

与单亲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的表情、动作、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越积极、真诚、恳切,学生就越愿意和教师接近,教师的教育目标也越容易达成。

五、注意性别角色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

父亲在独立性、自信心、社交能力、智力发展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方面对子女有重大影响。

专家指出,父子(女)关系密切的孩子,感到很有安全感,能不断应付外部世界,内心世界也较充实、自信。

而母亲则在抚爱、谦虚、举止规范、认真细致、严于律己等方面对子女有重大影响。

单亲子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