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701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docx

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乘法

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内容及第31页的试一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或幻灯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教师: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3圈……21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

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

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教师板书)

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

“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请你估算一下,114×21大约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1:

把114看成110,21看成20,所以得2200;

生2:

把114看成100,21还是21,所以得2100;

生3:

把114看成120,21看成20,所以得2400;

…………

大家能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估算,但是所得到的得数都不一样,这也是估算的缺点。

那么到底是多少呢?

谁有方法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呢?

(4)具体计算:

教师: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114×7×3(把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14×21

×

100

10

4

20

2000

200

80

1

100

10

4

 

解决方法4:

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1

114……114×1

228……114×20

239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及在列竖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地方?

三、巩固练习:

课文第31页的“试一试“

1、尝试计算408×23。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汇报。

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算式:

408

×223

1224

816

9384

(3)让学生独立地将竖式再写一遍,边写边想每一步是怎样计算的。

2、下面各题可以怎样计算?

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54×312210×47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怎么算的?

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

可写作312×54

54312

×312×54

1081248

541560

16216848

16848

②210×47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210210

×47×47

1470147

84084

98709870

(3)让学生说说上面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理由是什么?

(4)师:

书写竖式时,将位数多的放在上面比较简便;如果乘数末尾有0,将0让出来会比较简便。

还有就是计算时不要急于落笔,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写法,灵活计算。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2页练一练的习题。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已有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或幻灯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 

28×3=  16`×8=  36×2= 46×20= 4×160= 

3×150= 150×6=  26×7=  20×19= 200×73= 

900×24= 430×8= 15×6=  190×5= 

2、笔算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练习

二、课堂练习

1、课本第31页第1题:

先让学生圈出有用的数学信息,然后再列式。

先估算,再计算,引导学生用估算判断精确值大概对不对。

2、课本第31页第2题:

让学生先弄懂图意,再列式计算,最后全班交流。

3、课本第31页第3题: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和同伴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提醒学生计算过程中要小心进位问题。

4、课本第32页第4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5、课本第32页第5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后,与同伴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中0是怎样处理的,需要注意什么。

6、课本第32页第6题: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7、课本第32页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32页第7题。

 

第三课时有多少观众(大数的估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34页的内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图片是课本主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体育场)你有什么感想?

(体育唱占地面积大,看台座位多,估计体育场容纳的观众总数不易操作。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

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要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办法?

(1)学生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的方法。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1:

先估计一排有多少个座位,再数一数有几排,用乘法算一算就知道了。

学生2:

先估计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台,用乘法算一算就知道了。

……

以上估算的方法,只要学生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投影出示其中的一个看台,让学生估计有多少名观众。

(1)四人小组讨论估算一个看台能容纳多少名观众的方法。

(2)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预设可能有如下方法:

方法一:

把一个看台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7×8=56(名)观众,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56×3≈60×3=180名观众。

方法二:

把一个看台平均分成6分,每份有7×4=28(名)观众,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28×6≈30×6=180名观众。

方法三:

把一个看台平均分成8分,每份有7×3=21(名)观众,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21×8≈20×8=160名观众。

三、精彩展示

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1)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汇报交流,组织学生讲一讲:

这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怎样估算的呢?

(3)讨论质疑:

哪种方法更合理,更简便?

(4)小结:

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测评反馈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标一标,写出估算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想法。

2、课本第34页第2题:

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和同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课本第34页第3题:

让学生独立地画一画,量一量。

用图中事物1平方米的大小作标准,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多少分,大约就是多少平方米;也可以量出长与宽大约是多少,计算面积。

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估算草坪的面积。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5、课本第34页第5题:

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全课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第四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认识计算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的内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2、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的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借助什么进行计算吗?

现代人又借助什么进行计算呢?

(学生说)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神奇的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

二、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

(一)指导阅读:

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获取书本提供的信息。

2、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已所知道计算工具的演变。

3、教师巡视,简要回答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作全班讲解。

二、简要介绍一些计算工具

1、石子计数、结绳计数

(1)幻灯呈现课文第44页第1个图。

(2)古时人们记数的方法。

讲解:

石子计数:

古时候,牧民用石子的数和羊的头数作对应记录,早上放出几只羊,就用几个石子表示,晚上放牧归来,再把石子与羊一一对应,如果石子数和羊数刚好对应,就说明羊没有少了或丢了。

结绳记数:

其原理和石子计数类似,如:

古时候,人们采集野果,或捕鱼时,在绳子上打结,采几只野果或捕到几只鱼,便在绳子上打几个结。

2、算筹计算。

(1)算筹的发明时间、发明人。

(2)算筹的计算方法。

用树枝或竹条来表示数字。

如:

“1”就用一根枝条来表示,,“2”就用两根枝条来表示。

“6”就用枝条“6”来表示等。

3、算盘。

(1)算盘发明的时间、发明人。

①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使计算的速度快多了。

②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还曾传到日本、朝鲜等国。

算盘至今还在使用。

(2)介绍算盘的结构和记数法。

①出示教具、学具----算盘

记数法:

上方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每颗珠子代表1。

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教师:

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

4、计算机。

(1)计算机发明的时间、发明人。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明了最早的计算机。

(2)关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了解。

让学生说一说,他所知道的知识。

(3)提问,关于计算机,你还知道什么?

(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

5、归纳总结:

计算工具的演变:

算筹→算盘→电子计算机,计算工具越来越进步。

三、认识计算器。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

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处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老师,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键及清屏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运算符号键。

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

③ 数字键。

数字键的使用:

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

④ 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清除键。

发现输错以后,可以按“CE”键清除。

⑥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6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

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

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归纳总结:

计算器一般由电源、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组成。

四、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245×78921÷7

①提问: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让学生明确:

大数计算用计算器比较简便,小一点的直接口算比较简便。

②让学生说说用计算器计算245×789的方法。

③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操作,计算出245×789的结果。

4、同伴互相出几道计算题,两人一起用计算器算一算,教师巡视指导。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出示问题(教材35页下面的例题)

(2)让每个学生选定一个自然数,并记住,然后按照教科书中的计算规则,在小组里一起进行操作。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结果与所选的自然数相同)

(4)归纳总结:

运用计算器可以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五、巩固练习

1、课本第36页第1题:

让学生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2、课本第36页第2题:

先引导学生把88和73分别看作90、70,然后进行估计,最后用计数器检验,找到合适的答案。

3、课本第36页第3题:

先让学生多读几遍题,找到题中有用的数学信息,在明白每段文字的含义后,根据含义确定运算方法,然后用计算器期计算。

4、课本第36页第4题:

四人小组进行游戏,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六、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五课时有趣的算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38页的内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

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

这一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们愿意去吗?

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一起出发。

板书:

有趣的算式。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算一算,然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实物投影呈现: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让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11×11,111×111,然后观察比较1×1=1,11×11=121,111×111=12321这3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3)全班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4)讨论:

1111×1111的结果。

(5)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1234321

(6)依据规律填得数。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2.不计算,你能直接写出99999×99999,999999×999999的积吗?

(1)实物投影呈现: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2)让全班学生用计算器计算999999×999999,说说结果怎样?

(3)此时追问:

怎么办呢?

你打算怎样探索,如何得到结果呢?

(4)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把握推理的过程,

(5)全班交流,分享方法。

教师板书:

99×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99999×99999=9999800001

999999×999999=999998000001

3、观察下面的算式和得数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用计算器验证结果。

(1)让学生观察等式左边有什么规律,再观察结果有什么特点。

(2)与同伴说说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再将等式中的空填上。

(3)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全班评议。

教师板书: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

123456×9+7=1111111

三、趣味练习

1、课本第38页第1题:

引导学生按照“计算的数——观察特点——归纳发现——推测得数”的过程展开发现与推理的活动。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

(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142857×4=571428

(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142857×5=714285

142857×6=857142

2、课本第38页第2题。

(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

(2)让学生在这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

教师:

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3)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

6、1、7、4。

(4)运算规则。

规则:

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

1,2,5,0。

最大四位数:

5210最小四位数:

1025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

521085418730

-1025-1458-3078

418570835652

6552996366427641

-2556-3699-2466-1467

3996626441766174

(5)学生探索。

①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② 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

四、全课小结

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同伴互相说感受)

 

第六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1页的内容。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乘法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乘法估算的策略与方法,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思考经验。

教学重点: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归纳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知识?

2、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二、课堂练习

1、课本第39页第1题:

先引导学生估一估:

把215看做200,把15看作20,,200与20相乘,就能判断出笑笑演讲的时间够不够。

然后再让学生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2、课本第39页第2题:

让学生将表格与竖式结合起来说一说每一步的意义,与同伴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3、课本第39页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订正时说说估算的方法。

4、课本第39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5、课本第40页第6题:

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

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

6、课本第40页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进行比赛。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7、课本第40页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8、课本第41页第9题:

引导学生先阅读信息,初步对事情和问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逐步解决。

最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和大家说说。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38页第4题。

(提醒学生:

注意特殊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

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内容。

课型:

整理与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前三个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单元的相关知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2、通过回顾与反思,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有疑惑的问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主动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感受克服困难、尝试探索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前三个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单元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单元的相关知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归纳法、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说说我们前三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2、师:

这节课我们对前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二、整理与回顾:

我学到了什么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回顾所学内容,并简单记录。

2.组织学生小组内汇报,记录知识点,准备全班共享与交流。

三、全班交流。

请小组代表汇报,每汇报一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互相补充说出具体内容或计算方法,教师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板书。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本单元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