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388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主备人:

彭慧参与集体备课人员:

唐桂明、李峰、刘波涛、郑来斌、王进娟、明波、王纪苓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单元教学建议】

(一)课前交流

学习本单元之前,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陶醉其中,还要展示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有效利用和随意破坏而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已的感受。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也引发学生自已搜集有关材料的热情,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以达到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的目的。

2、精读课文,交流读书感受。

引导学生读读、画画、议议,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3、延伸与拓展。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语句。

【单元教学时间】

9《自然之道》2课时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课时

11《蝙蝠和雷达》2课时

12《大自然的启示》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机动课时2——4课时

 

 

 

 

 

 

 

 

 

沂南县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网络集体备课

时间

2012年1月17日

单位

依汶中心小学

主备人

唐桂明

课题

9、《自然之道》第一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参入备课人员

李晓军、彭慧、李峰、刘波涛

教材

简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

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

难点

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课前

准备

字词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备课

 

 

1、请同学们默读本单元的“单元导读”,说一说本单元的学习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3、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道”指什么?

什么是自然之道?

4、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自主预习课文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按要求自读自学:

把课文读两到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1、学生默读并汇报

 

 

 

 

 

2、齐读课题

3、按照常规要求自主预习课文

 

 

通过让学生默读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并且出示预习要求,锻炼学生的预习能力。

 

 

2、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

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

板书并齐读课题。

1、出示下列词语,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2、这里有哪些词语可以用形象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3、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像"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分段读课文

 

 

3、汇报交流

4、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流利阅读文章相当重要。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有利于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达到共同进步。

 

 

 

 

 

1、品读3、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再找另外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

B刚才这几个同学表演的怎么样?

大家给他们评价一下吧!

C同学们的表演很到位,那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部分,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并画出来。

D教师引导学生多方位的读本个自然段。

(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范读、模仿读、比赛读、上台表演)(3)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

“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你能谈谈你自己的理解么?

①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呢?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②谁来试着读一读。

要读出向导的若无其事。

③向导的心情是心平气和波澜不惊的,那向导又是怎样做的呢?

④课件出示: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谁来读一下向导的做法。

⑤极不情愿是什么意思?

你在家里有没有遇到过极不情愿的事呢?

⑥我们没有来过海岛也没有亲眼见过食肉鸟吃小龟,看到这个场景必然要劝向导现在老师来当向导,你们就是作者和作者的同伴,我们正在亲眼看到小幼龟的生命正受到威胁。

看看谁能说服我这个向导把小龟抱向大海。

 2、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3、讨论: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4、比较句子:

  ①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②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的)。

 

 

 

 

1、1、自由读课文

 

 

2、一名同学读课文,另外两名同学进行表演,其余同学在表演结束后进行评价。

 

 

3、多种方式读课文

 

 

 

4、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再分组说一说

5、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6、进行对话练习

 

 

 

 

7、讨论: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并且比较句子的不同之处。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中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句子的比较,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

再分角色朗读。

1、小结:

我们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这个问题。

2、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要求要熟练掌握。

9、自然之道

救一只

我们        愚不可及

害一群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自然,或品读,或感悟,或想象,课堂教学效果如预期的精彩。

但在教学之后,与一名师交流,交谈感受,他否定了我的教学设计。

这是叙事性哲理故事,要让学生感受完整地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试想,我的这种教学看起来教路清晰,其实有点在支解文本,是名副其实的阅读分析,与当前的课改理念相背。

沂南县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网络集体备课

时间

2012年1月18日

单位

依汶中心小学

主备人

唐桂明

课题

9、《自然之道》第二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参入备课人员

彭慧、李晓军、李峰、刘波涛

教材

简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

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习运用词语。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感悟。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讲解自己生活中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

难点

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课前

准备

练习题、相关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备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9课的生字和几个重点的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课件出示)

根据词意说出词语

(1)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愚不可及) 

(2)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

(后悔不已)

(3)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若无其事)

(4)想要出去又停下来。

(欲出又止)

 2、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七个同伴和一个生物学家向导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拉岛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向导迫于压力把幼龟抱向了大海,结果却伤害了幼龟,大家都后悔不已。

 

 

 

 

1、根据词意说出词语

 

 

 

 

 

2、回顾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含义,学会运用词语,回顾整个课文的脉络,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1、小幼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心,他们的思想感情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6-8自然段,重点的部分画一画,写一写,小组讨论交流。

2、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学习到,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

谁能够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件愚不可及的事指的是什么?

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6-8自然段,重点的部分画一画,写一写,小组讨论交流。

 

2、简要概括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这幅图中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根本加重了向导后悔,自责的语气)

6、谁能读出他非常难过,自责的语气?

7、感悟启示: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

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

 

1、观看插图,想想这幅图中讲了什么?

2、默读第六、七自然段

 

3、读写结合,发挥想象

 

4、汇报交流

5、比较情感

 

 

 

 

6、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7、交流启示

 

交流大家的阅读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主要是结合具体语境交流;还要交流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这要结合全文交流,──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或指挥等;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要加以引导。

最终学生要明确做事情要遵循“自然之道”。

 

 

 

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8、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

列举一、两件,在班上说一说,议一议。

2、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进行积累。

 

 

9、自然之道

救一只

我们        愚不可及

 

教学反思:

在感悟“自然之道”课中,从我们此次科考的目的入手,观察到了什么?

又做了什么?

(“发现幼龟——抱龟入海——群鸟食龟——抢救群龟”),内心的感受变化(紧张——震惊——悲叹),层层剥笋般地解读质问,制造教学冲突。

学生在探寻地过程中感悟了自然之道。

 

沂南县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网络集体备课

时间

2012年1月19日

单位

依汶中心小学

主备人

李峰

课题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型

略读课文

参入备课人员

张世官、唐桂明、刘波涛、

教材

简析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预习,品读体验。

2、抓住重点句子,边读边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

重点

1、 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

2、 树立环保的观念

 

教学

难点

学习课文说明方法,树立环保的观念。

课前

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2、搜集有关黄河的材料。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备课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对于黄河,你有哪些了解?

能不能把你知道的跟大家交流一下?

2、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欣赏。

    (播放黄河流域近年来实景录像,《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河与我国其他河流相比,有着显着的特点”开始。

3、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河从“中华民族的摇篮”变为“中华民族忧患”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4、板书课题

5、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语。

 

1、交流所查的资料。

2、学生观看录像。

 

 

 

 

 

 

 

3、齐读课题

4、自由阅读课文

 

 

 

课外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并在课内交流黄河的相关资料,达到资源共享。

 环保公益广告

意 

1、出示带有生字的卡片让生认读,并且说一说你的学习方法

2、注意以下字音:

祸——huò 偏旁     亩——mǔ侵——qīn

区别:

频——pín,前鼻韵母  营——yíng,后鼻韵母

3、出示词语认读:

摇篮 忧患  崩塌 毁灭 森林茂密 土地肥沃 随心所欲等

4、生提出不懂的词义,大家交流。

5、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黄河变化前是什么样子的?

它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1、学生交流如何学习字词的。

 

 

 

 

2、自由读生词。

 

3、交流课前困惑。

4、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课前已预习,此环节主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是否能够读准字音。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

(板书:

以前)

(1)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

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2)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

齐读。

(3)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

(播放幻灯片)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4)美吗?

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板书:

摇篮)

2、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

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文章的1—5自然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板书:

后来)

(1)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

(2)(课件出示相关段落)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

(3)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

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

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

(板书:

忧患)

3、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1)课件出示: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2)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

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3)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4、除了以上我们交流的之外,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1)课件出示: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2)这段文字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

(3)(出示幻灯片)解释:

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4)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

我们不禁要大声问:

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5、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6、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

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

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7、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

(伤心、愤怒)谁能够带着这样强烈的语气再读一读?

指名读(2、3名)

8、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且找出答案。

9、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

(板书:

治理方案)

(1)( 出示相关课件)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概括,请问同学们是哪个词语呢?

(数管齐下)

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

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

(2)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10、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1、学生读书,找出相关的段落,画出相关语句。

2、生思考交流,各抒己见。

3、生在师引导下理解:

作者读书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深,从中得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

4、生读课文,同学们评议,交流读这段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本段。

 

6、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

 

 

7、观看幻灯片,欣赏江淮地区的美丽

 

 

 

 

 

 

8、小组合作,找出问题答案。

 

 

 

 

9、交流、品悟句子

 

 

 

 

 

 

 

 

10、带着感情朗读文章

 

 

 

 

 

 

11、谈谈自己的发现,并且讲明文章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