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的补充内容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197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的补充内容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的补充内容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的补充内容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的补充内容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的补充内容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的补充内容DOC.docx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的补充内容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的补充内容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的补充内容DOC.docx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的补充内容DOC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V1.0)》

补充内容

 

铁道部C3技术攻关组

2009年5月

一、TAF及TCR技术实施方案

二、“注册与启动”场景的补充说明

三、“等级转换”场景的补充说明

四、设备制动优先和司机制动优先的使用原则

五、冒进防护模式和冒进后模式的使用原则

 

一、TAF及TCR技术实施方案

使用TAF信息和TCR信息的原则

结合CTCS-3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组成的特点,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工作在C3级时,在下列情况下需使用“TAF(前方区段空闲)信息+TCR(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信息”的方案:

(1)目视行车模式(OS)完全监控模式(FS);

(2)引导模式(CO)完全监控模式(FS);

(3)目视行车模式(OS)引导模式(CO);

(4)引导模式的行车许可(CO-MA)延伸。

“TAF信息+TCR信息”的使用原则:

(1)在每个区间闭塞分区末端和发车股道末端设置TAF窗口,长度暂定为100米;

(2)当车载设备工作在OS模式或CO模式,列车运行前方的区段已分配给该列车作为列车进路或引导进路、并且列车前端位置至TAF窗口的起点距离小于等于100米时,RBC向车载设备发送“TAF请求信息”;

(3)当车载设备接收到“TAF请求信息”且列车前端进入了TAF窗口,车载设备按下列方法获得“TAF确认信息”:

a)TCR接收到允许信息时,车载设备使用TCR信息自动向RBC发送“TAF确认信息”;

b)TCR未收到允许信息时,在DMI上显示TAF请求信息,由司机人工确认。

司机确认后,车载设备向RBC发送“TAF确认信息”。

OS模式向FS模式转换场景

步骤1:

列车以OS模式在闭塞分区101G运行,前方区段(如闭塞分区103G)已分配给该列车作为列车进路。

步骤2:

车载设备向RBC发送位置报告。

当列车前端位置至TAF窗口的起点距离小于等于100米时,RBC向车载设备发送“TAF请求信息”(M#34)。

步骤3:

列车进入闭塞分区101G的TAF窗口,由于接收到“TAF请求信息”(M#34),所以车载设备检查TCR是否接收到允许信息:

(1)当TCR接收到允许信息,车载设备自动向RBC发送“TAF确认信息”(M#149);

(2)当TCR未收到允许信息,车载设备在DMI上显示TAF请求信息,要求司机确认列车前端至下一闭塞分区入口之间的区段(即TAF窗口)是否有其他车辆。

若司机确认空闲,则车载设备向RBC发送“TAF确认信息”(M#149)。

步骤4:

RBC接收到“TAF确认信息”(M#149)后,向车载设备发送FS-MA(M#3)。

车载设备接收到FS-MA后,立即从OS模式转换为FS模式。

说明:

如果RBC在TAF窗口内未收到“TAF确认信息”(M#149),则RBC不向车载设备发送行车许可,列车将继续以OS模式运行。

CO模式向FS模式转换场景

步骤1:

列车以CO模式运行,其MA终点为信号机/信号点103,前方区段(如闭塞分区103G)已分配给该列车作为列车进路。

步骤2:

车载设备向RBC发送位置报告。

当列车前端位置至TAF窗口的起点距离小于等于100米时,RBC向车载设备发送“TAF请求信息”(M#34)。

步骤3:

列车进入闭塞分区101G的TAF窗口,由于接收到“TAF请求信息”(M#34),所以车载设备检查TCR是否接收到允许信息:

(1)当TCR接收到允许信息,车载设备自动向RBC发送“TAF确认信息”(M#149);

(2)当TCR未收到允许信息,车载设备在DMI上显示TAF请求信息,要求司机确认列车前端至下一闭塞分区入口之间的区段(即TAF窗口)是否有其他车辆。

若司机确认空闲,则车载设备向RBC发送“TAF确认信息”(M#149)。

步骤4:

RBC接收到“TAF确认信息”(M#149)后,向车载设备发送从列车前端至信号机/信号点103的区段为CO模式的MA+信号机/信号点103之后的区段为FS模式的MA。

车载设备接收到MA后,仍以CO模式运行至信号机/信号点103。

步骤4:

列车越过信号机/信号点103后,车载设备转换到FS模式。

说明:

如果RBC在TAF窗口内未收到“TAF确认信息”(M#149),则RBC不向车载设备发送行车许可,列车在信号点103前停车。

OS模式向CO模式转换场景

步骤1:

列车以OS模式在闭塞分区101G运行,前方区段(如103G)已分配给该列车作为引导进路。

步骤2:

车载设备向RBC发送位置报告。

当列车前端位置至TAF窗口的起点距离小于等于100米时,RBC向车载设备发送“TAF请求信息”(M#34)。

步骤3:

列车进入闭塞分区101G的TAF窗口,由于接收到“TAF请求信息”(M#34),所以车载设备检查TCR是否接收到允许信息:

(1)当TCR接收到允许信息,车载设备自动向RBC发送“TAF确认信息”(M#149);

(2)当TCR未收到允许信息,车载设备在DMI上显示TAF请求信息,要求司机确认列车前端至下一闭塞分区入口之间的区段(即TAF窗口)是否有其他车辆。

若司机确认空闲,则车载设备向RBC发送“TAF确认信息”(M#149)。

步骤4:

RBC接收到“TAF确认信息”(M#149)后,向车载设备发送CO-MA(M#3+P#80)。

车载设备接收到CO-MA后,立即从OS模式转换为CO模式。

说明:

如果RBC在TAF窗口内未收到“TAF确认信息”(M#149),则RBC不向车载设备发送行车许可,列车将继续以OS模式运行。

 

CO-MA延伸场景

步骤1:

列车以CO模式运行,其MA终点为出站信号机,前方区段(如103G)已分配给该列车作为引导进路。

步骤2:

车载设备向RBC发送位置报告。

当列车前端位置至TAF窗口的起点距离小于等于100米时,RBC向车载设备发送“TAF请求信息”(M#34)。

步骤3:

列车进入闭塞分区101G的TAF窗口,由于接收到“TAF请求信息”(M#34),所以车载设备检查TCR是否接收到允许信息:

(1)当TCR接收到允许信息,车载设备自动向RBC发送“TAF确认信息”(M#149);

(2)当TCR未收到允许信息,车载设备在DMI上显示TAF请求信息,要求司机确认列车前端至下一闭塞分区入口之间的区段(即TAF窗口)是否有其他车辆。

若司机确认空闲,则车载设备向RBC发送“TAF确认信息”(M#149)。

步骤4:

RBC接收到“TAF确认信息”(M#149)后,向车载设备发送CO-MA,MA终点为信号点105。

车载设备接收到MA后,延伸CO模式的行车许可,并将信号点105作为CO模式的目标点。

步骤5:

列车以CO模式在103G运行,在103G末端的TAF窗口,按“OS模式向FS模式转换场景”接收到FS-MA,越过信号点105后以FS模式运行。

说明1:

如果RBC在101G的TAF窗口内未收到“TAF确认信息”(M#149),则RBC不向车载设备发送行车许可,列车在发车信号前停车。

说明2:

如果RBC在103G的TAF窗口内未收到“TAF确认信息”(M#149),则RBC不向车载设备发送行车许可,列车在信号点105前停车。

 

二、“注册与启动”场景的补充说明

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在C3级区域的车站重新上电启动(关机前工作在C3级),车载设备根据关机前存储的RBC信息呼叫RBC,呼叫成功并完成注册后,向RBC发送位置报告。

由于车载设备是重新启动,此时列车位置信息无效,RBC向车载设备发送文本信息“位置未知,选择C2”,司机应根据提示信息选择C2级,当发车进路建立后,列车以C2级的部分监控模式(PS)发车。

应禁止在发车进路已建立时,由于列车位置无效而以目视行车模式(OS)发车的情况。

三、“等级转换”场景的补充说明

当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从C2级转换到C3级时,使用“定时器+位置信息”方案,场景如下。

步骤1:

列车在C2区段的闭塞分区101G上运行。

步骤2:

列车前端越过RE应答器,车载设备从RE应答器接收到呼叫RBC的命令(P#42)。

车载设备根据要求与RBC建立通信会话。

步骤3:

当列车通过等级转换预告(LTA)应答器后,向RBC发送位置信息。

如果等级转换点后方的轨道区段(如111G等)已分配给该列车作为列车进路,则RBC向车载设备发送MA和等级转换命令(P#41)。

车载设备接收到来自RBC的MA和等级转换命令后暂时不使用。

步骤4:

当列车进入等级转换确认区后,DMI提示司机确认等级转换;列车通过等级转换点后,不管司机是否已确认,车载设备立即从C2级转换到C3级,并向RBC发送位置信息(包含工作等级信息)。

等级转换后5秒内,若司机还未确认等级转换,则车载设备实施常用制动。

步骤5:

当RBC检测到等级转换点后方第一个闭塞分区(111G)由空闲状态变成占用状态时,RBC开始计时。

步骤6:

RBC根据计时结果和列车位置报告的关系,进行如下操作:

(1)若在规定时间(暂定10s)内,RBC接收到列车占用该闭塞分区的位置报告且工作在C3级,则RBC保持原有的MA;

(2)若超过了10s,RBC还未收到列车占用该闭塞分区的位置报告,则RBC将MA的终点缩短至等级转换点。

四、设备制动优先和司机制动优先的使用原则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要求车载设备具备设备制动优先和司机制动优先的功能,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1)车载设备上电且自检正常后,使用司机制动优先方式;

(2)车载设备工作在目视行车模式(OS)、引导模式(CO)和调车模式(SH)时使用司机制动优先方式;

(3)当列车的目标速度为0且列车运行速度低于40km/h时,使用司机制动优先方式;

(4)其他情况使用设备制动优先方式。

五、冒进防护模式和冒进后模式的使用原则

增加冒进防护模式(TR)和冒进后模式(PT)为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的工作模式。

车载设备执行冒进防护功能时使用TR模式和PT模式。

在下列情况下,车载设备应执行冒进防护功能:

(1)当列车越过行车许可终点(EOA)时,车载设备执行冒进防护功能;

(2)在调车模式(SH)下,接收到调车危险信息包(P#132)时,车载设备执行冒进防护功能;

(3)在目视行车模式(OS)下,接收到目视行车危险信息包(P#137)时,车载设备执行冒进防护功能。

冒进防护功能流程如下图所示。

车载设备进入PT模式后,根据具体情况,司机可进行下列之一的操作:

(1)司机按“发车”键,车载设备向RBC发送“MA请求”信息;

(2)司机经调度员同意后,选择OS模式;

(3)司机按“调车”键,车载设备向RBC发送“调车请求”信息;

(4)司机选择“C2等级”;

(5)或者其他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