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关要事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4939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毗尼关要事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毗尼关要事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毗尼关要事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毗尼关要事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毗尼关要事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毗尼关要事义.docx

《毗尼关要事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毗尼关要事义.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毗尼关要事义.docx

毗尼关要事义

毗尼关要事义

 

  清金陵宝华山律学沙门 德基 辑

  卷第一

  姚秦者

  即东晋安帝时。

后主姚秦。

以别余秦也。

拣非周后之嬴秦。

亦非西晋武帝时之乞伏秦。

亦非东晋穆帝时之符秦。

故言以别余秦也。

言嬴秦者。

因秦祖尧帝时加赐伯益。

赐姓嬴氏。

故称鸁秦 言乞伏秦号昙牟谶者。

即乞伏氏。

或云乞佛氏姓也。

据金城苑川。

金城即陕西临洮府别号。

金城苑川即陕西凤翔府宝鸡县别号。

苑川自号西秦。

当晋武帝太元十二年。

名昙牟谶。

亦云昙摩谶。

亦云昙无谶。

此云法丰。

以道法丰盛故为名。

即中印土人也 言符秦者。

姓符。

名坚。

字永固。

自称大秦。

故曰符秦也。

  嗣

  音寺。

继也。

  五明

  一声明 声即教明。

即明了。

谓世间文章算数建立之法。

皆悉明了通达。

故曰声明。

  二因明 因即万法生起之因。

谓世间种种言论及图书印玺。

地水火风万法之因。

悉皆明达。

故曰因明也。

  三医方明 医方即医治之法也。

谓世间种种病患。

或癫痫蛊毒。

四大不调。

鬼神咒诅。

寒热诸病。

皆悉晓了。

其因通达对治。

故曰医方明也。

  四工巧明 工即工业。

巧即巧妙。

谓世间文词赞咏。

乃至营造城邑。

农田商贾。

种种音乐卜算天文地理。

一切工业巧妙。

皆悉明了通达。

故曰工巧明。

  五内明 内即佛法内教也。

谓以持戒治破戒。

以禅定治散乱。

以智慧治愚痴。

乃至种种染净邪正。

生死涅槃。

对治之法皆悉明了通达。

故曰内明。

  靡

  音米。

无也。

  综

  宗去声。

机缕乃织锦之具也。

虽锦丝万亿经纬由之提掇。

  闲

  辖平声。

孟子曰。

闲先圣之道也。

  薨

  音轰。

公侯卒为之薨。

  羁

  音鸡。

旅寓也。

寄也。

羁旅之臣幸。

若获宥宽之而已。

未全放也。

  虏

  音鲁。

掠也。

生得曰虏。

斩首曰获。

  征

  音征。

证也。

  微

  音惟。

细也。

使微细言义不坠也。

  驰

  音池。

疾驱也。

车马曰驰。

走马谓之驰。

䇿马谓之驱。

  脱

  湍入声。

或然之辞。

  几

  音鸡。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敦喻

  敦音墩。

厚也。

喻音于。

言语顺貌。

  赵政

  为前秦符坚秘书郎时。

外国沙门僧伽䟦澄及昙摩难提入长安。

政请䟦澄出婆须蜜经梵本。

于是澄执梵文。

竺佛念译为晋言。

  弘始

  即后秦弘始。

后秦姓姚。

名苌。

字景茂。

赤享羌人。

为前秦符坚龙骧将军。

以攻晋。

后为司马。

讨慕溶泓等军。

败。

惧奔。

时渭北马牧等纠扇羌豪五万余人。

推苌为盟主。

晋太元十二年丙戌四月苌自陕西等路入长安。

即帝位。

改年建初。

国号大秦。

史以后秦别之。

晋太元十八年癸巳十二月苌卒。

子兴立。

改元皇初。

凡五年。

又改元弘始。

故曰后秦弘始。

  弱

  音若。

二十曰弱冠。

  通敏

  通彻也。

音闵。

聪也。

即通彻聪敏也。

  诂训

  诂音古。

诂训者通古今之言。

而明其故也。

  尤

  音由。

甚也。

  备贯

  上音避。

具足也。

下音惯。

习也。

即具足贯习风俗。

  西河

  山西省汾州府。

别号西河。

  洽

  音狭。

合也。

  着

  音注。

明也。

  质断

  质真入声。

考也。

证也。

断端去声。

决也。

即考证决断文义也。

  研核

  上音延。

穷也。

究也。

下音劾。

考之使实也。

  遘

  音姤。

遇也。

即遇疾。

  八风

  出佛地论。

得可意事名利。

失可意事名衰。

不现诽拨名毁。

不现赞美名誉。

现前赞美名称。

现前诽拨名讥。

逼恼身心名苦。

适悦身心名乐。

  五停心者。

修此五法。

烦恼止息。

心不动散。

发诸禅定。

定法持心。

入出安隐。

故名停心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 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

互相染着。

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

令其贪着之心不起。

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

  二多瞋众生慈悲观 谓多瞋恚之人于诸违情境。

辄生忿怒。

当用慈悲观治之。

爱念愍伤。

一切众生不于彼而起瞋心。

故云多瞋慈悲观。

  三散乱众生数息观 谓心多散乱之人当用数息治之。

数息者以鼻中出入之息。

或数出息。

或数入息。

端心正念。

从一至十。

不多不少。

周而复始。

令心不散乱。

故云多散众生数息观。

  四愚痴众生因缘观 谓愚痴不了之人当以因缘观治之。

因缘观者。

即观十二因缘也。

以其迷倒。

拨无因果。

执着断常二见。

故令观此十二因缘。

三世相续不断不常。

以破愚痴之心。

故云愚痴众生因缘观。

  五多障众生念佛观 谓障重之人当用念佛观治之。

障有三种。

一昏沉暗塞障。

当想念应身佛三十二相。

相相分明。

以治于昏沉也。

二恶念思惟障。

当想念报身佛十力四无所畏治之。

三境界逼迫障。

当想念法身佛空寂无为治之。

故云多障众生念佛观。

  别相念

  即身受心法释在十一支道中。

  总相念者

  观身不净。

则受心法亦皆不净。

观受是苦。

则身心法亦皆是苦。

观心无常。

则身受法亦皆无常。

观法无我。

则身受心亦皆无我。

总于四境而修四观。

用破倒令无余也。

  四加行

  亦名四善根。

此四通言加行者。

谓此行人欲求见道。

革凡成圣。

遂起暖等四心。

修四谛观。

以定资慧。

加功用行。

故名四加行。

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

  一暖加行 暖者从喻得名。

谓如人以木钻火。

火虽未出。

先得暖相。

譬此加行位中以智慧火。

烧烦恼薪。

虽未得无漏之智。

已得智火之前相。

故名暖。

加行。

无漏者。

谓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二顶加行 顶者谓观行转明。

在暖之上。

如登山顶。

观烛四方。

悉皆明了。

故名顶加行。

观瞩四方者。

谓观四谛也。

  三忍加行 忍有二义。

一者印可义。

谓于此位中。

即能印可四谛之理。

谓苦谛实是苦。

乃至道谛实是道也。

二者决定义。

谓此善根决定无退。

故名忍加行。

  四世第一加行 谓此位中观四谛理。

虽未能证。

而于世间最胜。

故名世第一加行。

  三乘

  乘即运载之义。

谓声闻缘觉菩萨各以其法为乘。

运出三界生死。

同到真空涅槃。

故名三乘 三界者。

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梵语涅槃。

华言灭度。

  一声闻乘 闻佛声教。

而得悟道。

故曰声闻。

谓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故以此四谛为乘也 四谛者。

苦集灭道也。

  二缘觉乘 因观十二因缘。

觉真谛理。

故名缘觉。

谓始观无明缘乃至老死。

此是观十二因缘生。

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

此是观十二因缘灭。

观此因缘灭。

即悟非生非灭故。

以此十二因缘为乘也 十二因缘者。

一无明。

二行。

三识。

四名色。

五六入。

六触。

七受。

八爱。

九取。

十有。

十一生。

十二老死也。

  三菩萨乘 菩萨是梵语。

具云菩提萨埵。

华言觉有情。

谓觉悟一切有情众生也。

菩萨行六度行。

广化众生。

出离生死。

故以此六度为乘也 六度者。

一布施。

二持戒。

三忍辱。

四精进。

五禅定。

六智慧也。

  三智

  一一切智 谓于一切内法。

内名能知能解。

一切外法。

外名亦能知能解。

是名一切智。

即声闻缘觉之智也 内法内名者。

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

盖佛教依理而说。

故名理内也。

外法外名者。

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

盖外道等违理横计。

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智 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

发起众生一切善种。

是名道种智。

即菩萨之智也。

  三一切种智 谓能以一切种智。

知一切道。

知一切种。

是名一切种智。

即佛之智也。

  三谛

  谛者谛审也。

谓谛审一切法。

即空即假即中。

即空是真谛。

即假是俗谛。

即中是中谛。

此三隔历即是次第三谛。

三一无碍即是圆融三谛 隔历者。

三谛不互融也。

次第者。

前真次俗后中。

即别教三谛也。

圆融者。

举一即三。

全三是一。

即圆教三谛也。

  一真谛 真即真空。

泯一切法之谓也。

盖诸法本空。

众生不了。

执之为实。

而生妄见。

若以空观荡之。

则谓实之情。

自忘情忘。

即能离于诸相。

若离则真空之理自然谛了。

故名真谛也。

  二俗谛 俗即世俗。

立一切法之谓也。

诸法虽即本空。

皆不可得。

若以假观照之。

则能谛了性具。

诸法历历宛然。

故名俗谛。

  三中谛 中即中正。

统一切法之谓也。

诸法本来不离二边。

不即二边。

若以中观观之。

则能谛了诸法。

非真非俗。

即真即俗。

清净洞彻。

圆融无碍。

即一而三。

即三而一。

不可思议故名中谛。

  四韦陀

  摩蹬伽经云。

初人梵天造一韦陀。

次有仙人名曰净。

变一为四。

故名四韦陀。

梵语韦陀。

华言智论。

即婆罗门所作邪论也。

以世间之智。

造养生等书。

而有四种不同。

故名韦陀典。

其书不曾传至东土。

  一阿由 梵语阿由。

华言方命。

亦曰寿养。

生缮性之书也。

缮者治也。

  二殊夜 梵语殊夜。

无翻。

祭祀祈祷之书也。

  三婆磨 梵语婆磨。

无翻。

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陈之书也。

  四阿达婆 梵语阿达婆。

无翻。

谓异能技数禁咒医方之书也。

  淼

  音藐。

大水也。

  详悉

  详者备也。

悉者尽也。

知也。

岂我备详尽知也。

  如意珠

  亦名摩尼。

或云逾摩。

正云末尼。

大品云。

如摩尼宝。

若在六中。

随作一色。

以青物褁水色即青。

若黄赤白红缥 褁随作黄等色。

大品阿难问憍尸迦。

是摩尼宝为是天上宝。

为是阎浮提实。

释提桓因言。

是天上宝。

阎浮提人亦有是宝。

但功德相少不具足。

大论云。

有人言。

此宝珠从龙王脑中出。

人得此珠。

毒不能害。

入火不烧。

辅行曰。

亦云如意。

似如唐梵不同。

大论华严云。

如意摩尼似如并列二名。

大庄严论有摩尼珠。

大如膝盖。

大论云。

如意珠状如芥粟。

又云。

如意珠出自佛舍利。

若法没尽时。

诸舍利皆变为如意珠。

观经指如意为摩尼。

天台云。

摩尼者如意也。

  御

  音御。

止也。

拒也。

  凌

  音灵。

犯也。

  魄

  音拍。

月体黑者谓之魄。

又魄者无明也。

无明尽则惑忘。

  宜

  音倪。

适理也。

即如理之意。

  九界

  破结使比丘中广明。

  欲界六天

  欲即色欲。

四天王以形交为欲。

忉利以风为欲。

夜摩以抱持为欲。

兜率以执手为欲。

化乐以视笑为欲。

他化但以视为欲也。

谓之天者。

天然自然乐胜身胜。

亦名最胜。

亦名光明。

以其所欲不同。

故名六欲天。

  四天王天

  离人间地四万由旬。

每由旬四十里。

居须弥山腰七金山顶。

与日月齐。

有四王天。

东方持国天王。

居须弥黄金埵。

主乾闼婆众。

南方增长天王。

居须弥山琉璃埵。

主鸠槃茶众。

西方广目天王。

居须弥山白银埵。

主龙众。

北方多闻天王。

居须弥山水晶埵。

主夜叉众。

统御诸恶鬼神。

令其不敢肆虐。

故名护世。

四王并其眷属总名四天王也。

此是上品十善所感。

或是不杀戒增上功德所感。

或是一日一夜斋戒之力所感。

身长七十五丈。

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

寿五百岁。

计人间数。

则是九百万年。

然亦有中夭者。

死时五衰相现 一头上花萎。

二腋下出汗。

三衣裳垢染。

四身体臭秽。

五不乐本座。

  忉利天

  离人间地八万由旬。

居须弥山顶。

名忉利天。

是梵语。

此翻三十三天。

谓须弥山顶上四方各有八天。

并列而住。

为之三十二。

并中间帝释天王。

共为三十三也。

大论云。

昔有婆罗门。

姓憍尸迦。

与知友三十二人。

共修福德。

命终皆生须弥山顶。

憍尸迦为天王。

各帝释天。

三十二人为辅臣。

此亦上品十善所感。

或是不杀不盗两戒增上功德所感。

或是一日一夜斋力所感。

天身皆长百五十丈。

唯帝释身长三百丈。

由其过去遍修恭敬业故。

以人间百年为一昼夜。

寿一千岁。

计人间数。

则是三千六百万年。

中夭及五哀相现。

并如前说。

后诸天中亦皆准知 梵语憍尸迦。

又云释提桓因。

华言能天主。

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夜摩天

  离忉利天八万由旬。

离人间地十六万由旬。

于虚空中有地如云。

朗然安住。

为夜摩天。

此翻时分。

谓其时时唱快乐故。

以莲花开合。

分其昼夜。

此是上品十善。

兼学坐禅所感。

或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三戒增上功德所感。

或亦八戒十戒等功德所感。

身长二百二十五丈。

以人间二百年为一昼夜寿。

彼天二千岁。

  兜率天

  离夜摩天十六万由旬。

离人间三十二万由旬。

于虚空中有此如云。

上升精微。

不接下界。

诸人天境为兜率天。

此翻知足。

谓夜摩天极受欲界妙五欲乐。

不知止足。

此天能知足也。

此是上品十善。

兼得细住所感。

或是身三口四七支戒品增上功德所感。

或亦八戒十戒等力所感。

身长三百丈。

以人间四百年为一昼夜。

寿彼天四千岁 五欲者。

色欲。

声欲。

香欲。

味欲。

触欲也 细住者。

六妙门四修观中一法也。

自觉身心泯然。

入定不见内外相貌。

定法持心。

任运不动。

于定心中以心眼谛观此身中微细出入息相。

故名兼得细住。

  化乐天

  离兜率天三十二万由旬。

离人间六十四万由旬。

于虚空中有地如云。

超越下地。

能为变化。

谓自化五尘之欲而娱乐。

故名化乐天。

此是上品十善。

兼成欲界中定所感身长三百七十五丈。

以人间八百年为一昼夜。

寿彼天八千岁 五尘者。

色尘。

声尘。

香尘。

味尘。

触尘也。

  他化自在天

  离化乐天六十四万由旬。

离人间一百二十八万由旬。

于虚空中有地如云。

假他所化。

以成己乐。

故名他化自在。

此是上品十善。

兼成未到地定所感身长四百五十丈。

以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一昼夜。

寿彼天一万六千岁。

  色无色界天

  色界诸天具有色受想行识五阴。

无色界天唯有受想行识四阴。

  梵众天

  超六欲天。

远离饮食淫欲睡眠三种过患。

故名为梵。

梵者清净离染之谓也。

通而言之。

四禅皆名梵天。

皆清净故。

别而言之。

初禅创离欲染。

独得梵名。

大佛顶经云。

爱染不生。

无留欲界。

是人应念身为梵侣。

名梵众天。

寿二十小劫身半由旬。

  梵辅天

  大佛顶经云。

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

于诸律仪。

爱乐随顺。

是人应时能行梵德。

名梵辅天。

寿四十小劫身一由旬。

  大梵天

  大佛顶经云。

身心妙圆。

威仪不缺。

清净禁戒加以明悟。

是人应时能统梵众。

为大梵王。

寿六十小劫身由旬半。

  少光天

  不论人中天上欲界初禅。

但于无觉唯观三昧。

不住不着。

专精求进。

创得无觉无观三昧。

入第二禅。

禅力夫深。

命终得生少光天中。

佛顶经所谓澄心不动。

寂湛生光也。

火灾不到。

寿一大劫。

身二由旬 从二禅去乃至非非想定一切皆名无觉无观三昧。

  无量光天

  人中天上数习第二禅力。

命终得生此天。

佛顶经所谓光光相然。

照耀无尽。

映十方界。

遍成琉璃者也。

寿四大劫身四由旬。

  光音天

  人中天上深入第二禅力。

兼修四无量心。

命终得生此天。

佛顶经所谓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

发化清净。

应用无尽者也。

寿八大劫身八由旬。

  少净天

  不论人中天上。

梵天光天但于二禅不住不着。

一心精进。

创证第三禅者。

命终即生此天。

水灾不到。

寿命十六大劫。

身长十六由旬。

  无量净天

  数修第三禅力。

命终得生此天。

寿三十二大劫。

身三十二由旬。

  遍净天

  深入第三禅力。

兼修四无量心。

命终得生此天。

寿六十四大劫。

身六十四由旬。

  福生天

  不论人中天上。

初二三禅。

但于三禅不味不着。

一心精进。

创证第四禅者。

命终得生此天。

果报微妙。

宫殿随身。

并如云之地。

亦所不须。

故他经中亦名为无云天也。

三灾俱不能到。

寿一百二十五大劫。

身一百二十五由旬。

  福爱天

  数修第四禅力。

命终得生此天。

寿二百五十大劫。

身二百五十由旬。

  广果天

  深入第四禅力。

兼修四无量心。

命终得生此天。

寿五百大劫。

身五百由旬。

  无想天

  由于人中天上秉外道邪说。

厌患粗想。

数修习力。

伏除欲界初二三禅贪染。

依第四禅灭除前六识心心所法。

令不现行。

想灭为首。

名无想定。

得此定已。

不退不失。

命终即生无想天中。

寿亦五百大劫。

身亦五百由旬。

  无烦天

  此于第四禅舍念清净众同分中。

复有此五。

不还天乃三果圣人已断下四地染。

未断上地染者所寄居也。

初无烦者。

乃杂修禅下品所感。

谓行人先入第四禅已。

于此定中。

先起多念无漏心相续现前。

次起多念有满心相续现前。

又起多念无漏心相续现前。

如是渐渐减至二念无漏二念有漏。

二念无漏时名杂修加行成满。

次起一念无漏一念有漏。

一念无漏名为根本成满。

以用无漏。

夹熏有漏。

色定转明。

果报转胜。

由此资于故业故。

命终后得生此天。

寿千大劫。

身千由旬。

但有升进。

永不退转也。

一遇佛字。

便出尘界。

成阿罗汉。

  无热天

  二无热者。

乃杂修禅中品所感。

用前下品根本三心为加行。

更引一念无漏一念有漏。

一念无漏三心为根本。

资其故业。

即生此天。

寿二千大劫。

身二千由旬。

  善见天

  三善见者。

乃杂修上品所感。

用前六心。

皆为加行。

更引三心为根本。

资其故业。

得生此天。

寿四千大劫。

身四千由旬。

  善现天

  四善现者。

乃杂修上胜品所感。

用前九心。

皆为加行。

更引三心为根本。

资其故业。

得生此天。

寿八千大劫。

身八千由旬。

  色究竟天

  五色究竟天者。

乃杂修禅上极品所感。

用前十二心。

皆为加行。

更引三心为根本。

资其故业。

得生此天。

寿一万六千大劫。

身一万六千由旬。

  空无边处天

  不论人中天上初二三四禅中。

但除无想五不还天。

余修空处定者。

若得成就则命终。

便生此天。

既无色阴。

不可说有方隅处所。

唯有微细第六意识所缘无边虚空。

为其处也。

寿四万大劫。

  识无边处天

  不论欲界色界空处。

但修识处。

定成命终。

即生此天。

唯以微细第六意识所缘无边心识。

为其处也。

寿四万大劫。

  无所有处天

  不论欲界免界空处识处。

但修无所有处定成。

命终即生此天。

唯以微细第六意识所缘非空非识境界。

为其处也。

寿六万大劫。

  非想非非想处天

  不论欲色二界空等三处。

但修非非想处定成。

命终即生此天。

唯以极微细第六识所缘非有非无境界。

为其处也。

寿八万大劫。

居三有极顶。

更无可进。

  东胜神洲

  语梵弗于逮。

华言胜身。

以其身胜南洲故也。

又翻为初。

谓日初从此出也。

在须弥山东。

其土东狭西广。

形如半月。

从广九千由旬。

人面亦如半月之形。

人身长八肘。

寿二百五十岁。

梵语须弥。

华言妙高。

  南赡部洲

  梵语阎浮提。

华言胜金。

阎浮提树。

提是洲名。

因树立称。

故名阎浮提。

在须弥山南。

其土南狭北广。

形如车箱。

纵广七千由旬。

人面亦像地形。

寿无定限。

劫初成时寿无量岁。

减劫极时不满十岁。

增劫极时八万余年。

今时人寿不满百岁。

仍多中夭。

故论果报不及东洲。

何况西北二洲。

然有三事。

尚胜诸天。

何况北洲。

一能断淫。

二识念力。

三能精进。

所以诸佛唯出南洲也。

  西牛货洲

  梵语瞿。

耶尼。

华言牛货。

谓彼多牛。

以牛为货。

故名牛货。

在须弥山西。

其土形如满月。

纵广八千由旬。

人面亦如满月。

人身长六十肘。

寿五百岁。

然有中夭。

此洲能起见思烦恼。

造三品恶。

虽不见佛。

而有阿罗汉。

往彼说法教化。

故得遵修出世施戒禅慧。

  北俱卢洲

  梵语郁单越。

此翻胜处。

亦翻高上。

比余三洲。

地最高上。

福最胜故。

在须弥山北。

其土正方。

犹如池沼。

纵广一万由旬。

人面亦像地形。

人身长三十二肘。

人寿一千岁。

命无中夭。

不执我所。

不造十恶。

命终必生天上。

但以纯乐无苦。

不畏无常。

佛法所不能化。

故为八难之一。

  辖

  闲入声。

车轴头铁也。

左传巾车脂辖。

  轴

  音逐。

车持轮者即毂也。

  下下等九品思惑

  谓三界九地思惑。

每地各分九品。

合为八十一品。

下下九品者。

即最后第九品。

断此下下第九品惑尽。

永不退故。

  随顺有为无为

  一有余涅槃。

谓见思烦恼已断。

尚余现受色身未灭。

是名有余涅槃 二无余涅槃。

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

俱得灭尽。

无有遗余。

是名无余涅槃。

  第二卷

  砥

  音纸。

磨石也。

周道如砥。

颂周文王之德。

公平如砥也。

故言有道。

砥直谓有道平直也。

  羸

  音雷。

瘦也。

  五钝使

  一贪欲使 贪即引取无厌也。

谓诸众生贪着世间色欲财宝。

恣纵心情而无厌足。

由此贪惑之所驱役。

流转三界。

  二瞋恚使 瞋即忿怒。

谓诸众生于违情境上。

起诸瞋恚。

恼乱自他。

由此瞋惑之所驱役。

流转三界三无明使 无明即迷惑不了。

乃痴惑也。

谓诸众生以迷心缘境。

于一切法不能明了。

由此痴惑之所驱役。

流转三界。

  四慢使 慢即自恃轻他也。

谓诸众生自恃种姓富贵有德有才。

轻蔑于他。

由此慢心之所驱役。

流转三界。

  五疑使 疑即犹豫不决也。

谓诸众生迷心乖理。

不能通达法相。

由此疑惑之所驱役。

流转三。

界故名为使。

  五利使

  一身见使 身见者。

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

妄计为身也。

由此身见。

驱役心神。

流转不息。

  二边见使 边见者。

谓诸众生于前之身见。

或执为断。

或执为常。

各执一边也。

由此边见。

驱役心神。

流转不息。

  三邪见使 邪见者。

谓诸众生邪心取理。

拨无因果。

断灭一切善根也。

由此邪见。

驱役心神。

流转不息 拨者绝也。

  四见取使 见取者。

谓诸众生于诸见之中。

随执一见。

于非真胜法中。

谬计涅槃。

生心取着。

于邪见中。

执为正见也。

由此见取。

驱役心神。

流转不息。

  五戒取使 戒取者。

谓诸外道于非戒中。

谬以为戒。

无利勤苦所依为业。

如牛狗鸡等邪戒。

及投灰拔发。

五热炙身。

断绝饮食。

以为真戒。

取以进行也。

乃至虽受佛戒。

志求生天。

作轮王等。

皆属戒取所摄。

由此戒取驱役。

必神流转不息。

故名为使 俱舍问云下三谛何意无身边二见。

答身边二见唯于苦果处。

执身为我。

名为身见。

执身断常名为边见。

三谛非身。

故无二见。

问戒取之人何故迷苦道二谛耶。

答戒体是苦。

取以为净。

故述苦谛。

邪戒非道。

取以为道。

故迷道谛。

问何以戒取集灭处无。

答戒取有二。

一非因计因。

迷苦果起。

二非道计道。

迷道起故。

集灭无也。

集灭离三见者。

身边二见及戒取身是苦本。

见苦谛时。

已断边见。

依身故亦随断集谛。

不计道非道为道灭谛。

又非修行之位故。

皆无戒取可断也。

  独

  音渎。

单也。

孤也。

老而无子曰独。

无夫无子故曰单独。

  伺

  音四。

候也。

察也。

即伺候察访。

  淫戒

  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乃至尘不可出淫。

为生死根本。

反之则不续矣。

圆觉云。

一切众生皆因淫欲。

而正性命当知轮回。

爱为根本。

由诸欲助发爱性。

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纵有禅定。

乃至魔女魔不断淫。

而修禅定魔定。

顺惑易得成就。

功深者为上品。

功浅者为中下。

虽不断欲。

而修定修福。

随福优劣。

故成三品。

以邪定力。

报得五通。

以有漏福。

生天魔界。

随得少定。

不辩邪正。

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犯四禁罪。

堕在地狱。

今以修禅之功。

且落魔鬼等道。

若约未来轮转。

则应备历三涂。

  垣

  音员。

墙也。

卑曰垣。

高曰墉。

  栅

  音折。

编木为之。

又音讪。

篱也。

  绊

  音半。

系足曰绊。

系首曰羁。

  杻械

  上音丑。

手械也。

下音解。

乃器仗之总名也。

  逻

  罗去声。

巡也。

遮也。

  耽

  答平声。

  岚

  音婪。

  鸜鹆

  上音渠。

下音育。

此言八哥。

鲁昭公二十五年春。

鸜鹆来巢里儿。

剔其舌端。

教以语言。

甚慧。

  杙

  音亦。

橛也。

樴也。

  刳

  音枯。

剖也。

  瓠

  音胡。

  鳄

  音谔。

  鼍

  音陀。

水虫类。

鱼有足长丈余。

甲如铠。

皮坚厚可冒鼓。

  睿

  音胃。

深明通达。

  窣

  孙入声。

  徙

  西上声。

迁移也。

  弭

  音米。

  税

  水去声。

以物遗人曰税。

  俭

  钳上声。

少也岁歉也。

  盗戒

  楞严经云。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

其心不偷。

乃至生死相续不与取。

起心即犯。

故云其心不偷。

禅智现前。

贪盗不除。

纵止淫杀。

亦落邪道。

精灵妖魅。

及诸邪人皆能惑乱。

令众归附。

不惜衣食。

尽命供给。

若不修禅。

直入地狱。

精灵妖魅。

岂越尘劳。

  而属五家

  一水。

二火。

三盗贼。

四恶儿。

五官家也。

  第三卷

  瘀

  音饫。

血雍病也。

  黤

  音黡。

青黑色。

  泯

  音闵。

灭也。

尽也。

  三种色

  一可见有对色 可见有对色者。

即一切色尘也。

谓世间之色。

眼则可见。

有对于眼故也。

  二不可见有对色 不可见有对色者。

即五根四尘也。

谓眼识不可见。

而能对色。

耳识不可见。

而能对声。

鼻识不可见。

而能对香。

舌识不可见。

而能对味。

身识不可见。

而能对触。

皆言胜义根也。

  三不可见无对色 不可见无对色者。

即无表色也。

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

名为落谢。

五尘虽于意识分别明了。

皆不可见。

亦无表对故也。

  螫

  音释。

虫行毒。

  陷

  咸去声。

坠堕也。

  凿

  曹入声。

穿孔也。

  桁

  音杭。

械也。

械夹足及颈皆曰桁。

  弶

  强去声。

设罟于道。

以掩鸟兽也。

  摾

  与弶同。

  拨

  般入声。

发也。

  龙子

  梵语那伽。

此云龙骂意。

经云。

是四因缘。

一多布施。

二多瞋恚。

三轻伤人。

四自贡高。

海龙王经云。

龙王白佛言。

我从劫初。

止住大海。

从拘楼秦佛。

时大海中妻子甚少。

今者龙王眷属繁多。

佛告龙王。

其于佛法出家者。

违犯戒行。

不舍破戒者。

多生龙中。

直见不堕地狱。

拘楼秦佛九十八亿。

拘那含牟尼佛八十亿。

迦叶佛六十亿。

于我世中九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