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秘书技能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4909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秘书技能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级秘书技能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级秘书技能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二级秘书技能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二级秘书技能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秘书技能重点.docx

《二级秘书技能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秘书技能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秘书技能重点.docx

二级秘书技能重点

二级秘书工作实务

第一章会议管理

第一节会议筹备

一、会议策划方案的内容与制订方法

1、会议策划方案的内容

主要包括:

会议目标和任务的策划;会议名称的策划;会议组织机构的策划;会议议题的策划;会议性质、参加对象、规模与方式的策划;会议预算的策划;会议时间与地点的策划;邀请会议嘉宾的策划;发言人与与发言方式的策划;议程、日程、程序的策划;会议公关和宣传的策划等内容。

2、会议策划方案的制订方法

(1)确立会议目标的价值评价法

(2)确定会议名称的特征覆盖法

(3)确立中心议题的集思广益法

(4)确定与会人员的相关性判定法

(5)安排会议时间的注重效率法

(6)选择会议地点的要素平衡法

(7)会议宣传和公关策划的方法,主要关注组装内部和外部,具体为:

媒体沟通法、内部宣传法、群众工作法、气氛渲染法。

3、会议策划的工作流程

会议策划的方案制订程序为:

会议策划立项——立项后的可行性研究——策划方案论证——制订策划方案的实施进度表。

(1)会议策划立项,需要明确5W1H……

(2)立项后的可行性研究

(3)策划方案论证(由会议策划委员会采用定位式优选法、轮转式优选法、优点移植法进行最终选择)

(4)制订策划方案的实施进度表比较宏观和笼统

在会议前24个月时:

在会议前18个月时:

在会议前12个月时:

在会议前6个月时:

在会议前3个月时:

在会议前1-2个月时:

4、会议策划方案制订的原则:

(1)确立会议目标和任务的原则:

确立的会议目标明确、提出目标和任务切合实际、处理好目标层次直接关系。

(2)关于会议时间和地点的原则:

实际、需要、成本和效率、协调、合法规范。

5、会议议题类型,

(1)组织内部议题(坚持要有切实依据、结合单位实际、明确目的三原则)

(2)行业内部共同关系的议题

(3)以社会热点和事件为议题

(4)以社会上存在争议的问题为议题

6、策划会议方案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会议会商和审批制度:

(2)遵循和执行组织已有的会议制度:

(3)通过精细化的方案设计使会议准备工作科学、高效(成效不高的原因:

组织不当、程序不当、参会人员理解不透、会议记录有无。

应议题集中、缩短时间3h内,控制会议人数,保证会场秩序)

(4)进行会议策划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5)制订有效监督会议策划方案执行的措施

二、审核会议筹备方案

1、会议筹备方案的审核方法

(1)全面审核法,即对会议筹备方案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具体的审核,对于会议筹备有关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核实,主要对与会议筹备方案有关的大量文件进行全面审核,包括:

议程和内容是否在法定权力或组织权力之内、会议周期是否符合要求并满足需要、议程是否科学民主、主持人条件是否与会议要求相符、会场是否适合(交通指南)、横幅制作,细节确认、签名手册、安排会议记录及摄像、应急处理、专人负责会议决议的整理与处理。

(2)重点审核法,对会议筹备方案设计的会议目标和宗旨、经费预算、议程和日程、筹备机构组建情况等重点内容进行审核,特别对于会议经费预算和使用、会议准备工作进行审核。

审核侧重于部分会议文件和数据表格。

(3)会议审核法,即组织领导、专家和相关部门对会议筹备方案进行会审,由筹备方案的规划和草拟人员对方案进行介绍,再由各方人员进行会商协调,最后由主审人员就参会领导和专家等意见进行补充和修正。

2、审核会议筹备方案的工作程序

参与草拟的人员和部门进行单独审核或集体会审——主管秘书审核——主管领导终审或领导集体会审

3、会议筹备方案的审核重点

主题与议题是否准确反映了策划方案的会议宗旨、议程和日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与会代表的组成结构、筹备机构的组建情况,人员分工是否合理有效、会议经费预算表和预算报告,特别是部分费用细目表、会议准备工作是否全面,有无遗漏。

2、审核要求

细致谨慎、经费把关松紧适度,不可太松或紧、要将审核把关的内容及时反馈给有关草拟人员、审核建议细致、周到,应明确和可操作、对于重要事项有两套方案供领导终审参考。

3、会议筹备方案完善

会议筹备方案是会议预先设计的蓝图,是针对会议召开特定的组织环境确定的。

任何计划和决策都需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会议筹备方案的审核和实施过程中,方案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

(1)审核时期的完善,

(2)实施时期的完善,筹备时间长,根据新情况进行修正

三、协调会议筹备小组

1、会议小组分工,在会议筹备方案中药明确会议筹备机构的分工与职责,并明确各个工作小组的负责人,各个筹备小组要责任到人,分工合作。

会议筹备机构要建立定期例会制度,以便不断完善会议筹备方案。

一般可分为:

会务组、秘书组(文件起草组)、组织组、接待组(总务组)、宣传报道组、财务组及安全保卫组。

2、会议筹备机构与外部的协调:

3、选拔会议筹备小组工作人员的标准:

精通会议工作业务、具有公关意识、具有良好礼仪修养、态度认真,工作热情、能够按时完成布置的任务、与同事合作协调,相处融洽;对上司批评指导能够虚心接受。

方法有:

公开招选、业务技能考核、能力素质考查、职业道德测试和情景模拟测试等。

四、组织和培训会议工作人员

1、会议培训管理的基本流程:

根据需求调研——确定受训者类型——建立培训目标、方式——制订可行性培训计划——上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培训方案——评估培训效果。

2、会议培训的需求分析:

从组织层面、任务层面、个体层面考虑。

3、会议培训项目设计:

主要设计培训的目的、目标、时间、地点和场所、材料和设备、组织和管理者、培训师、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方法、监督和评估以及所需的经费等。

4、会议培训项目的实施,主要是落实会议培训的内容与方法,例如培训什么、谁来培训、培训方法与手段、培训时间与地点,以及培训过程的实时监控等。

会议培训项目的内容主要是:

熟悉会议工作基本流程;拟发会议通知;执法会议证件;设计发放会议议程表和日程表;签到和接待工作的操作技能;接待、会场引导及送别礼仪;会议记录;编写会议简报;撰写会议纪要;会议工作中的文书拟写。

5、会议培训项目的评估:

(1)前后评估法

(2)多重评估法

(3)对比评估法

6、会议工作人员的培训方法

(1)讲授法

(2)演示法(3)讨论法

(4)视听法(5)单项工作训练(6)角色扮演

(7)个案研究法(8)演习法

7、柯氏培训评估模式

包括四个层次:

1、反应评估,评估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2、学习评估,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3、行为评估,考察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4、成果评估,计算培训创出经济效益。

(1)反应评估,指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讲师和培训科目、设施、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

这主要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来搜集受训人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看法的。

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作为改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进度等的建议或综合评估的参考,但不能作为评估的结果。

(2)学习评估,学习评估是目前常见、常用到的一种评价方式。

它测量的是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习评估可以采用笔试、实地操作和工作模拟等方法来进行、培训组织者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操作测试等方法来了解受训人员培训前后在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

(3)行为评估,指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受训人员的上级、同事、下属或者客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他们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

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包括受训人员的主观感受、下属和同事对其培训前后行为变化的对比,以及受训人员本人的自评。

这通常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评估表来考察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行为层指标是考察培训效果最重要的指标。

(4)成果评估,即判断培训是否能给组织的经营成果带来具体而直接的贡献,这一层次的评估上升到了组织的高度。

成果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离职率、次品率、员工士气以及客户满意度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管理层能够了解培训所带来的收益。

8、会议培训的结果类型

(1)认知结果,即学习评估,基本掌握

(2)技能结果,衡量培训效果的硬指标,包括新技能的获得和技能的在职应用转化两个方面。

(3)情感结果,包括受训者的态度和动机,提高凝聚力和敬业精神;对工作热爱和认同感。

(4)绩效结果,判断培训是否能给组织的经营成果带来具体而直接的贡献,即成果评估。

(5)投资回报,培训所产生的货币收益与培训的成本进行比较之后的收入,即企业从培训项目中所获得的价值。

会议培训工作的目的是提高企业会议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第二节会中服务

一、安排会议发言

1、安排会议嘉宾和相关人员发言:

(1)选择发言人的技巧:

考虑会议目的和性质;平衡代表性、典型性、权威性、和覆盖性等因素;紧密围绕会议议题。

(2)安排发言的主题:

加强前期沟通,对会议主题和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

(3种情况)

2、与会人员自由发言

3、安排会议发言人注意事项:

是否同意录音和录像;是否需要特殊设备;是否需要有人助理;会前要对发言人再进行确认。

4、安排参会人员自由发言讨论的注意事项:

主题引导,防止跑偏;允许争议,求同存异;各方兼顾,各层平衡。

二、会议主持

1、主持会议的基本程序与主持人的主要责任

基本程序:

了解会议议题——控制会议进程(宣布会议开始,介绍与会者,宣布会议议题)——引导与会者发言——致谢——宣布会议结束。

主要责任:

控制会议、阐明目标、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并保证每一个会议成员有合理的发言时间,保证每一个会议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白根据会议决议应当承担的工作。

2、主持会议的技巧

扮演参会人员之间互动桥梁的角色,控制讨论使其不致离题,激励与会人员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都有赖于主持人的经验与智慧。

一名优秀的会议主持人应掌握以下要领:

影子和谐气氛;按照会议议程表进行;正确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发言者解释令人困惑的发言;尊重少数人的意见,避免会中意见一面倒的情况;减少与议题无关的争辩与讨论;保持中立态度。

3、主持会议的语言要求:

11点

主要有:

内容不能超出议题范围;内容要有知识性;内容要有新意;主题鲜明、集中、突出;例证一定要能打动人,否则宁可不用;论证要深刻有力;感情要深厚;层次要清楚;篇幅尽可能段,而且有伸缩余地;语言要通俗;语言要生动;注意提高“讲”的艺术性。

4、主持会议的方法:

(1)详细准备主持人行动计划:

明确会议目标,包括总目标、子目标,检查子目标是否有助于实现总目标;准备会议结构,包括会议内容、议题、进行步骤及如何最有效利用时间;与上司确认允许会议产生的结果与既定目标偏差的大小;与上司确认与会人员对会议决策承担多大责任,对会议控制越严,与会人员对决策承担的责任就越小。

(2)采取有效手段控制会场气氛:

提前到达会场,打招呼,介绍;开会要准时,不耽误;首先简明引出主题,说明讨论目的,使与会人员明白会议要取得的结果;会议进程中,责任感,鼓励发言;某段时间内,集中讨论一个议题,保证大家轮流发表自己见解;偏离主题时,要提醒紧扣主题;出现混乱时,保持镇静,采取措施稳定。

5、引导会议进程的方法:

指根据会议目标的需要,在回忆进行过程中创造与会议目标相适应的环境气氛,掌握会议议程,维护时间秩序,排除外界对会议的干扰,从而引导决定、决议、结论的形成。

(1)会议前,研读有关文件材料,了解议题和议程,了解与会人员的构成情况和基本意见倾向;

(2)明确会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准时开会和散会;

(3)会议较长时,应安排短暂休息并掌握好时机,注意时机;

(4)参与组织讨论时,规定讨论与不讨论的界限,给予平等发言的权利;

(5)当时仅成熟时,应终止讨论或辩论,及时确认形成决议,一个议题结束后立即转换议题,以免延误时间;

(6)多议题会议的议题次序安排应科学合理,一般,需要开动脑筋集中献计献策的放在会议前半部分讨论。

6、控制会议全程要求:

会前、会中、会后不得出现的情况?

主持人在会中的注意事项:

自我检查

三、监督会议管理制度执行

1、会议管理制度内容:

主要设计会议分类及召开权限、会议组织、会议纪律、会议记录、会议跟进等。

2、制定会议管理制度的要求:

要使制度内容与公司章程和其他行政管理制度相配套一致;以提高公司办公质量和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提升公司运营水平为目标;对会议召开权限、会议组织、会议纪律、会议记录、会议决策、会议决策、会议跟进等方面规定要求,需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3、监督方法:

严格会议纪律;明确监督和管理职责;会议注重质量,提高效率;会议考勤管理具体、可操作。

4、会议保密制度内容:

包括绝密、机密、秘密三类。

5、制定会议保密制度的要求:

抓住重点;意识为先;奖惩结合。

6、例会制度内容:

会议记录的管理制度:

会议纪要与记录的发放、传阅、归档

四、督促会议决议落实

1、形成会议决议的基本程序:

讨论议题——提出决议草案——讨论决议草案并修订——对决议草案表决——确认表决结果。

2、会议表决方式:

公开表决(记名投票、口头表决、举手表决、和起立表决等)、秘密表决(无记名投票、电子表决系统表决)、一人一票制(不论职务、身份、地位)、加权表决制(根据承担责任和拥有权力决定其票的权重)、普遍多数制、特别多数制、一致同意制等。

(口头、举手、投票、鼓掌)

3、形成会议决议的注意事项:

(1)使决议的议题符合有关会议规则中的条件约束,如人数、程序等方面的要求;

(2)提案的议题应与会议宗旨、主题,与自己的法定权限保持一致;

(3)决议的内容务求事实准确,逻辑合理、建议具体;

(4)设法引起与会人员对问题的兴趣,用自己计划或方案价值和效果,及具体实际材料说服对方。

4、优化会议组织的方法:

(1)限时表决法:

通过严格限制与会人员发言时间和次数,在普遍发言后即用表决的方式决定讨论结果的方法。

(2)限定前提法:

会议开始时即明确宣布,在将要进行的讨论中与会人员只能就某个问题或某一方面问题发表意见,不允许对其他问题发表意见。

(3)单项讨论法:

充分利用与会人员的定向思维或获取建设性、独创性意见的方法。

轮廓—想向空间—不评论

(4)反向讨论法:

发动与会人员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取得对特定讨论对象的进一步完善的方法。

(5)自由交流法:

此类会议,一般不安排具有较高职位的或者德高望重的人出席,只是由有关部门委托有关人员代行主持。

(6)典型引路法:

(7)头脑风暴法:

5、会议决议落实的催办与反馈

书面或口头催询,派人检查;直接反应会议效果好坏,及会议主旨精神是否落实。

6、会议决议落实的重要性

这是提高会议质量的重要一环,决策要慎重吗,贯彻要坚决。

不断实践、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过程。

思想重视,抓好召开会议和会议决议落实的各个环节问题,就一定能形成良好会风,提高会议质量。

要检查会议精神传达情况,执行的实际活动情况和效果等,发现问题或者明显效果,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或推广经验。

第三节会后落实

第三节会后落实

一、会议议案和提案的处理

1、议案和提案的协办工作

(1)会前,宣布议案和提案的截止日期,对议案和提案进行收集、登记、分类、整理、送审、立案。

(2)会间,对大会提出的议案和提案进行受理、登记、审核、呈报。

(3)会后,对议案和提案进行落实、督查和反馈工作。

2、议案和提案的会后处理工作

指对议案和提案的落实、督查、反馈。

处理程序:

转办——答复——报告

接收和处理应当在会议的议事规则或其他有关文件中作出明确规定。

会议开始时,应宣布接收的截止日期。

接收期间,认真做好议案和提案的收集、登记、分类、整理和送审、立案工作。

会议结束后,应当根据会议负责人的批示或意见,做好交办、转办、承办、催办和答复工作。

列入会议议程的议案经大会审议通过后形成决定或者决议正式下发执行,为列入会议议程的议案则转化为书面意见和建议进入会后处理程序。

一些重要的提案经审查后,可通过一定的会议程序转化为会议建议案正式提交给有关部门,而大部分提案则进入会后处理程序。

(1)立案、交办

议案入境会议通过形成决议,从该次会务工作的角度来说,视为办理完毕。

对需要由有关部门办理落实的议案和提案,议案和提案工作机构应当根据会议负责人的批示或审查意见,及时做好交办工作。

(2)答复

议案和提案立案、交办后,议案和提案工作机构要及时与提案人沟通,答复提案人。

答复内容包括交办时间、承办单位、办理程序等。

答复一般用统一书面形式,加盖公章,以示慎重。

承办、催办、报告和反馈转由秘书部门及具体承办部门负责。

3、议案和提案的概念:

这是会议期间有关组织或与会人员向会议提交的正式书面建议和方案。

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组织和具有正式资格的与会人员向特定的会议正式提出,请求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具有议题的性质。

如议案系与会人员个人提出,必须达到议事规则规定的附议人数。

议案提出后,徐静会议的领导机构审查、同意,才能列入会议议程。

议案具有一定约束力。

广义上,会议期间提出的议案都可以叫提案。

在国际会议中,议案和提案两个概念没有严格区分,常互用。

在我国,提案特指与会人员对某方面工作提出批评、意见或建议,一般不需要附议,也不列入会议议程。

有时可能在会期之外提出。

提案一般是表格式提案,包括文头、案由、提案者、提案内容、审查内容和收文时间等。

提案内容是提案的正文部分,有案由分析、建议、方法和要求。

4、议案和提案处理工作的作用:

分为会议期间和会议之后的处理工作两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整体。

(1)提现民主权利,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落实。

(2)实施民主监督。

认真听取,切实采纳

(3)密切联系群众。

反映群众愿望和心声,避免失误,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对会议提出改进意见

1、提出意见或建议的选择

(1)可按照报告的格式要求,将会议总结形成正式报告。

在报告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后,提出改进措施。

(2)可以用简报形式转载会议总结,最后部分即可行性建议。

(3)以会议总结的形式,对会务工作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2、会议总结流程

会议总结需经过以下基本程序:

征询会议意见,拟写工作总结稿——向领导报告会议结论——修改、定稿——印发——归档——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召开总结会。

会议总结成稿程序可到“定稿”,亦可以到“归档”部分。

会议总结结尾部分可以采用总结式,可以是展望式。

会议总结结尾部分,可对整个会议的组织情况进行概括,表扬一些部门和人员,对不足部分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结尾部分通常会就如何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提出原则性的意见。

会议结束后,跟进和落实会议决议,即对会议内容进行会后整理、传达、考核和监督反馈、总结与汇报,是确保会议精神有效落实的重中之重。

秘书应根据各方面意见,以不同方式总结会议积累的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会务组织与服务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对会议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的方式主要有会议报告、会议简报和会议总结等书面形式。

3、会议报告:

属于法定公文,如需向上级汇报重要工作,或者汇报上级规定必须报告的工作,会议总结就可以以正式报告的形式呈报给上级机关。

4、会议简报:

以简报形式转载会议总结。

课时迅速掌握会议动态,交流会议信息、辐射会议影响。

会议结束后,通过内部渠道发送给上级机关、平行机构和其他组织。

……

5、会议总结:

是会务工作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分析和评价而形成的文书。

是实施会议管理的必要手段。

主要是总结会议管理和组织实施的具体做法、体会、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方向,属于自我总结,在方法上较多的运用定性描述和定性分析。

会务工作总结形式:

座谈会、表彰会、书面总结等。

可发问卷或会务工作评估表,征集对会务工作绩效评分。

会议书面总结完成后交由领导审阅后,定稿发有关部门或人员,并将定稿后的会议总结作为大会文件资料,连同会议记录、会议简报、会议文件等一并作为完整案卷归入档案。

第二章事务管理

第一节办公环境管理

一、组织安全运营

1、实现安全生产运营的法制管理:

对企业运营的基本要求,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是企业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内容。

为与国际接轨,国家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HSMS)管理模式:

严格遵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低于同行业水平;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3个月以上;履行不断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的承诺。

2、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制,这是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这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部分,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

3层含义:

企业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有计划的增加安全投资;企业的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者都有向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

人事安全副总经理的安全职责除管理好本系统的安全工作外,还包括:

负责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配备各级安全监督管理技术人员;负责劳动纪律,强化门卫制度,严禁把香烟、火种、危险品带入厂内,监督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审批职工安全、卫生、消防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把安全工作业绩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对重大、特大责任事故涉及有关领导要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企业安全生产要求:

建立和保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定和监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

二、评估办公环境管理状况

1、规划办公空间:

(1)在保证正确、有效的前提下,办公室的分布应有开愚缩短信息沟通的距离。

(2)根据工作需要而不仅仅是级别来为不同工作人员分配办公空间。

(3)合理利用一切空间,除特殊需要外,设备机具和每个工作人员所占的空间均不能过大或或过小,以免增加开支或妨碍有效工作。

(4)尽量设置大而开放的办公室,以缩短工作流程,降低办公空间成本,便于沟通联系和控制监督,便于环境控制。

(5)各种共用设备机具尽可能至于共用办公区域并靠近窗户。

(6)工作人员的办公位置主要应依工作程序规定的次序排列,尽量成直线,减少分叉。

(7)应使与外界联系多的部门或人员所处区域便于与外界接触,同时又不干扰其他部门或工作人员的工作。

(8)应使机密性的部门不利于与外界接触。

(9)注意遵守各种安全规则,保证安全。

(10)留有重新规划和扩展的余地,适时根据工作变化调整空间分配比例,不断完善规划方案。

2、规划辅助空间:

原则:

适用;有序;和谐;完好;美观。

3、统一适用企业标识系统:

标识充分;标识警醒;标识简明;标识准确;标识标准。

4、选择与放置办公物品:

(1)办公机具的选择要求:

适用;可靠;经济;通用;便于维护;“便捷”;性价比高;色彩协调;不污染;尺寸统一。

(2)办公物品、机具安置的标准:

只摆放必要的;位置与工作程序需要相适应,缩短距离,便于沟通;有利于缩小工作人员操作动作幅度;应有利于减小和避免对工作的干扰;充分利用空间和自然光;特殊设备的环境条件;同区域内各种归家高度一致……。

5、控制照明环境:

6、控制色彩环境:

7、控制微气候环境:

8、良好办公环境的基本条件:

(1)各项配套设施

(2)户内、公共区域装修

(3)电话数量(4)茶水面积、理想日常饮水方式

(5)楼层净高/走廊净高(6)电梯厅面积、装修标准、电梯等候时间

(7)空调系统(8)应急发电设备

国内商务组织办公环境普遍存在问题:

(1)色彩照明搭配不协调,易造成压抑心态甚至视觉污染,影响人员劳动效率;

(2)条条块块的封闭性布局以及不合理分分割,不利于部门间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

(3)企业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与维护管理,办公区域内线路咋了,各种系统互相独立,资讯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