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课外阅读.docx
《中考语文专题课外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课外阅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课外阅读
【典型例题】
那雪夜中的炭火
(台湾)王禄松
当千林啼诀,当运命的暮夕使生活的视野昏茫,是什么引我旅步稳健,不至于荒野悲歌?
哦,那野地的爝焰。
当千村寥寂,当凛冽的冰风横过皑白的雪原,是什么使我心灵解冻,不至于肢身僵仆?
哦,那炭火的温情。
那炭火的温情,那人性的芳香,那同情心灵盛开的花束,那怜慈胸怀燃喷的火花,像荒漠里的葩盏,奇妙而灿烂,像夤(yìn)夜中的火树,灿烂而辉煌。
那是天涯的至宝,那是苦海的慈航,那是绝岸的援手。
哦,当我背井离乡,当我茕孓(qióngjíe)彷徨,当我步履蹒跚而泪痕狼藉,当我蜀道孤征而前路方遥,迢迢远路中的倦旅、茫茫人海中的独泳时节,是什么,拯救了我的忧伤?
淡忘得了漫天的霓虹,却忘不了风雪夜原的送炭的粗糙的双手;淡忘得了舞池中的婀娜的腰肢,却忘不了那危桥断崖处救助的援手;淡忘得了盈耳笙歌,如虹笑语,但夜色无边、四荒无辨时,忘不了那一声召唤,那爱顾的召唤;淡忘得了美酒热饮,如兰香息,但荒漠迢递、昏渴欲死时,忘不了那一道甘泉,那澄澈慈冽的甘泉。
世态炎凉,人情浅薄,在“万事如转烛”的无常运命中,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落井下石易,狂流引渡难。
花开时蜂蝶争先,花落时节春不管。
“人情如水,抽足复入,已非前流。
”岂是哲人空言?
汉代下___(guī)人有个名叫翟(zhái)公的,做过廷尉,曾因罢官闲居,因而门客渐形星散,亲朋日益疏远,几至门可罗雀的寥落之境。
但后来再复官职,又是春风得意,贵客亲友,几成门庭若市。
他因而极为感慨,遂在门旁贴上一纸,上书: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
雨后晴光,多有彩虹斜挂;雪垢冷意,还少炭炎相赠人。
《菜根谭》中说:
“水暖水寒鱼自知,失意事休向人言。
”君不见,朱门宾客的手,常携火腿;寒风乞儿的碗里,还少残羹。
然则人性芳馨,代代所见,十步之内必有芬芳可录。
清代,临川有个叫李太翁的,穷愁潦倒,只带了一把雨伞,形单影只地到广西去谋生,那时他已50余岁,多方奔走谋求,都不得志。
直奋斗到64岁,才积聚了8000金,娶了老婆回故乡。
途中遇到旧友某通判,他因亏空公款,被拘押问讯,悲不自胜。
李太翁以一生所积赎回旧友,自己又变成空无一物的倦旅了。
可不到3年,那位旧友又复官并升至粤西总管,恰好盐埠乏人任职,便请李太翁前往,并开藩库,舒借给李太翁5万金做资本。
李太翁奋力经营,无往不利,80岁时,已赚金300万,活到95岁,生前还见到孙儿入翰林。
该翁60岁前,早衰多病,70岁后体格转健,齿落复生。
而在广西、江西,凡是慈善事业,没有一件没有他的份。
笛肯生说:
“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
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个创伤,或者令一只离巢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
”
《渑(shéng)水燕谈录》:
曹州有位百姓叫于令仪,为人忠厚,老年时家中很有钱。
有一天晚上,有盗贼进入他家,被他儿子捉住,原来是邻人的儿子。
令仪对他说:
“你平日规规矩矩,怎么突然做起盗贼来?
”盗者说:
“为了衣食,没有办法。
”令仪问他需要多少钱,他说一万钱。
令仪便照他希望的数目给了他。
盗者出门后,令仪又把他叫了回来,说:
“你家很贫穷,夜里拿着这么多钱,恐怕人家会盘问你。
”便留他到天明才回去。
这盗者非常惭愧,最终成了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
巴黎市政厅建筑大厦的时候,有两位工程师上架勘察,脚踏处突然崩折,两人同时攀在一根木条上,幸好还没有坠下。
可是木条终究难以承担两个人的体重,木条悬荡不已,势将同归于尽。
其中一个发出了哀声说:
“比尔,我是一家五口所托命的人呀!
”“当然!
”
比尔答道,应声放手自高空摔下,横尸于地。
实际上,这两个人平素还常闹意见,极不相容。
而在紧要关头,面临生死抉择,比尔慨然捐躯,成全朋友,他的爱心已升华到人性的巅峰,他对人的宽容也达到了理性的极致。
纪伯伦说:
“当给予你的财产时,你只给了少许。
在给予你自己时,才是真正的给予。
”像比尔,他已化生命为炭火,献给了雪地中的友情,其奉献的功效,已突破了冷暖的界限,使其面向生死抉择的狭道,勇往直前走向道义的雄关。
比尔的牺牲,已不仅是对一家五口生命的拯救,更是对辉煌坚固的人性之美的讴歌。
岁月不居,旅苦途长;人生当有履雪原的际遇,雪夜里或有赠予炭火的温情。
炭火殷红,像雪夜里盛开的人性金色的花朵;炭火炽热,象征着不涸竭的人性的暖流。
同情者的热泪融化了大地的积雪,慈善者的灵心,创造出暖冬里的春光。
青史的长河,流过我心胸的绿野;温情的花朵,开遍了我记忆的山冈。
我感念我曾获得的炭火的势情,我冀望我前路中会出现无数可爱的援手,而在绝岸、危桥、狂流、急滩处,我也会向需要者将援手慷慨伸出。
哦,朋友,在我如锦的园林中,可以不必添花。
哦,朋友,在你生命的雪夜里,我要赠你炭火。
注:
1.夤(yín):
深。
2.茕孓(qióngjié):
形容孤单,无依无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婀娜()残羹()赎回()涸竭()
2.怎样理解本文题目的含义?
3.作者引用笛肯生的一段话意在说明什么?
4.你怎样理解“世态炎凉”这个词?
作者写汉代翟公的例子和全文主旨有什么关系?
5.本文开头结尾用了较大篇幅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模拟试题】
一朵早醒的桃花
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我想念一朵小花。
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
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那时天空正阴郁。
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
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
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
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
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
于是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蜜的销魂的诉说。
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
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
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那个位置。
那朵站得高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
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
1.文中最能概括“早醒的桃花”的形象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醒的桃花”的“早醒”有什么意义:
请从三方面来回答。
3.“早醒的桃花”和“孤独”表现在哪里?
4.天空和白扬为什么“冰冷地斜睨”早醒的桃花?
“毫不羞怯”表现了桃花怎样的精神?
5.“它独自站在枝头”“独自营造着春天”,“露出新鲜的浅笑”,“声音那么甜柔新鲜”等句中反复用了“独自”和“新鲜”,请回答:
(1)“独自”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新鲜”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文中多次写到了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二段的作用是什么?
(2)第五段的作用是什么?
(3)第六段写桃花“张开纯真的眼睛”看外界,视觉是怎样变化的?
7.根据第十至第十四段内容,选定一个方面说明自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试题答案】
1.早醒灿烂孤独(也可答:
生命的先觉者)
2.
(1)独自营造春天,生命年华绚烂美丽。
(2)使死寂的世界顿时溢满了生气。
(3)追随者摹仿它,拥有和分享春天。
3.
(1)最早开放时,独自忍受无边灰暗的背景。
(2)群花开放时,大家不认识它,不记得它。
4.
(1)无力改变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的世界。
(2)勇敢、执着、自信、乐观
5.
(1)桃花开放时,既是孤独寂寞的,又是独立无畏地开拓的。
(2)起强调突出作用,表现桃花旺盛的生命活动,与死寂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其营造春天,唤醒生命的作用。
6.
(1)渲染环境的颓败景象,引起对桃花的怀念。
(2)表现环境的寂寥冷落,为桃花设置背景,为写其骤然开放作铺垫。
(3)由近及远,由下而上(由点到面,由封闭到开放)
7.可以从下面选定一个角度,简述个人理解。
(1)由十、十一段,赞扬桃花早醒,唤醒群花的先觉精神。
(2)由十二、十三段,评述人们评价看待早醒的花与群花的态度。
(3)由早醒的花与群花所遭受的不同看待,评说命运结局。
答案:
1.ēgēngshúhé
2.从比喻义及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的手这两方面来回答。
3.从帮助别人能体现人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这方面来回答。
4.指有钱有势,就有人来巴结;无钱无势,别人就对他冷淡。
翟公仕途荣辱起伏,人们对他的态度也随之变化,这个例子谴责人的势利,说明人在危难之时才需要他人的援助。
5.人在危难时需要他人的援助,这种援助有多方面的作用。
作者赞美这种援助是人应有的本性,是最美好、最令人难忘的,我们应该向需要援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6.原文的议论是:
雪中送炭,不仅是一种善行,而且是一种教育,是爱的教育,仁的教育,其基本出发点是同情。
哲人培根说:
“‘同情’在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是属于最高层次的美德。
”莫泊桑认为“‘慈善’是外在的行为,‘同情’乃内蕴的情感”。
“上帝有三个住处:
其一是天堂,其余则是在慈善者以及富有同情心的人的心坎里。
”这是震世文豪托尔斯泰的心声。
可从同情、善良、仁慈、教育对人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2006年人教四年制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阅读
典型题实战兵法: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
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
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
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仿写句子:
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
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
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1.称呼:
准确,体现人物关系;
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
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
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
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
格式B:
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
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
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
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
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
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
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
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
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用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
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评价作家作品: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
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
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
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
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
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
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
如:
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
如:
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
(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
(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
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
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
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
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
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积累的知识,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