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2482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3.docx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3.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3.docx

《加与减一》教学设计3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中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并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情感与态度:

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第一课时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

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

想!

师:

好!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

记得,是笑笑!

师:

恩!

同学们真棒!

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

铅笔。

师:

非常好!

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

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

说得真好!

(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

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

说得真棒!

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

一共有5支铅笔。

师:

好!

同学们真棒!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

(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

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

恩!

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

个个精神都很饱满!

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

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

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

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

恩!

说得真棒!

师:

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

好!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

“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

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

一共有5只熊猫。

师:

很好!

咱们同学都很棒!

一下就说出来答案。

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

(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

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

真棒!

师: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

愿意!

师:

恩!

很好!

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

其实啊!

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

可以!

师:

恩!

同学们很棒!

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

(点名回答)

生4:

用数字3来表示。

师:

恩!

很棒!

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

用数字2来表示。

师:

恩!

说得真好!

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

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

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

(诶!

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

师:

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

认识,加号(板书)

师:

恩!

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

(板书“=5”)

师:

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

好了!

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自由说一说)

师:

恩!

同学们都很棒!

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

(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

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

“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第二课时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

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

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

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

5-2=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

做一做1

  2、出示图片:

做一做2

  3、出示图片:

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

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

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

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5—1=45—3=2

 

第三课时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

生日图1

  教师谈话:

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

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

(出示图片:

生日图3)。

  

  二、活动二:

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

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

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

(出示图片:

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

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

(出示图片:

套圈图)

 

 

 

  (出示图片:

吹泡泡)

  教师:

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

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

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

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

(出示图片:

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高兴!

你们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3—1=21+4=5

2—1=15—1=4

1—1=0

第四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

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参与程度。

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O?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师:

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哦。

设计意图:

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师:

同学们,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我们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

•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物体如果划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划掉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算。

•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

•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

师: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要求我们算什么,再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请打开教材第32页,看第3题,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学习6~10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

2.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

师:

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现在就以得数为准,挑出其中得数是0的算式。

(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来:

0+0=01-1=02-2=03-3=04-4=05-5=0

师:

得数是1的算式呢?

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利地按要求挑选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

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的类似。

3、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一

4+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