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2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4651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2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2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2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2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2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2套.docx

《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2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2套.docx

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2套

2010河南省各地市教师招聘考试

真题汇编

(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1分,共20分)

1.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灵魂论》B《学记》

C《大教学论》D《爱弥儿》

2.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教师B学生

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德育过程中,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化的教育方法为()

A.奖励法B.说服法C.表扬法D.陶冶法

4.教育工作中,应树立的正确的学生观是()

A.教师为中心,学生从属于教师

B.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辅助作用

C.学生是教的客体,也是学的主体

D.学生的发展决定于教师

5.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

6.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反映了古代教育的_______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D.鲜明的阶级性

9.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

A.定义B.苏格拉底讽刺

C.助产术D.提问

10.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

A.自然性B.社会性

C.生产性D.适应性

1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12.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13.()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从做中学”。

A.赞可夫B.布鲁纳C.巴班斯基D.杜威

14.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

15.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是()

A艺术美育B哲学美育C超美育D社会美育

16.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7.“出自选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一论点出自()

A洛克《教育漫话》B卢梭《爱弥儿》

C康德《论演说家的培养》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8.被公认的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雄辩术原理》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30分)

1属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教育社会学者有()

A夸美纽斯B柏拉图C涂尔干

D诺笃尔普E凯兴斯坦纳

2下列哪些政策文献作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

()

A《教师资格条例》B《教育法》C《宪法》

D《教师法》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3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包括()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道德领域

D动作技能E美学领域

4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B有硕本学历

C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

E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5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有()

A基本性B基础性C差异性

D范例性E可控性

6智育的任务为()

A传授知识B发展智力C形成技能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7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B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C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D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E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8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

A保护子女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B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C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安排好寒暑假及节假日活动

D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E制定家教计划,配合学校教育工作

9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于两方面,即()

A传统文化B外来文化C社会特定要求的和主流文化

D年轻一代的文化E以上都不是

10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指的是()

A为全体人民服务B公平性C大众性

D公益性E免费服务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号前面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当代教育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

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

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

 

3、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4、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2.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和形成班集体?

 

真题汇编

(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

4.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A.赫尔巴特B.杜威

C.夸美纽斯D.洛克

5.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D.裴斯泰洛齐

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A.实验法B.讲解法

C.讨论法D.演示法

9.马克思认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

1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1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

16.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B.皮亚杰

C.麦克费尔D.班杜拉

1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

1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

19.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A.加减评分法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D.模糊综合测评法

20.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注意的功能有()。

A.选择功能B.维持功能

C.调节功能D.启动功能

E.适应功能

2.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D.技能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

3.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

A.独立性B.自信

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D.冒险精神

E.易怒

4.一个测验的效度包括以下几种()。

A.内容效度B.直接效度

C.构想效度D.间接效度

E.预测效度

5.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

A.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

C.生理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

E.主导动机

6.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A.感觉B.知觉

C.注意D.思维

E.意识

7.想像的基本特征有()

A.新颖性B.离奇性

C.生动性D.现实性

E.形象性

8.下面哪些是属于一般能力()

A.记忆力B.注意力

C.观察力D.色彩鉴别力

E.节奏感知力

9.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

A.成就B.包容

C.情感D.支配

E.生存

10.影响压力的因素有()

A.心情B.经验

C.准备状态D.认知

E.家庭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心理发展既有渐进的,连续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改变。

()

2学习者如果把学习成败归因于自身内在因素,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向产生影响。

()

3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水平。

()

4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

5教学活动中,教师按领域原则和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这两种方法并不相互排斥,可以组合使用。

()

6心理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的评价标准。

()

7课堂内存在的各种群体,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

8合作学习中,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且听者比主讲者受益更大。

()

9由于自然试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

()

10标准化测验因其测验条件的标准化,测验的结果比较客观一致,所以适用的范围和时限较窄。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

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5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6.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五、论述题(10分)

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真题汇编

(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D4.C5.A6.C7.B8.B9.C10.B11.D12.B13.D14.C15.C16.D17.B18.D19.B20.C

二、多项选择题

1.CDE2.BDE3.ABD4.ACDE5.ABD6.ABC7.BCDE8.ABDE9.CD10.ABC

三.判断题

1.对2.错3.对4.错5.错6.错7.错8.对9.错10.对

四、简答题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人形式运算阶段。

2.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3.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论述题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①对事业无私奉献;

②对学生,真诚热爱;

③对同志,团结协作;

④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班集体并非自发形成,须由班主任以及各方面教育者合作进行耐心组织和精心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

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真题汇编

(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A4.B5.A6.C7.A8.D9.C10.B

11.C12.A13.C14.D15.A16.B17.A18.C19.C2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DE3.ABCD4.ACE5.CD

6.AB7.AE8.ABC9.BCD10.BCDE

三、判断题

1对2错3对4错5对6对7对8错9对10错

四、简答题

1.优点:

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不足:

(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

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人格结构包括:

(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

关系:

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5.

(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

(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6.

(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五、论述题

1.

(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匮乏动机是……;成长动机是……。

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①需要的五种层次:

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

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