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4604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docx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docx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

石柱中学高2019级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认真填写在答题卷和机读卡规定的位置。

3.作答时,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双项选择题及其它主观试题的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

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出色的英语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

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了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言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我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让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了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面让人反思。

B.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C.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D.与“全民学英语”热潮相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的忽视。

2.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A.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B.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C.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主单调的状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就让作者百感交集,忧心不平,看来作者思索这种问题已有时日,显示出作者的文化责任心。

B.由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词藻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汉语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说明活着的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D.“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产生危机,因此,我们应把对母语对外语的重视程度颠倒过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多雨的夏天

郭震海

  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

  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

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

  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

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

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

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

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

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

  “天塌了吧!

”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

  “你找死啊!

”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

  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

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

  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

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

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

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他们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

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

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

他们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

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嘛就干嘛,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

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

  半夜里,无数盏大灯会将整个工地照亮,高楼一天不封顶,热闹的景象就一天不减,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

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

为什么呢?

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

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

  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

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

  “你找死啊!

”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她怒气冲冲地骂道。

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

”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

  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

“家,温馨的港湾。

”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

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

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

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

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

  我真的变了吗?

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

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描写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爱干嘛就干嘛,没人注意,更没有人管。

目的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平日生活的单调和无人关注的生活状态。

B.作品中的一个工友躺下时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就提出“强烈抗议”,“骂骂咧咧”,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

C.文章第三自然段简省地勾勒出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居住环境的简陋、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

D.农民工们恨雨,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钱,而他们拥进城市,就是想多挣钱,恨雨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

5.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

6.文章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

“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

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

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颜芳说:

“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

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

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

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

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

“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

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

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中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

父绍宗,福建副使。

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除吏部主事,进员外部。

六年冬,京师地震,上疏陈时政阙失。

忤旨,不报。

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人僚不职者,并及邦奇。

吏部已议留,帝竟以前疏故,黜为平阳通判。

迁浙江会事,辖杭、严二府。

宁王宸濠①令内竖②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

其仪宾③托进贡假道衢州,邦奇诘之曰:

“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

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

”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王堂为镇守,晁进督织造,崔珏主市舶,张玉管营造。

爪牙四出,民不聊生。

邦奇疏请禁止,又数裁抑堂。

邦奇闵中官采富阳荼鱼为民害,作歌哀之。

堂遂奏邦奇沮格上供,作歌怨谤,帝怒,逮至京,下诏狱。

廷臣论救,皆不听,斥为民。

嘉靖七年,起山东副使。

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后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

居四年,引疾归。

斋中中外交荐,以故官起督河道。

迁刑都右侍郎,改吏部。

拜南京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致仕归。

三十四年,陕西地大震,邦奇陨焉。

赠太子少保,谥恭简。

邦奇尝庐居,病岁余不能起。

其弟邦靖药必分尝,食饮皆手进。

后帮靖病亟,邦奇日夜持弟泣,不解衣者三月。

及殁,衰蔬食,终丧弗懈。

乡人为立“孝弟碑”。

(节选自《明史·韩邦奇传》)

【注】①正德二年(1507年),宁王朱宸濠贿赂太监,密谋起兵。

②内竖,指宦官。

③仪宾:

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孙女婿、曾孙女婿、玄孙女婿的统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B.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C.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D.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仕指古代官员因年老、疾病或别的原因不能继续任职时,把官职交还给朝廷。

也可理解为官员正常退休。

B.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C.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例如“除臣洗马”,在文言中与“迁”“拜”“授”等意思相同。

D.庐居也称“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在其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服丧的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邦奇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

京师发生地震之后,邦奇上书指出了当时政治上的弊端,违背武宗的心意,没有得到回复,后来还因此遭到贬黜。

B.韩邦奇为民请命,同情关心百姓。

王堂等四名宦官的爪牙四处搜刮,弄得民不聊生,韩邦奇上书请求加以禁止,并作诗表达对宦官为害百姓的忧虑和感伤。

C.韩邦奇恪尽职守,遇事明察秋毫。

他任浙江佥事时,识破宁王奸计,遣散了聚焦在杭州天竺寺的假和尚,严词拒绝了其女婿假托进贡借道衢州的请求。

D.韩邦奇孝悌为重,兄弟感情深厚。

他因“庐居”而病一年多,得弟弟周到照顾;后弟弟病重,他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三个月,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

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

(5分)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

崔涂曾长期流落于湘、蜀一带,此诗为诗人客居四川时所作。

14.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只身一人流离万里之外,无人陪伴,“迢递”“羁危”精炼而传神地表现出羁旅的艰危。

B.“乱”字写山的杂乱形态,借以表现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残”字写雪,既扣住了时节,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

C.“孤烛”照孤客,物与人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诗人孤苦的心境。

此句与马戴的《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句,可谓是异曲同工。

D.结尾用“那堪”加重了全篇的愁情,但“明日岁华新”陡然一转,想到新的一年就要来临,诗人的心情变得开阔明朗。

同时结句紧扣题目,意境鲜明,结构严谨。

E.全诗语言质朴,不事铅华,于朴素之中饱含着真情;意境苍凉,刻画细腻,情韵幽绝,感人至深。

15.《载酒园诗话又编》有言:

“崔涂《除夜有怀》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试分析此诗的凄凉之感从何而来?

(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孔雀部分。

(5分)

(1)柳永的《雨霖铃》中,表现恋人临别之际,泪眼朦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情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人员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②读书当用心,用心者方能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学识就会由此登堂入室,最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③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嶂,沟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④李克强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⑤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⑥近年来,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B.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保持中法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能够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和两国人民广泛受益。

C.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了直-19E出口型武装直升机近日首飞成功,这展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新成就,展现了中国军工制造的实力。

D.在北京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寄语毕业生:

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为了一时便宜,丧失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的关照,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D.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

“我殷切期望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力争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佳绩。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为什么要读书?

一位母亲是这样跟她的儿子说的。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①,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