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3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252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3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3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3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3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3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3分析.docx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3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3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3分析.docx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3分析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独立派:

独立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资产阶级派别。

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

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领导,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

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

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采取坚决措施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并取得斗争的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

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2.平等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

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

领袖为利尔本,平等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说和自然权利说,平等派主张:

未来的国家应该是共和国;废除王权和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扩大选举权;消灭专卖权和垄断,实行自由贸易;减轻赋税,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和关税;将被圈占的土地归还农民等。

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平等派继续为实现他们的理想与克伦威尔等新当权者作斗争,发动起义,均遭到镇压。

后来,平等派分裂为许多小的派别,逐渐衰落。

3.旧制度:

“旧制度”是指18世纪处于没落时期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主要是指路易十五(1715-1774年)和路易十六(1774-1792年)统治时期,直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

是十八世纪末法国革命者对大革命之前腐朽的绝对君主制的称呼。

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旧制度主要是指18世纪时的封建制度。

4.三十年战争:

(1618—1648)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主战场在德意志。

一方为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受到荷、英、俄等国支持。

另一方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受教皇和波兰支持。

实际上双方都是出于扩大权力和领土的需要。

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国哈布斯堡皇室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皇室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战争使德意志遭受空前浩劫,人民饱受灾难,进一步加深了国家的分裂。

5.北方战争:

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进行的长达21年的战争。

17世纪末,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俄国为沟通对外贸易渠道,迫切要求争夺出海口。

彼得一世于1699年同丹麦、波兰结成反瑞典的“北方同盟”。

1700年瑞典先发制人,出兵攻打丹麦,迅速取得胜利。

随后便进军波兰。

俄国急忙派兵出战,最终双方签订《尼斯塔特合约》。

俄国将领土扩张到波罗的海沿岸,北方的出海口问题得到解决。

战后彼得正式称帝,俄罗斯也改称为帝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上。

6.启蒙运动: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和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的意思是用理性启导人们脱离蒙昧的黑暗世界,走向理性的光明世界。

启蒙思想家以社会契约、理性、自由、科学为建立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消除思想和理论障碍。

启蒙运动初中心在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为著名的代表人物,后遍及欧洲。

7.孟德斯鸠: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学家。

曾任波尔多省法院法官、院长和法兰西学院院士,反对封建专制和神权思想,提倡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

著作有《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8.卢梭: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提倡回归自然,提出私有制为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的观点,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制,对法国大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忏悔录》等。

9.雾月政变:

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10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建立了以波拿巴为第一执政的临时政府,开始了他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

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拿破仑在这天发动的政变为“雾月政变”,史上通称“雾月十八日政变”。

10.维也纳会议  :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派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

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总决议:

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护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的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间的争端,客观上促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1.国会改革:

指1832年英国国会改革。

英国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大大加强,他们强烈要求参加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但是,陈腐的选举制度妨碍他们进入国会,加上工人群众斗争的高涨推动了工业资产阶级激进派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

辉格党领袖葛雷受命组阁,并提出国会改革法案,主张撤销或减少衰败选区议员席位,分配给居民较多的郡和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财产资格等等。

经过反复斗争,1832年6月贵族院终于被迫通过改革法案。

1832年国会改革是资产阶级对土地贵族的一次重大胜利。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

12.宪章运动: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

1832年国会改革的结果使工人感到失望,开始意识到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

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领袖与激进派共同拟出争取普选权的文件,即《人民宪章》,共包括六点提高和扩大选举权的要求。

从此,争取实现宪章的1839、1842、1848年三次斗争就称为宪章运动。

宪章运动是占人口大多数的英国工人阶级试图通过普选以建立自己阶级统治的政治运动。

后来,随着英国经济进入新的高涨时期,工人日渐放弃了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宪章运动也日渐衰落,最终失败。

13.自由贸易运动:

在宪章运动兴起的同时,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展了争取自由贸易的运动。

1838年,曼彻斯特工厂主科布顿和布莱特等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力图利用工人阶级的力量胁迫当局废除谷物法和扩大贸易自由。

对此他们开展了去多实现目标的活动。

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压力下,国会于1846年废除谷物法,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刺激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自由贸易运动的胜利是继1832年国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自由贸易原则的推行实际上决定着英国政府的政策方向。

14.共产主义者同盟:

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的秘密革命组织。

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

主要领导人是马克思、恩格斯。

同盟以《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作为纲领的基础,1847年年底,大会通过了章程,规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一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

同盟广泛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团结和教育了各国革命工人,为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培养了骨干,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型。

15.《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发表问世。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16.第一国际:

1864年9月,英,法德意等国工人在伦敦圣马丁教堂集会,声援年波兰起义,并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历史上又称第一国际。

马克思是协会的创立者和领袖,亲自起草了“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等重要文件,并且领导“国际”对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

“国际工人协会”是国际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标志着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876年7月第一国际在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宣告解散。

17.俾斯麦:

俾斯麦(1815——1898年)是德国近代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

人称“铁血宰相”。

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再走向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历史时期,他的“铁血”政策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

18.三次王朝战争:

指的是由普鲁士发动的促使德意志统一的三次王朝战争。

第一次是1864年的对丹麦的战争,第二次是1866年的对奥地利的战争,第三次是1870年的对法国的战争,三次战争都以普鲁士取得胜利而告终。

通过普鲁士的三次王朝战争,德意志结束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也是德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19.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运动:

指的是德意志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波兰起义在德意志引起的自由民主运动的高涨。

汉诺威、不伦瑞克和黑森的统治者在人民斗争的压力下颁布了宪法,萨克森也实行了一些改革,在已经实行了立宪政体的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也出现了民主运动。

虽然这些运动后来都遭到了镇压,但又转入了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青年德意志”、“青年黑格尔派”的政治运动,这些运动反映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和促进了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20.民粹派:

俄国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自称是人民的精粹,故有民粹派之称。

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同地主和沙皇制度的矛盾愈益激化。

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民粹派。

民粹派思想家分为3个主要流派:

巴枯宁派、拉夫罗夫派、特卡乔夫派。

他们都把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反对农奴制残余,但否认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否认无产阶级的先进作用,认为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视农民村社为社会主义的萌芽和基础。

19世纪80年代后,民粹派逐渐蜕变,主张与沙皇制度妥协,成为代表富农利益的自由主义民粹派。

21.克里木战争:

自18世纪下半叶起,俄国在近东势力急速发展,力图攻占或与列强瓜分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控制黑海海峡,实现俄国南出地中海的宿愿。

这就与近东利益相关的欧洲列强产生矛盾。

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22.1861年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

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矛盾,农奴制危机日益严重。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政府被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必须交付高额赎金。

这样,农民获得“自由”时受到了残酷的剥夺。

这场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使俄国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使俄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23.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

但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战争后期,普鲁士将战争由自卫战争转化为侵略战争。

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于1871年1月18日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告终。

在德法两国,此战役称为“德法战争”。

二、简答题:

1.简述英国革命的前提:

(1)革命前的社会经济状况:

①农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早出现在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业中。

而不是一开始就产生了近代典型的机器生产。

②圈地运动与土地关系的变革:

圈地运动源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而圈地运动同时造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这是英国革命的最重要前提。

③英国经济模式的变革与殖民掠夺:

殖民掠夺是英国近代企业赖以形成和壮大的首要原因,也是圈地运动的直接动因。

英国经济模式从传统的庄园式经济向在农村以商品农业为主,并与工商业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2)阶级关系的变化与清教运动

①殖民掠夺与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圈地运动与新贵族的形成

③清教与英国近代民族的形成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①国内意义:

以君主立宪制取代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权,议会制度首次成为了近代民主政权的核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又为工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②世界意义:

在当时,尤其欧洲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转历史潮流的形势下,英国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

英国作为欧洲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国家,率先完成这一转变和过渡,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都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范例。

此后,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进入要求推翻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③但是这次革命有明显的不彻底性:

下层人民获得利益过少,加重了农民的贫困;下层人民未获得进入政权的机会。

3.试述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1)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发展的严重障碍,逐渐强大的资产阶级亟需与封建专制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

②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

③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影响

(2)内容:

17、18世纪,英法等国的进步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所进行的思想文化运动。

其特点是对当时的教会权威和封建专制制度采取怀疑或批判态度,把人类理性推崇为人类思想、行为的基础和准则。

①哲学上,倾向于自然论和无神论,反宗教:

A反教会在世俗的经济特权B反宗教的思想理论。

尝试建立与宗教完全不同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

②政治上,倡导民主,反对专制,主张开明专制制度和民主政体,强调主权在民,国家政权建立之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各种权利。

③倡导理性,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人的自然权利

④在国家管理上,主张分权或制衡,以保证国家权力不异化为压迫人民的工具。

⑤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义。

(3)启蒙运动的影响

①启蒙学者第一次以全人类代言人的角色自诩,将研究视角转向全球,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心胸;

②其所提出的理论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③为人类政治文明建设,奠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普世价值。

④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⑤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4.美国独立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原因):

①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②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统一市场、共同文化的形成:

语言、冒险、进取、自由精神;美利坚民族与英国的特殊联系:

母国乡土之情;渴望得到母国保护;与母国密切的贸易关系。

③北美人民积极要求摆脱英国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英国的横征暴敛使殖民地与英国矛盾激化对英国表示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北美人民的反英怒火,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了。

④启蒙思想的传播:

英国启蒙大师洛克思想的传播;法国启蒙学家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北美本土杰出的启蒙学者:

富兰克林、杰弗逊等。

⑤殖民地社会政治结构中民主因素的增长:

以新英格兰为主,盛行地方自治,不存在封建特权,拥有一个比较民主化的议会,议会与总督的斗争长期不断。

5.《独立宣言》基本内容

①阐述宣布独立的正义性,发挥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②列举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事例和侵犯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

③阐述新生国家的建国理论基础和民主主义原则:

A、关于平等的理论;B、自然权利学说;C、人民主权学说;D、人民革命权力利的理论;

④天赋人权,宣布一切人都具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建立政府的目的就是保障这些权利,政府的权利来源于人民。

6.简述1787年宪法的内容、特点与历史地位

(1)美国宪法确认了某些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

包括:

①分权与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行使,这三权之间分立的状态十分明显,同时又保持着一种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

②有限政府原则。

它与法治原则相联系,即联邦政府的权利要受法律限制,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

③代议政府原则,它与人民主权原则相联系。

联邦宪法序言中显示出美国人民是宪法的制定者,但必须通过选派代表管理国家。

(2)美国宪法显现的某些反民主内容。

包括:

①公开承认奴隶制,种族歧视。

②轻率对待公民权利。

宪法从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可是获得独立后的美国却没有在宪法中规定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制宪代表解释说这种权利在各州法中已有规定。

而实质上联邦宪法并末确认各州法规定的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即便是默认,但因各州规定不同,公民享受的权利有所差异。

(3)特点

①美国宪法是成文宪法: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成文宪法的国家,此宪法于1787年通过,1789年生效。

②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刚性宪法: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适用时间最长的宪法,历时已有200多年。

(4)历史地位:

1781年宪法使美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央集中了财权、军事、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利,发挥了保卫国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职能。

1787年宪法是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它所创立的总统以及总统制共和国的政体,后来成为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的重要模式之一,有很大的国际影响。

这部宪法原则上确定了美国二百多年政治稳定发展的基础。

局限:

宪法没有废除奴隶制度,从法律上确定黑人奴隶的地位,确定种族歧视原则。

7.试述法国大革命时期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的代表人物与其政策主张

(1)君主立宪派:

代表人物:

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米拉波等

政策主张:

①《八月法令》:

“将封建制度(特权)全部予以废除。

”无条件废除残存的农奴制,农民的人身劳役,领主的狩猎权、鸽舍权、司法特权、免税特权等;还规定一切公民,无论是何出身,均可担任教会和政府的职;还以赎买的方式废除了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和赋税。

②《人权宣言》:

中心内容是阐述“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

A、天赋人权原则:

提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

”权利是指“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B、主权在民原则,即最高权力来源于国民;

C、法治的原则:

明确“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在法律的保护下,公民享有言论、出版、信仰等自由。

D、分权原则,政府分权,“没有确立分权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E、财产权原则:

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一切“纳税人平等”。

(外加其意义:

《人权宣言》将启蒙学说中关于政治民主的理论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人的自然权利,以法律至高的原则,取代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这在政法领域中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有重大历史意义。

同时,以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制度取代封建主义的私有制,防止贵族阶级以特权侵犯资产阶级的财产权,也是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③制宪议会又制定了许多反封建立法,对旧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造

A、政治上:

改造国家政体,改封建专制政体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改组政权,按分权原则改组政府,改造地方政府,按人口划分行政区域,加强中央集权。

B、宗教上:

打击天主教,没收教会财产法令,将教会财产作为“国有财产”出售;修士教士还俗;责令教士宣誓法,即全体教士宣誓效忠宪法。

C、改造二等级贵族的法令:

永远废除世袭贵族及其头衔

D、社会经济方面,废除种种封建性限制,发展资本主义。

④《1791年宪法》

A、《人权宣言》为宪法之前言和指导原则;

B、规定法国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君主立宪国家,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司法独立;

C、公民享有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D、在选举制度上,按照公民纳税额确定其选举权(“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

(2)吉伦特派:

代表人物有罗兰、布利索、佩迪昂等

A、严厉打击王党分子和君主立宪派,并取消原来“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划分,实行普遍选举制,成立国民公会

B、成立特别法庭,审判反革命罪犯

C、驱逐反抗派教士

D、调整军队将领,将拉法耶特、吕内克等撤职。

E、没收逃亡贵族土地,分小块出售,无偿分配公地,进一步废除封建权利

F、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8.试述第一帝国的内外政策

①内政:

A镇压雅各宾残余和王党活动

B宗教政策:

a同教皇签定《教务专约》,承认天主教之合法地位;b《新教信仰组织法》承认新教地位,承认犹太教;c《天主教信仰组织法》,限制教皇的权力。

C财政改革措施:

a废除恐怖经济制b税收权收归中央政府c恢复期货、票证市场d组建法兰西银行,实行银本位制,稳定货币e实行重商政策,推行公制度量衡

D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取消地方自治,划分为88个省

E加强书刊检查制度

F颁布《法国民法典》:

A保护私有制度;B法律上公民平等,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C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的条款。

②对外战争:

A与反法同盟的战争:

a奥斯特里茨战役与第三次反法同盟的瓦解b特拉法加海战与法西联合舰队覆灭c征服普鲁士、俄法提尔西特和约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瓦解

B大陆体系:

a大陆封锁令b远征葡萄牙、西班牙c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及帝国庞大的版图

9.试述《法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主要内容:

①私有财产的神圣性:

法律肯定资本主义私有制度,规定动产或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

②平等的民事权利:

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的条文。

③契约自由: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④继承权:

“任何人均得或以指定继承人的方式、或以遗赠的方式、或以其他适于表示自己意志的方式,以遗嘱处分其遗产。

”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民事特征。

(2)影响:

《法国民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法典,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

恩格斯说,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的秩序。

”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10.试述维也纳会议两条原则与五条总决议

①两条原则:

一、神圣的正统原则:

承认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

二、补偿原则:

重整版图的过程中失去领土的国家及在对拿破仑力战有功的国家均给予补偿。

②五条总决议:

A、维持正统,恢复许多封建王朝的统治:

法、西、葡、德、意各邦及那不勒斯。

B、任意处置欧洲及海外领土:

四次瓜分波兰、俄占芬兰及比萨拉比亚、挪威划归瑞典。

C、建立德意志联邦,由34个邦及4个自由市组成。

D、法国限制在1790年以前的疆界,赔款7亿法郎。

E、维持意大利的分裂局面,将其大部分领土置于奥地利主宰之下。

11.试述工业革命的前提:

①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政体,在18世纪逐渐完善,社会稳定

②英国政府推行有利于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