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评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003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即兴评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即兴评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即兴评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即兴评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即兴评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即兴评述.docx

《即兴评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即兴评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即兴评述.docx

即兴评述

NO.1话题:

李天一“坑爹”事件引发公众家庭教育热议

  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轮奸一事,从年初到年末仍在持续发酵。

中国最小的申奥大使、青年钢琴家、留学美国……李天一的简历中充满让人艳羡的元素。

这样的经历在“星二代”中并不鲜见,然而与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对应的,却是目无法纪、骄横跋扈的行为。

李天一事件在广大网民中引起的反应非常强烈,同时“二代”们的家庭教育也引发了公众热议。

诚然,并非每位家长都是教育家,然而教育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孩子手中的一叠华丽的简历。

作为家长,爱之之心可以理解,但是无原则的溺爱,无底线的包容,让那些占有相对优厚的公众资源的“二代”,一旦失去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社会而言,确是一群可怕的“存在”。

  熊丙奇:

该反省的不只是李双江夫妇

  任何有利于嫌犯从轻处理的都是公众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这里有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所左右,缺少应有的理性,然而一边倒的担忧,无疑承载着司法公正渴求的心理趋同。

“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称谓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潜在着权益对抗的语境,背后有着难以言明的弱势自危心理。

因而,“李天一案”已然超出个案的特征,何去何从,事实关系到社会普通群体心理最脆弱、最敏感的那部分神经。

法官教育李天一:

判刑10年与你是谁儿子无关

  11月27日,李天一等五人强奸案终审,法院维持10年刑期判决。

知情人称,当天法院宣判结束后的法庭教育阶段,法官特别对当场听取判决结果的李天一说:

作出这样的判决,跟你是谁的儿子没有关系。

“李天一案”揭家庭教育8大症状孩子有病家长吃药

  李文道(首师大心理系副教授,北师大心理学博士):

李天一非常有代表性。

我们推测出李双江对孩子是溺爱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他人,一旦愿望欲求受阻遭挫,就会付诸暴力。

父亲的溺爱往往会使孩子缺少规则意识,做事没有边界感和底线。

NO.2话题:

院士退休将打破“终身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决定》提出: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中科院人士称,院士制度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今后,院士将日趋年轻化。

  《新闻1+1》:

院士,何时退休?

如何退出?

  最近一段日子以来,“退休”这个词被媒体和社会常常议论,不过它是由两个内容构成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在老龄化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及养老保险可能还有所欠缺和令人担心的时候,是不是要延迟中国人退休的年龄,成了热门的话题,有人反对,有人坚决支持,泾渭分明。

另一个与“退休”有关的话题可就不是这样的泾渭分明了,而是大家一致同意,那就是院士应该有退休和退出机制,这可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明确表达了这方面的意思。

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人都支持院士应该有退休和退出的机制,但是到底怎么退休和退出,可是一点准谱还没有,大家还不知道这条路应该怎么走。

院士为啥退休难?

院士恒久远,“利益永流传”

  两则关于院士退休的新闻很有意思:

一则是75岁的魏复盛院士称“搞科研可以80岁退行政职位可在60多岁”。

(11月18日《成都商报》)一则是今年11月,年满80岁的沈国舫院士,向工作了一辈子的中国林业大学表达了退休的意思,结果,党委书记和校长都不放。

“他们说你怎么能退休呢,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还要靠你说话呢。

他们不肯放,即使我到80岁了”。

院士制度:

期待在改革中完善

  “改革关键在去利益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如果院士只是学术头衔、学术荣誉,不与学术利益挂钩,年龄和终身制其实不是什么问题。

只要学者符合当选的条件,什么时候当选都可以,因为当选之后,他仍然和其他学者一样平等竞争进行学术研究,没有学术特权;同时,终身荣誉也没有问题,因为这就是荣誉而已。

NO.3话题:

复旦投毒案撕开“校园分裂”伤口

  复旦大学的寝室投毒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之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大学生因琐事被室友刺死继而令舆论哗然,而就在4月25日,安徽审计学院又出现了一起寝室血案。

从清华大学的朱令铊中毒事件,到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再到如今的复旦大学寝室投毒案,中国高校接连出现“同室操戈”的寝室悲剧,不得不让人在震惊的同时感叹着“同窗共读,相煎何急!

  复旦投毒案震惊社会

  4月16日,复旦大学2009级物理系本科生高翔在人人网的状态下写道:

“只差一步,3∶42,只看到空荡的SICU25号床。

”当天15时23分,28岁的黄洋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父母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室友为何变仇敌?

--“复旦投毒案”开庭直击

  27日,备受瞩目的复旦学生宿舍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根据被告人林森浩的供述,他与被害人黄洋并无严重冲突,下毒只是愚人节整人的巧合。

这个略显荒诞而愚蠢的动机,引来社会舆论一片唏嘘。

大学室友,本是彼此青春的美好见证,为何却变成生死两茫茫?

复旦投毒案琐事背后的生命追问

  仅仅因为生活琐事就心存不满,最后竟然狠心到用剧毒化合物毒死同学,这样的冷面铁心令人唏嘘。

穿透琐事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在高校中,生命教育仍然是个不得不重视的话题。

NO.4话题:

《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引发亲子育儿大讨论

  湖南卫视热播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与热议,也让“父亲应该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一话题升温。

一份网上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严重。

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父亲们到哪里去了?

面对“男孩危机”,父亲们该怎么做?

  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播引发社会关注“父教缺失

  近日,来自网上的一份调查显示,81%的受访者感觉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普遍。

其中,24%的人觉得“非常普遍”。

仅19%的人选择“不太普遍”或“不普遍”。

超过四成受访者(42%)表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而选择“父亲”的人不到两成(17%)。

另有39%的人表示教育责任由“父母均担”。

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主力仍是妈妈。

70%网友认为好爸爸应该积极参与家庭教育。

  近日,新浪网调查发现,70%的网友认为好爸爸应该积极参与家庭教育。

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家庭都面临着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不够的情况。

专家认为,父亲的家庭角色不可替代,在成为父亲前就要做好准备,忙碌不是借口,而家庭教育的原则性问题父母应该一致。

爸爸,请别走得太远。

  父爱长时间、经常性的缺席,对中国孩子未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在亲子交流中,父亲的教育往往更偏重于生存能力、抗挫能力与社会责任,偏重于对孩子坚毅、果敢、顽强的性格培养。

在充满女性气息的成长环境中,孩子们聪明、用功、敏感,但是,走出爸爸关切的视野,离开爸爸的引领,远离了游泳、滑雪、爬山、远足、野外穿越等男子汉的游戏,很可能不容易养成独立、坚忍、责任意识和迎接挑战、战胜苦难的意志品质。

这样长大的孩子们,岂能担当大任。

NO.5话题:

英语教育回归社会化中高考改革弱化英语分数

  关于英语学科地位的讨论近来热度不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容指出,要“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随着改革不断推进,英语教育将走向何方,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

专家表示,英语教育应该回归到社会化、实用化和对象化轨道上来。

  北京取消小学一二年级英语课中高考将降英语难度

  北京市教委召开“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

其中,英语改革成为焦点。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负责教育报道的记者田甜介绍说:

虽然这个会没有邀请记者,但其改革的具体内容重要而明确。

中国“全民英语”热度降温?

  近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一段时间以来,国人过度重视英语教育,几代人花费了过多精力,造成极大浪费。

当前,英语学习过度、哑巴英语现状没有改善,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英语改革,利兮,弊兮?

日前,北京市公布未来三年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中考中,英语的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高考中,英语分值从150分降到100分。

方案公布之时,正值“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总决赛在京举行,主办方对114位参赛选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1%的学生认为中英文学习不存在矛盾,主张英语学习的主要阵地在“第二课堂”而非应试教育。

热点话题一:

雾霾治理

  【现象】2月28日晨,北京再度出现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全市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普遍达6级严重污染,且处于大风蓝色、霾黄色预警中。

午间,随着京外沙尘区的浮尘随着西风抵达北京,北京从雾霾污染转为沙尘污染,一日之间的空气颜色“由灰白转土黄了”。

  “雾霾、沙尘、大风,齐活了。

”网友随手拍北京二环雍和宫桥外的照片里,除了灰蒙蒙的天气,还有随着大风满天飞舞的垃圾。

  然而,北京并非雾霾的唯一受害者。

1月份全国先后有30个省份遭受雾霾天气侵袭,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3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5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其中,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多偏重,雾霾日数普遍达5至10天。

  【观点】“雾霾是环保问题,从根本上看是‘大城市病’的一个体现,是一个城市规划带来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丁金宏认为,要消弭雾霾,除了要加大在环保领域的投入之外,还要对近年来不少大城市盲目扩张的现象予以警惕,这里面就需要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在规划方面看得更远一些。

  热点话题二:

光盘行动

  【现象】蛇年春节前夕,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倡导勤俭节约之风,不少民众在春节的餐桌上也开始实施“光盘行动”。

  在微博和论坛上,“晒光盘”也成为了节日期间新的时尚,不少网民晒出菜肴被吃得干干净净的餐盘照片,身体力行向中国式“剩”宴说“不”。

在腾讯微博上,“中国光盘节宣言”阅读量超过400万,转发数千条,新浪微博上参与“光盘行动”微话题讨论的微博也超过了1530万条。

  除了吃光光,重新崇尚节俭的春节年俗风气下,“中国式送礼”也跟着消停了不少。

烟酒市场回收行情不再,茅台回收价直降500元,专门配送公务消费年夜饭的礼品市场也随着年夜饭“退订潮”和“减奢潮”受到了影响。

  【观点】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餐饮商会会长严琦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光荣传统,自中央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后,全国掀起反对“舌尖上的浪费”行动,民间自觉发起的“光盘行动”有利于消减“奢靡风”、重塑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热点话题三:

网络反腐

  【现象】被称为“表哥”的陕西省安监局前局长杨达才在车祸现场的笑容惹怒了网民,他手上的名表被网络曝光成为反腐线索;被称为“房叔”的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原政委蔡彬,“拥有21套房产,却只申报两套”……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少问题官员因网络曝光而落马。

  新华网近期一项“你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调查中,高达75%的受访者选择用网络曝光,而选择通过信访、审计等官方渠道的不足10%。

  网络反腐为何这样红?

在网友看来,网络反腐相对便捷,通过微博、帖子等就能举报贪官,“有图有真相”的网络举报还能迅速引发网络热议,进而吸引媒体和官方的关注,将贪官拉下马,同时,网络环境还可以保护举报人的安全。

  【观点】长期关注反腐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认为,相对传统的反腐体系,“草根”反腐的透明度较高,举报信息经网络及媒体“放大”后,会形成较大舆论压力,“倒逼”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同时,如何甄别真假爆料信息、如何对接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也成为新形势下的新课题。

网络反腐走红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反腐模式目前还良莠不齐,亟待规范化法治化。

我试着写几条供参考:

1、结合自身认识,谈谈如何实现中国梦。

(个人要有理想有梦想,把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2、继地沟油、苏丹红之后,社会上又有地下作坊从病死猪的内脏炼油,请谈谈如何看待当前的道德诚信缺失问题;3、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抗震救灾,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说抗震救灾是政府的事,以此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

4、当前,最美司机、最美老师、最美消防员等,成为社会一道靓丽风景线,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5、丁锦昊在埃及旅游在文物上写上“某某某到此一游”,在全国上下掀起一阵批评风潮,可这种现象在国内并不鲜见,就此写一篇议论文。

 三、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土豪"原指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土豪被中国人所熟知,与土改和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有关。

那时的土豪,是被专政与被打击的对象,因为为富不仁、盘剥贫苦农民、破坏革命等是他们的标签。

后在网络游戏中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

后衍生指代那些有钱又喜欢炫耀的人,有讽刺之意。

2013年8月,微博上流行起“与土豪做朋友”以及“为土豪写诗”活动,将“土豪”发扬光大。

活动发起人表示,:

“土豪我们做个朋友吧”带给大家也许只有会心一笑,笑后会发现一切都是如此而已,物质快乐是单一的短暂的,只有精神的快乐才可以永久的持续的,精神充裕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

这个网络词语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土气的富豪”,它多被用来形容网络上的花钱无脑的人和极爱炫耀的族群。

隐喻中国社会分层

“土豪”,已经成为热度盖过“高富帅”“白富美”“屌丝”等名词的新的群体标签,而且它在这几个名词之外建构了一个新的群体,划分出社会多元化群体的一部分,与“高富帅”“白富美”等在文化形态上形成了对照,构成了粗鄙与精致的二元区隔。

与此同时,它与“屌丝”则在粗鄙层面构成对应,在经济基础的坐标体系中,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所以,在我看来,“土豪”已经从政治学意义上的贬义词,转化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的一种直白写照,同时也涉及文化意义上的精神品位和价值取向。

从暴发户、煤老板到如今的“土豪”,这种称谓与群体标签,本质都是中国人内心与全社会文化内核中,对于有物质无文化、有金钱无素质、有奢侈品无品质群体的一种抵制与鄙视。

虽然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消费社会,拜金主义盛行,但最终这种文化的习惯与传统,还是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对于文化与品位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但源于现实的残酷,理想被挤压,人们不得不向无脑“土豪”低头、甚至于委身于“土豪”。

一般来说,社会在词汇上的区隔与分裂,是社会分化的直白体现。

无数的新词的流行,都可谓中国现实的晴雨表与检测器。

“土豪”这个革命时代的语言,在21世纪的今天,以反讽式的全新含义崛起,隐喻着中国社会分层已进入一种赤裸裸的状态[1],犹如回归到当年的那种状态。

于是,“土豪”就成为一道有着黑色幽默意味的社会裂痕。

人们对于现状的不满,通过戏谑与自嘲的姿态,进行了解构与新的建构。

这也预示着,如果“土豪”显示出来的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等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与解决,以及文化形态上的审美矫正和提升,那么,“土豪”的横行会是一种必然。

而且将来到最后,革命话语的重新盛行,诸如“分田地”这种彻底无视私有产权、物权的社会风暴,真的有重新到来的风险。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

天灾人祸,人们无法预料,给人们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令人恐惧。

然而,相比之下,中国式“剩宴”更令人心痛,其浪费掉的资源堪比世界上任何一种灾害。

每年浪费约500亿公斤粮食,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可以说中国式“剩宴”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为灾害。

这样的灾害损失是多么巨大,多少人的辛苦白白浪费掉,如果用这些食物来拯救仍处于贫困饥饿中的人,会使很多人获救。

“光盘行动”实际上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公益性活动,它是一个即利已又利民、即节约又富国、即倡导文明又救人于危难的人类生存活动,理应受到最广泛的提倡。

它不再是某一个组织或个人的行动,它是关乎人类生存条件、生存环境的重大行动,是推进人类文明,破解当前资源短缺严峻形势的有效行动。

因而,拒绝中国式“剩宴”应全民参与“光盘行动”,应从你、从我、从他,从我们大家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棵蔬菜,丢掉虚伪的面子和排场,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热情。

应让“光盘行动”扩散,使人人都认识到浪费的危害,将“光盘行动”长期坚持下去。

提醒人们,在你大肆挥霍浪费的时候,希望能够想起,全球平均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如果我们每天的食物减少浪费5%,就可救活超过400万的饥民!

”这是“光盘行动”宣传单上的话,相信任何人看到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都无法再忍心倒掉盘中的食物。

[3]

待用快餐-简介

待用快餐,也称待用盒饭,其概念来自于欧洲的“待用咖啡”,指的是部分就餐客人提前多买一两份饭,留给流浪汉、低保户等困难人群,由店家发给询问“待用快餐”的人。

[1]

待用快餐-微博倡议

待用快餐

2013年4月12日晚11点,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在个人微博上发出倡议,“我觉得在中国一些快餐店,可以为一些残疾人、老年贫困者,提供一些‘待餐盒饭’,更符合中国国情。

也给弱势群体一定尊严。

”他同时建议,“公益人士,大学生可以献一份爱心。

有倡议的正规餐饮点,就一定有志愿者。

包括一些馒头店,早餐店……有人尝试么?

12分钟后,该条微博被转发364次,收到94条评论,486位网友表示“称赞”。

一些爱心企业很快成为首批倡议者。

“积极响应,传递人间温暖”,几乎成了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2]

待用快餐-争议

关于待用快餐,也有人提出异议:

1、可能会伤害到部分人的自尊;

2、如何保证前来领取快餐的人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对此,首位响应待用快餐行动的网友“终南卧云”解释,目前(2013年)这种活动还是初期,“我们也都是在不断尝试,希望待用食物能够真正帮助到人,前来领取快餐的人也不需要任何证明,人和人之间要信任。

到此一游

到此一游,意为到这个地方来游览了一次,是某些中国人身上的一种陋习,有此习气的人喜欢将这个词刻在旅游景点的树上、墙上、厕所里,甚或文物上,就连国外的一些旅游景点也难逃此劫。

因此,到此一游也被公认为是一种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在旅游景点涂鸦的行为。

到此一游-由来

一般认为到此一游出自《西游记》,其中写有:

孙悟空在如来的手掌翻了几个筋斗云之后,以为到了天边,就在如来的手指上撒了泡尿,并写上“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到此一游”也并非中国独有,拜伦也曾经把名字刻到雅典的波塞冬神庙的石头上。

到此一游-陋习成因

1、帝王题壁、文人赋诗,风景名胜题字自古有之。

到此一游的传统起源于古代,古人游历名胜,刻字立碑存证,留驻至今成为文化古迹。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周游最广的一个皇帝,也是留下“到此一游”最多的君王。

早先,“西湖十景”每一景边上,都有一个御碑亭,亭中御碑,正面是康熙题的景点名,背面是乾隆为景点题的一首诗。

题字赋诗留名的另一庞大群体,还有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们。

唐代的崔颢在游览黄鹤楼时题下了千古绝唱《黄鹤楼》。

另有苏东坡游庐山题诗与西林壁,其诗名即为《题西林壁》。

到了现代,游客没有古人的文学才气,写不出良诗佳句,但又想抒怀感情,变成了最直白无力的“XX到此一游”。

2、齐天大圣故事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孙悟空在佛祖的手指上大书“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的故事流传极广,《西游记》对此话的传播推波助澜,就成了后人效仿的景象。

3、古有秦皇勒石载功,今有XX到此一游

当年秦始皇,不管巡视到何处都要“勒石载功”。

一次,他登游泰山,立巨碑,颂自己统一天下功德,记“到此一游”盛事。

之后,历代皇帝巡视、游览时也都少不了题字、留名的环节,这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一种炫耀和风尚。

旅游社会学者刘思敏博士表示,“刻下‘到此一游’,首先向世界表明了自我的存在,其次是想告知后来者,我先于你。

4、向“神树”刻字可祈福

网传中山公园的“神树”辽宁中山公园东门有棵老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被人们当成了“神树”,说在它下面许愿非常灵验,上学、找工作、找对象,反正不少人来许愿刻字。

重庆老君洞一棵200岁的香樟树,在被剥皮的树干上,刻有“母亲祝愿你长生不老”、“但愿找我的骑士”等数以百计的细小文字,有的干脆用签字笔涂鸦,还落上自己的姓名。

到此一游-被涂鸦位置

名胜古迹

埃及的古神庙被刻的到此一游

2010年7月,有游客发现高近30米的故宫保和殿上,悬挂在正中的匾额上竟然有“到此一游”的痕迹。

而北京八达岭长城墙体的表面,包括两侧墙的内表面、垛口都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刻字所覆盖,写名字的、表决心的、抒情的,简直就像一块留言板。

历经千年风雨还能保存完好的“遗产”就这样被人“毁容”。

2007年,就有新闻曝出,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上写满了“中国式的涂鸦”,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说:

有一次他去美国,在自由女神像脚下竟然看到“XXX到此一游”等字。

千年文物

2013年2月,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此缸位于太和殿广场弘义阁前檐台基下南侧,为清宫遗存。

[2]

2013年5月6日,网友“空游无依”在其微博上发了一张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的照片。

浮雕遗迹是3500年前的文物,与中国兵马俑等文物一样,都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2012年4月,台湾台东知名景点“水往上流”植物园区里的皇冠龙舌兰惨遭游客“毒手”,30株龙舌兰的四、五百片叶片上,遭游客以树枝等刻字留言,几无幸免。

园区清洁工指称,不少陆客把龙舌兰当来台旅游留言板。

到此一游-处罚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在景区乱涂乱画的,罚款数额为200元以下。

不过,如果破坏达到一定程度,公安部门还可以对实施破坏者给予拘留;严重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破坏者进行赔偿。

不过,如果在长城上乱涂乱画,可能将会赔得更多。

2006年国家发布了《长城保护条例》。

在长城上刻画、涂污,如造成严重后果,将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到此一游-评论

到此一游

2013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表示,部分游客素质和修养不高,有损国人形象。

从小公园中的楼台亭阁,到名山大川的著名景点,从故宫的铁缸,到著名佛殿的涂鸦,人们看惯了“到此一游”之类的乱涂乱画,几乎与随地大小便一样是一种顽症。

人民日报在评论中指出:

“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

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

“中国式旅游留言”。

这些刻在景区建筑上的字画,大部分是出自一些青少年之手,他们的这些不文明行为,令人气愤。

游客呼吁,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

[3]

女汉子

女汉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是女的但是性格纯爷们”的姑娘。

有人把女汉子归为男人和女人之外,世界上存活的第三种人。

媒治

媒治,即是通过媒体管理社会,或是人们试图期望通过媒体曝光来解决社会问题。

近来几起公共事件都表现出同样一个特征,就是丑闻曝光后,主管部门进行了迅速的处理。

“媒治时代”不值得吹嘘

白岩松在《新闻1+1》中评说:

“现在是到了‘媒治’时代。

……什么叫媒治呢?

就是媒体治。

因为媒体只要报道了,迅速地就能解决。

中国果真进入了“媒治”时代吗?

我不愿苟同。

媒体的社会功能充其量就是一只“啄木鸟”,而要想治理“森林病虫害”,光指望啄木鸟这张“嘴”,肯定不行,而必须出动飞机撒药、人工喷雾等多种措施才能消灭。

因为偌大一个中国,能够上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级别媒体的新闻,毕竟有限,只有典型报道才可能受到关注。

而不够典型的,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恶性事件,同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