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519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上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上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上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上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docx

《四上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docx

四上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

1、《月夜忆舍弟》

【教学内容】

月夜忆舍弟(杜甫)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校诵读成果展示——咏月诗词大比拼

(出示一轮明月图片)师:

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对月怀远,望月诉情。

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

(展示学校“咏月诗词”主题活动的成果)

二、读好诗题,拉开诵读方法指导序幕

1、师生共同板书诗题,读题。

2、指名读题,要求读准诗题每一个字音。

3、指名读题,要求读出诗题的节奏。

4、谈谈读题后的初步感受。

三、诵读第一环节:

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

1、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指名读,交流评议。

四、诵读第二环节:

原汁原味地读

1、教师范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两遍,让学生体会两遍的不同,并感受哪一遍更有味道。

2、指导学生按平仄的读音规律(平长仄短)来读诗。

3、指名试读,鼓励摇头晃脑地读、个性张扬地读。

4、交流诵读后的初步感受。

五、诵读第三环节:

入情入境地读

1、学生默读古诗,并借助注释和背景介绍了解诗的大意。

2、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一个问题:

诗中,杜甫的“身”在哪里?

何以见得?

第二个问题:

诗中,杜甫的“心”在哪里?

何以见得?

3、教师再追问两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诗意。

问题:

舍弟的“身”在哪里?

“心”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身在他乡

杜甫舍弟

心忆对方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了……

4、还原故乡明月情景,进一步把握诗人思弟之心。

(引导学生想象在杜甫记忆中的故乡,那轮明月之下会出现什么画面,音乐起,学生书写片断。

学生汇报交流

5、打破月满人圆的画面,再次走进诗人月夜思弟的情境。

学生再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板书设计】

月夜忆舍弟

诵读:

身在他乡字正腔圆

杜甫舍弟有板有眼

心忆对方原汁原味

入情入境

 

2、山居秋暝

教学目标:

1、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认识王维创作后期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学难点

品味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景色,体会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近体诗《山居秋暝》。

二、近体诗简介

三、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四、诗中有画

(一)题解

(二)后人评价

(三)诗中有画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教师在黑板上手绘一幅横幅卷轴的图形。

五、画外之意

板书:

山居秋暝

王维—诗人、画家、隐士

诗中画画外意

明月松清泉石——自然美向往田园远离尘俗

竹喧浣女莲动渔舟——生活美厌弃官场超然淡远

 

3、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5.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李商隐独坐窗前,听雨声潺潺,轻飞的雨丝撩起了他怎样的思绪呢?

(设计意图:

以优美隽永的语言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诵读诗歌

1.配乐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

3.指名配乐朗读。

4.齐读诗歌。

(设计意图: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介绍李商隐的相关资料,老师再做整理归纳:

(设计意图:

知人论世,了解背景,为解读诗歌做好铺垫。

四、夜雨情思(整体感知)

缠绵的雨丝撩起了诗人怎样的思绪呢?

这是作者留滞巴蜀写给北方妻子的诗。

诗中描绘了他在巴山秋雨之夜对妻子的怀念。

五、夜雨诗情(细部品析)

哪句诗打动了你的心?

说说你的理由。

(一)君问归期未有期

(二)巴山夜雨涨秋池

(三)何当共剪西窗烛

(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一字一句入手,品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体会诗歌用词的巧妙之处。

六、布置作业

结合对"唐诗素描"含义的理解,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唐诗,写一篇300字以内的唐诗素描。

板书设计:

夜客中境况——归期未定(现实)

雨孤寂凄凉深切怀念

寄重聚渴望——西窗话雨(想象)

 

4、饮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三、赏析诗歌

1、播放《琵琶语》听音频朗读

2、划出节奏、韵律范读朗读

明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

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4、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四、问题探究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

远离什么?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

有何深意?

4、最后两句的理解

本诗的主旨句,抒怀。

五、指导背诵

六、小结拓展

七、布置作业背会并抄写《饮酒》

板书设计: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5、嫦娥

学习目标

1、会认“烛”“晓”两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四个字。

2、能背诵《嫦娥》,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先来看一幅图画。

这幅图上画的是谁?

她的故事你能讲讲吗?

(多媒体出示嫦娥图)

二新授

(一)导学

大屏幕出示李商隐简介:

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

我们在学《嫦娥》诗时会有所感受。

(二)粗读古诗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细读古诗会诗意

读出节奏

读出画面让学生边读边想:

你仿佛看到些什么?

你看到的景象或人物是什么样的?

师生互相启发,把想象的画面说一说。

(四)品读古诗悟诗情

师:

细细品读,边读边体会,你有什么感受?

生嫦娥偷吃灵药奔月后,十分后悔心情孤独寂寞。

师:

我们来感受嫦娥的“悔”。

嫦娥为什么而后悔?

生以前生活的幸福,现在生活的痛苦

对不起心爱的丈夫

想到世人的谴责

师:

让我们带着我们体会到的情感来读诗句。

生读“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五)深读古诗领悟哲理

师:

古诗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

《嫦娥》这首诗不只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还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呢。

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嫦娥该不该偷吃灵药?

生不该

师:

为什么?

生失去了幸福生活,得到的是痛苦。

(六)积累古诗抄写背诵

生认真抄写古诗一边边抄边读边抄边记抄后诵读直至背诵

三拓展延伸

师:

这位才情横溢、多愁善感的诗人曾写下了无数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诗篇。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两首。

多媒体展示李商隐名诗:

《夜雨寄北》《无题》

 

6、逢入京使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过程: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

“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7、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

强调:

“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

随机学习“壶”字。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想一想:

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

“寒雨”怎么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

仅仅是“楚山孤”吗?

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

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面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

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

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4、小结:

人生自古伤离别。

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

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8、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识记和会写2个生字:

明确多音字“朝”“舍”的两个读音。

了解整首诗的大意。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

借助注解,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目标: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唐朝的送别诗。

(指名读,指导好停顿:

送\元二\使\安西)

2、解释诗题。

读了诗的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使是什么意思?

安西在哪儿?

是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

3、简介作者。

诗题读懂了,那你对于诗人王维又有多少了解?

(学生发言后教师课件出示王维简介。

【学生自己来介绍作者,可能谈到王维的诗集、书画、古诗。

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点。

二、读诗句,晓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

打开课文,老师有两个要求:

1.自由读。

2.反复朗读,直到把诗读正确,读的有味道为止。

2.指名读,正音。

【指读古诗,主要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入手。

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

注意多音字:

朝舍更尽】

3.初步解释诗意。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对照文后的注解去理解。

三、品诗句,明诗意。

1、画中物

2、画中情

四、诵诗句,悟诗情。

1、就在他们分别六年后,王维去世了,此次分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铭记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

读全诗(配乐)

2、不幸的消息传到元二耳中,元二是怎样的心情?

(伤心、痛苦)他一句句吟诵着两人离别时的王维留下的诗句。

(师读诗题,学生接下去读。

)后人还把这诗谱成了曲子。

我们来欣赏课件《阳关三叠》)

3、听着这伤感的旋律,让我们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静静地抄写一遍。

4、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把它背出来。

五、明古风,体别意。

1、出示课件。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害怕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

老师还搜集了一些送别的诗句?

2、情境运用。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教师总结。

送别诗表达了我们离别时的情谊,寥寥几句就流露出友人间真挚的情感,让我们课后关注更多的送别诗。

【“送别诗”这一题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教师推荐几首比较有名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自学,丰富学生的读诗量。

 

9、枫桥夜泊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2、能力目标:

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3、情感目标: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课前准备:

《枫桥夜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1、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经典的古诗。

这首诗意境深远,非常有味道。

揭题:

枫桥夜泊。

齐读课题

2、解题。

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二、初读感知,体会意境。

1、生自学古诗。

出示:

①自读古诗,边读边理解诗句意思,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②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作者在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2、师:

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名读,相机纠正“愁、苏、城、寺、钟”这几个生字的读音。

3、读得还不错,但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可以划出诗的节拍。

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

你怎么读这首诗?

三、欣赏品味,想象悟情。

1、欣赏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静、凄凉。

(1)师: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边听边想,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师范读。

(配乐)

(2)指名回答。

相机板书。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穿插提问:

看到满天的霜,你什么感受?

“乌啼”什么意思?

乌鸦的叫声在人们印象中一般怎样?

从寺中传来了钟声,这钟声怎样?

生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小结:

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师:

带上这种感受,我们来读这首诗。

生诵读诗句。

2、品味“愁”字,感悟诗人内心的愁绪。

(1)提问:

读着读着,哪些字眼触动你的心?

(板书:

愁)此时此刻的你,脑子里会冒出什么问题来问一问张继?

(2)师:

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

你从哪里知道?

(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生自由发言。

指名有感情诵读。

四、拓展漫谈,深入体会忧愁。

1、同学们还收集到了哪些“愁眠”的诗句?

2、小结:

是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郁哀愁。

而张继,是变忧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师生齐背全诗。

六、布置作业

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为《枫桥夜泊》这首古诗配一幅画,再涂上颜色。

七、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张继

看到:

月落、江枫、渔火

听到:

乌啼、钟声

感到:

霜满天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