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776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5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 鲁人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

本课话题 ——追求自由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

逆情背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

一旦醒悟,便决计弃官归田,回归心灵的自由。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诗人的妙言警句告诉我们,为了自由,必须大胆地舍弃,甚至是生命和爱情。

只有有所舍弃,才能获得自由。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

让百代传颂神的逍遥,吾辈只需独占世间潇洒。

”电视剧《封神榜》的这段歌词很好地唱出了自由与舍弃的关系。

只有舍弃功名利禄,舍弃尘世的俗情杂念,污浊与贪婪,才能体会“神”的逍遥,独占世间潇洒,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化作那朵自由的莲花,才能让自由的莲花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清风,浴霖雨,开得更灿烂,更绚丽。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自由一旦发芽,就是迅速生长的大树。

——华盛顿

自由是进步的气息。

——英格索尔

自由是斗争得来的,不是恩赐的。

——布拉克

一个真正自由人的内心世界是十分丰富的,他如果需要外界什么东西,他一定会选取那些最高尚最美好的……

——高尔基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稔(  )  轻飏(  )熹微(  )

壶觞(  )眄庭柯(  )怡颜(  )

流憩(  )出岫(  )翳翳(  )

盘桓(  )西畴(  )棹孤舟(  )

窈窕(  )(  )遑遑(  )耘耔(  )

【答案】 rěn yáng xī shāng miǎn yí qì xiù yì huán chóu zhào yǎo tiǎo huáng zǐ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乃瞻衡宇(    )

【答案】 “衡”同“横”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将

(2)之

(3)以

(4)而

【答案】 

(1)将:

副词,且,又/动词,扶/副词,将要/介词,拿,用/名词,将领 

(2)之:

代词,指“为长吏”/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往 (3)以:

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让/介词,拿/介词,把 (4)而: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策扶老以流憩    (    )____________

2.园日涉以成趣(    )____________

3.或棹孤舟(    )____________

4.携幼入室(    )____________

5.乐琴书以消忧(    )____________

6.审容膝之易安(    )____________

7.悦亲戚之情话(    )____________

8.眄庭柯以怡颜(    )____________

9.善万物之得时(    )____________

10.倚南窗以寄傲(    )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拄 2.名词作状语,天天 3.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船 4.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 5.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6.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居室狭小 7.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悦 8.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愉快 9.形容词用作动词,羡慕 10.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心情。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幼稚盈室

古义:

                                    

今义:

①年纪小。

②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诸侯以惠爱

古义:

                                    

今义:

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3.尝从人事

古义:

                                    

今义:

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5.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

                                    

今义:

指发生某事。

6.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

                                    

今义:

(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答案】 1.小孩。

 2.这里指州郡长官。

 3.指做官。

 4.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

 5.指农事。

 6.山路深远曲折。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皆口腹自役。

(    )

译文:

                                    

2.遂见用于小邑。

(    )

译文: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

译文:

                                    

4.稚子候门。

(    )

译文:

                                    

5.复驾言兮焉求。

(    )

译文:

                                    

【答案】 1.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都是为了谋生而役使自己。

2.被动句 于是我被任命到小城做官。

3.状语后置句 不久,我那位嫁给程氏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4.省略句 幼儿在家门口迎候。

5.宾语前置句 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常识·速览]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其为“田园诗人”。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安能为五斗米折腰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一天的彭泽令。

一天,郡里一位督邮来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陶渊明平生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他气愤地说:

“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

”即日解绶去职,归家途中写下与官场决裂的宣言书,即《归去来兮辞(并序)》。

[整体·感知]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的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流露出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归去之乐 ②乐天安命

[文本·层析]

一、阅读“序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原因的一项是(  )

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③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④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⑤因事顺心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②是说为谋生而做官,⑤是说辞官之后的心情。

【答案】 C

2.下列对序言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散文体的序说明本文写作的背景,交代了辞官归隐的原因。

B.“序”在形式上使结构严谨而周密。

用辞赋说明事情的原委,结构会臃肿不堪,而用散文体的序交代自己当时的情况,用韵文辞赋全力抒情,二者各得其所,两全其美。

C.作者因为收入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家庭贫困,才出去做官的。

D.彭泽虽然离家较远,但是彭泽这个地方产粮食多,足够酿酒,所以作者到彭泽做官。

【解析】 D项,是因为彭泽离家较近,并不是因为彭泽产粮食多。

【答案】 D

二、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了作者回归田园之乐的一组是(  )

①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②引壶觞以自酌 ③园日涉以成趣 ④云无心以出岫 ⑤门虽设而常关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③

【解析】 ④描写的是自然的景色,⑤写的是作者不与外界交往。

【答案】 D

4.下列对第1、2自然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即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反问句表明归意已决,不容置疑;并表明归隐的原因就是田园荒芜。

B.陶渊明归家的心情非常迫切,用“舟遥遥”“问征夫”暗自计程。

尤其“恨晨光”之“恨”字,更写出作者急盼归家之情。

C.归家后场面热闹,“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满是浓郁的亲情和欢跃的气氛,而“有酒盈樽”更含蓄地写出妻子的深情。

D.在自己的田园中,诗人每日散步赏景,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眼帘,赏景中自然地流露出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解析】 A项,“田园荒芜”只是表层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心为形役”。

【答案】 A

三、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下列句子表达的感情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C.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D.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解析】 B项,表达对人生短促的感叹。

其余三句均表达愉悦之情。

【答案】 B

6.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陶渊明安于田园的心愿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 A项,表现与人交往以及读书弹琴的乐趣;B项,描写自然的美景、生机;D项,表现顺乎自然,悠然生活的决心。

【答案】 C

[话题·互动]

话题:

有人认为本文在作者归去之乐背后掩藏着心灵深层的悲哀,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见解?

学生甲:

不同意。

文中从归家心情之切、田园之乐各个方面表现了陶渊明的归去之乐。

文中的部分议论即使有作者的深层感慨,也难以掩盖作者在实现自我追求后的喜悦之情。

我的观点:

                                    

                                    

                                    

                                    

                                    

                                    

                                    

【答案】 同意。

从陶渊明自身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陶渊明年轻时也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但东晋士族门阀观念相当严重,陶渊明非士族出身,欲通过做官来伸展自己的志向不易实现。

另一方面,东晋末期,政治混乱,正直之士做官也难得重用。

欲伸志而不能,内心的悲哀自然是难以避免的。

同时,从文章中“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等问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在自我陶醉的同时,也不断进行自我安慰,这也是他无法排遣的深层悲哀的表现。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物我合一的借景抒情

作为陶渊明的代表性辞赋,本文在抒情手法上别具一格,运用多种抒情方式来抒发感情,其中最值得学习的是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抒情总离不开写景。

当他踏上归途时,诗中欣然写道: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这里可见诗人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自由、愉悦又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

至于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诗人有如鱼得水之快感。

这里有小径、松菊、酒盏、壶觞、庭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一句“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即意境全出。

云之无心,乃人之有意;鸟之倦飞,实人之疲惫。

两相映衬,不漏痕迹而意味隽永。

涉园观景,写园中之乐。

对孤松和日光的描写则更能看出诗人对这美好的田园风光的留恋与钟爱。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在这里,诗人写和农人去耕种,驾车乘船,游山涉河,探幽寻奇,心满意足之感跃然纸上。

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

而眼前之景,重在写真;心中之景,景随情生。

诗人设置的这一切都是向人们展示乡村生活的美好,传递出的是一种浓浓的喜爱之情。

2.写法指导

借景抒情“三要求”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带给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

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

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

要为抒情而写景。

3.迁移应用

有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有人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有人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面对秋天的景色,你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请写一段秋景,表达你的某种情怀。

(3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我一转身,一片桃叶又落在我身旁,我弯腰拾起,捧在手上,细细地端详,好特别的一片桃叶呀!

它还没来得及完全褪去绿色,仍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香气。

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柿子弯下腰鞠了一个躬就压得枝头快要折断了,荔枝妹妹太胖了,撑破了衣裳,露出了鼓鼓、白白的肚皮。

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涩,或豪放。

秋天来到农田里,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土豆的兴奋也许太过了,把它那绿色的嘴巴笑破了,露出了黄色的舌头。

秋天来到了花园里,这儿成了菊花的乐园。

它们也许是喜欢这沉甸甸的金色,才选择在秋天里绽放自己的美丽。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潜,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本想凭着自己的才华在黑暗中闪现一丝光芒,但是官场里有太多的钩心斗角,有太多的尔虞我诈,他逐渐迷失了方向,觉得眼前一片迷雾。

终于有一天,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后,他毅然回归田园。

他在心中雕琢了一束菊,从此把菊作为心中的天使,让菊熏陶自己受污已久的心灵。

与菊对饮,和菊共眠,他又找回了自己的方向,人生的道路变得清晰。

从此,成就了他的南山隐士之名。

【应用角度】 “坚守”“回归”“位置”“本真”等。

2.精彩应用

找到自己的位置

晋代诗人陶渊明也曾涉足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令,了解了官场的黑暗后,便毅然决定辞官归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他喜欢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他躬耕农田,“带月荷锄归”;读书自娱,“欲辨已忘言”。

他写下的无数优秀诗篇,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佳作·领悟]

归去来兮陶渊明

孙宏斌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程中,无数读书人埋头死读书、读死书,为获取功名利禄而“头悬梁,锥刺股”,使“学问”二字沾满了铜臭味,使文人的崇高声誉横遭玷污。

大浪淘沙,沙里拣金。

一批“出淤泥而不染”的文人用软软的狼毫在中国文学史上掀起层层波澜。

李白“粪土万户侯”的傲岸不羁风格为历代文人之楷模,而早于李白近四百年的中国山水田园诗派宗祖陶渊明以其特有的格调和朴素的语言诠释了文人应有的品质,实为后世人汲取营养之源泉。

陶渊明以“大济苍生”的人生信条出仕十三年,为了追求“真”的社会和“美”的人格,他总是和“黑暗的现实”坚决斗争,但黑暗的现实使他要求个性独立的愿望受到羁绊。

当县吏告诉他应整装打扮迎见督邮时,他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亵渎,激愤地说: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事小儿!

”毅然拂袖而去,永远结束了仕宦生涯。

其“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洒脱个性令无数文人骚客反复咏叹,绝代不息!

早年的陶渊明未尝不是雄心勃勃,壮志盈怀。

他在《杂诗八首(其五)》中写道“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在《拟古九首(其八)》中写道“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

张掖至幽州”。

这些诗句表达了陶渊明早期一种乐观、奋发的浪漫主义理想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可是当他步入官场之后才看清了这里的风云骤变。

终于,他发誓要永远离开,回到家园,回到故土,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情领略天伦之乐和自然之美。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在和风丽日之间,在山水云霞之中,陶冶自己不羁之魂灵!

正是经历了官场的“浊痛”,经历了一般文人居士所不曾有过的山水田园生活,涤荡着人生的瑕秽,因而陶渊明的诗、文就有一般文人所没有的朴素风格和清新内容,他所使用的语言恬淡自然,蕴含着浓郁的哲理意味,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语言。

“不如归去来兮好,百世闻风只杜鹃”,就像杜鹃啼血一样呼唤着纯洁、自由,呼唤着宁静,呼唤着人性的回归。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官一身轻,自然多了一份欣慰,一份超然,而自然山水便成了另一个天堂和乐土,在这种宁静、纯美的土壤和氛围里生发出来的情愫,总是那么高洁、那么真诚,由此而产生的语言和文章透溢着清逸脱俗,超迈旷世的人格美,真正感受天人合一的至大境界。

(摘自《张掖日报》,有改动)

1.学拟题

将陶渊明的代表作嵌入题目,概括了他的精神内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增强了感染力。

2.学描写

第三段中,作者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慕名利、气节磊落的诗人形象。

3.学引用

全文多处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文章锦上添花,顿生光彩。

4.学对比

文章开头两段把“埋头死读书、读死书”的封建文人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文人相比较,彰显了后者的人生价值,同时引出下文对陶渊明的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