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历史提纲选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768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9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历史提纲选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浙江历史提纲选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浙江历史提纲选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浙江历史提纲选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浙江历史提纲选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历史提纲选考.docx

《浙江历史提纲选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历史提纲选考.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历史提纲选考.docx

浙江历史提纲选考

浙江选考历史学习提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时期

夏“家天下制度”

商政治特点:

①血缘②神权+王权

周分封制对象、权力、义务、初期封国(齐、鲁、燕、卫、宋、晋)、作用

宗法制核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秦汉到清

 

统一、拓展疆域

北击匈奴、长城、直道

灵渠、岭南

西南夷五尺道

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

内容、特点、作用

中央集权制(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地方)

君主专制(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权——相权)

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推恩令

中朝——外朝

道、州、县;节度使(安史之乱)

三省六部制

路、州、县;转运使;通判基本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制

参知政事作副宰相

 

行省制(中书省+行中书省):

影响;中央如何牵制地方

单列行政区:

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宣政院(西藏、四川、青海);

路、府、州、县;

中书省、枢密院(相权一度强化)

 

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朱棣设内阁

边疆政策:

(1)基本原则

(2)措施:

明清改土归流

清代理藩院(蒙古、新疆、西藏)

军机处

整体

趋势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

三、选官制度

1.世官制

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认识与评价)

四、监察制度(加试)

秦:

地方监御史

汉:

地方刺史司隶校尉

唐:

御史台

宋:

提点刑狱司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农业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开始

汉朝以后:

曲柄锄、大镰、耧车(西汉、播种工具)、一牛挽犁(东汉)

唐:

曲辕犁→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土地制度

商周:

井田制废除(商鞅变法)

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农)

水利工程

李冰、郑国、井渠(汉代关中)

王景治黄河

灌溉工具:

隋唐(立井水车、高转筒车)、宋(水转翻车)、明清(风力水车)

二、手工业

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西周到明前期占主导地位):

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民间手工业:

私营(明朝中后期占主导地位)、家庭、田庄

 

成就

 

冶金业

青铜商周时期:

礼器、兵器

汉武帝:

铁业官营

冶铁东汉:

水排

南北朝:

灌钢法

制瓷业

隋唐:

南青北白宋:

五大名窑唐宋时期:

瓷国清代:

纺织业

丝织业:

汉代“丝国”元代黄道婆松江→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棉纺织业:

明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

三、商业

 

市(d)

秦法律

汉机构

魏晋南北朝草市、草市尉

唐夜市繁荣

宋打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草市拥有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商业都会

战国市井

西汉五都五均官

唐长安、洛阳、扬州

宋汴京

明清中小工商业城镇崛起(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商业政策

重农抑商

明清“海禁”政策、明朝贡体制

新现象

明清会馆、商帮

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地点、部门、特点、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时期→→→→→→→→创立

儒家

孔子哲学;政治(仁、礼):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道家

老子《道德经》;哲学:

辩证法(矛盾对立),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政治:

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二、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成为显学

 

儒家

孟子

政治:

仁政、民贵君轻

 

孔孟儒学的核心:

仁政、民本、教化

伦理:

人性本善

价值观念: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荀子

哲学: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观点

政治:

主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伦理:

性恶论

道家

庄子

宣传天道、自然无为、齐物

法家

韩非子

法、术、势合一;加强君主集权;“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注重实利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

百家争鸣意义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三、西汉时期: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确立正统地位

汉代儒学

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

汉代儒学核心:

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主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实质

外儒内法

措施

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表彰六经等

四、宋明时期:

程朱理学→→→→→→→儒家思想新发展

 

程朱理学

背景

佛教、道教→三教归一

新发展:

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创立

周敦颐邵雍

北宋五子张载气学;唯物;区分道、心、性

程颐、程颢→二程天理(核心)→“仁”←(核心)修养

成熟

理气关系:

理为根本

朱熹(南宋)修养论:

关于个体学习、实践

“集大成者”社会政治理论:

道统论、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四书

发展(陆王心学)

陆九渊:

开创者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本心体悟,发明本心

王阳明:

集大成者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五、明清之际:

思想活跃局面→→→→→→→批判继承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君臣平等、限制君权

学校:

决定是非的场所

顾炎武

经世致用;主张“众治”,反对“独治”;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注重实学

王夫之

哲学“天地之化日新”:

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思想

价值

改变了教条主义,促进了儒家思想发展,促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黄宗羲等人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

最早出现:

西汉

东汉蔡伦纸

传入西方:

公元8世纪发明影响最为久远

指南针

战国:

司南

北宋:

应用于航海

传入西方:

公元12、13世纪

影响:

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

火药

唐末用于军事

传入西方:

公元12、13世纪

使西方进入热兵器时代

印刷

晚唐:

雕版印刷《金刚经》

北宋:

毕昇泥活字印刷元代:

木活字明:

铜活字

二、书法: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李斯小篆

东晋

王羲之行书“书圣”《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欧、颜、柳;怀素、张旭

北宋

苏、黄、米、蔡行书

赵孟頫

文征明董其昌

三、绘画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画”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文人画鼻祖(王维)、特点

四、文学成就

《诗经》

风、雅、颂三部分现实主义

楚辞

代表作品:

屈原《离骚》浪漫主义

汉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唐诗

李白杜甫

宋词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元曲

元杂剧: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

元散曲

明清小说

四大名著

五、京剧

1.徽班进京: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

2.正式形成:

道光二十年(1840)同治、光绪年间兴盛

3.“皮黄”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雅典的民主政治

1.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

城邦制度

2.重要改革

(1)梭伦改革经济:

解负令

政治:

财产等级;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影响:

中立

(2)伯里克利改革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发放津贴

“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3)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内部的平等;法律至上(实质:

奴隶主专政)

(4)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

得:

失:

民主范围

性质(直接民主)

抽签选举、轮流坐庄:

容易导致国家权力滥用、误用

二、罗马法律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1.《十二铜表法》第一部成文法←←←←←←习惯法

2.公民法(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3C)→→国家事务、法律程序

↓罗马版图的扩张

3.万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4.自然法西塞罗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856188318941900191119191931193719451949

————————————————————————————————————————————

1.列强入侵与侵略:

鸦片战争二鸦中法甲午八国日本局部全面侵华

中国军民维护↓↓↓↓

国家主权反抗:

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局部抗日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

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国共十年解放战争

对峙

中华民国191919211924-1927

《临时约法》1.1924.国民党一大1.革命根据地

2.北伐战争2.武装斗争

3.土地革命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方式:

商品输出手段:

相互勾结国家:

英、法列强共同支配,美占优势1919

发动战争美、俄瓜分狂潮以华制华资本输出

———————————————————————————————————————————

鸦片战争第二次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18421856-18601883-18851894-18951900-1901

一、维护《南京条约》《天津条约》打开中国西南《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国家主权《五口通商章程》《北京条约》门户

(领事裁判权)

《虎门条约》俄国趁虚而入

(片面最惠国)

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

1884新疆设省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酝酿、爆发

①条件思想:

民主革命组织:

同盟会军事:

一系列武装起义

②爆发武昌起义时间;组织领导;主体力量;影响

二、民主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

革命(辛亥时间、纪年、国旗、临时大总统

革命)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意义

4.结局、性质、意义、历史地位

性质:

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近代社会两大基本矛盾:

帝国主义←→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

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

社会性质相同,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结果

没有完成革命任务,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取得胜利并为实现社会主义作了准备

前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广度、深度

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土地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九一八事变(1931)一·二八事变(1932)华北事变(1935)七七事变(1937)

2.全民族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9.22国共合作宣言(标志)

(2)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抗战

正面战场

意义

淞沪会战(1937八一三事变后)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1937

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1938春

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枣宜会战1940

张自忠牺牲,中国军队英勇抗战,沉重打击日军

(3)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中共洛川会议:

1937.8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陕甘宁边区政府:

1937.9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百团大战:

1940下半年,由彭德怀指挥,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中国的成立)

1.五四运动(1919)

①导火索

时间中心主力

②经过第一阶段1919.5.4北京青年学生

第二阶段1919.6上海工人阶级

③结果:

初步胜利

④意义:

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①条件(内、外部)

②标志:

中共一大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中共二大: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国民革命(1924-1927)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条件、标志、合作方式)

②高潮:

北伐战争(目的、对象、进程)

③失败:

原因、标志

4.国共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1927.8.1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武装斗争秋收起义1927.9

(1)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八七会议1927.8.7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根据地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江西瑞金)

(2)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补充知识:

“左”倾:

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目和冒险的倾向。

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目的冒险行动。

“右”倾: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

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

原因、经过(遵义会议)、意义

5.人民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背景、成果(《双十协定》)、内容、不足

(2)人民解放战争

全面内战爆发(1946.6)

经过:

战略防御陕北、山东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1947

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

渡江战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小农经济自身的落后性和脆弱性

①标志: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②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③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上海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1)帝国主义入侵

(2)为扩大税源,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3)实业救国思潮

张謇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保兴面粉厂

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

(1)辛亥革命→扫除障碍

(2)临时政府→发展实业

(3)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4)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纺织业

面粉业

短暂发展

1927-1937

(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币制改革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但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资本的控制

走向崩溃

抗战后期

国民党统治后期

(1)战争:

日本、内战

(2)官僚资本压迫

(3)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4)繁重的苛捐杂税

(5)美国对中国经济侵略

工商业大量倒闭,开工不足1/4

三、中国民族工业特点

1.分布地域:

2.工业部门:

3.资本:

4.发展缓慢、短暂

四、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

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补充知识:

1.近代化是指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变化。

近代化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林则徐《四洲志》《华事夷言》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抵抗派魏源《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器物

地主阶级↓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背景

维新派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改良派)维新梁启超《变法通议》

思想谭嗣同《仁学》

严复《天演论》、创办《国闻报》

资产阶级意义学习制度

背景维新变法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民族危机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

孙中山: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兴中会、同盟会: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派邹容《革命军》

论战:

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府展开论战

实践: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背景

标志:

1915陈独秀《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基地:

北大

新文化运动概况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资产阶级)主要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学习文化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意义(d)

马克思主义背景

在中国传播开始传播:

1918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广泛传播:

在五四运动推动下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影响: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和主义的论战,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思想、组织和阶级基础;

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补充知识:

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广泛性、层次性、继承性、普遍向西方寻找真理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侧面反映了西方列强侵华双重性影响中的客观进步性)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物质生活

习俗风尚

中国近代

衣着:

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改良旗袍

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

丧葬:

简化土葬→火葬、公墓

其他:

剪辫易服、放足、公历、握手、女子受教育权利等

新中国

衣着:

朴素;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军装、干部服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恋爱自由、婚姻自由

改革开放

饮食:

1987已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

1995“安居工程”

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

变化趋势:

人力、畜力→机械动力

轿子、马车→人力车、自行车

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2.邮电通讯设施的逐渐完善

①邮政:

驿站、民信局→1866试办邮政

②电信:

开端1877台湾有线电报(世界,1837,美,莫尔斯)

1906无线电报(世界,1894-1896,马可尼)

1932国际无线电报

③电话1882传入→民国,电话线路、电话营业局(世界,1876,贝尔)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1872《申报》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1873《昭文新报》国人办报

维新运动:

《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报》

辛亥革命后:

《民报》《新青年》《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2.广播1923“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英美)

1926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国人自办

1927上海新新公司→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台

1928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全国性

3.电影1896上海徐园→第一次电影放映

1905《定军山》→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

1931《歌女红牡丹》有声电影

《渔光曲》国际荣誉

《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4.电视1958北京电视台→1978中央电视台

20世纪90年代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

2008“村村通”、卫星直播

5.互联网1993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

当今社会最具标志性的信息传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雏形初现(16C前后)-----新航路开辟西欧开始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

进一步发展(16-18C中期)------英、荷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初步形成(18C中后期-19C中期)-----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19C中后期-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二、新航路的开辟(15、16C)

1.条件:

经济、社会、宗教、商业危机、技术、人文主义、王室支持

2.过程:

1487迪亚士→好望角

1492哥伦布→美洲

1497达·伽马→印度

1519-1522麦哲伦→环球航行

3.影响

欧洲:

地中海→大西洋沿岸;葡、西→富国、殖民扩张;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亚非拉:

世界:

加强欧亚非联系;地区性贸易→世界性贸易;地圆学说

三、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6-18C中期)→18C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日不落”帝国

(1)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1588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

17C中期《航海条例》;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

18C中期打败法国夺取北美的加拿大和新法兰西,扩大在印度的势力

(2)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特征:

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伴随着种族奴役政策。

影响:

对殖民国家

对殖民地

对世界

四、工业革命

1.英国最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

根本:

英国拥有当时最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经济:

海外殖民扩张、掠夺;国外市场

劳动力、市场:

圈地运动;国内市场

技术:

手工工场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2.主要发明

部门

发明创造

国家

发明人

棉纺织业

纺纱

珍妮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水力纺纱机

英国

阿克莱特

骡机

英国

克隆普顿

织布

水力织布机

英国

卡特莱特

动力

改良蒸汽机

英国

瓦特

交通运输业

蒸汽机车

英国

史蒂芬孙

汽船

美国

富尔顿

3.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

(1)民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