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变异考前训练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760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和变异考前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遗传和变异考前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遗传和变异考前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遗传和变异考前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遗传和变异考前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和变异考前训练题.docx

《遗传和变异考前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和变异考前训练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和变异考前训练题.docx

遗传和变异考前训练题

遗传与变异考前训练题2

1.(10分)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已知在茸毛的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

有人做了如下四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

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

无茸毛红果=2:

1

实验2:

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黄果:

无茸毛红果:

无茸毛黄果=3:

1:

3:

1

实验3:

甲番茄植株×乙番茄植株→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黄果:

无茸毛红果:

无茸毛黄果=2:

2:

1:

1

实验4:

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

(1)番茄植株中,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种,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实验4产生的子代有四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总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

2.(10分)下图表示某XY型性别决定植物的性染色体简图。

图中Ⅰ片段为同源部分,

Ⅱ1,Ⅱ2片段为非同源部分。

其种群中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的个体存在,已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D控制,为伴性遗传。

(1)由题中信息可知,控制该植物的抗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段。

(2)现有该植物纯合子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实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哪个片段。

现选用杂交亲本的表现型为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则:

如果子一代中,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Ⅱ2片断。

如果子一代中,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Ⅰ片断。

(3)假设某物质在两个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能合成,基因(G、g)位于Ⅰ片断上,另一对等位基因(E、e)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

两个不能合成该物质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均能合成该物质,子二代中能合成该物质与不能合成该物质的比例为9:

7,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4)该生物种群中(个体数量很大),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

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以后的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可能会怎样?

(在给定的坐标中用曲线图表示)。

3.(14分)果蝇中与翅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在一批纯合野生正常翅(hhRR)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突变体(H),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刺激,可能重新恢复为正常翅,这些个体称为回复体。

若是由于基因H重新变成h,则称为真回复体;若是体内另外一对基因RR变为rr,从而抑制基因H的表达,则称为假回复体。

请分析回答:

(1)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2)现有一批基因型相同的纯合果蝇回复体,为了确定其基因型,可以让其与表现型

为的纯合果蝇杂交。

若杂交后代为,则这批果蝇为真回复体,若杂交后代表现为,则这批果蝇为假回复体。

(3)若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为假回复体,想进一步检测这两对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你该如何设计杂交试验?

请补全实验步骤。

第一步:

让假回复体果蝇与野生正常翅果蝇杂交,得到F1代;

第二步:

若上述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你应该看到的现象为。

4.(10分)

完成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问题。

(1)在随机交配的条件下,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群体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

比例存在于雌性中。

(2)提高雌雄同株植物群体纯合率的有效措施为。

(3)人工培育动物的遗传变异比相应的野生群体要丰富得多,因为(填写题中下列数字)。

①多采用杂交组合;②多采用近交组合;③选择方向多样;④选择方向单一化;⑤进行有意识的诱变;⑥突变率低,多为不利突变

(4)假定某生物群体由下表的基因型个体构成:

基因型

性别

NN

Nn

nn

♂(数量单位:

只)

1200

800

2000

♀(数量单位:

只)

900

600

500

在随机交配的条件下,无选择、突变、迁移和随机的遗传漂变发生,并且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试问:

该群体子一代的N的基因频率为;该群体子一代Nn的基因型频率为。

(5)在鸡中,芦花斑纹羽毛的表达需要显性基因C存在,基因型cc的鸡为白色。

C、c在常染色体上。

芦花斑纹表达需要仅存在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存在。

一只白羽母鸡(ccZbW)与一只芦花公鸡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鸡,如果子一代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中芦花公鸡的比例是。

5.(13分)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乙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基因用A.a表示)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乙病(基因用B.b表示)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

(2)乙图中Ⅲ2个体的基因型是。

如果Ⅱ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图中Ⅲ2与Ⅲ3结婚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得病的概率是。

(3)若乙图中Ⅲ2与Ⅲ3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

(4)Ⅱ5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甲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_____时期。

6、资料显示,近十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

请据图回答:

(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

 

胞内是通过酶的作用来完成的。

通过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C=G,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

(2)新合成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和。

(3)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模板DNA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占全部DNA总单链数的比例为。

(4)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认为可以用PCR扩增血液中的()

A.白细胞DNAB.病毒蛋白质 C.血浆抗体 D.病毒核酸

7.(13分)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之一,下图是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Ⅰ.

(1)①表示提取洋葱叶子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滤纸条,但该滤纸条层析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没有一条色素带,则最可能的原因是。

(2)③表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数染色体数目最好的是_____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  ____;

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将装片向方移动。

Ⅱ.

(1)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下图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3分)。

 

ABCD

(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上图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图(3)图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   ,此时有染色体____条,染色单体     条;同源染色体_____对。

8.(9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的问题:

(1)刺毛兔(2N=28)背上有硬棘毛,体黑色或白色。

某学者在一封闭饲养的刺毛兔繁殖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无刺毛雄兔(黑色),全身无棘毛,并终身保留无刺毛状态。

为了研究无刺毛兔的遗传特性,他让这只无刺毛雄兔与雌性刺毛兔交配,结果F1全是刺毛兔;再让F1刺毛兔雌雄相互交配,生产出8只无刺毛兔和25只刺毛兔,其中无刺毛兔全为雄性。

①该学者初步判断该雄兔无刺毛的原因是种群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理由是。

②控制无刺毛性状的基因位于上,理由是。

(2)右图是A、B两种不同遗传病的家系图。

调查发现,患B病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据图回答:

①A病是由染色体上的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判断理由是。

②假如Ⅲ6与Ⅲ9号结婚,生下患病孩子的几率是。

③如果Ⅱ3号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从优生角度分析,你认为最好生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

24.(8分)棉花的棉纤维大多数为白色,天然彩色棉很受大众喜爱。

棉纤维的白色(B)和红色(b)是一对相对性状,育种专家对深红棉作了如下图(I和Ⅱ为常染色体)所示过程的技术处理,得到了基因型为

的粉红棉新品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深红棉花粉粒培养出的棉花植株,一般不结棉花的原因是

(2)图中培育新品种的处理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该粉红色新品种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了另一种白色棉,该新品种白色棉的基因型是(仅考虑颜色性状)

(3)用该粉红棉新品种自交所结种子不能大面积推广。

欲得到能大面积推广的粉红棉种子。

请你设计一种最简单的育种方法               

(写明材料和方法即可)。

(4)图中基因A、a分别控制抗旱与不抗旱性状,则图中的新品种自交产生的子代,抗旱粉红棉的概率是。

24.(8分,每空2分)

(1)用花粉粒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

(2)ⅡⅡ(3)用深红棉与上述的新品种白色棉杂交(ⅡbⅡb×ⅡⅡ→ⅡbⅡ)

(4)3/8

25.(13分)

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

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1)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F2性状表现说明家兔皮下脂肪颜色的表现是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3)兔子白细胞核的形态有正常、异常、极度病变三种表现型,这种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

异常的表现是白细胞核异形,但不影响生活力;极度病变会导致死亡。

为探究皮下脂肪颜色与白细胞核的形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实验人员做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注:

杂交后代的每种表现型中雌、雄比例均约为1:

1

①杂交组合I中白脂、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杂交组合Ⅱ中白脂、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杂交组合__________的结果可以判断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定律。

③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白脂、异常雌性和黄脂、异常雄性个体交配,子代中理论上出现黄脂、异常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子代中极度病变的个体数量明显低于理论值,是因为部分个体的死亡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

25:

(第1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3分)

(1)常白脂基因与环境

(2)酶的合成

(3)①AABbAaBb②Ⅱ自由组合③1/6出生前(胚胎期)

26.(9分)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

基因B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Y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bbyy个体显白色,其遗传机理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1)鸟的羽色这一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已知酶Y的氨基酸排列顺序,________(能/不能)确定基因Y转录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多对纯合蓝色雌鸟和纯合黄色雄鸟杂交,再让子一代雌雄交配,则F2中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

(4)欲在一个繁殖季节内鉴定某蓝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则应选择________雌性个体与之杂交,若出现________后代,该蓝色亲本为杂合子,若只出现________后代,则蓝色亲本很可能为纯合子。

26.(9分)

(1)基因的自由组合(2分) 

(2)不能,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

 (3)绿色∶黄色∶蓝色∶白色=9∶3∶3∶1(2分) (4)多只白色 白色 蓝色 

27.某科研小组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科学研究,图1为果蝇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2是以翅长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实验图解,请根据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性果蝇染色体示意图,若测定其基因组,就测定条染色体。

(2)由图2可知,控制翅长的基因位于图中号染色体上。

(3)若已知直毛和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基因(D、d)位于1号染色体上,实验室现有纯合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纯合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

(子代个体可认为足够多,请简述实验方案、结果分析。

27.(共8分)

(1)雄(1分)5(1分)

(2)1(1分)

(3)任取两只不同性状雌、雄果蝇杂交,(1分)

若子一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其相对性状为隐性(或亲代中雌蝇为显性,雄蝇为隐性)。

(2分)

若子代雌雄果蝇各表现出一种性状,则子代雌蝇(或亲代雄蝇)为显性,子代雄蝇(或亲代雌蝇)为隐性。

(2分)

28.(18分)小鼠具有易饲喂、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等特点,是进行生物学实验常用的动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有多种毛色,其中黑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黄色由显性基因Y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当B、Y基因都存在时,小鼠的毛色呈棕色,当B、Y基因都不存在时,小鼠的毛色呈白色。

纯合的黑鼠和黄鼠杂交,F1毛色呈,F1与亲代中的黑色个体杂交,子代毛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若想利用上述亲代或子代小鼠获得白色小鼠,最佳方案为。

(2)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D—d、E—e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EE的小鼠最重,aaddee的小鼠最轻)。

现有体重最重的小鼠和体重最轻的小鼠杂交,获得的F1雌雄个体相交,则理论上F2共有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

统计后发现,实际比例和理论比例相去甚远,可能的原

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3)取肥胖和正常的小鼠各一只,为其注射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右图。

由图可知,肥胖小鼠胰岛素降血糖的效率,这提示我们,肥胖可能会导致。

(4)小鼠有很多品系,正常情况下AKR品系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某研究小组偶然发现AKR品系中出现一只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不敏感的雄鼠,已知该变异为基因突变导致,该雄鼠与多只正常.AKR雌鼠杂交,若后代,则该变异为显性突变。

28.(每空2分,共18分)

(1)棕色黑色:

棕色=1:

1F1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即可得到白色小鼠

(2)71/32子代数量小,偶然性大;体重受生长环境、饲料等的影响(或其它合理答案)(3)低糖尿病(高血糖)(4)出现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不敏感的个体

29.(11分)右图是人类某一类型高胆同醇血症的分子基础示意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D和d表示)。

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______性基因,基因型为______的人血液中胆同醇含量高于正常人。

(2)携带胆同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

(3)下图是对该高胆同醇血症和白化病患者家庭的调杳情况,II7与II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______,为避免生下患这两.种病的孩子,II8必需进行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

若II7和II8生了一个患严重高胆同醇血症的孩子,其最可能原因是发生了______。

(4)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的变异叫缺失。

个体正常发育的内在条件是具有全套基因,在控制某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中,如果缺失一个,个体的生活力可能会降低但能存活,如果一对基因都缺少,则会因为在个体发育中该性状无法发育形成而使个体不能存活。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ZW型,芦花与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且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芦花母鸡ZBW与非芦花公鸡ZbZb杂交,子代出现了一只非芦花公鸡。

请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判断这只非芦花公鸡的出现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方法一取该非芦花公鸡的部分精巢细胞用______酶处理,然后按漂洗、染色、制片等步骤制成细胞分裂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找到____________时期的细胞进行观察,观察染色体是否出现“拱形”结构。

如果有,则是由染色体缺失引起的,反之则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

方法二杂交试验法:

将该非芦花公鸡与多只______(芦花、非芦花、芦花和非芦花均可)母鸡进行交配,如果子代中雌雄数量比为______,则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如果子代雌雄数量比为______,则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9、

(1)显Dd和dd

(2)胞吞

(3)1/18基因诊断(或基因检测)基因突变

(4)胰蛋白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同源染色体联会时期)芦花和非芦花均可1:

1;1:

2

30.(8分)抗生素与病菌的耐药性如同“矛与盾”的关系。

70年中在抗生素研发与微生物变异之间的赛跑上,后者再次取得了胜利。

2010年“超级病菌”NDM-1再次引起全球恐慌,目前几乎没有新的抗生素问世,而现存的抗生素又不能有效地杀灭具有NDM-1基因的耐药病菌,研究者初步判断NDM-1基因能够在微生物不同个体中易于传播,这或许将会是医学界的噩梦。

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病菌”NDM-1的问题:

 

 

(1)上图表示“超级病菌”NDM-1进化的基本过程。

A、B表示进化过程中的某些基本环节。

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医疗、畜牧等行业中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由于“筛选压力”加大,使耐药性状病菌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病原菌群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超级病菌”NDM-1耐药原理可能是NDM-1基因通过______过程控制酶的合成,降解抗生素。

这些耐药基因起的作用是:

主要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______,进而控制。

(4)NDM-1基因能够在微生物不同个体中易于传播,我们可初步判断该基因存在于________(“拟核”或“质粒”)上。

(5)目前临床对“超级病菌”NDM-1从分子水平检测,更倾向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

31.(12分)

果蝇是遗传学的经典实验材料。

人工X射线辐射会产生多种基因突变类型,(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的是显性突变,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的是隐性突变);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已知果蝇白眼是X染色体上隐性突变,显性性状为红眼(A)。

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其子代中雄性全部为白眼,雌性全为红眼,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

(2)若一只雌果蝇经X射线辐射,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让其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得F1,再从F1取出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得F2。

表现如下表

组别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F1,

25%

25%

25%

25%

F2

100%

0

0

100%

由此可推知该基因突变类型是___________且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假设某隐性基因(l)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

果蝇有一个品系称C1B系如右图,可以检测经X射线辐射正常眼雄果蝇A精子的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在不考虑诱变处理的雄果蝇的精子突变出基因l的前提下进行杂交实验:

①将雄果蝇A与ClB系果蝇交配,得F1,F1的性别及眼形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

②在F1中选取大量棒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得到的F2雌雄数量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

Ⅰ、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说明诱变雄果蝇A精子X染色体未发生其他致死突变。

Ⅱ、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_,则说明诱变雄果蝇A有的精子X染色体发生其他致死突变。

1(10分)

(1)AA

(2)1 2 让其全部自交,根据果实的颜色来分析判断(2分)

(3)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黄果(4)6:

2:

3:

1(2分) 6

2、(10分、每空2分)

3(14分)

(1)HhRRHhRrHHRRHHRr

(2)野生正常翅正常翅毛翅(或假回复体毛翅正常翅)

(3)第二步:

F1雌雄果蝇杂交,产生F2代(2分),观察统计F2表现型(2分)

现象:

F2代毛翅与正常翅比例为9:

7

4.(除特殊标明外,每空2分,共10分)

(1)2/3(1分)

(2)自交(1分)(3)①③⑤(4)①0.50.52(5)3/8

5、

(1)常显

(2)aaBb5/8(3)1/2(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6、

(1)氢,解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中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或以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1/16(3分)(4)D

7.(13分)Ⅰ

(1)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2)使细胞分散开来中期1:

2:

2右上

(1)如右图(2分)

(2)A、B  (3)C804

8.(9分,每空1分)

(1)①无刺性状可遗传给后代,且种群中常见种为刺毛兔,故出现无刺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②X染色体F1刺毛兔雌雄相互交配,其后代无刺性状和性别相关联(或表现有明显性别差异),故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①常显患A病的Ⅱ4和Ⅱ5生下不患A病的Ⅲ8②5/6③生男孩和女孩都一样(1分),因为生男孩和女孩患病的几率一样(均为3/4)(他合理答案亦可,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